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合集下载

专题0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解析版)

专题0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解析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A.节度使B.县令C.郡守D.丞相1.【答案】A【解析】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各地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故选A。

2.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不包括A.皇帝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C.节度使势力膨胀D.发生严重灾荒2.【答案】D3.安史之乱的时间是A.755—765年B.755—763年C.763—773年D.781—789年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故选B。

4.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下列诗句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杜甫就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反映了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后诗人的所见所感,B符合题意。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

故排除A、C、D,答案选B。

5.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B.张角C.黄巢D.吴广5.【答案】C【解析】唐朝后期,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巩固·限时达标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材料描述的是安史之乱爆发的()。

A.背景B.经过C.结果D.影响2.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它发生在()。

A.秦二世统治时期B.隋炀帝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后期D.唐高宗统治时期3.下图反映了唐朝从弱到强、由盛转衰的过程。

图中“①(755—763)”处应该填写()。

A.“开皇之治”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4.下列属于安史之乱影响的有()。

①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③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④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经过这场战乱,唐人的心态似乎也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像先前那么自信了。

……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

”这主要源于()。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6.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该起义的领导者是()。

A.陈胜B.黄巢C.安禄山D.史思明7.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黄巢起义失败B.全国实现统一C.唐朝至此灭亡D.五代十国结束8.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代”是指()。

A.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B.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C.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D.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唐9.下面歌谣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朝代是()。

A.隋西周B.隋十国C.辽十国D.辽西夏10.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中“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指的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提升·理解应用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反映了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摘编自罗石贤《盛唐·四朝真相》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

反射-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二)

反射-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二)

1
考试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现象中,你认为可以称为反射的是
A .向日葵的花盘总跟着太阳转动
B .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C .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
D .人一碰含羞草,其叶片马上卷起
【参考答案】
B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神经纤维
B .反射弧
C .反射
D .神经元 2.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A .有蚊子叮咬时用手拍打
B .手触碰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卷起
C .鼠妇遇到光亮就会迅速爬走
D .草履虫避开盐粒刺激
3.下列生命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A .草履虫遇到食盐逃跑
B .人见到红灯停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同步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也曾有过一些山河破碎、战乱不止的“乱世”。

下列“盛”和“乱”历史大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文景之治②开元盛世③光武中兴④安史之乱⑤贞观之治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②④ C.①⑤③②④D.③①⑤②④2.关于下表,填写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4.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5.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6.杜甫描述自己某段生活时期的社会现象写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与此相关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D.开元盛世7.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B.朋党之争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8.如右图是杜甫的诗歌《无家别》,它描述了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A.隋末农民起义B.安史之乱C.玄武门之变D.黄巢起义9.“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

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

”这直接导致了()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唐朝灭亡D.北宋建立10.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A.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隋朝的灭亡-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隋朝的灭亡-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2017年山东菏泽模拟)公元618年,一位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颈,谁当斫之!”这位皇帝应是
A.商纣王B.秦始皇
C.隋文帝D.隋炀帝
D
隋炀帝杨广的统治非常残暴。

他即位后,下令营建东都洛阳,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发动征高丽的战争。

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迫使千千万万农民离乡背井,大量田地荒芜。

农民靠树皮、野菜充饥,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隋炀帝的暴政,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1年,山东农民首先发动起义,全国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炀帝杨广从洛阳去江都。

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

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单选题1.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这一观点()A. 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B. 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C. 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D. 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2. 唐朝之后,我国进入的历史时期是()A. 隋朝B. 五代十国C. 两宋D. 南北朝3. 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A. 唐朝由盛转衰B. 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C.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4.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由盛而衰的是()A. 黄巾起义B. 玄武门之变C. 陈桥兵变D. 安史之乱5.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朝代,其统治结束的标志是()A. 安史之乱B. 朱温建立后梁C. 黄巢起义D. 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A.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B.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C.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D. 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8. 任何朝代的衰亡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错误的是()A.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B. 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C. 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9.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A. 手握重兵的武将B. 饱读读书的儒生C. 前朝的皇亲国戚D. 豪门大户的后代10. 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A. 唐朝初年B. 安史之乱前C. 安史之乱期间D. 黄巢起义二、填空题11. 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 试卷讲义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 试卷讲义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 安史之乱1.【因果联系】(2023四川达州四中联盟期中)开元末年以后,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其主要原因是( )A.节度使力量强大B.黄巢起义的打击C.藩镇割据的延续D.多年战争的影响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提到,军人跋扈,是紊乱政治的根本,也是引起祸患的原因。

