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如何教会孩子爱其他人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在暑假期间,我又认真阅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这次给我的感受就是如何教会孩子爱其他人。

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更要注重我们的德育教育。

现在我们的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教育。

如何珍爱生命,怎样学会做人做事,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初三全市统一模考,作文题目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电脑阅卷的时候,全市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了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了偏题现象,很多学生写的是母亲为自己打开一扇门,老师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朋友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

而不是---我为别人打开一扇门。

表面来看,这是作文跑题,其实质却是: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习惯于被别人爱,很少有关爱他人的习惯,紧急状况下的作文其实是平时素质的反应。

所以,与其说是偏题事件,还不如说是很多孩子缺少关爱他人的素质。

没有生活,怎么能有作文?而百合班的作文像往常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好的作文,主要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爱----爱别人。

当我看到上面的这个事例时,给我触动很深,现在的我们经常是逼迫学生把成绩提上去,而有时我们却忘记了德育,想想有很多的犯罪分子,有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给社会带来的伤害会更2
大。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把学生的德育搞起来,并且搞好,给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校怎么给孩子做好德育呢?我认为至少每月都要进行一次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

让孩子们都有一颗爱别人的心。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感恩父母,培养爱心。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被父母宠着,不知去感恩父母,所以作为教师正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亲,体会父母爱,理解父母亲,感悟亲情。

一个懂得感受母爱的孩子才能学会去爱他人。

我在进行教学时,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接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有时有什么动向,我就会及时地去引导。

说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说说生活中的点滴。

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学会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让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传递开来。

2、别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培养同情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弱势群体,比如,灾区的人们;遇到天灾人祸的家庭;贫困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失学的儿童等等,这些生命个体和我们一样具有生存的权利,一样向往着更美好的生活。

要改善他们的生活,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让心智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懂得同情弱者,奉献爱心尤为重要。

来体会“别人快乐,我们也快乐”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写一写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需要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在每次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一次次得到了真善美的2
3
感染。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都在引导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关注生命,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同时也学会爱他人,懂得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还要为他人着想,这应该就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真正意义吧!
3
第二篇: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中学教室的奇迹》有感
华龙区四中冯焕芬
读完关于孙维刚老师《中国教学的奇迹》—书,令我佩服、感慨之余,也收获很多,孙维刚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等,对普通老师而言都难以通过短暂的学习而达到那样的高度。

但他充满奇迹的教学生涯可以让老师明白努力的方向。

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着阳光,学生们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环境。

他说话声音并不洪亮,但常以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

他有时宁愿做学生的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他博大的胸怀与谦逊的品格。

孙维刚要求学生做题时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举手回答,人心中没底时,一定要勇敢,迫使自己上梁山,就能把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发展起来。

孙维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他说如果不运用这种方法,而只是死记硬背,数学教学就活不起来,师生之间就没有沟通与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与相互启迪,就不能形成探究。

他常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孙维刚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找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我把这些规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收益颇多。

在孙维刚的每堂课上,无论是学生们上讲台讲题,还是老师讲题,都有一个例行公事,那就是必须讲出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

孙维刚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

有想法的同学会到 1 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孙维刚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地点拨,但不是提示更不要提示。

开始时课堂进步跟不上,耽误时间,但学生的能力会随着这番过程而提
高,进度也将大大加快。

孙老师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

这是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

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师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

平时我就是这样做的。

举一个例子,我班宋怀昆,担他课的老师都知道,他是一个毫无课堂概念的学生,也是一个以搞恶作剧来引起别人关注的学生,自习课他把所有书本铺在教室地上睡觉,课堂上他总是发出怪声扰乱课堂,就连喊起立,他也是妆模作样,拉着长音喊到出不来气儿为止。

就这样一个毕业班的学生,我们大家都没放弃他,一如既往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关爱他,我给他说,宋怀昆你不管怎样老师都不放弃你。

发现他趴桌子上睡着了,我就拿旁边的衣服给她盖上,又一次我让学生板书知识点,他也主动写了,字体龙飞凤舞,虽有故意捣乱之嫌,我抓住机会大加表扬,经过我们全体老师努力,不知从哪天起,他有了很大改变,课堂有许多收敛,名次也加速进步,由原来倒数上次考到了年级第九,数学成绩开学初考了40多分,这次竟考了106分。

这就是教育的奇迹,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上自我修炼,打造课堂中的精彩。

教育需要等待,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