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品德五年级上册4.2《各族儿女手拉手》参考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1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14](https://img.taocdn.com/s3/m/d9a21e0b9b6648d7c1c746e4.png)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了解其他各民族,树立理解、尊重、友爱的民族情感。
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知识: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学情分析从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于“各民族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手足情”的了解,许多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如何让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真正理解“共同创造”和体会“民族手足情”,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情感的激发,来提高他们的认识。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课外获取相关信息有一定难度。
本课的学习内容相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
这些都可能是农村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问题,需要教师开拓学生的视野。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教学难点是进一步树立学生平等、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发展的民族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可通过大量鲜活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各民族人民灿烂的文化成果和杰出人物等资料的展现,让学生懂得在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在寻找“民族之星”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体会中华民族大团结与友好合作源远流长,同时,启发学生了解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再次深刻体会民族团结手足情的含义。
小论坛活动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我国政府为了尊重和关爱少数民族发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学生明白每一个公民有责任、有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各族儿女手拉手》 优质课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各族儿女手拉手》 优质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de78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2.png)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各族儿女手拉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各族儿女手拉手》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各个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让学生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纽带,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存在着对其他民族的偏见和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情,知道各民族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情,知道各民族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2.难点: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消除对其他民族的偏见和误解。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交际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收集一些关于各民族之间友谊和团结的案例。
3.课堂讨论:提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民族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各民族风貌,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元文化。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各族儿女手拉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各民族之间如何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各族儿女手拉手》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各族儿女手拉手》 优质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abc5b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2.png)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各族儿女手拉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各族儿女手拉手》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优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从而使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故事素材、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准备好所需教具。
3.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貌,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5](https://img.taocdn.com/s3/m/af16b766581b6bd97e19ea69.png)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2、了解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者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二、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携手共同发展,共同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
三、教学难点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的共同创造的成果、杰出人物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和了解身少数民族对祖国作出的贡献和个人事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共同创造中华文明】1、教师播放视频,提问学生:从视频中你了解了什么知识?2、学生观看各族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贡献的图片,学生思考和回答人民贡献给我们的生活、国家发展带来的影响。
3、拓展: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和了解的中华民族的贡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补充说明。
4、小结: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为中华文明的创造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5、教师板书: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活动二优秀的中华儿女】1、教师引导生自主学习课本P84-91页,学习课本里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外敌的感人故事。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分享课前准备的民族英雄的个人事迹,3分钟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谈谈感想和体会。
3、小结:各族儿女为创造和守卫我们的祖国奉献力量,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
4、教师板书:各族儿女手拉手【活动三民族团结手足情】1、教师展示图片一系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情感。
(1)学生观看玉树地震后和重建后的图片,思考支持玉树重建的各方力量,体会各族人民共同抵御灾难的民族情意。
(2)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人民建立青藏铁路的艰辛,体会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创建祖国的情感。