唐玄宗后期的一场兵变使唐室不能复振。

据此可知,这场兵变(H7201005)( ) A.使唐朝内部空虚 B.引发了黄巢起义C.使唐朝由盛转衰D.造成了唐朝灭亡3.(2023山东平邑期中)《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后,“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这段史料反映了安史之乱导致(H7201005)( )A.唐朝灭亡B.社会经济严重受挫C.中央衰微,地方权势加大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4.(2023天津西青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黄巢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B.推翻了唐朝腐朽的统治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5.(2022贵州六盘水期中)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强盛朝代之一。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安史之乱的浩劫B.黄巢起义攻入长安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D.朱温建立后梁政权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6.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H7201005)( )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④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唐朝灭亡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之中,其实质是(H7201005) ( )A.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D.皇族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能力提升全练8.(2022甘肃天水中考,3,★☆☆)“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期末复习)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期末复习)
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期末复习)
专题下载链接:/a765104.html
链接打开方法:
1、按住ctrl键单击链接即可打开专题链接
2、复制链接到网页
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唐朝灭亡后到960年的这一段历史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B.五代十国时期
C.宋朝D.后周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直到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并最终完成了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故选B。学%科网
(2018年山东济南模拟)“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大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 据局面
A
下列事件存在着密切联系,据内在联系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黄巢起义②安史之乱③唐玄宗统治腐败④藩镇割据
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

201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题 (无答案)

201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题 (无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题1.“安史之乱”发生在下列那位皇帝时期()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安史之乱的主要发起人是()A.陈胜、吴广B.李自成C.史思明、安禄山D.张角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贞观之治D.武则天改国号为周4.907年唐朝灭亡。

取代唐朝的人是()A.黄巢B.李亨C.朱温D.王莽5.唐朝灭亡后,南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

其中,占据太原的政权是() A.北汉B.吴C.南汉D.后汉6.唐朝灭亡后的一段历史被统称为()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辽宋夏金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朝灭亡②开元盛世③唐朝建立④安史之乱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10.安史之乱爆发后,是那位皇帝平定了叛乱()A.唐玄宗B.唐高宗C.唐肃宗D.唐中宗11. 下列对唐朝灭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统治者纵情享乐B.宦官专权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D.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12.唐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经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没有出现乱世英雄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唐朝后期经济崩溃,无力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国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唐代全国人口统计(单位:万人)材料三: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怨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并说:“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与山泽。

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

每周一测-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6)

每周一测-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6)

1
1.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唐玄宗、唐肃宗
2.“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C.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

唐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政权分立时期。

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A.隋朝B.北宋
C.南宋D.西汉
4.下列关于北宋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太祖牢牢控制军队和对军队的调动
B.由文人担任地方上的知州、县令。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1.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2.安史之乱爆发和结束时的在位皇帝分别是()A.唐太宗唐玄宗B.唐玄宗唐肃宗C.武则天唐玄宗D.唐玄宗唐中宗3.从“七国之乱””安史之乱”“朱温篡唐”等历史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C.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D.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5.下列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⑤五代十国出现A.①②③④⑤B.⑤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⑤D.④②③①⑤6.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唐朝灭亡后随之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时期,请问是下列哪时期()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宋元时期7.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A.镇压农民起义B.中央放权C.镇压安史之乱D.分封制的实行8.“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

