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热量传递与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r ) 1 Sc
TM Tad
28
9.3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 热稳定性
9.3.1 全混釜的热平衡条件
29
A.一级不可逆放热反应
对组分A作物料衡算:
vCA0 vCAf VRkCAf
CAf
CA0
1 k
30
反应过程的放热速率:
Qg (H )kCAfVR
Q
(H
)k0C
A0VR
exp(
18
9.2.3 临界着火条件与临界熄火条件
“着火”现象:
C和u一定,Tb,
4
当Tb超过Tig时,
下操作点上操作点
Tig—催化剂颗粒的 临界着火温度
3
1 2
19
“熄火”现象和熄火温度:
催化剂处于上操作点时, 使Tb逐渐,当Tb稍低于 Tex时, 上操作点下降到下 操作点。
Tex—为催化剂颗粒的临界 熄火温度
扰动使Ts,Qr<Qg,Ts,到C点;
扰动使Ts ,Qr>Qg,Ts,到A点;
12
可见:
A、C定态操作点对外界的扰动作用具有自衡能 力,为稳定的定态;
B操作点虽然是定态点,但是它对外界扰动作 用没有自衡能力,为不稳定的定态。
13
定态稳定条件分析
定态C点: Qr线斜率>Qg线斜率,即:
dQr dT
dQg dT
定态A点: Qr线斜率>Qg线斜率,即:
dQr dQg dT dT
定态B点: Qr线斜率<Qg线斜率,即: dQr dQg dT dT
14
催化剂颗粒定态稳定条件
Qr Qg dQr dQg dT dT
移热线的斜率大于放热线的斜率
15
三个定态温度性质
A—下操作点 颗粒自冷态开始反应 (Ts-Tb)小
(H )Cb
26
催化剂颗粒温度
传热与传质是同一流动条件下的结果
由JD和JH与Re关系得: kg 1 ( Pr )2 3
h cp Sc
催化剂颗粒绝热温升为:
Tad
(H )Cb
cp
TM
Tad
(
Pr )2 Sc
3
27
由上式可见: 在上操作点时,催化剂颗粒温度与流体温度 之间的差值大小仅与物系性质有关; 对于气固反应系统:
2
扰动产生后会出现两种情况: 反应器恢复到原来的热平衡状态
反应器热稳定 反应器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热平衡状态
平衡有两种:
反应器热不稳定
稳定的平衡、不稳定的平衡
3
反应器的稳定对反应器操作有极为重要
如果反应器是稳定的,扰动消失后它能自动 返回原来的平衡状态,也无需对温度进行专 门的调节。
如果反应器是不稳定的,则必需增设附加的 调节装置使它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否则它 将自动地愈离愈远而无法正常操作。
48
当反应体系一定时:
(H )kCbn
E RTs2i
ha
Tsi f (Cb,u)
23
临界熄火温度
临界熄火点接近于上操作点,扩散控制
可推出熄火温度: Tex Tse TM
TM
kg
(
H h
)
Cb
催化剂颗粒的最大温升
24
9.2.4 在上操作点时的催化剂颗粒温度
上操作点的特点
(Ts Tb )很大
进料体积流量,稳 定性
U、A变化情况相同
39
9.3.4 最大允许温差
是热稳定性对CSTR设计与操作的一个限制
当Tc,热稳定 当Tc,TcTc3,
c3a3,热不稳定
Tc下降受到热稳定性限制
40
Tc下降的最大极限: dQg dQr dT dT
Qr (UA vcp)(T Tc )
Qg (H )kCAfVR
6
如何区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与传热的交联作用所 产生的热稳定性问题和参数灵敏性问题?
