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红橘》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盘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红橘》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盘点小学三年级语文《家乡的红橘》原文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

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

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

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

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

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乡的红橘》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能学着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师出示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自读课文,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注意:翘舌音:畅、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后鼻音:竞
多音字:骨(骨气、花骨朵)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一共几段?
(2)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
学生汇报:
第一段: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段:春天时,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时,橘子花开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

3师范写“骨”字。

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红橘的可爱
1出示第1段,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3(学生汇报:第2段写了春天时,橘树叶长得很茂盛)师板书:橘树叶。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导朗读、背诵。

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在阳光下闪光,多美呀!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5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生: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师板书:橘子花。

6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

(学生汇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醉倒)
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7指导朗读、背诵。

(1)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

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2)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8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师板书:青色的橘子。

9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理解:肥实。

10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1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师板书:让人喜爱。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

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完成课文第2题,读一读。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的青色果子,最后写()的成熟的果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家乡的红橘》知识点
字词:风霜、茂盛、明媚、绿油油、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花骨朵、绽放、茉莉、朴素、清新、阵阵香气、成熟、灯笼、沉甸甸、鲜嫩、舒畅重点句子: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

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

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
三年级《家乡的红橘》课文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

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

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

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

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

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三年级《家乡的红橘》知识点
字词:
风霜、茂盛、明媚、绿油油、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花骨朵、绽放、茉莉、朴素、清新、阵阵香气、成熟、灯笼、沉甸甸、鲜嫩、舒畅
重点句子:
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

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

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
三年级《家乡的红橘》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
能学着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师出示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自读课文,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注意:翘舌音:畅、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多音字:骨(骨气、花骨朵)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一共几段?
(2)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
学生汇报:
第一段: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段:春天时,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时,橘子花开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

3、师范写“骨”字。

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红橘的可爱
1、出示第1段,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3、(学生汇报:第2段写了春天时,橘树叶长得很茂盛)师板书:橘树叶。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导朗读、背诵。

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在阳光下闪光,多美呀!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5、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生: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师板书:橘子花。

6、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

(学生汇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醉倒)
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7、指导朗读、背诵。

(1)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

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2)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8、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师板书:青色的橘子。

9、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
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理解:肥实。

10、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1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师板书:让人喜爱。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

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
先后的词语,完成课文第2题,读一读。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
橘子花,再写()的青色果子,最后写()的成熟的果子。

四、作业
模仿第5段写一种水果,注意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材分析: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

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

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小萝卜头动
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
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
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

我能(),你不能)。

我可以(),
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
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

啊,它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矿矿的研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3、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
创造的冲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
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
的冲动。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

2000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
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

200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

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纠缠”;另外“迈阿密大学”可以看图片或由教师介绍;
(除了要求认的字、词语外,学生还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师给
予及时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5、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爸爸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
趣的论文。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体会矿矿的认真和执着,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师可以补充矿矿在美国学习的一些常识。

(见参考书)
6、讨论:读了课文,你有过矿矿这样类似的研究成果吗?
7、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8、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要求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教学中注意比较“介——分”是“人”字头,不是“八”字头。

2、用形声字比较字形的方法记忆“订、攻、吨、矿”等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孩子领到图书室,或者把孩子引导到丰富的生活,去问父母、大人或者街坊邻居,或者某些专业人士,让孩子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也像矿矿一样完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
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
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

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
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
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

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
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

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
来考考大家。

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
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

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
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
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
什么喜欢它。

(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


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
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
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

自己悄悄练
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

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
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呀!大自然的语言远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

你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呢?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只有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老师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都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吧,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

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

展示诗。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

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

配乐朗读。

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