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⑴羧甲基纤维素钠: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配比 CMC-Na(1-5g/L):明胶(30g/L) = 2 :1
⑵甲基纤维素: 用量为10-30g/L,亦可与明胶、 CMC-Na、PVP等配合作复合囊材。
⑶乙基纤维素:遇强酸易水解,不适宜强酸性物质。 ⑷纤维醋法酯:可单独使用(30g/L左右)或与明胶配合。 ⑸羟丙甲纤维素:能溶于冷水成为粘性溶液,长期贮存稳定。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单凝聚法的工艺流程
•?
•加量为总体 积的3倍
•胶联 剂
•凝聚 剂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透明区
•⑴凝聚系统的组成 • • 用三元相图来寻找成囊 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范围。
•明胶10% •硫酸钠10%
•水80%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8
物理化学法(二)复凝聚法
使用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作为 复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胶联且与囊心物 凝聚成囊的方法。 复凝聚法是经典的微囊化法, 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微囊化。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9
•物理化学法(二)复凝聚法
1、 原理:将溶液pH调至明胶的等电点以下使之
带正电荷(pH4-5),阿拉伯胶仍带负电,由于 电荷互相吸引胶联成正负离子的络合物,溶解度 降低而凝聚成囊,加水稀释,加甲醛固化即得。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30
•复凝聚法 2.复凝聚法的复合材料
明胶与阿拉伯胶(或CMC-Na或CAP等多糖) 白蛋白与阿拉伯胶 海藻酸盐与聚赖氨酸(或壳聚糖) 海藻酸与白蛋白
戊二醛:(非碱性条件)中性介质中使用,通过希夫反应使明胶分子 互相交联固化。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4、影响成囊的因素
⑴凝聚剂的种类和pH值 ①凝聚剂的种类 a.非电解质(醇类): 碳链愈长愈易凝聚。 b.电解质:阴离子对胶凝起主要作用,强弱次序为: 枸橼酸>酒石酸>硫酸>醋酸>氯化物>硝酸>溴化物>碘
3-5
6
硫酸钠(与pH无关)
3-6
8-12 2-12 2,6-12 2-12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4.影响成囊的因素
⑵药物的性质
药物与明胶要有亲和力,吸附明胶的量要足够。
⑶ 增塑剂的影响
加入增塑剂使微囊可塑性和分散性好,不粘连。 常用增塑剂:山梨醇、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3、合成高分子囊材
(1) 生物不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聚酰胺、硅橡胶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 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
(2)可生物降解囊材 聚碳酸酯、聚氨基酸、 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PGA)、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特点:无毒、成膜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
如淀粉、硅胶都因过分亲水而不能成囊。 但不能过分疏水,否则仅形成不含药物的空囊(因药物既不能混悬 于水相又不能混悬于凝聚相中,也不能成囊)。
如双炔失碳酯加入司盘20,增加其亲水性,使其成囊。成囊时 系统含有互不溶解的药物、凝聚相和水三相;
微囊化的难易取决于明胶同药物的亲和力,强则易被微囊化。 (可由界面张力说明) 。
•一定pH下溶解••聚聚丙乙烯烯酸醇树(PV脂A)
•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PGA) •可生物降解 •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缩合物(PLGA)
•聚碳酸酯
•聚氨基酸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1、天然高分子囊材
最常用,性质稳定、无毒、成膜性好。 ⑴明胶 制备用量 20~100g/L。
例如:A型明胶制备囊时,通常保持溶液的pH在3.2~3.8之间,才 能得到好的球型。因为这时明胶分子中有较多的-NH3+离子,可 吸附较多的水分子,降低凝聚相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凝聚囊的 流动性可以得到改善,以利形成球形。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⑸固化 常用固化剂: 甲醛:(碱性条件)通过胺醛缩合反应使明胶分子互相交联固化, 最佳pH为8-9。胶联不足微囊易粘连,胶联过度则脆性过大。
•单凝聚区 •胶凝区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⑵明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
增加明胶溶液的浓度可加速胶凝,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胶凝。 同一浓度时温度愈低愈易胶凝,而高过某一温度则不能胶凝。 明胶单凝聚时的温度不同,微囊中药物的收率、粒径大小和分布均不同。 (见下表)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天然
•明胶 •阿拉伯胶 •海藻酸钠 •壳聚糖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 囊材
•半合成
•甲基纤维素(MC) •乙基纤维素(EC)
•(高分子材料)
•羟丙甲纤维素(HPMC)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
•生物不降解
•不受pH影响
•聚酰胺、 •硅橡胶
•合成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一、概念
n 微球 (microspheres): 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
形成骨架型微小的球状实体 。 n 微囊微球外观:呈粒状或圆球形,
一般直径在 5-400μm之间。 n 粒径在微米级:微囊、微球;(微粒) n 粒径在纳米级:纳米囊、纳米球。(纳米粒)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二、研究进展
微囊可看作是一种药物包裹在囊膜内而形成的微型 无缝胶囊,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微型胶囊最初用于“无碳复写纸”的生产,20世纪 60年代初开始用于药物包裹。目前,国内外有数十种 药 物被包裹成微囊制成各种制剂,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 种 新型技术。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 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7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 微型包囊:( microcapsules) • 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囊材)作囊膜壁壳, 将固体或液态药物(囊芯物)包裹而成的微型胶囊(简称 微囊) 。 • 制备微型包囊技术——微囊化( microencapsulation)
加甘油、丙二醇(增塑剂)改变弹性。 酸法明胶(A型)的等电点:7-9; 碱法明胶(B型)的等电点:4.7-5.0 ⑵阿拉伯胶 制备用量为 20~100g/L, 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亦可与白蛋白配合作复合材料。 ⑶海藻酸钠 常用CaCl2固化成囊;
可与甲壳素或聚赖氨酸合用作复合材料。 ⑷壳聚糖 生物降解性和成膜性优良。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第三节 微囊的制备方法
•物理化学 法
•微囊化的方法
•物理机械 法
•单凝聚法 • 复凝聚法 • 溶剂-非溶剂法 • 改变温度法 • 液中干燥法
• 喷雾干燥法 • 空气悬浮法 • 喷雾凝结法 • 多孔离心法 • 锅包衣法
•化学法
•界面缩聚法 •辐射化学法
PPT文档演模板
物理化学法(单凝聚法)
1、原理: n 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分子间形成
氢键,明胶溶解度降低,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 成微囊。 n 凝聚是可逆的,解除促进凝聚的条件(例如:加水稀 释),可发生解凝聚,微囊消失。 利用可逆性,多次进行凝聚与解凝聚,可得到满意的微囊 形状。 n 可包裹水不溶性固体颗粒或液体。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3、复凝聚法的工艺流程
•调pH4-4.5使明胶带正 电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复凝聚法 4.成囊的必要条件:
⑴两种相关聚合物离子的电荷截然相反。 如明胶带正电荷,阿拉伯胶带负电荷。
⑵控制包囊条件。 例如改变pH值、改变温度、稀释, 使两种聚合物相互作用。
明胶单凝聚成囊在不同温度时的产率、粒径大小及分布 温度(℃) 40 45 50 55 60 产率(%) 74 95 63 72 58 粒径5.5um率(%) 37.4 33 65 <2um <2um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⑶药物及凝聚相的性质 单凝聚法在水性介质中成囊;所以要求药物: 难溶于水,否则只存在于水相,不能混悬于凝聚相中成囊。
•混合
A药微囊化+B药微囊化+…+附加剂
•微囊化
注意: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囊心物过少,
则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二、囊材(coating material)
用于包裹囊心物所需的材料称为囊材。 对囊材的一般要求: 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度;③无毒、无刺激; 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 ⑤有一定强度和可塑性,能完全包裹囊芯物;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微囊化的方法
•一、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
• 在液相中进行,囊心物与囊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相析出。
• 囊心物分散→囊材的加入→囊材的沉积→囊材的固化
•囊
•囊心物