如果反应器是稳定的,扰动消失后它能自动返回原来 的平衡状态,也无需对温度进行专门的调节。如果反 应器是不稳定的,则必需增设附加的调节装置使它回 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否则它将自动地愈离愈远而无法 正常操作。
热稳定性是热平衡状态抗扰动的能力。 灵敏性是参数作微小调整时,反应器内温度或反应结
Qr UA(T Tc ) vcp(T T0 )
传热面积A
37
进料温度: T01T02 b1b2,热稳定的 T01T03 b1c3,热不稳定的
冷却介质温度: 同上
进料温度、冷却介质温度,产生熄火;T3是极限
38
进料流量:
进料体积流量, Qr线的斜率
当Qr线的斜率时, 反应过程会出现热 不稳定的操作点。
2.作出催化剂颗粒放热曲线和移热曲线,说明哪些点是稳 定点,哪些点是不稳定点?稳定的条件是什么?
3. 作出催化剂颗粒放热曲线和移热曲线,说明哪些点是催 化剂颗粒临界着火点,哪些点是催化剂颗粒临界熄火点? 催化剂颗粒临界着火的条件是什么?
4.作出CSTR放热曲线和移热曲线,说明哪些点是稳定点, 哪些点是不稳定点?稳定的条件是什么?
Qg (H r )kg aCbVp
放热速率是一条S形曲线
9
反应热移走方式:
颗粒与流体传热—对流,唯一途径
颗粒间接触传热—传导,忽略不计
催化剂颗粒与周围流体间的传热速率为:
Qr ha(Ts Tb )Vp
移热速率线是一条直线
Q Tb
T
10
定态时: 反应放热速率=向周围流体传热速率
Qr Qg
32
9.3.2 全混釜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CSTR有多态现象:
A—定态稳定 特点:低x
C—定态稳定 特点:高x
B—定态不稳定
33
CSTR热稳定条件
Qr Qg
dQg dQr dT dT
34
B.可逆放热反应
受化学平衡的限制,放热速率线有一极大值;
与移热速率线有三个交点;
C
A、C是热稳定的操作点,
C—上操作点 颗粒起始温度高于TC (Ts-Tb)大
B点 不稳定
Tb TA
TC
16
工艺条件要求在B点操作
方法:
Qr ha(Ts Tb )Vp
Qr斜率,即haVp;同时,Tb 增加的程度:满足定态稳定条件
催化剂颗粒大小一定,a不变,有效h
h的措施:气流线速度
பைடு நூலகம்
17
在一个工业反应的开发过程中: 工艺角度: 着眼于反应器的空速,以确保获得一定的 反应结果。 工程观点: 着眼于流体在反应器中线速度的大小,确 保所需的定态处于稳定状态。
Qg (Hr )kCbnVp
Qr ha(Ts Tb )Vp
对Ts求导:
(H )kCbn
E RTs2
ha
( dQg dTs
)ig
(
dQr dTs
)ig
E
ha(Ts Tb) RTs2 ha
22
结合临界着火条件得:
Tig
Tsi
RTs2i E
Tsi f [(H ), E, n, a,u, Cb]
主要的调节参数是Tc ,考察反应T对Tc的灵敏性
CSTR处在D点: 当TC,反应温度TDTD‘, 反应结果影响不大;
当TC, 会出现“熄火”现象, 将导致反应温度和反应结果 的剧烈变化。
45
在E点操作时
TC微小,会出现“飞温”现象, 导致反应温度和反应结果的剧烈变 化
当TC,无剧烈变化
在反应器设计时,应避免太近于D或E的操作点, 以留有余地作为调节之用。
反应器中传热与换热过程中传热的区别
换热过程传热
单纯的传热,无化学反应
反应器传热
反应过程和传热过程相互交联作用
化学反应器的传热出现两个新问题
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
1
9.1 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概念
定态—定常状态 反应器处在热平衡状态,反应器各处温度不 随时间变化。
扰动 各种偶然的原因引起的反应参数的波动 自然变动,非人为调节
21 3
4
20
临界着火和熄火条件:
着火和熄火时:Qg与Qr线相切—斜率相同
(Qg )ig (Qr )ig
临界着火条件
(
dQg dTs
)ig
(
dQr dTs
)ig
临界熄火条件:
(Qg )ex (Qr )ex
( dQg dTs
)ex
( dQr dTs
)ex
21
催化剂颗粒临界着火温度
着火点在下操作点附近,反应控制,有:
46
9.3.6 全混釜的可控性
全混釜反应器内由于物料的剧烈混合,升温 或降温同时发生。所以原则上不致发生局部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CSTR多用于液相反应,反应物系的热容较大, 温度的升降比较迟缓,易于调节和控制。也 能在B点操作。
47
思考题
1. 如何区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与传热的交联作用所产生的 热稳定性问题和参数灵敏性问题?
