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4.1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或“=”表示出来.
2.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
3.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4.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
5.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能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线段的和与差,会用刻度尺画出一条线段的中点,,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感受符号语言在描述图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难点: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意义.
2.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或“=”表示出来.
2.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
3.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生活中怎样比较两个人的高矮呢?你用什么办法?用这种办法也可以比较线段的大小.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本节课我们要达到三个目标,请看大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主要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首先请迅速默读学案“自主学习”的自学指导后开始学习.
要求:自学课本第18-20页的内容,同时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
2.从课本的图1—28中,哪条路线最近?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基本事实: 3. ,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投入,下面咱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请同学们迅速完成学案“自学检测”部分内容!
要求: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勾乱画.
1.如图,从A 地到B 地的四条路中,最近的一条是 ,
依据是 .
2.如图,比较线段DE 和BC 的大小,有DE BC,
我采用的比较工具是: .
3.判断(1)线段AB 叫做A 、B 两点间的距离.( )
(2)经过点A 和点B 的直线的长度叫做A 、B 两点间的距离.( )
(三)质疑问难
1.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疑难问题班内共同解决.
2.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惑.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课本20页练习3
如图,MN 表示一条河流,A 、B 两点表示两个村庄,它们分别在河的两
旁.现准备在河上建一座桥,使两村的人们来往便捷.小亮想,如果能在MN 上找到一点D ,使D 点与
A 、
B 两点的距离相等,那么在D 点建桥最合理.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法指导: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决,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二)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点拨语:正确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链接AB 交MN 于点D ,点D 就是建桥的位置,能使两村的人们来往便捷.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非常棒,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请独立完成当堂训练.完成后小组互评及时做好评价.
要求: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两两交换检查,统一答案,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及表示,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性质,要学会利用这一性质来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第1题图
第2题图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