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精讲】
(1)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
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如单质分子(X n,n>1),如H2、Cl2、O3、P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2H2、C2H4、CH3CH2OH等)、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
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
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关系:①有的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如H2、Cl2、O3等。
②有的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如HCl、H2S、CO2、CH4等。
③也有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H3CH2OH等。
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
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 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
(2)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
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XY 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3.共价键的参数的应用
共价键的参数有键长(单位:10-10m)、键能(单位:kJ/mol)和键间的夹角(单位:度)。
(1)根据键长和键能可以判断共价键的强弱,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2)根据键间的夹角可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4.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某种作用力,能把它们的分子聚集在一起。
这种作用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实质:分子间作用力实质上是一种电性的吸引力。
(3)大小: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4)影响因素: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有影响。
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例如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物质的熔点、沸点的变化等符合这一规律。
【重点难点解析】
1.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键的极性和键在空间分布的对称性。
双原子分子中,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一致,AB n型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需视分子的空间构型而定。
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见下表。
多原子分子情况比较复杂,如乙烯(C2H4)、乙炔(C2H2)、苯(C6H6)、酒精(C2H5OH)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这是由于C2H4、C2H2、C6H6的整个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所以它们都属非极性分子,C2H5OH的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因此酒精分子是极性分子。
例题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为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上海市高考题)
A.CH4和Br2
B.NH3和H2O
C.H2S和CCl4
D.CO2和HCl
解析若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则这样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若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对称,则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所以分子的极性与构成的化学键及分
子空间构型都有关系。
如NH3中N—H为极性键,而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为不对称排列;H2O中H—O也为极性键,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形,为不对称排列,所以它们都是由极性键结构的极性分子。
选B。
点评分子的极性跟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关,同学们务必掌握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键之间的夹角),才易于判断分子的极性。
2.如何判断共价键是否有极性?
共价键是否具有极性,取决于成键的原子是否是同种元素的原子,也就是说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是判断共价键是否具有极性的依据。
一般地,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3.怎样判断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它与键的极性的关系如何?
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对称是判断分子是否具有极性的依据,而与分子中键的极性不一定一致。
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及与键的极性的关系一般有如下判断规律:
(1)由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H 2、O 2、N 2、Cl 2等
(2)由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如HCl 、NO 、CO 等
(3)由共价键(极性键或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多原子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这主要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分子空间结构完全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空间结构不对称的是极性分子。
(4)对于AB n 型共价分子,若中心原子A 达到了最高正价,没有孤对电子时,为非极性分子,如PCl 5、SO 3、BF 3等;若中心原子未达到最高正价,有弧对电子时,为极性分子,如SO 2、NH 3、PCl 3等。
(5)由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共价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如HNO 3、CH 3Cl 、CH 3CH 2OH 等。
除记住以上分子的极性的判断规律外,还应记住以下关系:
(1)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极性键
(3)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4)只含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4.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的理解和应用
(1)物质的三态变化证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2)分子间作用力实质上是发生在分子间的电性引力,它是由分子的极性而产生的,其
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且作用距离短(只有3×10-10~5×10-10m),超出这个距离时几乎不
存在范德华力。
(3)范德华力与分子量、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4)范德华力主要影响分子组成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一般地,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物质分子的量的增大,范德华力也增大,物质的熔、沸点将逐渐升高。
(5)了解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对判断某些物质的溶解性有帮助。