热稳定性:热平衡状态抗扰动的能力
4
放热反应存在反应器的热稳定性问题
放热反应 反应T
(-rA)
放热速率
吸热反应 反应T 反应T
(-rA)
吸热速率
5
参数灵敏性
参数作微小调整时,反 应器内温度或反应结果 将会有多大变。
灵敏性,参数的调整 精度要求,反应器的 操作困难。
参数灵敏性和热稳定性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最大允许温差、最小传热面积—是热稳定性 对CSTR设计和操作中的一个限制。
43
反应要求中等转化率(串联反应) 在B点操作,条件: 斜率UA,A 截距TC,(T-TC)
极限: dQg dQr dT dT
Qr (UA vcp)(T Tc )
要求:温差小,冷却介质温度高;传热面积大
44
9.3.5 全混釜的参数灵敏性
E RT
1
k0
exp(
E RT
)
)
放热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呈S形曲线
T
31
反应过程的移热速率
器壁传热+反应物流体热焓变化带走的热量
Qr UA(T Tc ) vcp(T T0 )
设T0=TC
Qr (UA vcp)(T Tc )
Tc
移热速率与反应温度呈线性关系
斜率为:(UA vcp);与T轴的交点为:TC
B是热不稳定的操作点。
B
A
35
C.吸热反应
定态为唯一的,不存在多态 。
36
9.3.3 操作参数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改变CSTR反应器的操作参数,会对热稳定性产生 影响:
进料温度T0 冷却介质温度Tc
Qg
(H
)k0C A0VR
exp(
E RT
)
1
k0
exp(
E RT
)
进料流量v 传热系数U
41
CSTR最大允许温差:
Tmax
(T
Tc )max
RT2 E
CA0 CAf
同样可以求得反应器所需具有的最小传热面积
Am in
Qg UTm a x
vcp
U
(H )kCAfV UTm a x
vcp
U
42
由上式可见:
Tm a x
(T
Tc )max
RT 2 E
CA0 CAf
决定Tmax 的反应参数是活化能; E,反应速率对温度变化愈敏感,T ;
催化剂颗粒温度TS很高,无法测定 流体温度Tb很低,可以测定 传质控制
25
在上操作点时过程处于传质控制
表观反应速率=极限传质速率
R kg aCb
定态时热量平衡:
(H )R kgaCb ha(Ts Tb )
传质控制时温差最大(催化剂颗粒的最大温
升):
TM
(Ts
Tb )max
kg h
有三个交点 催化剂颗粒定态温度
TA、TB、TC 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11
9.2.2 催化剂颗粒定态温度的稳定条件
定态点C:
扰动使Ts,Qr>Qg,Ts,回复到C点; 扰动使Ts,Qr<Qg,Ts,回复到C点; 定态点A:
扰动使Ts,Qr>Qg,Ts,回复到A点; 扰动使Ts,Qr<Qg,Ts,回复到A点; 定态点B:
果将会有多大变。灵敏性增加,参数的调整精度要求 增加,反应器的操作困难增加。 参数灵敏性和热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7
9.2 催化剂颗粒的热稳定性
8
9.2.1 催化剂颗粒的定态温度
反应放热速率
Qg (Hr )RVp
T低时,过程为反应控制
Qg (Hr )kCbnVp
T高时,过程为扩散控制
TM Tad
28
