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全册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要点

全册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要点

全册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要点一、古代文明的发展1. 人类的形成: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于中国;约5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于北京周口店地区。

2. 古代埃及: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新王国时期,埃及达到鼎盛。

3. 古代印度: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达到全盛。

4. 古代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5. 中国古代历史: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 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最终希腊胜利。

2. 亚历山帝东征: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帝征服了波斯、埃及、巴比伦等地,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3. 罗马帝国的扩张: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至公元180年,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 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形成了丝绸之路。

三、中古时期的历史1.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大化改新(646年),阿拉伯帝国建立(632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建立(1299年)。

2. 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前期),欧洲封建制度确立。

3.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后来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四、近代历史的变革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 法国大革命: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4.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后来法国、美国等国也相继开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
完美版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与奴隶社会的兴衰
1. 奴隶社会的起源:奴隶制度的形成
2. 奴隶社会的特点:等级制度和劳动方式
3. 奴隶社会的发展:商、殷、周三代的兴衰演变
4. 商代的特色:青铜文化的发展和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5. 《尚书》和《诗经》的产生:商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6. 商代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延续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与封建社会的兴衰
1.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
2. 封建社会的特点:兼并与分封、农业经济的发展
3.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百家争鸣
4.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5. 秦始皇的重大改革: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
6.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开创中央集权的传统
三、古代中国的边疆与外交
1.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兴起和威胁
2. 长城的修筑: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3.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贸易往来
4. 汉朝的外交政策:和亲、通商等方式维护边疆稳定
四、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
1. 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 孟子:儒家学派继承者之一
3. 墨子:提出兼爱和非攻思想的代表人物
4. 屈原:楚国诗人,文化名人
5. 孙膑、李斯:战国时期的军事与政治家
五、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
1.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人物
2. 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影响
3. 外交和边疆防御的重要性
4. 文化名人的贡献和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一)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春秋争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或条件:1、齐国在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春秋争霸的影响: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消极影响)2、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积极影响)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战国著名战役: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二)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难点解析】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 人,距今约 (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 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 (类人猿) 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三)华夏之祖【知识要点]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2、华夏民族的形成(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人类文明1、古代埃及文明:了解金字塔的修建和象形文字的发明,理解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影响,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繁荣和衰落。

3、古代印度文明:了解种姓制度和佛教的起源,理解佛教对印度次大陆的影响。

4、古代中国文明:掌握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影响。

二、古代东方文明的特点及其共性1、特点:探讨东方文明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共同点和差异,理解古代东方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互影响。

2、共性:分析东方文明古国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揭示东方文明的共性和相互影响。

三、欧洲文明的起源1、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政治的形成,理解希腊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2、罗马文明:掌握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扩张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制度对欧洲的影响。

四、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封建社会的形成: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理解封建制度对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2、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分析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和影响,了解中世纪城市的特色和风貌。

3、十字军东征:探讨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理解欧洲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冲突和交流。

五、中世纪欧洲文化与艺术1、中世纪教会文化:了解中世纪教会文化和教育,理解中世纪教会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