例1 能说明BF 3分子的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的( )
A.任意两个键之间夹角为120°
B.B —F 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C.3个B —F 键的键能相同
D.3个B —F 键的键长相等
解析 BF 3分子的空间结构由两个键之间的夹角决定,若其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构成平面正三角形,则键之间的夹角为120°,若4个原子构成三角锥形,则键之间的夹角小于120°。
故答案为A 。
点评 判断分子间的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的思路一般是:
键之间的夹角−−→
−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
分子的极性。
例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非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解析 对于是非型选择题可用反例法判断正误。
对于A ,H 2、O 2、N 2等实例可证明其正
确性。
对于B ,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H 4、CO 2等。
对于C ,非极性键也存在于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 2H 4、CH 3CH 2OH 等)和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 2O 2等)中。
对于D ,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CH 4、CO 2等非极性分子中就不含非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务求全面、准确地理解。
例3 判断AB 2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主要依据( )
A.分子中存在极性键则一定是极性分子
B.直线型分子,两个A —B 键的夹角为180°
C.非直线型分子,两个A —B 键的夹角小于180°
D.分子中存在离子键则一定是极性分子
解析 判断由极性键构成的化合物是否属于极性分子,主要看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对称,不对称则表明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分子为极性分子,相反,若电荷分布对称则表明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因此,A 选项无法肯定;B 选项A —B 键的夹角为180°,B —A —B 呈直线型结构,故电荷分布均匀,键的极性相互抵消。
属于非极性分子,C 选项由于A —B 键的夹角小于180°,即,呈折线型结构,故电荷分布不均匀,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属于极性分子,D 选项中离子键与分子是否有极性无关。
答案 C 选项符合题意。
点评 抓住极性分子的特点——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对称,通过分析,比较分子内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来判断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情况是解题的主要思路。
通过此类题目的训练,学会运用分子结构来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了解判断n AB 型共价化合物分子是否属于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
例4 已知三氟化硼(BF 3)是共价化合物。
分子中的四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那么BF 3分子是否具有极性____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
又知三氟化磷(PF 3)也是共价化合物,但与BF 3分子的极性刚好不同,则PF 3分子中的键与键之间的夹角比BF 3分子中的键与键之间的夹角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或者“相同”)。
解析 BF 3分子中存在三个B —F 键,由于四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则B —F 键间的夹角应为3
360 =120°,即分子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
故分子内电荷分布是对称的。
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由此推断,PF 3分子应为极性分子,则PF 3分子中的三个P —F 键构成的空间结构,肯定不是平面型的,故PF 3分子内的四个原子肯定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P —F 键之间的夹角,即键角必定小于120°。
答案 不具有;120°;小
点评 解答信息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给信息。
即题目中给出的新知识,然后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结构知识和网络,从而建立解题的新思路。
【难题巧解点拨】
例1 已知乙醇分子中含有碳—碳键,则可判断乙醇固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分子间作用力
解析 乙醇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故不存在离子键。
乙醇分子中C —C 键为非极性键,C —O 、C —H 、O —H 键为极性键。
在任何分子中均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故本题答案为A 。
点评 分子中可以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但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例2 已知SO 3、BF 3、CCl 4、PCl 5、SF 6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 2S 、NH 3、NO 2、SF 4、BrF 5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 n 型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
A.AB n 型分子中A 、B 均不含氢原子
B.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小于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 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
解析 当一个陌生的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很难一下子抓住要害,需要我们多方尝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本质。
若冷静地观察思考,就不难发现,题干中前一组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所有价电子都成键了,后一组各分子的中心原子都还有价电子剩余,并且结构不对称。
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命题:对于二元化合物来说,只要中心原子的所有价电子全部成键,AB n 型分子的空间分布必成理想的对称结构。
故选D 。
点评 异同求同,科学抽象,是科学研究和人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这种方法应用越广泛,对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就越有效。
例3 PCl 5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到160℃不经过液态就变成蒸汽,测得180℃以下的蒸气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9.3g/L ,极性为0,P —Cl 键长204Pm 和211Pm 两种,继续加热到200℃时测得压力为计算值的2倍,PCl 5在加压下于148℃液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测得P —Cl 键长为198Pm 和206Pm 两种(P 与Cl 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1.0和35.5)回答下列问题:
(1)180℃下PCl 5蒸气中存在什么分子?为什么?写出分子式,画出立体结构。
(2)在250℃下PCl 5分子中存在什么分子?为什么?写出分子式,画出立体结构。
(3)PCl 5熔体为什么能导电?用最简洁的方式作出解释。
(4)PCl 5气态分子结构与PBr 5相似,PBr 5熔体也能导电,但经测定其中只存在一种P —Br 键,PBr 5熔体为什么导电?用最简洁的形式作出解释。
