2020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三框母亲河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案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案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案2山川秀美(第二课时)季风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能力目标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运用地图、降水柱状图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从自己家乡发展生产的得与失中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季风气候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难点:1、地图和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读;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正确的地理观念。

教学方法:图示法、分析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准备: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自然风光图片、中国地形图学与教过程:教学程序个性化补充新课导入:展示反映中国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及由此产生的气候景观。

教师板书:二、季风的影响1、多种多样的气候学生活动:学生看图5—14中国的气候类型,分组讨论我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各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学生讲述: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及其生产和生活方式。

师生归纳: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景观,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教师设疑:我国各地什么气候影响最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季风气候影响最大,受季风的影响)教学过渡: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主要是受季风的影响形成的。

教师板书:2、我国的季风学生活动:看图5—1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和图5—11中国的地形思考活动:①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来?②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的什么地区?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师生归纳:①夏季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风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吹来的偏北风(西北风和东北风)。

最新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最新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位置:北、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海洋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3)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四至: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最北的省:黑龙江省,最南的省:海南省)南北——跨纬度大——温差大(冬季黑龙江和海南)东西——跨经度大——时差大(跨度约60度,相差4小时)(5)我国的海域: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从北到南)两大岛: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海岸线:全长约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

(6)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势疆域优势: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2、海陆交通便利。

3、幅员辽阔,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雄厚的物质基础。

2、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2)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

5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西藏、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轮廓、位置(书本P7,图册P4-5)(4)我国省级行政区之最: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自东向西)台、粤、桂、云(滇)3、众多的人口(1)人口概况: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0%;(2)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意义:东部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的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众多的人口(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十分稠密,以西人口比较稀少。

新版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知识点

新版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知识点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一.我国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世界前六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3.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疆域四至: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最北、最东的省:黑龙江,最南的省:海南,最西的省区:新疆)南北差异——纬度——温度(冬季黑龙江和海南)东西差异——经度——时差(跨度约60度,相差4小时)5.我国的海域: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从北到南)两大岛: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海岸线:全长约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

6.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势特点:海陆兼备疆域优势:①.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③.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④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7.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英国:海洋国家,蒙古:内陆国家二.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区)、乡(镇、民族乡)2.34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西部);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轮廓、位置(书本P7,图册P6-7)4.我国省级行政区之最:见P7表格三.众多的人口1.人口概况: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新人教版

山川秀美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我国的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大丘陵,并能在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出;2.知道山区的含义3.知道我国地形和地势的地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自己生活的地区,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形及其主要特点,以及这种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进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影响;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将要出示的几张图片,并一一说出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哪种地形?多媒体打出图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教师: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世界五种基本地形。

那在我国能找到这些类型吗?今天,我将带同学们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地形特点出示课题:复杂多样的地形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多媒体上出示《中国地形图》(即教材图5—13),在教师的指点下让学生在图上一一找出中国的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大丘陵巩固:先让同学们根据教材图5—13,熟记刚才指点过的地形单元,五分钟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中国地形空白图,让学生填图。

教师: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例如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夹着塔里木盆地,下面我请几位同学从高原、盆地、平原中各选择一个来描述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可见,我国山脉众多,又有四大高原、盆地,还有三大平原及丘陵,这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得出我国的地形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引导学生回答,并在多媒体上展示。

)过渡:不同地形下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

请大家先看四张图片。

出示图片提问:这四张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地形?这四种不同地形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归纳:由此可见,地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第3框《母亲河—长江黄河》课件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第3框《母亲河—长江黄河》课件人教版
水源丰富,灌溉耕地;丰富的旅游资源; 水力资源丰富,可以建水力发电站; 长江航运条件便利,有“黄金水道”的美称。 ……
材料一、二说明了黄河和长江的贡献是?
贡献:千百年来,长江和黄河哺育、
滋养了两岸亿万儿女,是孕育中华民族 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长江, 我是黄河……
黄河、黄河, 我也是黄河……

