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精美课件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 思想,思考,儒道有何不同?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异 同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
今日任务:
总结《老子》节选文本中的 (1)成语——查明成语意思抄下来 (2)格言——摘抄格言原句,并总结可用于什么作 文话题。



谢 阅 读
谢 阅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
十 四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
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在
二、老子的基本思想
原名《老子》, 后改为 《道德经》,共81章, 5000余字,记录了春秋 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分《道经》、《德经》 两篇,《道经》谓体悟 道之所传,《德经》谓 先修自身心意。
道生一,一生二,
1.“道”
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 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 有事物的 理论,一 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 的规律 (道)。
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在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
分。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
用,“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你认为第十一章体现了什么道理?
• 本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车子、器皿、屋室等事物, 论述了“有”与“无”、“利”与“用”的辩证关系。事物包含 “无”和“有”两个方面,“无”是抽象的,无色、无声、无 形;“有”是具体的,有声、有色、有形。不同的事物能 带给人不同的便利,如车可载物、碗能盛水、房屋能够 居住,这些都是“有之以为利”。但是真正起作用的恰恰 是这些事物中“无”的部分,故称“无之以为用”。
不重视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以辅
助万物的自然运行而不会妄加干预。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出风 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 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 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 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1.聪颖少年
2.入周求学
3.孔子问礼
4.函谷著书
5.出关
老子的生平老子的思想辩证和无为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聪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弱点的
人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
人就是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不能久立;迈起大

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反而不

能显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建立
不起功勋;自我夸耀的也不能长久。从道的角度看,
《 老 子 》 四 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
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
十 一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车的作用正
是产生在车毂中空的地方。揉和黏土用来制作器皿,
器皿的功用正是产生在器具中空的地方。开凿门窗建
太极阴阳
老子认为 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 转化,即是 阴阳转化。 转化的方法 (德)来源 于事物的规 律(道)。
2.绝圣弃智,退回到“小国寡民” 的原始社会。
老子的生平老子的思想辩证和无为
3.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 社会不平现象。
老子的生平老子的思想辩证和无为
• 辩证
四《 章老
子 》
还有: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老子》四章
课程基础知识 课程教学要求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 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 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 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 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 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 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 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 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 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 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 良丹妙药。

混乱没有产生时就进行整治。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枝杈生长而来;九层的高台,
从每一筐泥土筑起;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
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

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接近成功时使它失败。所以像对待开
始那样慎重对待结尾,才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
肉。)。人们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
这样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亡者寿。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