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进步性: (1)对美国: 危机:“危害”和“机会”并存。 ①摆脱危机;(是摆脱不是消除) ②缓和矛盾;(是缓和不是解决) ③保障民主;(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④开创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对资本主义世界: 影响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应用) 2.局限性: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内部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 除危机。
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干预手段:社会立法、计划
指导、行政手段)
【对点训练】 1.“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 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 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 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B )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财产税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2.“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 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 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C ) A.降低物价 B.整顿银行 C.以工代赈 D.调节农业
【拓展延伸】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思考:罗斯福新 政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史料 美国记者约翰逊曾这样评价罗斯福:“他 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
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
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 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提示: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提示: 政策转变: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实质: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对点训练】 1.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着手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
直接目的是( D ) B.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D.摆脱经济危机
A.推动企业国有化 C.发展混合市场经济
2.美国“自1930年以来,单单联邦官僚机构就扩大了5倍; 1933年以后的10年内,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就达3 556项。与 此相对应,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削弱”。这说明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拯救山姆大叔”是 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 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 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 病的“山姆大叔”,旁边 站着一名护士。
请思考: (1)“医生”罗斯福开出了怎样的药方? (2)“山姆大叔”康复了吗?药方有何影响?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
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 制形成中的作用。
【思维点击】
对罗斯福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公众舆论赞美其
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公众的反应 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
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系统的
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思维点击】材料是罗斯福新政哪方面的措施?有何 作用?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 转变及其实质。
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已经认识到,如果像前几 届共和党政府那样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而不对其过分 剥削压迫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让工人群众经济政治环境继续 恶化,而不提高工人群众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 不可能的。但是,要实现以上目标,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 府才能做到。因此,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 放任的政策。 ——韩冰《有关罗斯福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研究综述》
材料 作为总统批注任何公平竞争法规的条件,总统得规 定保护消费者、竞争者、雇员和其他人员及促进公共利益 的条目…… ——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
提示: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作用:防止盲目 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通过国探究】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的特 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思维点击】结合材料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 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 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 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罗斯福 提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 进行全面干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主题二
摆脱危机困境——新政的评价
【思考】有人说,面对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70 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 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为什么?
提示:
(1)人物分别是:美国的罗斯福;中国的邓小平。
(2)原因是:罗斯福通过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
济的新模式;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 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 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 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 以上的工程中。 提示: 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 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 展。
1.新政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2)胡佛反危机失败后,要求改革的呼声强烈。
(3)罗斯福当选总统。
(4)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
【思维点击】罗斯福能击败胡佛就任第32任总统的原因
是什么?
提示:罗斯福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 预,符合当时民众通过改革应对危机的要求,顺应了历 史发展潮流。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主题一 临危受命 剑桥大学讲师刘瑜在《南方周末》发表《罗 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文章指出:“罗斯 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 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思考】材料为什么认为罗斯福新政是“政治上的 成功”?
提示:罗斯福新政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管理的主 导作用。
A.各州的自主权被剥夺
C.自由放任政策被放弃
B.三权分立原则被破坏
D.总统行政权力被扩大
D
主题二
实施“新政”
主要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克服金融危机 复兴工业、调整农业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保护劳工权利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结果与影响 恢复正常金融秩序和人们对 银行的信心 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复 苏,其中工业复苏是核心 缓解失业问题,刺激消费 缓和劳资矛盾 有助于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