2、中世纪文艺复兴:掌握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理解其对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3、中世纪艺术风格:分析中世纪艺术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理解其对后世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六、中世纪欧洲社会变迁1、庄园经济的发展:了解中世纪欧洲庄园经济的形成和演变,理解庄园经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探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3、黑死病的影响:分析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理解其对欧洲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灵长类动物-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使用石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和定居,使用石器、陶器和织物-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出现,城市的兴起,阶级的产生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古国之兴1. 古代中国的兴起- 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中国的起源- 夏朝:建立者禹,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商朝:首都商朝,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周朝:周武王,使用青铜器,封建社会2. 古代印度的兴起- 印度河流域文明:建筑华丽的城市,使用印度字母写字,定居农业社会- 阿育王统一印度:推广,建造大雁塔,统一了印度次大陆3. 古代埃及的兴起- 河流带来的财富:尼罗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农业发展- 法老的统治:法老是埃及的统治者,建造金字塔,奴隶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国力逐渐衰弱4. 古代巴比伦的兴起-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农业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统一的法律,使社会秩序稳定发展第三单元古代和的传播与交流- 的起源与发展:吠陀时期到吠陀文化的成熟- 的起源与发展:佛陀的生平和教义,在印度和其他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进入中国:明帝国和的发展,在中国的普及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1. 秦朝的统一- 西周的灭亡: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和分裂- 秦穆公的改革:实施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货币- 秦始皇的统治: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万里长城2. 汉朝的兴起- 起义军的崛起:刘邦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 刘邦的统治:刘邦建立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武帝的扩张:汉朝的疆域扩大,丝绸之路的建立3.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科技发明的进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文化艺术的繁荣:孔子的学说传播,歌舞、诗词的流行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1. 东西方的交往- 丝绸之路的开设:汉朝与西方的贸易往来- 文化传播:、景教、回鹘文化的传播2. 东亚文化的交流- 中原文化的东传:中原文化向朝鲜、日本传播- 唐朝与新罗:唐朝与新罗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日本的吸收和创造:借鉴中国文化,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的形成- 五:北方各族的入侵和南方政权的衰弱-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2. 南北朝文化的融合- 文化艺术的交流:北方和南方文化在南北朝时期交流融合- 的盛行:在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3.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社会- 隋朝的建立和统治:隋朝的兴起和隋炀帝的统治- 唐朝的开创:李渊建立唐朝,实行科举制度,盛世的开始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的隋唐盛世- 隋唐经济的繁荣:推行均田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运河在隋朝时完成,对交通运输有重要贡献- 文化艺术的繁荣: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方面的繁荣结束语本文档详细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点,包括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古国的兴起、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和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等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过漫长的进化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地;-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新石器时代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生产时代,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定居下来。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河流的孕育带来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如黄河文明、亚历山大港等;- 埃及、印度、中国和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科技成就等因素。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为主;-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农具、青铜器等。

第四单元:汉代的繁荣与衰落-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在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的文化艺术也繁荣起来,如文学、音乐、绘画等。

第五单元:唐代的开放与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在唐朝,科技、商业和海上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 唐代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巅峰。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艺术- 发明和创造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中国古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如绘画、陶瓷、雕刻等;- 古代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 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频繁;- 中国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单元:东亚的多元一体- 东亚地区具有多元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历史上互相影响和借鉴;- 东亚地区的多元一体性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第九单元: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本文旨在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进行简要总结和归纳。

下面将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是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它研究人类如何从猿类进化而来,以及人类是如何形成社会的。

本单元首先介绍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接着介绍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以及社会的出现和发展。

重要知识点:- 人类起源和演化-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社会的出现和发展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埃及文明。

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埃及文明的特点和贡献第三单元: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本单元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等重要阶段。

重要知识点:-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发展第四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单元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古代文明。

重要知识点:-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贡献第五单元: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本单元将介绍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古代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等。

重要知识点:-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古代波斯文明的特点和影响第六单元:万国大观本单元将介绍明朝时期的万国大观,探究明朝时期对外关系的重要性和对外交流的影响。

重要知识点:- 明朝时期的万国大观- 对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的简要总结和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继续努力!。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201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201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
最全)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旨在提供学生们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复参考。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 石器时代
- 农业文明的兴起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
- 文明的定义
-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
-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 希腊古代城邦
- 罗马帝国的兴衰
- 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第四单元:古代印度文明
- 印度的地理环境
- 和的兴起和影响
- 古代印度社会的特点
第五单元:古代埃及文明
-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 古埃及文化的特点
第六单元:南美洲的印加文明
- 印加帝国的兴起和发展
- 印加帝国的政治制度和农业技术
- 印加文明的艺术和宗教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史初步认识
- 夏朝的兴起和衰落
-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 周朝的兴起和分封制度
第八单元:探索古代世界
- 古代中国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 古代中国和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 古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影响
第九单元:中世纪的欧洲
- 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中世纪欧洲的贵族和农民
-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第十单元:亚洲的古代国家
- 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相互影响
- 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 古代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文明1. 三皇五帝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时期,没有确实的历史记载,有传说和神话。

