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1年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C卷(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2021年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共12题;共48分)
1. (4分)(2020·河北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青铜器皿,在山东各处多有出土。
其中,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则相对日益普遍;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并且越晚越注重装饰性与趣味性。
由此可知,这一变化()
A . 反映出土地私有化的趋势
B . 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C . 加速民族交融和相互认同
D .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2. (4分) (2017高一上·唐山月考)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秦汉是如何践行的?()
A .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 . 经常巡游天下
C . 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 . 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3. (4分)(2017·佛山模拟)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宦官田全操凭借辟仗使之权,强征休祥坊民的地课。
坊民300余人聚集抗议,后又与田全操手下的吏卒发生殴斗,事件以坊民获胜而告终。
这表明当时()
A . 城市平民经济实力和自信心增强
B . 市民力量增强能够左右政局发展
C . 传统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D . 晚唐宦官专权受到民众有效制约
4. (4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 .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 . 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 .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5. (4分) (2020高三下·大庆月考) 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个,这些社团绝大多数是私法社团,而且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慈善类20个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45.7%.当时社团大量涌
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B . 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C . 《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D . 民主共和观念被民众接受
6. (4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民国初年,一批文人改编京剧,在诗词歌赋等文本中选取题材,使剧词更文雅隽永,并参考昆曲、仕女画等文人艺术形式,发计了更为典雅的音乐、服饰、妆扮和舞蹈。
京剧因此渐趋“雅化”,演变为具有严谨艺术准则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剧种。
这一变化()
A . 体现了京剧的传承创新
B . 促进京剧艺术平民化
C . 响应了文学革命的倡导
D . 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
7. (4分)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反对专制统治
C . 反抗外来侵略
D . 救亡图存
8. (4分)(2020·宝鸡模拟)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一五计划”期间()
A . 效仿苏联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B . 城乡差别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 . 在扩大积累基础上改善生活
D .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9. (4分)(2020·淮北模拟) 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立法者制定了“丧廉耻”制度。
凡触犯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
“丧廉耻”制度()
A . 构建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
B . 有利于增强个人社会责任
C . 消除了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
D .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 (4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中) 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原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
”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B . 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C .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 . 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11. (4分) (2017高三上·武威月考)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
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A . 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 . 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
C . 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 . 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12. (4分)(2020·河北模拟) 下表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权在不同时期的表述。
这反映出()
A . 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逐渐提升
B . 构建合理经济秩序是共同的选择
C . 第三世界对不合理国际秩序的挑战
D . 全球治理体系力求实现利益均衡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共5题;共82分)
13. (25.0分)(2020·滨州模拟) 从公元前700年左右开始的城市化是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比]马克·安托罗普《欧洲的景观变化和城市化进程》
图中反映出欧洲城市化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4. (12分) (2020高三下·芜湖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j蓄的胸怀。
哪怕遭逢外来异质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干独断以致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中国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一—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
万古的江河,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整体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 (15.0分)(2020·浦口模拟)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的两场重要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
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两场改革所共有的政治智慧和历史贡献。
16. (15.0分)(2019·河东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国的争霸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采取多种手段来进行,而战争可以说在历史上一直是多种形式和手段中最高的形式或最后的手段。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征杀战伐都是在步、骑、车、船所能达到的平面上,在当时人们力所能及的有限范围里,主要由交战双方(成各方)的军队在前线进行的。
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阶段,才提供了促使这种战争演变成世界大战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
前线和后方的联系的依赖关系无比密切,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大大提高,武装斗争的范围、规模和烈度空前增长。
于是在二十世纪,终于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骇人听闻的现象。
——摘编自任银睦《概论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抑制因素》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德国和英、日、俄等国相比,远不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
不过,由于德国败局几定,中国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一方,才可能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所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对德宣战。
首先十几万华工通过欧洲之行,成为了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新人,对世界对中国对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其次,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
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
第三,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二十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加入协约国-方对德宣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17. (15.0分) (2019高二上·佳木斯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明中叶以来出现的新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根本精神上,有十分相似之点。
这就是“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人”的主体意识的高扬。
李贽以“心本体”的学说为基础,将本质上非圣疑道的内容和体现历史新趋向的要求,理直气壮地运载进“心本体”所谓的“心”中,运载到“良知”之中,开始了从“圣
心”到“俗心”的转化,打开了由“圣”转“俗”的通道,即由“禁欲”转为“顺情”由“圣贤”境界转为“俗世”境界,由旧时代迈向新时代,并且走出了相当远的路段。
——摘编自《从“神”到“人”与从“圣”到“凡——中西近代启蒙思想文化运动差异一论》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专制制度是中国万恶之源,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路先锋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指出,对于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卢梭的“人民主权”体现了民主的思想,《百科全书》更是一台以科学和民主为主题的“战斗机器”。
法国的启蒙运动开启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中国的初期新文化运动不能开启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可能直接开启社会主义革命,但为马克思主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清之际的新思潮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思潮有何共同特点,分析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及出现这种差异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国的前期新文化运动不能开启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认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共12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共5题;共82分)
13-1、
14-1、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