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之后,一般会将“各船生意盈亏、官商存欠各款、添置折旧各账”,虽请北、南洋通商大臣查考,并咨送江、津两海关备核,同时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东就近查览,再登诸《申报》等,“供远省有股诸公博采”。

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B.消除了洋务企业弊端
C.突破了“器物”层面局限
D.保证了企业利润增长
2.(2024·佛山一模)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

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

这表明( )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
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
3.(2024·韶关高三月考)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了以“万国公制(即米制)”为中华民国的权度通制,民国十八年二月,国民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以米突制为权度的标准制。

标准制长度以1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1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1公斤为标准斤”。

民国政府上述规定( )
A.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B.丰富了近代税收体系
C.建立了国内统一市场
D.立足于关切民生幸福
4.1903年英商济安公司芥园水厂在天津建成供水,举行通水典礼,津海关道前往祝贺。

但是,祖辈“喝河水长大”的百姓对来自铁管子中的水心存疑虑,称其为“机器水”,传言喝了会断子绝孙。

为此,济安公司采取免费品尝的推销方式,还“粘贴水价并有县示一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列强侵略导致百姓民族意识增强
B.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作为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
D.英商的营销方式带有欺诈性
5.(2024·广东统考模拟预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

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
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
A.已经独步世界航空业领域
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
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6.下表所示为我国卫生系统相关的统计数据。

这反映了我国( )
年份1981 1990 2000 2010 2015
人均预期寿命/岁67.9 68.6 71.4 74.8 76.3
婴儿死亡率/% 34.7 32.9 32.2 13.1 8.1
孕产妇死亡率/
(1/10万)
-88.9 53.0 30.0 20.1 A
B.医疗卫生事业处于世界前列
C.全民卫生意识不断强化
D.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7.(2024·南宁模拟)下面为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中雇佣工人人数的总估计表(单位:个)。

业别
外国资本在中
国经营的近代工业
清政府经营的
近代军事工业
清政府经
营的炼铁与纺
织工业
民族资本经营
的近代工业
工人人数34 000 9 100—10 810
5 500—6
000
27 250
A.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B.政府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C.中国近代工业规模比较小
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上述举措有助于( ) 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9.(2023·泰安模拟)下图是1978年和1997年我国不同性质工业的占比情况,图中数据的变化实质上表明( )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10.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主要表现为( )
A.利用市场手段使国民经济起死回生
B.提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革开放之路
C.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是工业部门获得各种生产要素和销售市场的前提条件,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都离不开农业部门从劳动者到产业剩余的供给。

工业化进程作为现代化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来完成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解决。

——摘编自《民族工业资本家与近代中国农业发展》
解读材料,围绕“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例证(评述)该论题。

(要求:明确提出论题,史实运用准确)
12.(2024·茂名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下表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史料出处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

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

神不可见,而虫可见。

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忘山庐日记》(孙宝瑄于19世纪末著)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

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

……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盛世危言后编》(郑观应)
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传染病四要抉微》(1988年《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

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最近卫生学》(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
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之后,一般会将“各船生意盈亏、官商存欠各款、添置折旧各账”,虽请北、南洋通商大臣查考,并咨送江、津两海关备核,同时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东就近查览,再登诸《申报》等,“供远省有股诸公博采”。

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B.消除了洋务企业弊端
C.突破了“器物”层面局限
D.保证了企业利润增长
解析:选A。

据材料“同时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东就近查览”可知,轮船招商局采用股份制,体现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故选A项。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其性质不变,就不可能消除洋务企业弊端,排除B项;洋务企业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筹措资金,并不能保证利润增长,排除D项。

2.(2024·佛山一模)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

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

这表明( )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
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
解析:选C。

据题干信息可知,铁路这种新式交通的出现使得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更新,故选C项。

3.(2024·韶关高三月考)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了以“万国公制(即米制)”为中华民国的权度通制,民国十八年二月,国民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以米突制为权度的标准制。

标准制长度以1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1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1公斤为标准斤”。

民国政府上述规定( )
A.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B.丰富了近代税收体系
C.建立了国内统一市场
D.立足于关切民生幸福
解析:选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的“万国公制”和国民政府公布的《度量衡法》体现了对度量衡标准的统一,这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A项正确。

4.1903年英商济安公司芥园水厂在天津建成供水,举行通水典礼,津海关道前往祝贺。

但是,祖辈“喝河水长大”的百姓对来自铁管子中的水心存疑虑,称其为“机器水”,传言喝
了会断子绝孙。

为此,济安公司采取免费品尝的推销方式,还“粘贴水价并有县示一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列强侵略导致百姓民族意识增强
B.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作为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
D.英商的营销方式带有欺诈性
解析:选C。

据题干所述,英商济安公司芥园水厂在天津建成供水,说明天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进步,也说明新的生活方式引发了民众的反响。