•机



•囊材丰富相
•改
•胶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微囊化的方法(物理化学法)
(油类、脂溶性维生素等)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三、微囊化的特点
5、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阿司匹林与扑尔敏配伍) 6、缓释或控释药物(吲哚美辛缓释微囊等) 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肺靶向汉防己甲素微囊) 8、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破伤风类毒素)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 第二节 微囊的组成
一、 囊芯物(core material) 药物: 液体(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固体 附加剂: n 稳定剂、稀释剂:提高微囊化质量 n 阻滞剂、促进剂:控制释放速率 n 增塑剂:改善囊膜可塑性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囊心物的混合方式
主药+附加剂
主药微囊化+附加剂 A药+B药+….. +附加剂
化物 阳离子也有胶凝作用,电荷数高胶凝作用强。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②成囊的pH•
不同明胶分子量、不同凝聚剂、成囊的pH不同
凝聚剂的种类 甲醇 乙醇
明胶分子量(万) 3-5 3
pH 6-8 6-10
4-5
6-8
6
异丙醇
3-5
8 4-12
6
叔丁醇
3-5
8-12 8-12
6
三氧六环
此外,微囊化技术广泛用于农业、食品、石油、 印刷、印染、照相及日用品工业等方面。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二、研究进展
微囊化技术的进展:
n 第一阶段:主要用于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口味,提 高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粒径一般为5-2000μm。
n 第二阶段:主要用于控制药物释放, 粒径减小到1-250μm,
(一)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以一种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如明胶),将囊心物
分散到水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 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凝聚剂:强亲水性 电解质(Na2SO4水溶液等) 非电解质(乙醇丙酮等)
囊心物必须不溶于水或凝聚剂中。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γLN 应尽量小,使凝聚相形成小球状液滴。如CAP单凝聚时的升 温和加水;明胶单凝聚时加入醋酸。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23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⑷凝聚囊的流动性及其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
为了得到良好的球形微囊,凝聚后的凝聚囊应有一定的流动性, 使凝聚囊易于分散呈小球。
增加流动性的方法: 降低凝聚囊--水相间的界面张力。
n 第三阶段:主要是靶向给药的纳米囊, 粒径为1-1000nm。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三、微囊化的特点
1、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鱼肝油、大蒜素等) 2、提高药物稳定性(β-胡萝卜素、薄荷脑等) 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
(尿激酶、胰岛素、红霉素、吲哚美辛、氯化钾等) 4、使液体药物固化便于应用和贮存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γL
N
γCL—药物与水相的界面张力
γCN—药物与凝聚相的界面张力
γLN—水相与凝聚相的界面张力
θ—接触角
•体系平衡时的关系: γCL =γCN +γLNcosθ
•凝聚相完全铺展在药物界面上的条件:

θ=0° 即 γCL =γCN 可凝聚成囊。(药物表面粗糙并升温。可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