火 眼 金 睛 :
湖南
上游
中游
下游
黄河 河源段:水清流缓;峡谷段:流经黄土高原,河流 水势汹涌,水资源丰富;平 含沙量大。 原段:气候干旱,饮水灌溉, 流量减少 长江 峡谷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河道弯曲,河湖众多
泥沙大量沉积,成 为著名的“地上悬 河” 江阔水深,航运便 利
水源丰富,灌溉耕地; 水力资源丰富,可以建水力发电站; 长江航运条件便利,有“黄金水道”的美称。 丰富的旅游资源 …… 问题 黄河:1、断流 2、中游水土流失和下游“地上悬河” 3、凌汛 长江:洪涝--98年特大洪水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将进酒》 李白《赠裴十四》 王之涣《凉州词》 王维《使至塞上》 王之涣《登鹳鹊楼》 李白《行路难》 刘禹锡.唐《浪淘沙》
巨龙的对话
一担河水六斗泥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据观测,黄河每 年输入海洋的泥沙达16亿吨,这些泥沙大多来自黄河中 游段。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宽各1米的长堤,其长度是 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 黄河有这么多的泥沙是一种什么造成的? 水土流失严
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2020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二课《山川秀美》练习题1 新人教版

2020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二课《山川秀美》练习题1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练习卷A一、选择题(共20题,40分)1.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下面哪个主要地理分界线最接近()A.一月均温的0℃等温线B.400MM等降水量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2. 读我国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图中一、二、三阶梯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3. 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是()A.东高西低 B.中间高,四周低C.西高东低D.四周高,中间低4.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影响它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5. 我国有“白山黑水”之称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东北三省D、云贵高原6. “我国既有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

”此叙述最能说明哪一项地理事实( )A.疆域面积广阔B.地势高低起伏很大C.地势向东逐级下降D.主要河川多由西向东入海7. 祁连山山顶终年积雪的原因是()A.纬度因素 B.经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势因素8. 下列自然景观描述与其对应地形区的组合,正确的是()A.崎岖不平——黄土高原B.开阔坦荡——内蒙古草原C.冰川广布——云贵高原 D.千沟万壑——青藏高原9.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适宜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 B.利于形成多样化的民俗C.坡度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D.交通不便,旅游资源贫乏10. 下列山脉与其走向组合正确的是()A.横断山—东西走向 B.阿尔泰山—西北—东南走向C.长白山—西北—东南走向 D.天山—南北走向11. 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其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读图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回答12—14题。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教案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教案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教案: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这篇《初一历史第五单元教案: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5.2山川秀美(第二课时)季风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能力目标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运用地图、降水柱状图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从自己家乡发展生产的得与失中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季风气候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难点:1、地图和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读;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正确的地理观念。

教学方法:图示法、分析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准备: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自然风光图片、中国地形图学与教过程:教学程序个性化补充新课导入:展示反映中国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及由此产生的气候景观。

教师板书:二、季风的影响1、多种多样的气候学生活动:学生看图5—14 中国的气候类型,分组讨论我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各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学生讲述: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及其生产和生活方式。

师生归纳: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景观,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教师设疑:我国各地什么气候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季风气候影响,受季风的影响)教学过渡: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主要是受季风的影响形成的。

教师板书:2、我国的季风学生活动:看图5—1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和图5—11 中国的地形思考活动:①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来?②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的什么地区?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师生归纳:①夏季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风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吹来的偏北风(西北风和东北风)。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知识点汇总

社会与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一、辽阔的疆域:1、我国有广大的陆地: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2、我国这样的广大的陆地有什么特点以及影响?(1)南北跨度大(跨纬度近50°);东西跨度大(跨经度近60°)。

影响:使得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时差大,东西相差4个小时。

(2)疆界长,邻国多。

(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3、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4、找出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陆上邻国(按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四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一洋:太平洋6、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7、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与英国(日本)、蒙古、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岛国;蒙古是一个亚欧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都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有所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5单元第2节第3课时母亲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5单元第2节第3课时母亲河

