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底层多种技术的集合体,包括P2P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技术、加密算法、共识算法等,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创造了一种按时间序列、按区块记录数据的模式。
构建起所有数据在所有节点备份的数据库结构,达到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输、透明、可追踪、不可篡改、数据安全及信用的自我建立的功能。
区块链技术被誉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果之一,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区块链从衍生开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区块链技术由于巨大的应用潜能,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
自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专题学习以来,区块链便在政策与市场层面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5月,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贵州、山东等全国超过30个省市地区发布政策指导文件,开展区块链产业链布局。
(摘编自《光明时评》,《建设网络强国,抢占区块链发展制高点》)
材料二:
从技术上来说,区块链不但能记账,也能记录人和物的信息,并通过共同对信息进行验证,固化下来,而变得可信。
因此,只要是牵涉到多方参与的,有着复杂的账目来往和数据共享要求的场景,都可以考虑使用区块链。
随着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逐步成熟,区块链的应用已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技术未来在我国政务、金融、民生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政务数据的分布式共享,让人的身份证明“一处验证,处处可用”;区块链司法应用降低了大众或小微企业的仲裁成本和提升仲裁效率;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将自己的信用传导到小微企业,进而部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区块链溯源应用让老百姓吃上了更放心的食物……
中国移动、电信、联通31日正式发布各自的5G套餐,区块链和5G二者相辅相成,一定能产生更多火花。
(摘编自《人民网》《区块链离普通大众有多远》)
材料三:
区块链技术火热的背后,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大有抬头之势。
有关专家指出,涉及区块链领域的监管要与时俱进。
应当适当简化概念,以通俗语言普及相关知识。
技术进步应该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现在区块链的概念比较复杂,这既不利于区块链知识普及,也不利于区块链产业化发展。
如果相关知识不普及,骗子就可能利用区块链概念大做文章,普通公众也很难防范。
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
2017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联
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
2018年8月,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应针对这类诈骗行为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以保护投资者权益。
在制度层面进行规范。
“链”上的数据不容易被篡改,但是“链上”“链下”却不一定完全能对应,商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本身很容易被复制,即使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但以二维码为载体,则也并不能尽然保证是正品。
“区块链并不必然消灭造假,也无法替代严格的监管。
但随着区块链的推广应用,能够不断提高造假成本。
”
技术先进性也应愈加成熟。
区块链上的信息是加密过的,用户授权后相关方才能破解数字背后真正的含义。
但仍有可能存在漏洞,技术风险不能忽视。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借“区块链”之名诈骗该如何治理》)
4. 下列不属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项是
A. 风靡于经济领域的数字货币
B. 移动、电信、联通的5G套餐
C. 为流通方便推行的资产数字化
D. 将信息加密上传的电子身份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底层多种技术集合体,发展速度快延伸范围广,我国政府也在加快区块链产业布局。
B.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区块链已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用微信一扫,就能查询到关涉多方参与的产品的信息。
C. 区块链的数据难以造假,其数据是加密过、通过共同对信息进行验证固化下来的,因而其信息是可信的。
D. 伴随区块链的火热,新诈骗套路以其为噱头出现,只有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才能有效监控。
6. 以上三则材料,对“区块链”的相关介绍,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材料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4. B
5. C
6. 材料一:性质(概念、定义)与现状;材料二:应用与前景;材料三:问题与方法。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移动、电信、联通的5G套餐”不属于“区块链”技术,5G只是助力区块链的通信技术,不是区块链的应用形式。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因而其信息是可信的”分析错误,区块链上的数据一旦形成难以篡改,但并不一定数据都真实,比如“但是‘链上’‘链下’却不一定完全能对应”“区块链并不必然消灭造假,也无法替代严格的监管。
”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材料一主要介绍区块链的性质(概念、定义)与现状。
如“所谓区块链技术,是……记录数据的模式。
”“区块链技术由于巨大的应用潜能,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
”“全国超过30个省市地区发布政策指导文件,开展区块链产业链布局。
”
材料二主要介绍区块链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技术未来在我国政务、金融、民生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材料三主要介绍区块链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区块链技术火热的背后,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大有抬头之势。
有关专家指出,涉及区块链领域的监管要与时俱进。
”“区块链并不必然消灭造假,也无法替代严格的监管。
”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 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不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
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而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
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1. 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 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 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 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 《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 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 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参考答案:
1. B
2. D
3. B
1. 试题分析: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2. 试题分析: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
3. 试题分析: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此题C项强加因果。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最佳配偶
[美]斯蒂芬·麦克勒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
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
他手里在搬弄着一叠纸,就像在搬弄着一叠煎饼。
“我相信,你准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
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我坐在那儿津津有味地听着,心想要是来这儿之前先冲个淋浴,那该多好。
这儿的办公室整洁宜人,不过那张椅子令人坐得不太惬意。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
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美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
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
