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奥涅金“只想不行动”,影响他“只想不行动”的因素在作品中是如
何体现的?
奥涅金从小接受法国教师的西欧式教育,受到英法等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
他有才识、善思索、有理想,却无法将理想付诸实践。
造成他这种“只想不行动”的行为原因如下:
(1)优越的环境、舒适的生活造成了他的无所事事。
奥涅金出身贵族,从小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
他十八岁便出入上流社会,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社交生活中。
正如文中所说的,他晚上混迹于宴会、舞厅中,白天在家睡觉,已经养成了骄奢淫逸、好逸恶劳、懒散怠惰的习性。
(2)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教给他一点实际工作的能力。
家庭教师为了不让他吃苦,总是骄纵他。
这使得他连写点东西都觉得疲劳难捱。
(3)他不敢面对现实、没有勇气与上流社会决裂,所以他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
奥涅金无法摆脱上流社会对他的影响,比如说:他因惧怕社会舆论打死连斯基;他在旅行结束后立即重返舞会;他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疯狂地追求达吉雅娜等。
他的理想是与上流社会相悖的,所以他仅仅是想想而不敢行动,成为“行动上的矮子”。
2、“多余人”是什么样的人,萧涧秋的身上是怎样体现“多余人”的性格的?
“多余人”形象产生于十九世纪的俄国。
他们聪明、有教养、自视清高、与社会格格不入,希望有所作为但又不能面对现实、深入实际,结果一事无成。
他们生活空虚、性格软弱,处于迷茫、彷徨、忧郁中无法自拔。
社会不需要他们,他们在社会上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萧涧秋相对于这些“多余人”有其积极性和革命性。
但是在他执着的追寻理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印有“多余人”式的性格特征。
比如:延宕、彷徨、忧郁的气质和矛盾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如下:
(1)萧涧秋漂泊了六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到芙蓉镇后又与那些老师们话不投机、格格不入。
(2)他在救助文嫂时表现出的软弱与挣扎。
萧涧秋救助文嫂遭遇了多重困难与阻力,他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的软弱却时常流露出来。
他多次向陶岚诉说他的无奈和想逃离的想法。
(3)他在处理与陶岚的感情时的退缩和犹豫不决。
他自始至终都在用“延宕”一法处理陶岚的感情。
他渴望爱情,但又顾虑重重。
他矛盾、多虑的性格使他下不了爱的决心,陷入挣扎、彷徨、不知所措的处境中。
在萧涧秋的身上体现了很多“多余人”式的性格特征,他在精神特质上与“多余人”有着很大的共性。
3、为什么能对奥涅金和萧涧秋进行比较?
本论文是采用“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对奥涅金和萧涧秋进行比较。
所谓“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平行研究主要围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来进行分析、比较。
奥涅金和萧涧秋有可比性。
他们都有着“多余人”式的“多余性格”,他们在对现实、对理想、对爱情、对友情上有共同性,同时,他们的共同性中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性。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他们的异同,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独特的民族性,而且对当代青年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塑造民族灵魂有重
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