图”和量数据”】 (1)黄河中游因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使黄河成为世界上 含沙量最大 的河流。
(2) 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壤失去了大量养分,而
且泥沙淤积在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并
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河,加大了保堤防洪的
难度。
黄河干流纵剖面图及主要水文站观测含沙量数据
二、“母亲河”——黄 河
新知讲解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4.黄河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青、川、陇、宁、内蒙古、 晋、陕、豫、鲁(9个)
二、“母亲河”——黄 河
5.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
古高原、华北平原
新知讲解
二、“母亲河”——黄 河
6.分析黄河的“水害”特征【读“黄河流域
大视野
三、“母亲河”——长 江
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
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三峡工程的功能
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等十多
种。从防洪方面看,可以使荆江河段防御
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从发电方面看,它是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
可以缓解华中、华东及川东地区的能源短
缺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从
一、河湖概况
3.我国主要河流分别注入的大洋: (1)向东注入太平洋的有: 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 珠江… (2)向南注入印度洋的有:
怒江、雅鲁藏布江… (3)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有:
额尔齐斯河 (4)我国主要河流未注入大洋的是:
塔里木河 4.我国湖泊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区
新知探究(一) 一、河湖概况
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
流湍急,多急流峡谷,蕴藏 量着丰富的 水能 资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
- 采用美观的字体和排版,使板书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
- 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谚语或诗句,如“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八、教学反思
在教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的过程中,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1. 课前准备:在课前,我为学生提供了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文档等,并设计了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在课前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时空观念,了解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4. 区域认知: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区域认知,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5.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中国地理的特点
2. 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的识别和理解
e. 中国的主要湖泊有哪些?
f. 中国的主要草原有哪些?
g. 中国的主要沙漠有哪些?
h.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i. 地理环境的利用与保护措施有哪些?
2. 判断题:
a.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北临北冰洋。
b. 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昆仑山、天山、秦岭等。
- 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主要气象灾害。
2. 山脉:
- 山脉的概念:山脉的定义、特点、分类。
- 主要山脉:中国的主要山脉分布、走向、特点。
3. 河流:
- 河流的概念:河流的定义、特点、分类。
- 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分布、流域、特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山川秀美母亲河长江课件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山川秀美母亲河长江课件人教版
灌溉、发电(长江三峡) 、航运(黄金水道)
危机及原因
洪涝灾害(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1、兴建水库。 2、中上游禁止滥砍滥伐、围湖造田、 占用河道;植树造林。 3、疏浚河道、加固堤坝
长江的源头、流入的海洋、全长?
全长6300多千米 (第一)
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示意图
上游: 兴建水库 中上游: 禁止滥砍滥伐、围湖造田、占用河道;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湖 下游: 疏浚河道、加固堤坝
长江三峡的位置
——位于长江 上游,第二、三级阶梯 的过渡地带,水位落差很大
四川盆地
宜昌 湖口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画一幅长江水系示意简图
江乌
海东
重庆 宜宾
宜昌 洞庭湖
武汉
上海
湖口 鄱阳湖
青海
徽安 苏江
四川
西藏自治区
湖北 重庆
上海
西江
云南
湖南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 苏、沪(共 11个)
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城市分别是哪里? 2、上游和中游都流经哪个省区? 湖北省
长江支流及湖泊
沱沱河 通 天 河
金 沙 江
长江水系图
江岷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 位于长江上游支流岷江上, 不仅具有灌溉、防洪抗灾 的功效,还是世界水利工 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武汉港:长江中游的景观,由于通航条 件优越,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入海口: 河流携带的 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 但与黄河相比,其泥沙携带量较少,再加上水量大, 所以三角洲并不像黄河那样向海里突出。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目录页码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目录页码

目录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p1第一课国民与人民p21、辽阔的疆域p2-42、行政区划p5-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介和省级行政中心p7)3、众多的人口p8 (黑河-腾冲为分界线,东密西疏)4、多民族的大家庭p9-10第二课山川秀美p111、复杂多样的地形p11-13(中国地形图见p1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2、季风的影响p14-16(中国气候类型图见p14)3、母亲河p17-21(中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见p17 )(1)黄河p18-19(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2)长江p19-21(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p221、秦岭—淮河分南北p22-25(气温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p26-p283、交流与互补p29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p30-33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35第一课北方地区p361、红松之乡p36-38 (东北三省、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小兴安岭)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p39-41(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省。