-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 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尧、舜。

2. 夏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

- 建立者是夏启。

- 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出现了青铜器。

3. 商朝:- 商汤建立了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 商朝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代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商朝的首都是安阳。

4. 周朝:- 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 周朝实行封建制度,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民和奴隶是社会的基础。

5.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竹简的发明使文字记载普及。

- 各国割据,进行不断的战争和斗争。

6. 秦朝:- 秦王嬴政统一了战国,建立了秦朝。

- 秦朝实行法家政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

二、古代文化与思想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有儒家、道家和法家等。

2. 儒家强调仁爱和教育,其代表人物为孔子。

3.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其代表人物为老子。

4. 法家注重法制和政治,其代表人物为韩非子。

5. 古代文化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青铜器、陶器、书法、音乐等。

三、古代社会与生活1. 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

2. 社会等级分明,有君主、贵族、士大夫、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3.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大多数人以务农为生。

4. 妇女地位较低,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四、历史文献与史学思想1. 古代历史文献主要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2. 古代史学家强调历史的目的在于治理国家和修身养性。

3. 古代史学思想以尚贤、尊史、重实践为主要特点。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参考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历史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记录了人类的进程和各种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人教版七年级学生,我们学习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点内容。

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必然起点。

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社会就逐渐形成了。

人类通过觅食、制造工具以及与其他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求生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形成了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如部落、部落联盟和城市等。

第二单元:夏商周三大古代文明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大朝代。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夏朝的补充,而周朝是商朝的继承者。

这些朝代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古代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是指奴隶制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奴隶主通过奴隶的劳动来获取财富,奴隶则丧失了自由和个人权利。

第四单元: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印度被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所统治,即种姓制度。

这个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主要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陀、夏陀。

每个种姓都有特定的职责和地位。

种姓制度形成了印度社会的基础,并在印度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单元:古埃及的河流文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尼罗河是古埃及发展的基础。

埃及人建造了庞大而宏伟的金字塔,发展了高度复杂的宗教和文化体系。

他们的文明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六单元: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希腊城邦制度将希腊分为许多独立的城邦,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政府和统治者。

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对政治、哲学和艺术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七单元:古罗马的城邦文明古罗马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罗马城邦的政治、法律和工程等成就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帝国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八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是封建社会的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一篇: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古代文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人类逐步形成了各种古代文明,这些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70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当时人类还处于食物采集阶段。

后来,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中,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逐渐形成定居的农村社会。

2. 早期古代文明:在亚洲,最早的古代文明出现在两河流域。

古代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并建立了城邦国家,开辟了一条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在埃及,古埃及人建立了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建造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宏伟建筑。

同时,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也在逐步发展。

3. 两河流域文明:古代的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它以农业为基础,建立了灌溉系统和城市,形成了较为繁盛的城市文明。

同时,两河流域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编写文字,开启了人类文字记载历史的新纪元。

4.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指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建立的伟大文明。

在古埃及,人们崇拜多神,法老是政治和宗教的领导者。

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和众多的神庙,同时也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5.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是指印度次大陆的古代文明。

在这个文明中,人们建立了城市,进行了农业生产,并创造了印度梵文。

印度河流域文明中有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叫做“种姓制度”,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和地位。

6.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指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建立的伟大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出现了农业生产社会和奴隶社会,后来形成了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文明中也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卜卦、青铜器和长城等。

7.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发展。

亚洲的古代文明通过丝绸之路相互交流,欧洲的古代文明通过地中海交流。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七年级上册人教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历史知识点人教历史是中学历史教材的主流教材之一,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上册人教历史的知识点,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国古代文明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

2. 周朝的政治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其政治制度采用封建制度,依据贵族等级制度进行分封。