”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
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
”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
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
我是说,我对事情发展的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
”她腼腆地说。
“我,三十一岁。
”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了卡片上。
”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
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
”她指点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札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
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札“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每翻阅一页,都要发出很大的声响。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
(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
”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
我注意到,她爱看书、看球赛,看电影爱坐前排,睡觉时爱把窗户关上,爱养狗、养猫、养金鱼、养金枪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穿着朴素,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喜欢住在郊外,爱参观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
“毫无两样。
”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讲话拘谨,属于贤妻良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
”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
”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
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
我和邓菲尔德结婚整整九年了,已经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
我们住在郊外,听着古典音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
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
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
她是一个贤妻,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
我们的婚姻看起来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
——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结婚,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对夫妻美满和谐的生活,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C.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鲜活生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D.“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E.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签人,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窒息。
(2)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结局非常出人意料,你认为这样的安排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1)答C项3分;答E项2分;答A项,1分
(2)①起强调作用,突出两人惊人的“相像”和“一致”,为结尾打算离婚埋下伏笔②呼应题目,
如此相像一致正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最佳配偶;③与打算离婚的结局构成极大反差,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3)①性格内向,拘谨羞怯。
②爱好广泛,追求生活品质,有良好生活习惯。
③潜意识里有对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的反抗,以及对生动鲜活的生活的向往。
(共6分。
每个要点及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
(4)观点一:这样的安排好。
(2分)
①从情节上看,两个人虽然经电脑配对,“非常相像”,但彼此过于熟悉,谈话毫无新鲜的话题,无趣无聊,已经暗示出这种婚姻的乏味,所以两个人最后的分手也在情理之中。
(2分)
②从表达效果上看,前面的叙述平淡无奇,直到最后才给读者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
这样写,能增强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分)
③从主题表达上看,这样的结局与前边的情节构成极大反差,更能引人深思,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是令人生厌的,多姿多彩才是有趣味的生活状态。
(2分)观点二:这样的安排不好。
(2分)
①从情节上看,离婚的结局过于突兀,前边的情节缺乏必要的铺垫与暗示。
(2分)
②从表达效果上看,这样的结局,虽然能增强小说的戏剧性,却使文章缺乏可信度,缺少生活的真实: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两个情趣相投往往生活得很幸福。
(2分)
③从主题表达上看,小说结局宣扬夫妻之间性格差异产生美,但同时否定夫妻之间性格谐调也会产生美,是有失偏颇的。
(2分)
(1)解析:A项,“完美”应加引号,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完美,小说情节只是在结尾异峰突起,也谈不上“跌宕起伏”;B项,“浓缩了一对夫妻美满和谐的生活”表述不当。
小说主体写的是相亲过程,而且其生活貌似美满和谐,实则单调乏味;D项,“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错误。
(2)解析:首先审准题目明示——分析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的“作用”;其次审准题目暗示——“6分”,言外之意是答案要分三点回答;最后结合整体情节来分析。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区域。
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表现“我”性格特点的情节主要有相亲时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毫无两样”,可推知“我”的性格爱好与邓菲尔德小姐相同;想离婚等情节可概括出来。
(4)解析: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首先判断“好”或“不好,然后分别从情节,表达效果,主题等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结局的好或不好。
注意,结合文本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
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
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
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
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
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
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
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
群臣皆从凤议。
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
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上乃止。
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
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
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
肜素善吏,宜以为后。
”商不听,竟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
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
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
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
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
其赦商罪。
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多骄僭骄僭:骄横僭越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固守: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部属:顺次安排
D.奏果寝格寝格:呈上
5.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