延安)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p42-44 第二课南方地区p451、水孕育的城镇p45-47(太湖流域)2、富庶的四川盆地p48-50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p51-53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p54-56 第三课西北地区p571、丝路明珠p57-59(新疆)2、草原风情p60-62 (内蒙古)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p63-65第四课青藏高原p661、海拔最高的牧区p66-68(青海西藏)2、高原圣城—拉萨p69-71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p72-75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p77第一课规则的演变p781、规则之“源” p78-792、规则之“变” p80-81第二课传媒的行程p82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p82-842、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p85-86第三课生活的故事p871、生活的时代印记p87-892、生活的代际差异p89-91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p92-95第八单元文明探源p97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p981、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p98-992、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p100-102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p1031、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p103-1062、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p106-108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p1091、中华文明的曙光p109-1112、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p112-113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p114-119。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三框母亲河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三框母亲河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第三框母亲河[见学生用书P16]1.河湖概况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不仅流淌着千千万万条河流,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与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

(1)主要河流:(2)主要湖泊:我国的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 000多个。

青海湖:咸水湖,我国__最大__的湖泊。

鄱阳湖:我国__最大__的__淡水__湖。

洞庭湖:我国第__二__大淡水湖。

2.黄河(1)概况:黄河发源于青海省__巴颜喀拉山__北麓,滚滚东流,注入__渤__海,全长__5__400__多千米,是中国__第二长河__。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吗?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但并不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黄河长度居我国第二位,但水量远小于珠江,所以只能称为第二长河,不能称为第二大河。

一条河的大小主要从它的流域面积、流量等方面来判断。

珠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流域面积大,流量也较大;而黄河主要流经我国降水量较少的北方地区,珠江的流量是黄河流量的6—7倍。

(2)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特点:(3)黄河的奉献:(4)黄河的忧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①形成:黄河流经__黄土高原__时,大量泥沙汇入河流,在__下游平原__地区河道变__宽__,河床坡度变__缓__,水流速度__减慢__,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使河床与两边的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形成“地上河”。

◆图解助记►黄河“地上河”形成示意图②危害:河床高出地面,河水只能人工筑堤约束,一旦遇到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成为两岸地区的一大忧患。

(5)黄河的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__生态环境建设__。

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__水土保持综合治理__。

例如,实施生物和工程措施,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利用__水库调水冲沙__,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地上河”再没有长高,黄河下游基本保持__冲淤平衡__。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案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案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案5.2山川秀美〔其次课时〕季风的影响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力量目标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运用地图、降水柱状图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四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从自己家乡进展生产的得与失中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进展的观念;培育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季风气候及其影响;2、培育同学的读图力量难点:1、地图和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读;2、培育同学的读图力量和正确的地理观念。

教学方法:图示法、分析法、案例法、商量法教学预备: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自然风光图片、中国地形图学与教过程:教学程序独特化补充新课导入:展现反映中国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让同学感受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

老师引入:今日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及由此产生的气候景观。

老师板书:二、季风的影响1、多种多样的气候同学活动:同学看图5—14 中国的气候类型,分组商量我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各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同学讲解并描述: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及其生产和生活方式。

师生归纳: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景观,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老师设疑:我国各地什么气候影响最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回答:〔季风气候影响最大,受季风的影响〕教学过渡: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主要是受季风的影响形成的。

老师板书:2、我国的季风同学活动:看图5—1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和图5—11 中国的地形思索活动:①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来?②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的什么地区?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同学回答:略师生归纳:①夏季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风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吹来的偏北风〔西北风和东北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框母亲河[见学生用书P16]
1.河湖概况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不仅流淌着千千万万条河流,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与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

(1)主要河流:
(2)主要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 000多个。

青海湖:咸水湖,我国__最大__的湖泊。

鄱阳湖:我国__最大__的__淡水__湖。

洞庭湖:我国第__二__大淡水湖。

2.黄河
(1)概况:黄河发源于青海省__巴颜喀拉山__北麓,滚滚东流,注入__渤__海,全长__5__400__多千米,是中国__第二长河__。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吗?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但并不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黄河长度居我国第二位,但水量远小于珠江,所以只能称为第二长河,不能称为第二大河。

一条河的大小主要从它的流域面积、流量等方面来判断。

珠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流域面积大,流量也较大;而黄河主要流经我国降水量较少的北方地区,珠江的流量是黄河流量的6—7倍。

(2)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特点:
(3)黄河的奉献:
(4)黄河的忧患: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①形成:黄河流经__黄土高原__时,大量泥沙汇入河流,在__下游平原__地区河道变__宽__,河床坡度变__缓__,水流速度__减慢__,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使河床与两边的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形成“地上河”。

