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建筑 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喜爱的建筑——盖蒂中心
盖蒂中心坐落于美国的洛杉矶,位于圣塔莫尼卡山脚,观景台能够鸟瞰洛杉矶全景。

它由世界知名的建筑设计师理查德迈耶设计,为石油大亨保罗盖耶建造。

盖蒂中心是一个完全免费的美术馆,由7组主要建筑群组成。

到达美术馆的方式为搭乘公车或者私家车到达山脚下的美术馆停车场,再由停车场乘坐电梯到达电车站。

搭乘电车只需5分钟就可以到达盖蒂中心的主体建筑群。

我有幸参观过这一不凡的建筑群组,亲眼见识到了它令人惊叹的魅力。

按照官方的描述,盖蒂中心门厅直径75英呎,挑高三层的门厅,在门厅可以看到被馆舍包围的庭园,庭园的观念源自马里布的盖蒂博物馆。

由于新博物馆规模巨大,迈尔有心借着串连不同时代的展览室之际,让参观者不时地接触自然,发挥基地本身的特色,让参观者有机会饱览洛杉矶的天际线。

事实上这样的描述难免流于纸面,亲眼所见要更为震撼。

盖蒂中心的建筑物几乎都采用白色作为建筑主体色,佐以淡褐色的石灰茸石材。

玻璃天顶配合洛杉矶总是放晴的碧蓝天空,具有强烈的梦幻效果。

支撑天顶和天窗的白色支架在石质墙面上落下的投影十分神秘,形式感强烈。

从门厅像中庭望去,景色一览无余却不显得空洞乏味。

其余的建筑
有层次地分布在视线范围之内,和园内景观相得益彰。

位于几个建筑中间的小庭院精致淡雅。

主体景观为水景,由几个高低错落的水池和造型考究的石头构成。

它的巧妙所在是把其中一个水池的深度修造得很浅,佐以池底的黑色卵石,与其他水池清澈见底的浅蓝颜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水池基本上采用缓坡式的边缘,由平地渐渐向下,处理手法十分自然。

由于建筑物众多,参观盖蒂中心需要较多时间,但因为其合理的空间安排,不会有沉闷压抑之感。

每座建筑物各有不同,但都统一在同样的建筑风格内,十分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所收藏的众多名画家的真迹,给人富有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梵高,安格尔,十四世纪早期至十九世纪末期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油画大师的真迹,中世纪拜占庭时期的一百四十四件书卷手稿,路易十四到拿破仑时代的服装艺术收藏,文艺复兴时期至十九世纪末期的雕刻,玻璃器皿等等,都让人惊喜不断。

流连欣赏馆内的展品之际,室内柔和的光线烘托出艺术品,这也是迈尔精心设计的成就。

照明是美术馆设计的重头戏,迈尔以自然光为光源,为了避免紫外线对画作等艺术品造成伤害,所以来自上方的光线是经过多次反射、漫射才进入室内。

即使建筑物的屋顶全是平的,其间
的奥妙变化,从室内高度的不同与天花板的变化皆可窥悉。

站在展厅内部,互相连通的展厅加上微妙的光线变化,使人能感受到一种柔和而静谧的流动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盖蒂中心的花园。

与中庭的清淡雅致相比,占地面积较大的花园则更为色彩浓艳,造型富有趣味。

由主体建筑群的边缘楼梯向下,经过一条对折的有良好遮蔽的缓坡道,可以到达花园所在。

花园的中心是个圆形水池,水深很浅,中间种植着三组饱满的螺旋纹样的灌木。

水池的一端连接着穿越花园的水流,在池内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瀑布。

围绕在花园四周的是迷宫一样的环形通道,环道内铺设着粗颗粒的黄沙,颜色鲜艳。

从最外圈开始走起,要折返多次才能到达水池的边缘。

这个设计有效地使游客观赏到花池里的各种不同角度的景色。

不同种类,高度,造型和颜色的植物精心安排在狭长的花池之中,穿插着原木的花架和花盆,在极尽人工雕琢的情况下又很有自然野趣。

花园内除了主体物水池,还布置了造型特别的大型花架和风格前卫的现代艺术品。

游览花园就像是参观室外展厅,给人以视觉享受和自然体验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美的艺术氛围。

盖蒂中心是目前我所亲身体验过的最喜爱的建筑物,它值得多次体验和品味。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次造访那个艺术盛殿,感受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双重魅力。

盖蒂中心,美国
The Detty Center ,Los Angeles USA ,1984-1997
设计:理查德,迈耶
理查德·麦耶,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

1935年生于美国新泽西东北部的城市纽华克,曾就学于纽约州伊萨卡城康奈尔大学
鸟瞰图
从洛杉矶市区驱车往西,到加州405号州际高速公路后向北不远就可以看到绵延不断的圣莫尼卡山脉,在山上海拔
881英尺高的山崖处矗立着一群奇特的建筑,这就是闻名遐尔的洛杉矶盖蒂中心(格蒂中心)。

