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北省监利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提招班)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佳选项,正确选项给分,错选漏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1.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D.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2.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文献中“机器”“机车”“机电”等关于“机”的词语比较多。
这种变化反映了A.文字改革的发展趋势 B.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C.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3.孔子曰:“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轻),逆(违背)天地(自然)者罪及五世,诬文武(诬蔑周文王、武王)者罪及四世,逆人伦者罪及三世,谋鬼神者罪及二世,手杀人者罪及其身。
”对材料中孔子的思想理解不准确是
A.重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B.尊崇周朝的道德礼教
C.关注现实社会和重视人生 D.以人为本减轻杀人罪
4.《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D.说明了中国占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5.这是一位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伟大的思想家,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
他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
A.克己复礼B.仁者无敌C.天人感应D.格物致知6.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7.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
(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
其背景是
A.孔子出身诸侯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
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
8.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④两种观点都批判了中央集权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9.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诗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首诗体现了哪种思想的影响?
A.孔孟仁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老庄道学
10. 下列中国古代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与人物思想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②“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③“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B.孔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
C.孔子、朱熹、黄宗羲、董仲舒D.董仲舒、朱熹、荀子、黄宗羲
11.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12.对右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
评价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②包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体现了注重实用的科技特征
④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3.元朝疆域辽阔,被誉为“东尽辽左西极流沙,
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B.与匈奴、鲜卑等民族贸易加强
C.黄岩岛为郭守敬天文观测点之一D.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14.《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记载北魏、北齐间的綦母怀文“……烧生铁精(生铁溶液),以重
(重叠)鍒铤(指熟铁),数宿则成钢”。
这种冶铁方法是通过
A.变革冶炼燃料增加产量B.改进冶炼工艺提高质量
C.精选冶炼原料提高质量D.扩大冶炼规模增加产量
15.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渗透在书院的教育中②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6.创造性地提出了辨症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17. 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18.有人说,“理念世界是真实而完美的存在,现实世界只是人类感官对这个完美世界的不完美的折射。
”此人是
A.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9.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强调自由,主张“因信称义”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20.卢梭相比于伏尔泰思想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②提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③提出三权分立学说④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2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运动,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③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2.康德指出:“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
运用自己的理智。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追求
A.人身自由
B.现实幸福
C.思想自由
D.人的美德
23.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
右图中的哲学家
可能是
A.柏拉图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4.苏格拉底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而主
张让“那个知道的人”去统治。
下列著作进一步阐发了
这一思想的是
A.《理想国》B.《十日谈》C.《路易
十四时代》D.《纯粹理性批判》
25.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思想运动的口号是:要理性,不要传统;要现在的幸福,不要来世的
拯救。
该运动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二、非选题(共5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
26.(16分)截止2012年12月已有400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人民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哲学辞典》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矮化”孔子为“丧家之犬”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康有为、伏尔泰对孔子的评价及其政治意图。
(6分)
(3)进入现代社会,孔子价值观得到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4分)
2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哲学的原则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是意识复归于自己。
”
一一黑格尔
材料三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锄草),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
—一摘自《孟子.梁惠王上》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反对中世纪的思想禁锢而肯定每个人都有自由地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权利,都有自由地怀疑、探索和思考的权利,因而就有了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诞生;由于反对中世纪教会权利和王权专制,确认人生而平等’人人都必须互相承认并且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因而就有了民主。
一一摘自许苏民《人文精神论》
(1) 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
(4分)
(2) 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西欧社会的时代特征。
(6分)
(3) 据材料三,概述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6分)
28.(18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
材料二
在1810-1867年间汉译的795 种著作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
1850-1899年间的567 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在1902-1904
年间的573 种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请指出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路线的序号,(2分)并简述这两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1810年以后的近百年间中国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
(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四位代表人物,并概述“新的觉悟”的基本内容。
(6分)
2013年秋季湖北省监利一中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DCDAB 6~10:CCCBB 11~15:BDCBC 16~20:BCCBC 21~25:BCDAD
二、非选题
26、(16分)
(1)原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3分)孔子“德治”“仁”的主张不适应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
(3分)
(2)康有为:肯定孔子的“仁”及改革的精神。
意图:托古改制。
(3分)伏尔泰:肯定孔子的理性、人性。
意图:反专制,反神学。
(3分)
(3)重视孔子价值观有利于扩大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有利于缓和当今世界的社会矛盾,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4分)
27、(16分)
(1)观点:“认识你自己”;尊崇理性。
(4分)
(2)不同这处:图7:呆滞、冷漠(郁闷);图8:自然、平和(亲切)。
(4分)
时代特征:从以“神”为中心的时代过渡到以“人”为中心的时代。
(2分)
(3)差异:中国注重仁政(民本)、伦理;(3分)西方追求个性自由、平等和民主科学。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