9.3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 热稳定性
9.3.1 全混釜的热平衡条件
29
A.一级不可逆放热反应
对组分A作物料衡算:
vCA0 vCAf VRkCAf
CAf
CA0
1 k
30
反应过程的放热速率:
Qg (H )kCAfVR
Q
(H
)k0C
A0VR
exp(
18
9.2.3 临界着火条件与临界熄火条件
“着火”现象:
C和u一定,Tb,
4
当Tb超过Tig时,
下操作点上操作点
Tig—催化剂颗粒的 临界着火温度
3
1 2
19
“熄火”现象和熄火温度:
催化剂处于上操作点时, 使Tb逐渐,当Tb稍低于 Tex时, 上操作点下降到下 操作点。
Tex—为催化剂颗粒的临界 熄火温度
扰动使Ts,Qr<Qg,Ts,到C点;
扰动使Ts ,Qr>Qg,Ts,到A点;
12
可见:
A、C定态操作点对外界的扰动作用具有自衡能 力,为稳定的定态;
B操作点虽然是定态点,但是它对外界扰动作 用没有自衡能力,为不稳定的定态。
13
定态稳定条件分析
定态C点: Qr线斜率>Qg线斜率,即:
dQr dT
dQg dT
定态A点: Qr线斜率>Qg线斜率,即:
dQr dQg dT dT
定态B点: Qr线斜率<Qg线斜率,即: dQr dQg dT dT
14
催化剂颗粒定态稳定条件
Qr Qg dQr dQg dT dT
移热线的斜率大于放热线的斜率
15
三个定态温度性质
A—下操作点 颗粒自冷态开始反应 (Ts-Tb)小
(H )Cb
26
催化剂颗粒温度
传热与传质是同一流动条件下的结果
由JD和JH与Re关系得: kg 1 ( Pr )2 3
h cp Sc
催化剂颗粒绝热温升为:
Tad
(H )Cb
cp
TM
Tad
(
Pr )2 Sc
3
27
由上式可见: 在上操作点时,催化剂颗粒温度与流体温度 之间的差值大小仅与物系性质有关; 对于气固反应系统:
2
扰动产生后会出现两种情况: 反应器恢复到原来的热平衡状态
反应器热稳定 反应器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热平衡状态
平衡有两种:
反应器热不稳定
稳定的平衡、不稳定的平衡
3
反应器的稳定对反应器操作有极为重要
如果反应器是稳定的,扰动消失后它能自动 返回原来的平衡状态,也无需对温度进行专 门的调节。
如果反应器是不稳定的,则必需增设附加的 调节装置使它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否则它 将自动地愈离愈远而无法正常操作。
48
当反应体系一定时:
(H )kCbn
E RTs2i
ha
Tsi f (Cb,u)
23
临界熄火温度
临界熄火点接近于上操作点,扩散控制
可推出熄火温度: Tex Tse TM
TM
kg
(
H h
)
Cb
催化剂颗粒的最大温升
24
9.2.4 在上操作点时的催化剂颗粒温度
上操作点的特点
(Ts Tb )很大
进料体积流量,稳 定性
U、A变化情况相同
39
9.3.4 最大允许温差
是热稳定性对CSTR设计与操作的一个限制
当Tc,热稳定 当Tc,TcTc3,
c3a3,热不稳定
Tc下降受到热稳定性限制
40
Tc下降的最大极限: dQg dQr dT dT
Qr (UA vcp)(T Tc )
Qg (H )kCAfVR
6
如何区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与传热的交联作用所 产生的热稳定性问题和参数灵敏性问题?