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

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9.区分史实和观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B.安史叛军通近长安C.安史叛军于763年被平定D.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10.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统治者我国()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2(含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2(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唐朝朝政日趋腐败是在()A.唐太宗统治初年B.唐太宗统治末年C.唐玄宗统治初年D.唐玄宗统治末年2.唐朝时,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是()A.郡守B.县令C.节度使D.刺史3.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其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荒废朝政B.发生严重灾荒C.杨贵妃得宠D.农民负担过重4.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这反映了安史之乱()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使唐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使边疆将领的权力日益加强D.使唐朝中央权力日益衰微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

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平定了安史之乱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6.下列五代的政权中,废掉唐朝皇帝而建立的是()A.后梁B.后周C.后晋D.后汉7.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

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关的是()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五代十国D.宦官专权8.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政权分立的五代十国时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五代”先后出现在黄河流域,都城都设在东京(开封)C.“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在南方地区出现的十个政权D.“五代”是指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政权9.《旧唐书》中描绘唐朝某一时期出现了“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的局面。

这一局面形成于()A.唐玄宗统治前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安史之乱后D.黄巢起义时10.“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这首诗描述的是()A.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两晋时期D.五代十国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玄宗骄奢,宠爱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相,朝政腐败。

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

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财政大权。

隋的统一-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隋的统一-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1
(2017年安徽芜湖模拟)“隋朝的重要在于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下列图示能够正确表现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C
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

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北周的统治阶层被削弱,统治基础实际上也被动摇。

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

580年,宣帝病卒,此时静帝还是小孩,大臣郑译、刘等遂奏请皇太后杨丽华,以外戚杨坚入宫辅政,由他总揽朝政。

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杨坚之父杨忠跟随北周太祖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是北周关陇统治核心的“八柱国”之一。

杨坚承袭父爵,并且将长女杨丽华嫁给周宣帝为皇后。

杨坚在北周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每周一测-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每周一测-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1
1.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应在该剧中出现的是
A.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自己的过错
B.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C.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已
D.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
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C.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三省六部制完全形成于唐朝
3.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实行殿试②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③都爱惜人才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的盛世景象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5.唐朝时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闻名中外。

以下属于唐三彩的是。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

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

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A.镇压农民起义 B.中央放权 C.镇压安史之乱 D.分封制的实行3.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C.科举制的创立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4.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 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草5.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6.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7.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8.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灭亡唐朝的人物是()A.黄巢 B.朱温 C.安禄山D.赵匡胤9.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

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10.“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1.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农民战争B.统一战争C.兼并战争D.叛乱战争2.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具体是指()A.745-753年B.755-763年C.765-773年D.775-783年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任用奸相D.宦官专权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国无法与之对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5.“安史之乱”和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赋税徭役沉重B.内地兵力空虚C.地方势力强大D.朝政腐败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五代政权在北方,而十国则都在南方C.这一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D.第一时期,统一始终是客现存在的必然趋势7.下列哪一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式出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8.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①安禄山②李光弼③郭子仪④史思明A. ①④B.②③C. ①③D.②④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代十国时期“十国”()A.南唐B.吴越C.北汉D.后汉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

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

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1)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哪个朝代?据材料分析,节度使有什么权力?(2)该朝著名的节度使叛乱是什么?有何影响?(3)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练习答案:1.D2.B3.A4.C5.C6.B7.B8.A9.D.10.(1)始于唐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安禄山被史思明杀死,叛军集团内部因不断内讧,力量逐渐削弱
D.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最终于763年被平定。故选D。
下边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
A.唐高祖B.唐太宗
C.唐玄宗D.武则天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节度使权力过大,唐王朝统治外重内轻
B.唐玄宗任人唯亲,使得朝政腐败,这是导致叛乱出现的重要原因
链接打开方法:
1、按住ctrl键单击链接即可打开专题链接
2、复制链接到网页
(2017年江苏南京模拟)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A.大泽乡起义B.楚汉之争
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C
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安禄山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是为唐肃宗。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八年的叛乱被平息。因为发起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该事件被称为安史之乱。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唐朝自此由盛转衰。学科#网
3.【答案】C
【解析】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杀安庆绪,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C说法错误。A、B、D的描述都符合史实。故选C。学科@网
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专题下载链接:/a75846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