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背景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之间存在的“依索体系运动”,即图形传 达系统,是图形实践的大规模尝试. 运动的中心 提高平面设计上的视觉传达功能,并且创造无需文字的“世界视觉语言”,
利用设计达到沟通的目的
运动的核心 强调设计的民主化,强调利用图形,而不是文字传达观念,就是考虑到文
化水平低下的社会大众的需求
伦敦地铁视觉形象之路線圖
导向图形
导向图形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指示性符号系统,而且一种科学的、视觉 艺术化的传播媒介,是一个集合丰富信息的视觉传达系统。 由于线路图是一种指引乘客的重要工具, 是通过眼睛而不是通过其 他的感官来接受信息,所以线路图设计带有强烈的、抽象的视觉成分。
伦敦地铁视觉形象之路線圖
影响
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图形视觉传达系统“依索 体系”,为日后图形符号广泛运用于公共场所、交通运输、电讯等社会各 方面奠定了基础。随着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 未有的生存状态,媒体业的兴盛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球资讯得以共享, 新的互动型传媒文化的表现形式、艺术形式相互影响,通过城市文化、媒 介文化和消费文化三者的合力,使得大众传播符号——“图形”作为信息的 载体,跨越地域的界限、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再创造并传播着信息 和观念。 尽管因为图像表现的复杂和艰巨程度导致了isotype的最终失败,但是 它对图形设计和图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在道 路标示、通用符号和软件用户界面中感受到这点。
小组成员:
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完备的视觉传达体系的建立
在设计史上,专门倡导以图形进行传达的运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出现,即图形 传达系统(Iso type Movement)——依索体系运动
依索体系运动 社会背景
1918年,一战结束,整个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社会学家们对于如何建造一个更 完善、更良好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增进人们的交流和互相理解非常关注。考虑到文化 水平低下的社会大众的需求,利用图形传达观念的方式更加的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其次,它利用了地铁系统是在地下运行的这样一个事实,因而通勤者就不必被地面 上的复杂地形所困扰。唯一的例外则是泰晤士河。该地图通过去掉所有无关的细节简化了原
本复杂的信息。
谢谢观赏
THANKS
图形视觉传达系统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2008北京奥运会篆书图标 学生作业
南非,南非世界杯姆邦贝拉球场厕所标志有个性,男女脚下 不忘带球
“依索体系”和“改革组”的成就就是在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完整的图 形视觉传达系统。
图形视觉传达系统
独立的、具有国际传达作用的图形 图形表达系统
依索体系运动的代表作,是关于德国每年的人 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展示图,红色婴儿表示视觉形象之路線圖
当时的印刷技术水平还很低,为了制作出可以供照相制版的设计图,贝克不得不 用手工绘制地铁的交通线路图,上面的2400个“铁路体”字母都是他一笔笔用手 工写上去的。之后的27年中,他不断完善和改进了这个交通图的设计,成为同类 设计中的典范。
影响了全球其他无数路线图的设计。 这一成就取决于该地图采用的两大 设计策略。
印刷图像教育国际体系
在20世纪20年代晚期,他在维也纳设计了一套名叫印刷图像教育国际体系的可视化 交流法。通过使用这套标准化的符号系统,他相信自己能将深奥的研究统计数据转 换成概念创意,既而转换成图片描述和一出生动的社会剧集。
在这套图片语言中,单个元素或图形文字所表现的 细节已被精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例如从一个 “人”的轮廓起步,如果必要的话再增添附加属性 来说明这个人到底是一个“工人”、一个“煤矿工 人”或是“失业者”等等)。在这些图片中,没有 透视画法、没有细枝末节、色彩的使用亦被严格规 定。然后再按照一组关于连续性和一致性的规则将 所有元素排插在实际图片中。
“改 革 组”
在荷兰组建了“改革组”,强调以图形为中心的视觉传达体系,被称为“维也纳 方法”,即随后的“依索体系”
组成 是由各方面的科学家组成,其中有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等等 职能 对设计出的图形进行优选工作,找出最佳的传达功能的图形,确定这些 图形能够为大多数人认识、了解,然后正式采用。