如果反应器是稳定的,扰动消失后它能自动返回原来 的平衡状态,也无需对温度进行专门的调节。如果反 应器是不稳定的,则必需增设附加的调节装置使它回 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否则它将自动地愈离愈远而无法 正常操作。
热稳定性是热平衡状态抗扰动的能力。 灵敏性是参数作微小调整时,反应器内温度或反应结
Qr UA(T Tc ) vcp(T T0 )
传热面积A
37
进料温度: T01T02 b1b2,热稳定的 T01T03 b1c3,热不稳定的
冷却介质温度: 同上
进料温度、冷却介质温度,产生熄火;T3是极限
38
进料流量:
进料体积流量, Qr线的斜率
当Qr线的斜率时, 反应过程会出现热 不稳定的操作点。
2.作出催化剂颗粒放热曲线和移热曲线,说明哪些点是稳 定点,哪些点是不稳定点?稳定的条件是什么?
3. 作出催化剂颗粒放热曲线和移热曲线,说明哪些点是催 化剂颗粒临界着火点,哪些点是催化剂颗粒临界熄火点? 催化剂颗粒临界着火的条件是什么?
4.作出CSTR放热曲线和移热曲线,说明哪些点是稳定点, 哪些点是不稳定点?稳定的条件是什么?
Qg (H r )kg aCbVp
放热速率是一条S形曲线
9
反应热移走方式:
颗粒与流体传热—对流,唯一途径
颗粒间接触传热—传导,忽略不计
催化剂颗粒与周围流体间的传热速率为:
Qr ha(Ts Tb )Vp
移热速率线是一条直线
Q Tb
T
10
定态时: 反应放热速率=向周围流体传热速率
Qr Qg
32
9.3.2 全混釜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CSTR有多态现象:
A—定态稳定 特点:低x
C—定态稳定 特点:高x
B—定态不稳定
33
CSTR热稳定条件
Qr Qg
dQg dQr dT dT
34
B.可逆放热反应
受化学平衡的限制,放热速率线有一极大值;
与移热速率线有三个交点;
C
A、C是热稳定的操作点,
C—上操作点 颗粒起始温度高于TC (Ts-Tb)大
B点 不稳定
Tb TA
TC
16
工艺条件要求在B点操作
方法:
Qr ha(Ts Tb )Vp
Qr斜率,即haVp;同时,Tb 增加的程度:满足定态稳定条件
催化剂颗粒大小一定,a不变,有效h
h的措施:气流线速度
பைடு நூலகம்
17
在一个工业反应的开发过程中: 工艺角度: 着眼于反应器的空速,以确保获得一定的 反应结果。 工程观点: 着眼于流体在反应器中线速度的大小,确 保所需的定态处于稳定状态。
Qg (Hr )kCbnVp
Qr ha(Ts Tb )Vp
对Ts求导:
(H )kCbn
E RTs2
ha
( dQg dTs
)ig
(
dQr dTs
)ig
E
ha(Ts Tb) RTs2 ha
22
结合临界着火条件得:
Tig
Tsi
RTs2i E
Tsi f [(H ), E, n, a,u, Cb]
主要的调节参数是Tc ,考察反应T对Tc的灵敏性
CSTR处在D点: 当TC,反应温度TDTD‘, 反应结果影响不大;
当TC, 会出现“熄火”现象, 将导致反应温度和反应结果 的剧烈变化。
45
在E点操作时
TC微小,会出现“飞温”现象, 导致反应温度和反应结果的剧烈变 化
当TC,无剧烈变化
在反应器设计时,应避免太近于D或E的操作点, 以留有余地作为调节之用。
反应器中传热与换热过程中传热的区别
换热过程传热
单纯的传热,无化学反应
反应器传热
反应过程和传热过程相互交联作用
化学反应器的传热出现两个新问题
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
1
9.1 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概念
定态—定常状态 反应器处在热平衡状态,反应器各处温度不 随时间变化。
扰动 各种偶然的原因引起的反应参数的波动 自然变动,非人为调节
21 3
4
20
临界着火和熄火条件:
着火和熄火时:Qg与Qr线相切—斜率相同
(Qg )ig (Qr )ig
临界着火条件
(
dQg dTs
)ig
(
dQr dTs
)ig
临界熄火条件:
(Qg )ex (Qr )ex
( dQg dTs
)ex
( dQr dTs
)ex
21
催化剂颗粒临界着火温度
着火点在下操作点附近,反应控制,有:
46
9.3.6 全混釜的可控性
全混釜反应器内由于物料的剧烈混合,升温 或降温同时发生。所以原则上不致发生局部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CSTR多用于液相反应,反应物系的热容较大, 温度的升降比较迟缓,易于调节和控制。也 能在B点操作。
47
思考题
1. 如何区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与传热的交联作用所产生的 热稳定性问题和参数灵敏性问题?