◆图解助记
►黄河“地上河”形成示意图
②危害:河床高出地面,河水只能人工筑堤约束,一旦遇到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成为两岸地区的一大忧患。

(5)黄河的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__生态环境建设__。

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__水土保持综合治理__。

例如,实施生物和工程措施,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利用__水库调水冲沙__,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地上河”再没有长高,黄河下游基本保持__冲淤平衡__。

◆思维延伸
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上游: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因此要植树种草,修建水库。

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应加强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应加固大堤。

3.长江
(1)概况:长江发源于__唐古拉山脉__主峰__各拉丹冬雪峰__,曲折东流,浩浩荡荡,注入__东__海,全长约__6__300__千米。

长江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滋润着全国近20%的国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__第一大河__。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
地之一。

(2)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长江的贡献:
长江给予我们__航运__、__发电__、__灌溉__等诸多便利。

①航运: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__宜宾__以下可以四季通航。

干支流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__2/3__,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有“__黄金水道__”之称。

依托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等条件,长江经济带发展迅速。

②发电:长江流域降水丰沛,__水量大__,且__落差大__,故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3,其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2,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上游__河段。

③三峡工程
④灌溉:长江水量丰富,给沿岸地区带来灌溉便利。

如都江堰,历尽2 000多年的沧桑岁月,至今仍屹立于__岷江中游__,对__成都__平原的灌溉起着重要作用。

(4)长江水患的原因:
(5)长江的治理:
近年来,国家在长江流域实施__保护水资源__、__治理水污染__、__修复水生态__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流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而且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一、选择题
1.“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情景出现在( C )
A.黄河上游河段B.黄河中游河段
C.黄河下游河段D.黄土高原上
【解析】黄河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呈现出“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情景。

故C项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B.长江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的称号,建有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中下游航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
C.黄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黄河和长江发源于不同的山脉,不同的省份
【解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不是第二大河,A项错误。

长江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的称号,建有三峡、葛洲坝等水利枢纽工程,中下游航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中游,B项错误。

黄河和长江发源于不同的山脉,但都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D项错误。

C项说法正确。

3.下列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重庆
B.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相对贫乏
C.长江沿江地带河湖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长江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相同
【解析】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A项错误;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B项错误;长江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显著,D项错误。

C项
说法正确。

4.读黄河流域图,河段②到①最容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A )
A.水土流失B.凌汛
C.断流D.荒漠化
【解析】读图可知,河段②到①是黄河的中游,黄河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

A项符合题意。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BC项不属于生态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5.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是( C )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②黄土高原气温高③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④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多从黄土土质、降雨量等角度分析,人为原因多从植被破坏的角度分析。

据此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

黄河含沙量大与黄土高原气温高关系不大。

②不符合题意。

6.长江中游的湖泊对长江水量有着天然的调节作用。

如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入江
B.洞庭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江水入湖
C.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慢
D.三峡蓄水时,宜昌河段水量增加
【解析】读图可知,三峡位于宜昌上游,三峡蓄水时,宜昌河段水量减少;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加快;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江水入湖。

故B项叙述正确。

2018年4月5日14点,国内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从宁波舟山港起航,经由东海入长江,溯江而上到达马鞍山港,充分发挥了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

据此完成7—8题。

7.黄金水道航运价值高主要得益于长江下游( C )
①江阔水深②水能丰富③无结冰期④水流平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

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①③④符合题意。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②不符合题意。

8.“江海直达1”号途经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 B )
A.南京B.上海 C.杭州D.武汉
【解析】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腹地,使上海发展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非选择题
9.读“我国长江沿江地带图”,回答问题。

(1)A、B、C、D、E中是长江流域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城市的是__A__。

(2)在长江水系中,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上__(上、中、下)游,原因是__长江上游河段由于地形复杂,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__。

(3)图中序号中代表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的是__①__。

(4)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社会优势条件有哪些?
【答案】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较高、农业基础条件好。

10.读“长江、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

(1)山脉:A__秦岭__,属于东西走向,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

黄河__上__(上、中、下)游水能丰富。

(2)地形区:B__黄土高原__,由于黄河从这里带走大量泥沙,使下游地区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支流、湖泊:C__渭__河,D__大渡__河,E__鄱阳__湖。

(4)F__小浪底__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G__葛洲坝__水电站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