(3)学生观看神舟十一号火箭升空视频,感受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谈谈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为维护国家和平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可以怎么做?3、小结: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者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https://img.taocdn.com/s3/m/5fde76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e.png)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习少数民族:教师展示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文化。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4. 分享感悟: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对于民族团结的感悟,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的理念。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节日、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2. 探讨民族团结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对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七、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2. 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各民族的节日、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4. 探讨民族团结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对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https://img.taocdn.com/s3/m/7e44e8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01.png)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其他民族同学的优秀品质。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懂得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尤其是关爱其他民族同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在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中的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故事、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关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1. 教师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关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资料。
3.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友好相处?”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成果在全班分享。
4. 情景剧表演: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模拟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的场景。
2. 学生通过表演,培养在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中的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
5. 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提出自己在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中的改进措施。
6. 课后作业:1.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我与少数民族同学的故事”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风情园,增加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2. 开展“手拉手”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4](https://img.taocdn.com/s3/m/f97ce80aaf45b307e8719745.png)
<<各族人民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在中华人民中,各族人民共同创建了中华文化,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了解我国政府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说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树立学生的民族观培养民族情感。
增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提升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行为。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6个民族 56朵花》这一课,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国家。
那么,各民族是如何维护、巩固这个统一多民的民族国家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各族儿女手拉手。
二.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分成4个学习小组收集能体现个民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资料。
(大屏幕出示:1自然方面2文学艺术方面)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汇报之前,老师提两方面要求。
汇报者的要求:1小组汇报的形式要多样。
2汇报人声音洪亮、语速要稍慢。
听汇报同学的要求:1要认真倾听。
2可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第一小组:组长汇报:我们小组从吃的、穿的、用的这几个方面介绍生活中各民族大融合的资料。
(展示略)师:我认为这组同学调查的真不错,汇报员汇报的也很好。
谁能告诉我,通过他们的介绍,你都知道什么?生:我知道了原来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从少数民族那里来的。
师:你听的很认真!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生活的基础,属于物质方面的。
还有精神文明方面的,比如说:文学、艺术等等也能体现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哪个小组调查这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第二小组:生:大家好,我们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艺术,我主要从音乐方面来说说。
人们吹的箫,就是有羌族乐器“羌笛”演变而来的。
二胡、枇杷等都来自少数民族。
师:打断一下,你知道还有哪些乐器是少数民族乐器?生:马头琴,唢呐,葫芦丝。
生:少数民族创造了很多非常有名的作品。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案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4e63f6bb4cf7ec4afed0b5.png)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案4.2各族儿女手拉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各民族儿女团结一心,共建祖国。
2、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民族手拉手,团结奋进的强大凝聚力,感受民族团结、统一,为祖国带来的稳定,繁荣与昌盛。
3、行为目标 指导学生学生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和资料,引导学生从互联网或课外书寻找“民族英雄”,把收集到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知道在不同时期各民族儿女团结一心维护祖国统一,共建祖国。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反映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资料。
2、收集民族英雄的光辉事迹,制作“我心中的民族英雄”卡片。
3、搜集汶川地震时各族儿女手拉手的实际和学生自己的做法,青藏铁路修建中的感人故事。
教学流程: 导入:观看阅兵民族方阵,感受各族儿女手拉手,团结奋进的强大凝聚力。
师:同学们,2009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今年是祖国六十华诞,还记得祖国生日那天天安门广场上激动人心的大阅兵吗? 生: 师:那个历史性的时刻牵动着多少华夏儿女的心,想再去现场体验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 生: 师:(播放VCD大阅兵民族方阵) 生:生和老师一起观看 师:你看到了什幺?有什幺感受? 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二课,各族儿女手拉手。
板书课题。
活动一: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整理的各民族为中华文化做出贡献的资料,体会各民族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的重要作用。
(一)师生共同交流,教师以民乐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共同为民乐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孕育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无论是在饮食,服饰,音乐,绘画,文学,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共同缔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师:就拿我们的民乐来吧,你们喜欢听音乐吗?播放一段马头琴音乐。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各族儿女手拉手_人教新版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各族儿女手拉手_人教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da5f3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7.png)