随着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状态媒体业的兴盛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球资讯得以共享新的互动型传媒文化的表现形式艺术形式相互影响通过城市文化媒介文化和消费文化三者的合力使得大众传播符号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跨越地域的界限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再创造并传播着信息和观念
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完备的视觉传达体系的建立 伦敦地铁体系交通图
伦敦地铁视觉形象之字体
爱德华•约翰斯顿——英国著名设计师 负责活字印刷体的改良设计,他探索每个字母字体尽量简单的基本造型设 计,摆脱字形烦琐装饰性过强的维多利亚的古典造型,并将这种新字体应 用于小至车票,大至站牌的各种媒体。这一套被人称为“铁路 体”(Railway Type)的字体,使伦敦成为世界第一个正式在公共场所运用 无装饰线体的城市。由于力求清晰、明确、规范统一,“铁路体”的识别性 非常强,应用效果很好。
玛丽•雷德迈斯特(Marie Reidemeister,1898-1986)
1898年5月27日生于布伦瑞克 1986年10月10日于伦敦逝世 “改革组”的负责人 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青年教育类书籍的设计者 1942年与奥托· 纽拉斯结婚
鲁道夫•莫德利(Rudolph Modley)
1934年创立了图形统计公司,战后改为图形平面设计公司。 把依索体系引入了美国,促进了美国在这个方面的发展,著有 多部书籍。
今日的伦敦地铁图
首先,这张地图侧重于功能性,而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准确性。
一位通勤者关注的是如何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他只需知道:乘坐哪条线路,在哪里换乘, 以及前方都有哪些站点。这张地图通过使用简单的线条(确保了整齐的布局)、颜色(区分了不 同的线路)、清晰的排版(使得文字更易被阅读)和符号(将普通站点和换乘中转站点区分开来) 满足了这些需求。
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
1933-1940年间,由英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兼伦敦交通营业集团副总 裁佛兰克· 皮克(Frank Pick)所负责规划的伦敦地铁设计任务,堪称现代 工业设计的经典之作,成为影响深远的CI策划实例。
倫敦地鐵路線圖及其圓形標誌為經典的設計之一,為全英國乃至全球的人所熟知, 且該標誌常出現在紀念品中。
伦敦地铁视觉形象之路線圖
英国设计家亨利· 贝克(Henry.Beck,1903)负责设计的伦敦地铁交通图的 版面设计
关于亨利· 贝克 (Henry C. Beck,1903-1974)
1. 伦敦交通局的电力绘图员,伦敦地铁图源自他1931 年在学校教科书上所 画的一幅素描。 2. 贝克在伦敦地铁线路图绘制后的二年间继续他的地铁地图绘制任务,不 断地调整,不断地修正,直到1959年为止。 3. 即便伦敦地铁图的绘制极度复杂,据说贝克最初只获得五基尼(Guinea) 的酬劳。 英国旧时金币或货币单位,价值 21 先令,现值 1.05 镑 5英镑=51.24人民币元
创始人奥托· 纽拉斯(1882-1945)
维也纳的一位社会学家
他提出利用图形的象征性,诠释传达 内容和理念。
纽拉斯认为平面设计应该提供全人类都能够认 识、了解的手段,提供促进人类思想和观念沟 通、交流的新方式。他指出了在公共住宅建筑、 健康卫生和其他经济发展等方面为社会大众创 造利用图形的平面设计系统的重要性,他提出 利用象征性的图形来向大众解释复杂的议题。
最早在倫敦交通中的使用是在19世纪,作為倫敦公交總公司的標誌,當時中間的橫槓上標有 「GENERAL」字樣,即「總」的意思。 1908年,由於其應用於站名和站臺時較易辨認,該標誌被倫敦地鐵採用。標誌中間的文字很快 被改成「UNDERGROUND」(即「地鐵」)作為早期的企业形象標識。 1919年,標誌由爱德华· 约翰斯顿作了一些小的調整。
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铁
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直译就是“地下的东西”,它是世界上的 第一条地铁。时至今日,伦敦地铁在总里程和车站数量上仍居世界之首,伦敦 也因此被称为“建在地铁上的都市”。
伦敦地铁视觉形象之标识
人們對倫敦地鐵圓形標識,即早年被稱作「牛眼」(Bulls-eye)或「槍靶」 (Target)的紅色環狀標誌最早的使用並不清楚。
伦敦地铁视觉形象之路線圖
设计要点
•利用鲜明色彩标明地下铁线路,并用简单的无装饰线体字体—— “地铁体”标明站名,用圆圈标明线路交叉地点。在这张图中,最复 杂的线路交错部分放在图的中心,完全不管具体的线路长短比例, 只重视线路的走向、交叉和线路的不同区分,使乘客—目了然。 •他的设计工作实现了视觉传达的目标,不同线路以色彩区分,颜色 搭配和谐,极端简洁,又非常实用。一切工作以易懂、更美观为原 则,方向、线路、换车站,具有非常强的视觉传达功能性。鲜明的 线路色彩是最醒目的部分,清清楚楚标明了各个不同的列车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