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细胞角蛋白7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细胞角蛋白7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车畅
(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盖州115200)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7(CK-7)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回顾分析不同患者CK-7表达情况。

结果经过资料分析,男性肝组织中CK-7阳性率高于女性;CK-7阳性患者的年龄小于CK-7阴性患者;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其CK-7阳性率低于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其CK-7阳性率高于自身免疫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细胞角蛋白7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鉴别病毒性肝硬化与非病毒性肝硬化,同时对鉴别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自身免疫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7;慢性肝病肝硬化;鉴别诊断
慢性肝病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临床有较高的发病率。

结合当前国内文献资料研究与分析,肝硬化早期治疗强调对原发病的治疗,积极去除引起肝硬化的病因,配合饮食起居、营养支持以及情绪管理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早期对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以及鉴别是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前提[1]。

随着对肝脏疾病诊断方法的多元化研究,实验室指标检查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中逐渐得到应用。

为明确CK-7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并依据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慢性肝病肝硬化的辅助诊断。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不同患者CK-7表达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9.81±3.63)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经病理证实确诊为肝硬化;患者了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CK-7检查资料保存完整;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

排除标准:肝癌伴肝硬化患者;肝硬化诊断期间没有实施CK-7检查者;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认知功能障碍者。

1.3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研究纳入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主要涉及性别、年龄、病毒性与非病毒性肝硬化、肝硬化原始疾病类型等。

细胞角蛋白7检测方法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CK-7检测,常规获取不同患者的病灶组织,然后实施石蜡切片处理,脱蜡至水,使用蒸馏水进行病理组织冲洗,应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将切片浸泡,浸泡条件:pH=7.40,浸泡5min,高压修复时间:2.5~3.0min,之后自然冷却;孵育5min,条件为3.0%H2O2,常温,孵育期间将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灭活。

磷酸缓冲盐溶液反复冲洗3次,每次2min,然后在切片上滴入CK-7抗工作液,孵育1~2h,孵育温度为37℃;磷酸缓冲盐溶液重复冲洗3次,每次2min,加入通用型二抗,孵育30min,温
度为37℃;磷酸缓冲盐溶液再次冲洗3次,每次2min。

通过显色剂进行显色,自来水冲洗,染色处理,脱水透明,应用中性树胶封闭固定[2]。

评价其阳性或者阴性。

1.4观察指标不同性别患者CK-7阳性检出率;CK-7阳性与阴性患者年龄;病毒性肝硬化与非病毒性肝硬化CK-7阳性率;不同原发疾病对应的CK-7阳性率。

1.5评价标准检查完成后,位于细胞浆则评价为阳性。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患者CK-7阳性检出率86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阳性80例(9
3.02%),阴性6例(6.97%),男性CK-7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女患者在CK-7阴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不同性别患者CK-7阳性检出[n(%)]性别
男(n=50)
女(n=36)
c2
P
阳性(n=80)
48(48.83)
32(37.20)
5.982
0.014
阴性(n=6)
2(9.30)
4(4.65)
0.690
0.405
2.2CK-7阳性与阴性检出年龄比较CK-7阳性检出患者平均年龄为(49.39±
3.96)岁;CK-7阴性检出患者平均年龄(55.82±3.61)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5,P= 0.035)。

2.3病毒性肝硬化与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CK-7阳性率比较86例肝硬化患者中,病毒性肝硬化患者38例、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48例,非病毒肝硬化患者CK-7阳性检出率高于病毒性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不同疾病类型CK-7阳性结果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对应的CK-7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自身免疫肝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0.17.065--临床研究--
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肝炎肝硬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对应的CK-7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病毒性肝硬化与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CK-7检测结果
比较[n(%)]
疾病
病毒性肝硬化非病毒性肝硬化c2
P 例数
38
48
阴性
5(13.15)
1(2.09)
阳性
33(86.84)
47(97.91)
4.008
0.045
表3不同原发疾病对应的CK-7阳性检出结果比较[n(%)]
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自身免疫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c2
P 例数
38
12
36
阳性
38(100.00)
10(83.33)
33(88.89)
6.597/4.339/0.289
0.010/0.037/0.590
阴性
0(0.00)
2(16.67)
4(11.11)
3讨论
肝硬化是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较多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等。

鉴于肝硬化对患者的危害较大,需要重视早期诊断研究,便于依据诊断信息指导患者临床治疗[3]。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使用,便于更好地指导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治疗。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细胞角蛋白7在肝脏病理诊断中逐渐得到应用,文献指出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胆管细胞中均有CK-7的表达。

所有上皮细胞中均存在细胞角蛋白,该物质是一种中间丝,细胞角蛋白能够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以及机械稳定性。

随着对CK-7研究的深入,该物质在不同肿瘤分型、分类以及确定来源方面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证实[4]。

CK-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肝细胞进行标注,且用于正常胆管细胞与病变细胞的区分。

鉴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的基础病因较多,比如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循环障碍引起的肝硬化等,因而对不同肝硬化的区分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疗,保证患者治疗效果[5]。

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通过应用CK-7检查,阳性率达到93.02%,且男性患者CK-7阳性率检出高于女性,这可能与我国人口性别比例中男性人数较多以及男性更容易出现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6];CK-7阳性患者年龄小于CK-7阴性患者,分析可能是年龄较大患者对其相关指标检测不敏感,引起检测结果呈阴性;将病毒性肝硬化与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CK-7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CK-7阳性率更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受损的主要是肝细胞,对胆管细胞的损伤较少,而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受损的多为胆管细胞,结合前期分析,CK-7对胆管细胞损伤较为敏感,因而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其CK-7阳性率更高[7];通过对不同基础疾病肝硬化患者CK-7阳性表达对比,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有较高比例的CK-7阳性率,而自身免疫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CK-7阳性检出较为接近,分析可能是上述两种慢性肝病肝硬化涉及到多种病因,病因复杂,其中较多病因引起的胆管细胞损伤较为接近,因而检查后的CK-7阳性表达也较为接近[8]。

王彦坤等[9]指出细胞角蛋白7在肝硬化病理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用于病毒性肝炎与非病毒性肝炎的辅助诊断,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实际应用期间还需要综合其他指标,保证鉴别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细胞角蛋白7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鉴别病毒性肝硬化与非病毒性肝硬化,同时对鉴别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自身免疫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利军.多层螺旋CT诊断乙肝后肝硬化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探
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12):107-108.
[2]杨丽.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
代医学,2018,24(10):120-121.
[3]富鹏.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硬化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研
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2):97-99.
[4]石荣亚,甄真,陈宇萍,等.Fibroscan、APRI、FIB-4对肝纤维化
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3):
5719-5721.
[5]窦智丽,吴秀艳,王天芳,等.10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Fi-
broScan检测值与舌象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8,41(10):854-858.
[6]赵欣.探究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应用彩超诊断与鉴别的效
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3):154.
[7]Balitzer D,Shafizadeh N,Peters MG,et al.Autoim-
mune hepatitis:review of histologic features in-
cluded in the simplified criteria pro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 and propos-
al for new histologic criteria[J].Modern Patholo-
gy,2017,30(5):773-783.
[8]Herman HK,Abramowsky CR,Metry D,et al.Identifi-
cation of Bile Duct Paucity in Alagille Syndrome:
Utilizing CK7and EMA Immunohistochemistry as a re-
liable panel for accurate diagnosis[J].Pediatric
and Developmental Pathology,2011,9(1):47-50.
[9]王彦坤,马俊骥,张明.细胞角蛋白7在肝硬化病理诊断中的
作用[J].临床荟萃,2019,34(2):124-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