《各族子女手拉手》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认识其余各民族,建立理解、尊敬、友善的民族感情。
能力:学习采集、整理、剖析资料,培育问题思虑和研究的习惯。
知识:知道各族子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认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互相理解和互相尊敬,共同保护着国家的平定和民族的团结。
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使和发展少量民族的繁华采纳了很多踊跃的举措。
教课要点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共同创立的,各族人民要互相理解,互相尊敬,联手共同发展,共同保护祖国的平定团结。
教课难点进一步建立学生的民族观,激发学生民族骄傲感,以实质行动保护民族团结。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歌曲《青藏高原》,采集整理反映各族子女的共同创立的成就、优异人物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检查中华民族家庭中的优异子女(特别是少量民族的)的有关资料,认识身旁不一样民族人们的职业和生活状况。
检查各级人民尊敬、关爱少量民族地域的政策和行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达成话题“共同创立我们的祖国”的教材内容。
第 2 课时达成话题“民族团结手足情”的教材内容。
教课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共同创立中华文明1. [出示图片:物质文明贡献 ]联合情境问题指引学生议论:从上边的介绍中你明白了什么?有些什么感觉?你们还知道我国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吗?2. [出示图片:精神文明贡献]合情境引学生:在你身,有哪些民族特点的物和文学作品呢?你喜?什么?小:中五千年的文化,是各族子女在互相沟通与交融中共同造的,每个民族都中文明的展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板:共同建我的祖国)【意:学生感觉到多彩的民族特点,丰富着我的中文化,也影响着我的精神生活。
】活二秀的中子女1.[播放件:你知道他是哪个民族的]引学生情境行沟通:他是哪个民族的呢?你认识他的事迹?小:在我国史上,涌出多来自不一样民族的英豪好汉、科学家、文学家⋯⋯ 2.制作荣耀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https://img.taocdn.com/s3/m/f616738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e.png)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3. 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4.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5.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3.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互助、合作实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4.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民族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2. 讲解民族分布特点: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3. 分析民族关系:讲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重要性。
4. 讨论文化差异:让学生举例说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这些差异。
5.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不同民族的同学交往。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对民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态度。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28204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e.png)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哈尔滨市红阳小学胡明明【教学目标】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教学重点】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教学难点】知道在不同时期各民族儿女团结一心维护祖国统一,共建祖国。
【教具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等,可以是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
2、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
【课型】新授【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感受中华大家庭的团结。
(出示课题《各族儿女手拉手》)二、新课教学活动一: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1、读教科书84-85页,了解各族儿女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成果和作出了哪些贡献。
2、师播放视频3、指名介绍。
(师板书)(1)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在种植方面吧:我们小麦原来生长在哪里?是谁把它的种植技术带到了中原?(2)我们大豆的老家就在中国的哪里?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东北的谁就掌握了大豆的栽培技术?(3)我们水稻原来长在哪里?多少年前这块土地上就生活着我们的祖先?4、在畜牧方面,许多民族都培育出了良种牲畜;在医药方面,民族医药是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瑰宝,并在世界医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5、音乐绘画:有哪些民族儿女曾经在音乐绘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新疆维吾尔族的歌舞艺术:木塔舞已经申报了联合国非文化艺术遗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宝贵的财富。
此外啊,还有少数民族的印染技术等。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_3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_3](https://img.taocdn.com/s3/m/6162f2cf960590c69ec376c4.png)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各族儿女手拉手》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材提示我们从衣食娱乐文化入手,引领孩子了解中华文明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在保家卫国建设家园的征程中,各民族都发挥着自己的独特的作用,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生活已经有了很多的接触,有比较强的搜集、选择材料的能力,也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但是,他们的这些社会生活体验是零散而肤浅的,本次活动着重就是让他们通过活动,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调查、搜集、体验、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进一步丰富自己独有的生活体验,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识,初步形成大民族的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生活调查,了解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凝结而成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饮食、衣着、娱乐等了解中华灿烂文明的由来,开展尝一尝、穿一穿、听一听等活动,分享各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各民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理解与尊重其他民族,有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的意识。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调查、体验、探究等多种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自己民族团结的情感体验,初步形成自己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生活调查,制作教学课件,安排课堂活动,发现活动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积极元素,用于课堂评价与引导。
2、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找找衣食、娱乐等方面哪些民族创造的文明被大家所接收喜爱,方便的话,搜集一些实物课堂展示;搜集自古以来,在国家建设和抗击外侮过程中的突出人物及他们的民族。
