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各个行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也取
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基坑施工的过程中,由
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引发地表沉降现象的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施
工的质量与安全,同时对于邻近建筑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难以推进施工的顺利
进行。
因此,这就要求有关施工人员能够重视基坑施工环节,在基坑施工的过程中,为避免地表沉降的发生,要事先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有关人员还要掌握一定
的施工要点,这样才能保证基坑施工的质量,符合施工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基坑降水;地表沉降;分析
1 降水引起沉降原理
基坑降水直接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降低图层内的水分含量以及浮托力,使基
坑土体固结与压缩更为容易,这样一来地面上建筑物便会由于土体压缩而产生不
均匀沉降。
降水期间土体受应力作用影响出现压密变形,导致这一现象另外一个
关键性原因在于土体骨架弹性性质,土体有效应力不断变化,土体线性发生改变。
土体有效应力发生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层内水渗流排泄量,如果土层内水渗
流量不断增多,土体压密固结程度就会不断加深,由此便开始了降水压密。
降水
压密发展到第二阶段,土体内的有效受应力和压缩变形会出现变化,且压密变形
也会慢慢稳定。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发生理论,一般由于以下两部分组成:(1)含水层的压缩变形。
由于含水层中砂粒自身有一定的强度,且王体内
部物质间存在承压水,当水被抽取的较少时,原本的水位降深较低,砂粒之间的
位置没有太大的移动变化,此时,土体被压缩的程度很小,呈现弹性状态,土体
能很快的趋于稳定且恢复。
(2)粘性土层的释水压密,符合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在工程降水过程中,随着地下水的不断被抽出,土层中水的止压力开始不断的减小,一般认为土的孔
压改变量与水位的降深成正比,随着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减小,使土层所受的压力
不断加大随着抽出的地下水越来越多,土层被压实一段时间后,其密度开始庭于
稳定,不再有太大的压缩变化,当压实密度稳定后,上部隔水层开始释水压密。
在粘性土层中,由于释水压密遵从渗透固结规律,所以,当水位恢复到初始状态时,释水压密现象仍将进行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停止。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主要是发生在含水层巧粘性土中,他们发生过程,没有一定的规律,而是在伴随
着降水的不断进行中,不断的发生改变。
2 地面沉降监测内容和方法
2.1 地面沉降监测内容
(1)地面富程变化的监测;
(2)地下水和油气等资源开采、回灌引起地质变化的监测;
(3)构造沉降量与止层压缩量监测;
(4)建筑物的变形与破坏监测;
(5)海面的监测。
2.2 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
(1)采用GPS或利用水准测网进行监测。
水准监测网监测技术,是按照一
定的时间,在一定区域内,进行高精度的水准测量,监测地面的高程变化:(2)根据地下水的开采量、水位的深度、水位的标高,水的回灌状况及相
关水质变化,组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来进行调查和分析主地的变形情况。
3 基坑降水方式
3.1 止水帷幕
一般适用于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等存在桩间空隙的深基坑,当基坑临近
河流、湖泊时也经常采用止水帷幕隔离水源。
目前常用工艺主要有三轴搅拌桩、
高压旋喷桩以及TRD工法,该三种工艺优缺点如下:(1)高压旋喷桩:费用一般,施工设备方便,对作业条件要求不高,但由于成桩的完整性、均匀性不好,
止水效果最差;(2)三轴搅拌桩:单次作业体量大时费用最省,施工设备较大,作业空间要求较高,单幅成桩效果好,在深度超过28m时,难以保证幅间咬合效果;(3)TRD工法:费用高,设备单体大,场地要求高,止水效果很好,能满足超深止水要求。
3.2 深基坑降水技术
深基坑降水包括降潜水、降承压水,地铁深基坑施工一般采用大口径深井降水、降压。
降低坑内潜水水位能固结坑内土体,增大被动区土压力,有利于控制
基坑变形,随着坑内土体含水量的降低,为基坑土方开挖等作业提供更好的条件。
降低承压水水头,可避免基坑突涌风险。
3.3 井点降水与回灌技术相结合的施工工艺
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周围布置一系列井点进行降水,以利于基坑开挖工作; 而
回灌技术是指在对沉降有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 一侧,埋设井点管或砂井,人工
将水回灌至地下,使原建筑物地下的水位恢复至井点降水前的正常水位,有效避
免了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
4 减小基坑降水对周边地表沉降影响的措施
4.1 施工中的措施
做好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也是极为关键的,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能够掌握施工过
程中的要点,针对人工开挖的形式,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施工人员应该具
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够对于基坑开挖的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于每层的
厚度都要控制在大约0.3m。
其次,在开挖的过程中,有关人员也应该做好槽宽的检查工作,保证符合设计的要求,以推进后续的正常施工。
最后,要注意在施工时,超挖以及欠挖的现象是不准出现的,而且基坑两边也不能有起堆现象,这样
才能保证其基坑开挖质量。
另外,针对信息化施工的形式,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开挖之间,
就要设置好测点,而且在施工中也要进行密切的监测。
其次,如果沉降量已经超
于5毫米,有关施工人员就应该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控制与处理,避免地
表沉降的发生,同时也尽量降低对于邻近建筑的影响。
4.2 降水监测
因基坑降水井周边50m范围内有移动公司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线,需要指定专人在现场监控。
1)降水开始后,必须对各降水井的水位、出水量、水质进行同
步观测。
2)降水未达到设计要求水位前,应每天进行3次水位、出水量观测。
当
水位达到设计要求水位后,每天进行2次观测,直至水位稳定。
3)根据连续观测
到的水位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水位下降值与时间关系曲线,为下一步降水开
挖提供参考。
4)加强对地表和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绘制沉降值和时间的关系曲线,预测沉降发展趋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4.3 加强监控与安全管理
加强监控与安全管理也是必然的举措,而且这是贯穿于基坑施工全过程的措
施,只有加强监控与安全管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尽量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能够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有关人员要做好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周围要布置警戒线,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技术,以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预防沉降问题的发生。
其次,有关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加强周围建筑物、管线以及环境的监控,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的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起到真正的预防作用,加强对于邻近建筑的保护。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地面空间资源越来越紧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地下空间资源被大量地开发出来,而深基坑技术作为一项系统性专业性的工程技术,被广泛利用于隧道、地铁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域。
基坑开挖技术必然涉及到降水问题,基坑降水对周边地表沉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当会引发无法弥补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周万龙.基坑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分析及邻近建筑保护措施[J]. 科学与财
富,2015(26):37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