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肥模式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水肥模式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刘秋员;李猛;卫云飞;季新;刘娟;王付娟
【期刊名称】《节水灌溉》
【年(卷),期】2024()2
【摘要】为阐明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其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提出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于2022年以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供试品种,在返青活棵-分蘖期设置不同水肥管理方式(水稻返青活棵期多次水分灌排与分蘖期增施氮肥(T1)、水稻返青活棵期多次水分灌排与分蘖期不增施氮肥(T2)、水稻返青活棵期减少灌水不排水且分蘖期不增施氮肥(T3)),对比分析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差异。

结果表明,返
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影响显著。

相较于
T2处理,T1和T3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分别提高8.2%~9.5%和13.3%~13.7%,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7.0%~8.8%和
12.8%~15.2%(p<0.05)。

相较于T1处理,T3处理水稻拔节期茎蘖数降低
11.4%~11.9%,茎蘖成穗率显著提高11.3%~12.4%,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8.2%~9.3%和6.3%~8.6%,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无显著差异。

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T1和T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

在氮素
吸收利用方面,T1和T3处理在氮素积累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但T3处理氮肥农学利
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较T1分别显著增加20.1%~22.2%和
22.7%~23.0%(p<0.05)。

综上所述,在分蘖期不增施氮肥的基础上,通过返青活棵
期减少灌水和不排水的方式可以实现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步提升。

【总页数】7页(P69-75)
【作者】刘秋员;李猛;卫云飞;季新;刘娟;王付娟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信阳市水稻遗传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信阳市优质稻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65;S274
【相关文献】
1.氮肥运筹对滨海稻区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氮肥分期施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北方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5.常规氮肥与缓释氮肥配施对不同株距机插杂交稻磷素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