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历史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历史介绍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商代前期的甲骨文遗存主要发现于郑州商城,商代后期以安阳殷墟为代表。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考古发现卜骨数量众多,共计十余万片,内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也可见多邦国部族的族徽称名。
甲骨文约4000单字,反映了文字符号系统的基本构成。
与《说文解字》确立的定型
古汉字符号系统相比,甲骨文已具备汉字构形的各种类型,兼备传统“六书”中之“四体”,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表明殷商晚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已基本确立了构形方式,构形系统已逐步发展成熟。
从字形构成、符号化程度、书写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的甲骨文是一种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结构成熟、功能完备的文字符号体系,是可以确定的汉字进入成熟阶段的体系完整的文字样本。
2017年10月,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截至2022年11月,中国甲骨文发现总计
约十五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左右。
甲骨文属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也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献遗产。
刻辞载体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甲,也包括其他动物的骨骼。
甲骨文堪与西亚两河流域发现的距今5500年左右的泥版楔形文字、北非尼罗河口发现的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碑铭体圣书文字及后来衍变出的纸草僧侣草体文字、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民族公元初期发明的玛雅文字等交相辉映,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五大古典文字,共同构成世界古代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甲骨文是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之由来、特质、品格与演绎渊源的最真实的素材。
如需更多关于甲骨文的历史介绍,可以查阅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