它包括一座非常现代化的美术博物馆
盖蒂中心
洛杉矶盖蒂中心(Gety Center)位于圣塔莫尼卡(Santa Monica)山脚。

鸟瞰洛杉矶全景的盖蒂中心是由世界一流建筑师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设计的。

简洁的线条,明快的色调,自然的采光,室内天井与室外花园浑然一体,开放的空间集具细腻与粗糙的和谐美感。

保罗盖蒂(JPaul Getty)因石油致富,二十三岁即成为百万富翁,培养出他出类拔萃的文艺鉴赏及收集艺术品的雅好。

一九六八年他选定在马里布(Malibu)太平洋海岸公路边的山上作为馆址,一个艺术研究中心和一所漂亮的花园。

美术馆展厅虽然只有三层,但借助起伏的山势,在蓝天衬托下显得高耸挺拔。

延伸到山崖边的花坛栽有300多株不同的仙人掌,使人们想起这里是加州的土地而非希腊的奥林比亚山。

设计理念
盖蒂中心被构想为一座艺术的殿堂。

在迈耶看来,唯有以“雅典卫城”。

“阿德良离宫”这样的经典的,纪念碑式的现象,方能与如此庞大的建筑设计划,如此开阔,居高临海德气势相匹配,他感到一种古典的精神在不断的感召自己,如他描述:“在我脑海里,闪现着一种古典的结构,优雅而永恒,静谧而完美,它从崎岖的山边浮现,融于无限风光中。

有时,这个结构光彩夺目,成为自然美景的主宰,着两方面不断交流,对话,相互缠绕,是建筑与场地融为一体。

”这种对古典精神的颂杨,自始至终渗透于整个建造计划中。

功能分区
迈耶将六个不同的单元划分为三个组团。

位于北面的是三个相互协调,组合成L型看见的建筑:讲演厅,咨询研究所和财团管理办公楼,以及修复与保存研究所;基地东南是主要的功能设施,围合成长方形院落的美术馆组团。

在该组团西面围两个相对独立的设施:美术史与人文中心,以及餐厅和咖啡厅。

场地布置
想迈耶的许多作品一样,格网被作为场地组织最基本的参考要素。

在盖蒂中心,两个叠加的格网将场地与城市及地理特征联系起来,南北轴网贯穿基地内德一条沟壑,主体建筑群的布局沿南北轴网中央展开。

两一套格网表示与市中心的道路网格的关联,是其余一组建筑群的构成基准。

两套格网相交成22.5°,与邻近的圣。

迭哥公路的走势一致。

由于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整体布局在用地范围与高度组织上受到严格的限制,建筑的占地面积尽可能肯减少,相当于一部分建筑空间被置于地下。

建筑群的组合体现了一种极强的秩序性,另人联想到古罗马的帝王宫殿。

迈耶为每一个组团配制了一套独特的建筑语言。

讲演厅采用阿尔托式的弧形体量;美术馆选取路易斯。

康得规则矩形;迈耶个人特色的圆形柱体和旋转坡道则围绕一个圆形开阔空间,作为美术与人文中心;柯布西埃风格的自由形体用作餐厅与咖啡厅。

各个组团与形体都与整体相一致,由一系列开阔空间串联起来。

美术馆
美术馆的布局采取小体量的策略,数个不同的功能单元借助形体,材质与水体围合成庭院。

展览系列围绕庭院,与顺时针的行进线路,按年代展示着收藏品。

流线组织
公共入口布置于主要建筑群北面3|4英里处,设有大型地下停车场和一个电车站参观者在换乘缆车,约大约5分钟车程到卫城的顶部。

索道的尽端是到达广场,由可引导出数条参观路线,其中主要线路通向美术馆的主入口,这是一个大梯段,他的一侧为跌落的绿化台地和跌水所限定,另一侧是同样颇具气势的坡道{可供消防车用}大梯段在揭示东西南3面不期而遇的动人景观,逐渐达到高潮-----处于高台上得美术馆。

外部空间一系列开阔空间,顺应地形高差别化,分布于不同标高的台地上,他们相互流通。

彼此关联,在建筑与自然建起一种精确,优雅的交互关系。

对于参观者,“到达广
场”实际充任着中心广场的角色,它是公共空间向半公共,半私密空间过渡的纽带。

与“到达广场”向南,大台阶将人流引向上层的主广场,并强调出美术馆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馆与美术史。

人文研究所之间,跌落的台阶与花坛。

大片草地与自由的路径,以及与基地特征相契合的半环型下沉广场构成中心庭园一系列赏心悦目的景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