3. 秦汉帝国的统一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皇朝。

汉朝则在秦朝的基础上继续统一天下。

二、世界古代文明1. 希腊古代文明希腊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西方文明之一,其文化和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其中以雅典民主制度和希腊哲学为代表。

2. 罗马古代文明罗马是欧洲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政治制度以共和制度和皇帝制度并存为主。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和艺术成就较高。

其中以瑜伽、梵文、吠陀教等为代表。

三、封建社会的兴衰1. 封建制度的特征封建制度是一种半农奴制的社会制度,其主要特征为依靠封建领主控制生产资料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 古代农业社会的经济和生活古代农业社会通过农业生产和生活自给自足,经济和生活主要靠农业生产与交换开一定量。

3. 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转型封建社会在农业技术进步、商业文化发展等影响下,开始衰落和转型。

其中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

四、世界各地的交往与侵略1. 交往和沟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展促进了各国家和民族间的交往和沟通。

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各个地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 殖民主义与侵略在人类交往的同时,也伴随着殖民主义和侵略等严重问题。

其中以欧洲国家的侵略为代表,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展构成了重大障碍。

五、历史常识1.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历史是指人类生活、活动、制度、文化成果的有系的叙述、研究和应用。

历史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

2. 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认知可以通过一些较为广泛的操作进行认识,例如可通过纪年、钟表等方式认识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点知识,以供学生复使用。

单元一: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

最早的人类是猿人。

- 原始社会的特点:原始社会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居住在原始的洞穴或简陋的棚屋中,生活比较简单原始。

- 文化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发展出语言、使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器物等文化特征。

单元二:实行农业的社会- 农业的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逐渐开始实行农业,选择了定居生活,并发展出农业文明。

- 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可以稳定地获得食物,人口逐渐增多,社会生产力得到提升。

- 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如犁耕、种植、养殖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果。

单元三:古代社会的变革- 商代的兴起: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型封建国家,由于铜器的使用,商代文化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 周代的建立: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 儒家思想的兴起:周代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元四:帝国的兴衰-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各个诸侯国,建立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 秦代的变革: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如行政区划、文字统一、货币统一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 汉朝的崛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它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单元五:的传入- 的起源:源于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提倡人们超脱尘世的束缚,追求解脱和悟道。

- 的传入: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宗教、艺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中国的影响:在中国传承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点知识汇总,希望对学生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一册,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一册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远古时代的生活远古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人们过着游牧或定居的生活。

本单元重点介绍远古时代的人类起源、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等内容。

二、大河文明大河文明是古代中国文明的一部分,主要是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本单元重点介绍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特点、发展和影响。

三、中华古国中华古国是指古代中国的重要国家。

本单元重点介绍夏、商、西周、东周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四、古代奴隶社会古代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单元介绍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等内容。

五、两河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是古代世界重要的文明之一,特别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本单元着重介绍这两个文明的发展过程、特点和影响。

六、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是西方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阶段。

本单元重点介绍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七、近代的变革近代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18世纪以后的近代史变革更加明显。

本单元重点从列强侵华、鸦片战争、近代科技发展等方面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对中国古代文明以及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还能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既包含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也涉及到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册教材,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记忆知识点,同时要注重与时事、人文知识的联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除了教材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拓展阅读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全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全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知道使用火,会制造工具(两颗门齿化石)3、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使用火的意义: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约3万年,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有审美观。

(钻孔表明人工能取火)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4、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5、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陕西西安,距今约六千年,种植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作用:避风、取暖、防沙),制造彩陶、会纺织、制衣6、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作用:通风防潮、饲养家畜、防虫蛇猛兽等)(水井)乐器骨哨,会象牙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等。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房屋不同的原因:自然条件(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不同(因地制宜)。

8、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9、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10、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11、黄帝打败炎帝是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涿鹿之战打败蚩尤,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龙的传人)。

12、炎帝(神农)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要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要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要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材进行要点归纳总结,提
供学生们一个简明且清晰的研究指南。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
- 文明起源: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 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包括夏、商、西周等朝代。