【教学过程】活动一:各族儿女共生活1、谈话导入:同学们饿了吗?快品尝一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食品吧!味道怎么样?好吃吗?2、你们刚刚吃的什么?你知道是哪里产的吗?(新疆)新疆离我们多远啊?现在,我们在合肥就可以品尝到这些美食。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11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11](https://img.taocdn.com/s3/m/bee746b6ad51f01dc281f1f4.png)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中的第二课《各族儿女手拉手》,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不同的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理解并尊重差异。
【教学目标】:1、了解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2、体会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
3、了解我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当地的风俗,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1、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团结。
2、了解我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当地的风俗,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教学准备】:1、收集、整理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事迹等。
2、了解少数民族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会尊重与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地图导入,初步了解各民族大致分布。
1、出示地图,考考大家:有哪些少数民族生活在这儿?2、看来,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不仅生活着汉族,还生活着其他少数民族。
虽然我们是不同的民族,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儿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各族儿女手拉手》。
二、开启“发现之旅”,体会团结与尊重。
活动一:民族美食篇1、现在就让我带着大家开启一段发现之旅,让我们走进“舌尖上的中国”,开启民族美食篇。
2、出示小组交流要求,汇报。
3、结语: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的美食,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味觉的享受,各族儿女在音乐、文学、服装、科技等方面带来的丰富体验,它们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活动二:民族英雄篇1、在旅行中,我还听到了一些闪光的名字,如马本斋,简要介绍。
2、课前老师也让大家搜集了民族英雄小故事,谁来说说?3、结语:各族人民不仅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活动三:建设发展篇1、在旅途中,几幅图让我感触颇深:正是它让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让西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了民族发展的新篇章。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5](https://img.taocdn.com/s3/m/369f2ffe28ea81c758f57842.png)
2、各族儿女手拉手一、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二课:各民族儿女手拉手(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一起维护着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团结。
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维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政府为了维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五、活动准备:1.师生一起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一起发明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效果、事迹等,可以是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
2. 课件六、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蒙古长调《都仁扎那》师:听到优美的旋律,你想到了茫茫大草原吗?(二)探究:共同创建中华文化1.课件播放:蒙古族长调是一种独特的演唱方式。
长调旋律悠长舒缓、声多词少、气息绵长。
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表达着蒙古族人民的感受,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 介绍马头琴3.介绍乐器:热瓦普、艾捷克、胡习塔尔4.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用歌唱和乐器伴奏的舞蹈。
木卡姆艺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5.《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
它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描述,反映了藏族人民古代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和史学价值。
6.织锦是流行于许多少数民族的手工业。
其中壮锦以棉纱为经,丝线为辅,织成色彩绚丽、纹样精美的织品。
旗袍黄道婆7.汉朝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首度出使西域带回此物,人们不知其真正的名称,观其形好似我们的萝卜,只是个体小而已,因是自“胡地”而来,就定名为“胡萝卜”了!传说石榴也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
小麦大豆师:各族人民不只一起缔造了中华文明,而且在不同时期在团结一心,共赴灾难。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各族儿女手拉手2》教学设计.doc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各族儿女手拉手2》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2a12ec33d4d8d15abe234ec6.png)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教学设计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活动目标】认知目标:1 .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2.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C情感目标:树立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美好愿望。
能力目标:为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单元重点与难点】重点:1 .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C2.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C3.树立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国家安定|才|结的美好愿望c难点: 为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C【课前准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资料C【教学过程】活动一: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播放歌曲引入课件一: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同学们,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了解到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各具特色,各族人民不仅发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还在友好的往来中互相交融,共同丰富着中华文化,共同组建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了解各族儿女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出示课题《各族儿女手拉手》)二、了解各族儿女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成果和作出了哪些贡献。
1、读书本84-85页,了解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
2、指名介绍。
(生答师边板书边播放课件二)小麦:原本生长在西亚,是西部的少数民族把它带到各个地方C 大豆:原来生长在东北,由东北的少数民族把它传播到祖国各地C水稻:七千多年前已有水稻,水稻原来生长在南方C箫:是由羌族乐器演变而来的C旗袍:是由满族妇女的服饰演变来的C《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满族人C3、给以上介绍到的成果分类。