济安公司采取免费品尝的推销方式,有利于推广自来水,可以得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故选C项。

英商的经营体现不出侵略的特征,排除A项;从题干可得,清政府的官员是有支持济安公司的行为的,排除B项;题干中英商采用的并不是欺诈性的营销方式,排除D项。

5.(2024·广东统考模拟预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

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
A.已经独步世界航空业领域
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
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解析:选C。

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故选C项。

“已经独步”表述夸大,排除A 项;“国际空间合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国载人航空事业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排除D项。

6.下表所示为我国卫生系统相关的统计数据。

这反映了我国( )
年份1981 1990 2000 2010 2015
人均预期寿命/岁67.9 68.6 71.4 74.8 76.3
婴儿死亡率/% 34.7 32.9 32.2 13.1 8.1
孕产妇死亡率/
-88.9 53.0 30.0 20.1
(1/10万)
A
B.医疗卫生事业处于世界前列
C.全民卫生意识不断强化
D.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这表明我国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故选D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渐确立起来,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没有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得知全民卫生意识是否强化,排除C项。

7.(2024·南宁模拟)下面为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中雇佣工人人数的总估计表(单位:个)。

业别
外国资本在中
国经营的近代工业
清政府经营的
近代军事工业
清政府经
营的炼铁与纺
织工业
民族资本经营
的近代工业
工人人数34 000 9 100—10 810
5 500—6
000
27 250
A.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B.政府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C.中国近代工业规模比较小
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选C [依据材料数据可知,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相比,中国近代工业规模比较小,故C项正确。

]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上述举措有助于( ) 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C [材料中的举措是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政策作出调整的体现,其目的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以释放社会的创新活力,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依法治国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产业结构,故排除B项;直到21世纪初,中国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

] 9.(2023·泰安模拟)下图是1978年和1997年我国不同性质工业的占比情况,图中数据的变化实质上表明( )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占比为77.6%,而到199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占比大幅度下降,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现象,这反映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故选B项;题干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排除A项;C项只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10.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主要表现为( )
A.利用市场手段使国民经济起死回生
B.提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革开放之路
C.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解析:选D [题干只能看出政策的实施特征,看不出最终结果,A项错误;适合国情的道路体现不出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超越,B项错误;中国改革最主要的特点不是解决农民问题,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苏联经济,而邓小平的超越主要表现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D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是工业部门获得各种生产要素和销售市场的前提条件,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都离不开农业部门从劳动者到产业剩余的供给。

工业化进程作为现代化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来完成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解决。

——摘编自《民族工业资本家与近代中国农业发展》
解读材料,围绕“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例证(评述)该论题。

(要求:明确提出论题,史实运用准确)
[解析]本题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的论题,如“农业发展缓慢对工业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再运用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对史实的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答案]示例:
论题:农业发展缓慢对工业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评述:首先,近代中国传统农业依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能给近代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市场;其次,近代中国传统农业一直处于西方资本掠夺的深渊,不能给近代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材料;再次,近代中国没有改变重农政策,劳动力得不到解放,不能给近代工业提供足够多的劳动力。

总之,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农业不可能为中国资产阶级提供资本的原
始积累,因此严重制约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答案“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2.(2024·茂名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下表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史料出处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

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

神不可见,而虫可见。

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忘山庐日记》(孙宝瑄于19世纪末著)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

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

……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盛世危言后编》(郑观应)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传染病四要抉微》(1988年《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

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最近卫生学》(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
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解析:首先,根据表中四则史料信息得出论题,如近代中国国人的公共卫生观念与意识不断增强或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然后,迁移所学晚清到民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西学传入、中国近代化以及思想解放等相关知识进行论述。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中国国人的公共卫生观念与意识不断增强。

论述:晚清到民国时期,西方文化与西方公共卫生观念不断传入中国,国人的卫生观念也不断进步。

随着西学的传入和思想解放,国人逐渐认识到恶劣的卫生环境是疫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于是打破传统的疫鬼致病与驱鬼避邪的迷信传说,重视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采用更加科学的现代卫生防疫手段来开展疫病防治工作。

同时,国人对疫病流行的认识不断深入,认识到公共卫生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大力呼吁卫生与保国强种联系紧密,将医学卫生提高到政治高度,将身体的改造与国家的建设相结合,促进国人人生观、科学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改变。

综上所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国人公共卫生的观念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示例二
论题: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论述:晚清到民国时期,国人对公共卫生的认识逐步深入,阐明了公共卫生事关防疫及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民族的身体健康,并将其与保国强种相联系。

这些观念的传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卫生意识,促进科学有效的防疫手段的推行,提高疫病防治能力。

另一方面,也对国人传统的卫生思想产生了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卫生观念和近代医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也有助于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改善卫生环境。

同时,将卫生观念与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相结合,强调国民改造,有利于促进国民民族意识觉醒,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