- 长江文明: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另一个重要发源地,
包括夏朝的后期、商朝的后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 古代文明的特点: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文字的出现、
手工业的进步等。

第二单元:古代帝国
-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国家,
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流传着“焚书坑儒”的事件。

-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具有鼓励农业和手工业的政策,并且开展了“丝绸之路”的交流活动。

-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有着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被誉为“开放的时代”。

第三单元:古代的科技和文化
-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强调“仁”和“礼”等价值观。

第四单元:古代世界
- 希腊:希腊是古代世界的重要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辉煌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 罗马:罗马是古代世界的重要强国,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也对法律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材的要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世纪=100年。

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存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根本一样。

可以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比照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样点:都从事农业消费;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2〕房屋款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枯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四、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消费力的开展。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一、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阪泉之战: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蚩尤战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一、元谋人1、我国最早的人类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3、地点:云南元谋县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是能否会使用工具)二、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4、农业:以粟为主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6、畜牧业:猪、狗等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重点考点]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二、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四五千年前。

(炎黄联盟时期)黄战炎---阪泉之战逐鹿之战A、时间:四五千年前,B、主要人物:炎帝、黄帝、蚩尤C、结果:炎黄打败蚩尤D、影响: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二、传说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造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名轩辕)和黄帝有直接关系的:1、建造宫室2、制作衣裳3、挖掘水井4、会炼铜5、发明弓箭和指南车6、制造船只3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和黄帝有间接关系的:6、仓颉创造文字7、伶伦制作音律8、隶首发明算盘9、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人文初祖”-----黄帝炎帝三、尧舜禹的禅让制1、含义:“禅让”是将落联盟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的办法。

2、基本原则:选贤任能。

3,、实行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时期)4、实质: 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四、大禹治水1、方法:疏导2、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带领人民在治理洪水。

[难点解析}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

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商、周的更替4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国家机构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或者: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内容:①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宗亲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边疆,战时随从作战。

影响:(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三.西周的等级示意图示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平民奴隶[难点解析]1.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

是进步,虽然奴隶制国家存在着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但是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生产发展、私有财产出现的结果。

奴隶主阶级拥有大量的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能够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5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展,创造出大量的文明成果,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失去了民心;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诛暴君、深得民心;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3, 商代奴隶的悲惨生活特征是什么?(奴隶地位低下,没有人身自由)[重点考点]1.启继承父位是实行(世袭制)2.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和暴君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周武王。

暴君:夏—桀商—纣王周厉王。

3 .武王伐纣的主要战役是(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 1046)年。

4.首创“炮烙之刑”的暴君是(纣王).5.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封亲属,功臣为(诸侯)。

从而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出现:原始社会后期(4000年以前)发展:商朝种类逐渐增多。

鼎盛: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冶铸技术精品: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成分:铜、锡、铅方法:泥范铸造法6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定义: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发现者:王懿荣(清1899)甲骨文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等。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二、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手工业:青铜业、冶炼业、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商业: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三、春秋争霸出现的原因?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四、诸侯争霸1、诸侯争霸的目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7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著名霸主:齐桓公(一箭之仇、管仲拜相、老马识途、一匡天下),晋文公(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城濮之战)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秦穆公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吴王阖闾2、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任用管仲为相;治国措施:①改革内政②发展生产③训练军队3、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二、战国七雄(看书p32图)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2、既是春秋诸侯国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秦燕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8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四、商鞅变法(一)、背景:①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二)、时间:公元前356年(三)、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四)、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五)、内容:1、政治上: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权力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六)、意义: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七)、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答:成功了。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启发: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五、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时间:公元前256年2、建造者:蜀郡郡守李冰3、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4、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5、作用:防洪、灌溉、水运6、影响: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9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重点考点]1.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结果。

(见知识要点)2.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从此确立起来了。

第八课百家争鸣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的统一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10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哪些?答:1.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秦王嬴政善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