解析 (1)PCl 5加热到160℃不经过液态阶段就变成蒸气说明五氯化磷易升华。
(2)由密度可得五氯化磷的摩尔质量为208.3g/mol 。
由此五氯化磷的摩尔质量为208.5g/mol ,可知五氯化磷是以单分子的形式存在。
(3)极性为零,说明五氯化磷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结构对称。
(4)由价电子互斥理论,价电子对数n =(5+5)/2=5,故PCl 5分子为三角双锥结构,这与分子中存在两种键长相符。
(5)250℃压力为计算值的2倍,说明12n n =1
2P P =2∶1。
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联想PCl 3+Cl 2=PCl 5,可知有反应PCl 5=PCl 3+Cl 2发生。
(6)PCl 5熔体能导电,说明其中有阴、阳离子,五氯化磷分子中怎么会有阴、阳离子呢?这说明在加压,148℃条件下,这种分子发生了电离,分子电离的事实,最典型的例子是H 2O 、HCl 的电离。
水和氯化氢本来不导电,但电离后就能导电了。
这里,我们可应用类比思维的方法,推
PCl 5可能以H 2O 或HCl 的方式电离,PCl 5+PCl 5=[PCl 4]++[PCl 6]-(类似H 2O+H 2O =[OH -]
+H 3O +及NH 3+NH 3=NH 4++NH 2-)。
如果PCl 5以HCl 方式电离,则有下式:PCl 5=[PCl 4]++Cl -,但此种方式显然与存在两种P —Cl 键长的事实不符。
(7)解决了五氯化磷熔体导电的问题,五溴化磷熔体导电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因熔体中只存在一种P —Br 键这说明PBr 5熔体电离
时采取了类似HCl 的电离方式,即PBr 5=[PBr 4]++Br -,这里,只存在一种P —Br 键长,一
方面暗示我们:PBr 5没有发生PBr 5=P 5++5Br -这样的电离。
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由于溴原
子半径比氯原子半径大,磷原子周围容不下6个溴原子,因而不形成[PBr 6]-负离子,而只
是形成了[PBr 4]+和Br -离子,所以PBr 5熔体只有一种P —Br 键长。
答案 (1)180℃下PCl 5蒸汽存在单分子形式即PCl 5分子,由密度可求得PCl 5的摩尔质
量为:11
4.223.9--⋅⋅m ol
L L g =208.3g ·mol -1,对比其 摩尔质量可知:分子结构为三角双锥结构:
(2)250℃以下PCl 5蒸气中存在PCl 3和Cl 2分子,由12n n =12P P =1
2,得知发生反应:PCl 5=PCl 3+Cl 2,PCl 3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形:,Cl 2分子结构为Cl —Cl 。
(3)PCl 5熔体能导电,说明其中含阴阳离子,因而含两种P —Cl 键长,故类似于H 2O 的
电离方式:PCl 5+PCl 5=[PCl 4]++[PCl 6]-。
(4)PBr 5熔体能导电,但只含有一种P —Br 键,故类似于HCl 的电离方式:PBr 5=[PBr 4]++Br -。
点评 本题对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考察。
(1)从数据信息转化成组成信息,即由气体密度推出气体摩尔质量,进而由摩尔质量推气体的分子组成。
(2)将数据信息转化
为反应信息。
如由压力为理论值的两倍,推出反应:PCl 5−→
−△ PCl 3+Cl 2。
(3)用数据信息推测结构信息,如借助极性为O 和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可推导出PCl 5的三角双锥结构;借助于两种P —Cl 键长的数据和导电性可推导出PCl 5熔体中存在两种P 、Cl 组成的离子,这里既有信息的转化,也有信息的重组,更有信息的类比和变通(即创造性应用)。
可以这样理解,要提高竞赛水平,发展信息处理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是关键。
【课本难题解答】
三、问题答案
1.CO 2 SO 2
2.(1)Cl 、S 、K (2)HClO 4、H 2SO 4、KOH
3.由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中各键的空间排列两个因素决定
4.(1)7个,4个 (2)七,ⅣA ,金属元素 (3)XO 2,X(OH)4 (4)XCl 2
四、计算题
1.X :第二周期,第ⅥA 族 Y :第三周期 第ⅥA 族,SO 2,SO 3
2.(1)24,12 (2)Na,Al (3)Al,3
3.6L
【命题趋势分析】
1.对常见分子极性和非极性的判断的选择题型
2.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的选择题型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三氯化氮(NCl 3)在常温下呈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是三角锥形。
以下关于NCl 3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Cl 3分子中不存在未成键电子对
B.分子中N —Cl 键是非极性共价键
C.它是一种极性分子
D.因N —Cl 键能大,则它的沸点高
解析 NCl 3的电子式为,所以其分子中有未成键电子对;不同元素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沸点高低与化学键无关,因其常温下为液体,所以其沸点相对较低。
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①双原子分子:同种元素形成的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反之则一定是极性分子。
②多原子分子:
Ⅰ:XY 2型 若其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则是非极性分子,反之为极性分子,如CO 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所以是非极性的。
Ⅱ:XY 3型 若其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则是非极性分子,反之为极性分子,如BF 3为平面正三角形,是非极性分子。
Ⅲ:XY 4型 若其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则是非极性分子,反之是极性分子,如CH 4、CCl 4等为正四面体型,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 选C 。
例2 元素A 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H x A ,在标准状况下,8.5gH x A 气体的体积为5.6L ,含有5.1gH x A 的溶液与200mL0.75mol/L 的CuCl 2溶液正好完全反应,并生成黑色沉淀,则
(1)元素A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若A 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A 是______________元素。
(2)A 的最高价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室温下呈______________态,其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键结合而成的______________分子。
(最后两空填极性或非极性)
(3)用电子式表示H x A 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H x A 与CuCl 2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解析 H x A 的摩尔质量为L
g 6.55.8×22.4L/mol =34g/mol 5.1gH x A 的物质的量=m ol
g g /341.5=0.15mol 反应的CuCl 2的物质的量=0.20L ×0.75mol/L =0.15mol
可见CuCl 2与H x A 以等物质的量恰好完全反应(应为离子互换反应)
故x =2
A 的相对原子质量=34-1×2=32
A 的原子序数=2
1×32=16,A 是硫。
答案 (1)32;硫;
(2)SO 3;固;极性;非极性; (3)
(4)H 2S+Cu 2+=CuS ↓+2H +
例3 现有A 、B 、C 、D 四种元素,前三种元素的离子结构都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A 没有正价态的化合物;B 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 2B ,0.2mol 的C 原子能从酸中置
换产生2.24LH2(标准状况)。
D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1)根据以上条件,推断A、B、C、D的元素名称。
(2)用电子式表示C与A、C与B、B与D相互结合成化合物的过程,指出其化合物的类型及化学键类型。
(3)写出C与B所形成的化合物跟D与B所形成的化合物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题给信息中A、B、C的离子结构与氖原子的结构相同,说明A、B、C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或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B,说明B一定是氧元素;A没有正价态的化合物,说明A很活泼且只能得电子,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氟;C与酸反应能生成H2,说明C为金属元素且在第三周期,再由0.2molC可产生0.1molH2,说明此元素原子显+1价,即为Na元素;D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说明为普通氢。
