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及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人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 %的Mg (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A.0.3 B.0.4 C.0.5 D.0.6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被转移的水的质量为X,65%的硝酸含水为35%,72%的硝酸酸镁溶液含水为28%,97.5%的硝酸含水量为2.5%,60%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40%,则硝酸中水
0.35m1-X= (m1-X)×0.025,则m1= 3X硝酸镁中水0.28m2+X= (m2+X)× 0.4,解得m2=5X,故二者的比值为0.6,故选D。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t2℃时,A、B的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A析出的晶体多
C.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100%≈23.1%,故A错误;
100g30g
B、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相等,故B错误;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3.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9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由图甲可知,烧杯②中有未溶解的晶体,故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错误;
B、由图甲可知,烧杯①中没有未溶解的晶体,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错误;
C、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且烧杯②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烧杯②
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g
100
25g+100g
%=20%,错误;
D、由图乙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且在t1℃时所加入的质量相等,故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B.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来源】2018-2019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万宝中学中考化学冲刺试卷(4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
B. t1℃时,甲、丙溶解度相同,但需要确定是饱和溶液才能确定质量分数相等;
C.不饱和到饱和途径:(1)增加溶质(2)蒸发溶剂(3)降温(大多数物质);
D.由 t1℃升高到t2℃,溶解度变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溶解度变小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至与t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详解】
A. 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故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不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或是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实现,故C错误;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注意改变温度时(默认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只可能减小和不变。
5.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A
B.B
C.C
D.AB
【来源】2013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B均有溶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6.如图所示:t℃时,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t℃时,KNO3的溶解度为30g
D.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9年中考三模拟化学试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题给信息可知,甲是 KNO3的不饱和溶液,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B.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错误;
C. 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为:100g×20%+10g=30g ,而溶剂的质量是80g ,故t ℃时,KNO 3的溶解度>30g ,此选项错误;
D.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0g g+10g
≠30%,此选项错误。
故选A 。
7.氯化钾(KCl )、重铬酸钾(K 2Cr 2O 7)和氯化钠(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KCl 、K 2Cr 2O 7和NaCl 均属易溶物质
B .由a 点可知,70℃时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 .将K 2Cr 2O 7和NaCl 的混合热饱和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主要是K 2Cr 2O 7
D .将20℃时K 2Cr 2O 7和NaC1的混合饱和溶液升温到90℃,再加入适量K 2Cr 2O 7和NaCl 的混合固体,趁热过滤得到的固体主要是NaCl
【来源】【校级联考】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诊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20℃时,KCl 、K 2Cr 2O 7和NaCl 的溶解度都大于10g ,是易溶物质,此选项正确;
B 、由a 点可知,70℃时K 2Cr 2O 7的溶解度是100g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0100%001g g g
⨯+=50%,因为70℃时,K 2Cr 2O 7的溶解度大于KCl 的溶解度,故70℃时,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0%,此选项错误;
C 、K 2Cr 2O 7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将K 2Cr 2O 7和NaCl 的混合热饱和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主要是K 2Cr 2O 7,此选项正确;
D 、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而K 2Cr 2O 7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20℃时K 2Cr 2O 7和NaC1的混合饱和溶液升温到90℃,再加入适量K 2Cr 2O 7和NaCl 的混合固体,趁热过滤得到的固体主要是NaCl ,此选项正确。
故选B 。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 .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来源】【区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 、t 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 不正确;
B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 不正确;
C 、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 2℃时,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C 正确;
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 1℃时,甲、乙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100%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 .将酒精加入水中,得到的是溶液
C .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 .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不能溶解
【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三塘铺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分析错误操作对溶质与溶剂的影响,掌握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 l℃均有固体析出时,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提纯乙
C.t 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t2℃时,用210 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 g 20%的甲溶液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9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 l℃均有固体析出时,都属于饱和溶液,t l℃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错误;
C、t 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不能确定,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110g,用210 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g溶质质量分
数为:110g
500g
×100%=22%的甲溶液,错误。
故选A。
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t2℃时,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但此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
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20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溶解15g,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错误;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次之,丙物质应该是t3℃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故正确。
故选D。
12.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B.用等质量的a、b、c 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 > b溶液 > a溶液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 a = c
D.将t2℃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a > b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曲靖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a的溶解度为80,表示t2℃时在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80ga,故50g水中只能溶解40g,所以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用等质量的a、b、c 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水的质量a<b<c,所以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 > b溶液 > a溶液,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10C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晶体析出,而在t10C 时:b的溶解度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也大于a,而对于c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10C升温到t20C,溶液中有溶质结晶析出,成为t20C的饱和溶液,而在t20C时,物质c的溶解度要小于t10C时a的溶解度,故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若将t1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比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要更大,故将t2℃时a、b 两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但这里没有注明是等质量,错误,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3.(09年恩施)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丙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D.t2℃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1 溶质质量分数(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① 相关知识点:溶解度曲线② 解析思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
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曲线上的某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曲线交在一点,所以此时的溶解度相等;从曲线上看,甲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克,往100克水中加入90克甲,其中有10克不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80克。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有的物质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有的物质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减
小,故A错;
B、凡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故B错;
C、溶液的浓和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关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26.5%,故D错。
故选C。
15.“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
如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 ℃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 ℃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来源】2018年春九年级人教版(安徽版)化学下册同步习题:第九单元滚动小专题(一)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答案】C
【解析】
A、通常把室温(20℃)时是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大于10g,所以氯化钠易溶于水,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20℃时,碘酸钾的溶解度是7g左右,此温度下,将7g碘酸钾和氯化钠分别放入100g 水中就能制的相同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碘酸钾的溶解度,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正确。
故选C。
1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1∶3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度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A、
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选项A正确;
B、由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A物质,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25g∶
(25g+50g)=1∶3,选项B正确;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形成的是20℃时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B>A;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是原来50℃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从图中可以判断,降温至2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选项C错误;
D、由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选项D正确。
故选C。
17.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因为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虽然溶解度的数值相等,但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D选项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正确的叙述,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且降温的过程中均析出晶体,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答案选择C
考点:溶解度曲线
1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甲会析出晶体,乙则不会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乐山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是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都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19.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由这一过程可知()
A.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宁波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甲物质没有溶解完而乙物质溶解完,所以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小,选项A错误;
B、根据丙中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B错误;
C、由20℃时甲的溶解度小,可以确定,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选项C正确;
D、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相等,选项D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来源】新疆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乡中学2019届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九年级化学试卷【答案】D
【解析】
【详解】
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不会因为溶液倒出一半,而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错误;
B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错误;
C项,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
D项,稀溶液、浓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
21.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新疆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乡中学2019年第二学期二模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分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减小,故A正确;
B、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随硝酸钾溶解度的减小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B不正确;
C、降温时,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而硝酸钾晶体中不含结晶水,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由于降温而使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结晶析出,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随硝酸钾溶解度的减小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2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