热稳定性:热平衡状态抗扰动的能力
4
放热反应存在反应器的热稳定性问题
放热反应 反应T
(-rA)
放热速率
吸热反应 反应T 反应T
(-rA)
吸热速率
5
参数灵敏性
参数作微小调整时,反 应器内温度或反应结果 将会有多大变。
灵敏性,参数的调整 精度要求,反应器的 操作困难。
参数灵敏性和热稳定性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最大允许温差、最小传热面积—是热稳定性 对CSTR设计和操作中的一个限制。
43
反应要求中等转化率(串联反应) 在B点操作,条件: 斜率UA,A 截距TC,(T-TC)
极限: dQg dQr dT dT
Qr (UA vcp)(T Tc )
要求:温差小,冷却介质温度高;传热面积大
44
9.3.5 全混釜的参数灵敏性
E RT
1
k0
exp(
E RT
)
)
放热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呈S形曲线
T
31
反应过程的移热速率
器壁传热+反应物流体热焓变化带走的热量
Qr UA(T Tc ) vcp(T T0 )
设T0=TC
Qr (UA vcp)(T Tc )
Tc
移热速率与反应温度呈线性关系
斜率为:(UA vcp);与T轴的交点为:TC
B是热不稳定的操作点。
B
A
35
C.吸热反应
定态为唯一的,不存在多态 。
36
9.3.3 操作参数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改变CSTR反应器的操作参数,会对热稳定性产生 影响:
进料温度T0 冷却介质温度Tc
Qg
(H
)k0C A0VR
exp(
E RT
)
1
k0
exp(
E RT
)
进料流量v 传热系数U
41
CSTR最大允许温差:
Tmax
(T
Tc )max
RT2 E
CA0 CAf
同样可以求得反应器所需具有的最小传热面积
Am in
Qg UTm a x
vcp
U
(H )kCAfV UTm a x
vcp
U
42
由上式可见:
Tm a x
(T
Tc )max
RT 2 E
CA0 CAf
决定Tmax 的反应参数是活化能; E,反应速率对温度变化愈敏感,T ;
催化剂颗粒温度TS很高,无法测定 流体温度Tb很低,可以测定 传质控制
25
在上操作点时过程处于传质控制
表观反应速率=极限传质速率
R kg aCb
定态时热量平衡:
(H )R kgaCb ha(Ts Tb )
传质控制时温差最大(催化剂颗粒的最大温
升):
TM
(Ts
Tb )max
kg h
有三个交点 催化剂颗粒定态温度
TA、TB、TC 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11
9.2.2 催化剂颗粒定态温度的稳定条件
定态点C:
扰动使Ts,Qr>Qg,Ts,回复到C点; 扰动使Ts,Qr<Qg,Ts,回复到C点; 定态点A:
扰动使Ts,Qr>Qg,Ts,回复到A点; 扰动使Ts,Qr<Qg,Ts,回复到A点; 定态点B:
果将会有多大变。灵敏性增加,参数的调整精度要求 增加,反应器的操作困难增加。 参数灵敏性和热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7
9.2 催化剂颗粒的热稳定性
8
9.2.1 催化剂颗粒的定态温度
反应放热速率
Qg (Hr )RVp
T低时,过程为反应控制
Qg (Hr )kCbnVp
T高时,过程为扩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