故本题答案为
(1)A为氟、B为氧、C为钠、D为氢。
(2)C与A的化合物为NaF,是离子化合物,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
C与B的化合物为Na2O、Na2O2,是离子化合物,
(其中有共价键)B与D的化合物为H2O,是共价化合物,由极性共价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3)离子方程式为:
Na2O+H2O=2Na++2OH-
2Na2O2+2H2O=4Na++4OH-+O2↑
答案 (1)A:氟 B:氧 C:钠 D:氢
(3)Na2O+H2O=2Na++2OH-
2Na2O2+2H2O=4Na++4OH-+O2↑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分子中,具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
A.NH3
B.CH3Cl(一氯甲烷)
C.CO2
D.H2O
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相似相溶”的一般规律,说明溴、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说明正确的是( )
A.溴、碘单质和四氯化碳中都含有卤素
B.溴、碘是单质,四氯化碳是化合物
C.Cl2、Br2、I2是非极性分子,CCl4也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
D.以上说明都不对
3.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F2<Cl2<Br2<I2
B.CF4>CCl4>CBr4>CI4
C.HF<HCl<HBr<HI
D.CH4<SiH4<CeH4<SnH4
4.已知CO2、BF3、CH4、SO3都是非极性分子,NH3、H2S、H2O、SO2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 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分子中不含氢原子
C.在AB n分子中,A元素为最高正价
D.在AB n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已成键
5.下列物质分子中键间的夹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CH4、NH3、H2O、CO2
B.CO2、H2O、NH3、CH4
C.NH3、CH4、H2O、CO2
D.H2O、NH3、CO2、CH4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7.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相同的是( )
A.CaO和MgCl2
B.NH4F和NaF
C.Na2O2和H2O2
D.H2O和SO2
8.下列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A.在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B.在共价化合物形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在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D.在非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存在极性键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B.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都是极性键
C.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D.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原子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C.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D.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11.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B.极性分子中肯定存在极性键,但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C.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可能是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12.由三氟化硼是平面正三角形因此是非极性分子,推断三氯甲烷(碳原子位于分子结构中心)的结构和分子的极性情况是( )
A.正四面体,非极性分子
B.平面三角形,非极性分子
C.四面体,极性分子
D.平面三角形,极性分子
13.CH4、NH3、H2O、HF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强弱顺序是( )
A.CH4、NH3、H2O、HF
B.HF、H2O、NH3、CH4
C.H2O、HF、CH4、NH3
D.HF、H2O、CH4、NH3
14.下列物质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
15.氰(CN)2为无色可燃气体、剧毒、有苦杏仁味,和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
(1)写出氰与苛性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氰分子键之间夹角为180°并有对称性,(C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CN)2分子为__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CN-中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粒子的符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O2、NH3、CO2、H2O、N2、(NH4)2SO4、SiCl4。
(1)存在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___。
(2)存在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___。
(3)存在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___。
(4)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
【素质优化训练】
1.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三角形。
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Cl3分子中3个共价键的键长、键之间夹角均相等
B.PCl3分子中的3个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C.PCl3分子中3个共价键的键长、键之间的夹角不相等
D.PCl3分子中P—Cl键的3个键之间夹角都是100.1°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B.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C.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分子一定不是极性分子
D.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3.实验测得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由此可判断BeCl2属于( )
A.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B.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由非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D.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分子其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5.A、B、C、D四种元素,AB2分子中有22个电子,C离子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11.5gC 与足量水可放出H25.6L(标况下);D与C同周期,无延展性,但有一定的导电性,且在化合物中主要是共价键结合,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DB2的熔点很低
B.C2B2有非极性键
C.晶体A一定是原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