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
三)黔驴技穷
唐代XXX著
黔州没有驴,有个好心人用船载着一头驴进城。
到了城里,却没有什么用处,于是把它放在山下。
一只老虎看见驴,觉得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神仙,躲在林子里窥视。
慢慢地靠近,又害怕,不敢接近。
有一天,驴子发出一声嘶鸣,老虎吓得逃走了。
老虎以为驴子要来吃它,非常害怕。
但后来老虎发现驴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只是发出那种声音。
老虎越来越亲近驴子,甚至在它面前扭动腰肢,跳跃奔跑。
驴子无法忍受老虎的行为,用蹄子踢它。
老虎却非常高兴,心想:“它的
本事就只有这么多!”于是跳跃着大笑,突然跳到驴子身上,
咬断了它的喉咙,吃掉了它的肉,然后离开了。
注释】①黔:古代地名,今贵州省境内。
一)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欺行霸市。
一日,狐遇一兔,欲捕而食之。
兔曰:“君乃狐也,而何以有虎之威?且虎乃食肉之兽,而君乃
食草之兔,虎狐之间,岂无天地哉?”狐闻言,XXX然而退。
1.将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2分)
欺行霸市,狐假虎威。
狐遇一兔,欲捕而食之。
XXX:“君乃狐也,而何以有虎之威?
2.把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解释出来。
(2分)
1)狐假虎威()(2)食草之兔()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4.下列成语中,与这个故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欺上瞒下
B.以卵击石
C.自不量力
D.守株待兔
二)狗急跳墙
汉朝时,有人在市场上偷了一块肉,被店主的狗追赶。
他急中生智,跳上一堵墙,结果狗也跳了上来。
人一拳打在狗的头上,狗疼得大叫,才知道自己跳过了墙。
从此以后,人们用“狗急跳墙”来形容走投无路时的情形。
1.把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解释出来。
(2分)
1)狗急跳墙()(2)急中生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他急中生智,跳上一堵墙,结果狗也跳了上来。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4.下列成语中,与这个故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画蛇添足
B.自食其果
C.欲盖弥彰
D.舍近求远
三)狮子与兔子
狮子与兔子打赌,狮子说:“你跑得过我,我就让你做我
的朋友。
”兔子答应了。
比赛开始了,兔子跑得很快,狮子追
了半天也没追上。
狮子回头一看,原来兔子早已经跑到终点了。
狮子气得大吼一声,把自己的XXX发了出来。
兔子吓得跳踉
着说:“别吓我,我已经跑到终点了,你不能追上我了。
”狮子听了,只好承认自己输了。
1.将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2分)
比赛开始了,兔子跑得很快,狮子追了半天也没追上。
2.把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解释出来。
(2分)
1)把自己的阚发了出来()(2)跳踉着说()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4.下列成语中,与这个故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狐假虎威
B.守株待兔
C.自不量力
D.画蛇添足
四)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XXX?”其人XXX。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吾盾之坚()(2)吾矛之利()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XXX?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5.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2分)
6.研究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五)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2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蚌方出曝()(2)蚌合而拑其喙()
3)两者不肯相舍()(4)渔者得而并禽之()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XXX而拑其喙渔者得而并禽之
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C.而鹬啄其肉其人XXX
4.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改写后的文章:
5.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
6.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用古文中的句子回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鹬被XXX钳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贪心,要知足常乐。
六)朝三暮四
宋代有一个养猴子的人,叫XXX。
他非常喜欢猴子,养
了很多,能够理解猴子的意思。
猴子也很喜欢他。
但是他的家里人口渐渐减少,猴子们的数量却不断增加,满足不了它们的欲望。
他担心猴子们不听从自己的指挥。
于是他先欺骗猴子们说:“给你们一些橡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吗?”猴子们都生气了。
然后他又说:“给你们一些橡栗,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吃吗?”猴子们都高兴地跪下来。
1.解释加点字词:
①解狙之意(理解猴子的意思)②得公之心(得到猴子们的喜爱)
③损其家口(家里人口减少)④充狙之欲(满足猴子的欲望)
⑤俄而匮焉(突然匮乏)⑥将限其食(限制猴子们的食物)
⑦足乎(够吗?)⑧与XXX(给你们一些橡栗)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担心猴子们不听从自己的指挥。
②先欺骗猴子们说:“给你们一些橡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吗?”
3.这则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不要贪心,要知足常乐。
七)XXX买履
韩非子》
XXX想要买鞋,先测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寸记在纸上放在他坐的地方。
到了市场上,他忘记带着尺寸了。
当他买到鞋子后,才说:“我忘记了带尺寸。
”于是他回去取尺寸。
但是等他回来时,市场已经结束了,他再也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相信尺寸,不相信自己的脚。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郑人买履(lǚ)(2)宁信度(dù)(3)度其足(zú)(4)忘持度(d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置之其坐(放在他坐的地方)(2)吾忘持度(我忘记带尺寸了)
3)反而取之(回去取尺寸)(4)及反,市罢(等他回来时,市场已经结束了)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答案:当他回来时,市场已经结束了,他再也没有买到鞋子。
2)何不试之以足?
答案: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
3)宁信度,无自信也。
答案:宁愿相信尺寸,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4.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什么?正确的选项是()(2分)
A。
告诉我们要有时间意识,不能耽误时间。
B。
告诉我们要有自信,否则一事无成。
C。
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D。
告诉我们要认真,不要丢三落四。
5.请列举至少2个带“履”的成语。
八)掩耳盗铃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XXX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椎:槌子②况然:形容钟声很大。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
1)欲负而走(想抱着XXX)
2)恐人闻之(怕别人听到)
3)而夺己也(夺取自己的钟)
4)遽掩其耳(赶快捂住耳朵)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以椎毁之,XXX有声。
(用槌子敲击钟,钟声更加响亮。
)
2)恐人XXX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怕别人听到并夺
取自己的钟,赶快捂住耳朵。
)
3.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2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些人在做事情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最终导致失败和损失。
我们要学会实事求是,灵活变通,不要固守教条,避免因自己的错误而受到损失。
4.成语就出自本故事,请你写出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
(2分)
一个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的成语是“自欺欺人”,指一个人欺骗自己,自己相信自己的谎言,最终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