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生物群体的动态平衡第1节种群的相对稳定一种群的特征...》169北师大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璧山中学校教学案
年级
高二
学科
生物
主备人
关勇
复备人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节\框)
1课时
单元(章、框)题目
第四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单元课标解读及教学设计
复备记录
第四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二、重难点
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屏幕广播+教师提问]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根据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什么是种群呢,你能举例来说明吗?
那做为种群它又有什么基本特征呢?根据大家预习的情况,请同学来回答这一问题。
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屏幕广播+高拍仪]
探究点一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决定大小和密度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1)从调查对象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分析,样方法适合调查哪类生物?
提示:样方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例如植物和一些土壤生物等。
(2)取样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人为选择密度较大或较小的地点取样,会给调查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随机取样。
人为选择密度较大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大,在密度较小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小。
(3)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的结果:
样方
N1
N2
N3
N4
N5
种群密度/(株·m-2)
8
7
18
x
9
其中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
①如何计数第四个样方的植株数量?该样方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提示:需要计数样方以内的个体数量,以及任意两个相邻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数量。
个体数量=5+2+1=8,种群密度为8株/m2。
②该植物种群密度是多少?N3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样方,应如何处理?
提示:8株/m2。
舍弃
2.标志重捕法
(1)从调查对象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分析,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哪类生物?
提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例如大部分动物。
(2)某兴趣小组对草原上的野兔种群进行调查,调查的总面积是2
hm2,第一次捕捉到32只野兔,并将其全部进行标记,然后放归;第二次捕捉到36只野兔,其中有4只是第一次捕捉到被标记的野兔。
①标志重捕法中种群个体数量=第一次捕捉到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野兔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提示:144只/hm2。
②误差分析:如果标记物不牢固而导致标记物脱落,则估算数据要比实际数据大还是小?如果第一次标记放归马上进行第二次捕捉,又对估算数据造成怎样的影响?
提示:标记物脱落会使估算值高于实际数据;放归后马上捕捉会使估算值低于实际数据。
③即便操作无误,估算的数据一般要比实际数据偏大,为什么?
提示:因为第一次捕捉并标记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中更难被捕捉。
探究点二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屏幕广播+电子白板]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的①~⑤分别表示什么?
提示:①是种群密度;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性别比例。
(2)我国放开二胎政策后,直接影响图中的哪个种群特征?提示:出生率。
(3)利用性引诱剂可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破坏了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的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哪个特征?
提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④年龄组成。
(5)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四、板书设计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的概念与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
(1)概念:
(2)意义:
(3)调查方法
①样方法:②标志重捕法:③黑光灯诱捕法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阅读P62-63)
1.出生率和死亡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
(1)概念:(2)类型
(3)意义:
4.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利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主要类型有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和集群分布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