吃:小麦、大豆、水稻穿:旗袍音乐:箫文学作品:《红楼梦》小结:在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分享着物质文明,并为建设民族精神文明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C三、共同建设、保卫祖国师:各族人民不仅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各族儿女更是团结一心,共同保卫祖国。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https://img.taocdn.com/s3/m/66b7694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1.png)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各族儿女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主要的民族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民族及特点2. 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 民族团结的意义4. 学生如何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民族及特点2. 民族团结的意义和学生如何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 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的意识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及特点、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团结的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分享讨论成果。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民族团结的实践。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应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民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准备情景剧剧本和学生角色分配。
3. 准备讨论问题和答案。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情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各民族特点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团结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民族团结的实践。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12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2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设计_12](https://img.taocdn.com/s3/m/4d45a67ef18583d0496459e4.png)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各族人民手拉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公民的基础。
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具有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解决问题。
知道不同环境下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懂得不同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五年级上册教材。
本册书共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让诚信伴我行,我们的民主生活,我爱祖国的山和水和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风俗,增进民族团结。
知道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知道生活在海外的中华儿女也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了解他们情系中华,报效祖国的情结。
本篇课文要解决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风俗,增进民族团结。
知道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以故事形式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提升,激起学生思想共鸣,从而了解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以及党和国家促进少数民族发展采取的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但本课的许多内容都不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直接感受到的。
为此,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懂得不同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四单元第2课《各族儿女手拉手》教案1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四单元第2课《各族儿女手拉手》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e57730b482fb4daa58d4b33.png)
《各族儿女手拉手----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儿女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团结。
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繁荣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教学重点:从吃、穿、用及文学作品等几个方面,了解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教学策略设计: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的资料,可以是吃穿用的实物、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在班上交流。
2、有条件的班级可让学生带来箫、二胡、葫芦丝等乐器,旗袍、朝鲜族、韩版裙子、蒙古族服装与马甲等。
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请听!会唱的一起来吧!是呀,56个民族,56朵花,各族儿女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创建了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各族儿女手拉手----共建祖国》。
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与大家一起探究?把大家的问题和在一起,请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中华文化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书84~85页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圈画问题的答案,并标明序号。
教师巡视,知道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和表扬会自主学习的学生。
2.都读懂了吗?问题都解决了吗?请选择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注意:小组长组织汇报顺序,一人发言,其他倾听,轮流发言。
3、下面我们逐题汇报。
A.小导游: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吃的小麦、大豆、水稻原本都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小麦原本生长在西亚,是西部的少数民族把它带到各个地方。
大豆原来生长在东北,由东北的少数民族把它传播到祖国各地。
而水稻原来生长在南方,现在已有很多地方可以种植。
课件出示:小麦是我们平时吃的白面,它是由西部少数民族最先栽培的,后来带到中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族儿女手拉手》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教学重点: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等,可以是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
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
3、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
4、分小组以调查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阅、收看新闻等渠道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准备交流。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主题: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二、活动过程:
(一)“劳动结晶”展示
导语: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感受中华大家庭的团结。
1、吃穿用的:问:我们现在吃穿用的实物,有哪些是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结晶?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85页了解。
2、文学作品:有哪些民族儿女曾经在文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
3、音乐绘画:有哪些民族儿女曾经在音乐绘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1)现在我们使用的哪些乐器是由少数民族乐器演变来的?
(2)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4、你还知道哪些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
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实物、文字、音像资料等,根据需要边展示边介绍。
过渡:各族人民不仅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而且在不同时期在不同战线上也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二)各族儿女的贡献
1、祖国成立时期:
2、祖国发展时期:
(1)采用学生介绍与教师介绍和阅读教材相结合。
(2)学生课后进一步去调查了解类似事例。
第二课时
活动主题:优秀的中华儿女
活动准备:
(1)分小组收集查找“民族之星”及他们的光辉业绩。
(2)整理成果资料。
(3)准备好交流方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