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
1.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糊涂”、“尽心尽力”等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能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t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指名谈谈理解,教师补充
说明。

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春耕糊涂怨不得糟蹋挨饿露面不饶人
热火朝天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1)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强调“藏”,“挨饿”的“挨”多音字,“糊涂”的“涂”为轻声。

教师指导写“藏”,学生描红,仿写。

(3)齐读词语。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5)浏览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出示小黑板填空:
在________中,_________带领____________帮助_________________,使藏族同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急坏了)。

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
2、
3、
4、5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1)“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2)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
(3)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了解“节气”。

(5)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6)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学生想象说话。

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3、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4、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5、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6、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

”通过此句体会。

标签:三年级教案
四、拓展写话: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

学生练写,交流。

作业设计: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3、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让学生代他们写信。

2.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菩萨兵》一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真挚朴实,可结合背景知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潜心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促进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设计思路
本课的课题很值得关注,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菩萨兵”一词平日又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

因此,读懂课文应从读懂课题开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本文的题目是“菩萨兵”,而这个题目源于课文最后藏族同胞的一句话,我们不妨从这一句话入手,进入教学过程。

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的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虽然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却生动感人。

所以,教学设计拟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感情。

2、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感情。

3、积极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
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等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一段同胞朱德翻译糊涂怨不得平平展展
春耕播下菩萨糟蹋挨饿地区不饶人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

提醒:“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SPANlang=EN-USi,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标签:三年级教案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

(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藏族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讲朱德总司令急藏族同胞所急,请翻译去动员藏族同胞回来,在未果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族同胞抢种。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总司令在第二天召开了春耕动员会,会后与战士们一起参加了春耕。

第四段(第8、9自然段):讲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
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

早就。

”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先把语文书打开,翻到课后第2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

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相互提醒。

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写字。

2、同学们,字写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看哪些字你原来就会写的,哪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你就重点记一记,可以在座位上书空。

3、下面请同学们抄写生字词,把这些生字词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3.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听说过长征吗?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与大家说一说。

2、(补充红军长征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的战士们空着肚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后有国民党追兵,上有飞机大炮的轰炸,但他们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走过了到处是沼泽的茫茫大草地,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军队,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很苦,一直受地主,国民党的军队的剥削,欺压,但红军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3、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4、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学生交流。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说说对兵的理解。

(板书:兵)
标签:三年级教案
5、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听录音读课文。

2、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思考提出的问题。

3、检查自学
(1)出示:藏族同胞糊涂
A、指名读准字音
B、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个民族?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是一家。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所以说藏族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胞是月字旁。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同胞?住在台湾的——台湾同胞,海外的的——海外侨胞,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心在何方,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C、本课指藏族同胞糊涂,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他们糊涂呢?
这一段中还有两个生字:段(一段。

)区(半包围结构)
(2)出示:朱德春耕动员
A、先说一说你了解的朱德。

看图,再看文字介绍,你看到了怎样的朱德?(他是一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建立赫赫战功的大元帅,还是一位平易近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司令。


B、耕这个字的左边是耒字部,用这样的农具在井字形的农田里劳作。

C、“动员”本周一升旗仪式上,周老师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你还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进行动员?找一找在春耕前朱德总司令的动员,读一读。

(出示第6自然段)
(3)出示: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A、听了朱德同志有力的号召,战士们又是怎样做的?
B、读词,“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
C、找一找“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在哪一句中?
D、完成填空()的院子
()的土地
听同学读,发现用上“干干净净平平展展”这样的叠词效果更好。

还有哪些这样的词?
E、这一切又是谁干的?读:红军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选择你认为读的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看词语)
(四)写字
最难写的是藏——横长高高写上面,撇点略短分两边,横平撇长要摆正,里面藏有一个“臣”,斜勾主笔拉拉长,撇尖点短相呼应。

(五)教师小结:
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