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经营计划、营销决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现行的会计准则并没有涉及到其相关成本的核算,虽然对无形资产中与其概念相近的商标权的核算方法作了详细规定,但品牌和商标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公司更应注重对品牌的经营和维护,因此建立品牌成本的核算方法至关重要。
文章结合营销学中品牌生命周期理论,沿着品牌建立、存续、退出企业的生命历程,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在商标权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品牌成本核算体系。
论文关键词:品牌,会计核算,生命周期
品牌不同于商标,品牌是个市场概念,商标是个法律概念。
品牌若想做活、做远、做大,必须转化成商标,借助商标的法律作用,才干够延续下去,使品牌产生的超过产品(product)(product)本身价值的利益受到保护。
因此,品牌不是天生就有,而是一种依附在商标上并对使用该商标的产品(product)(product)进行整体营销策划,包括研究市场,选择目标市场,指定产品(product)(product)策略、价格(Price)(Price)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并保证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进而创造出来的。
所以笔者认为,品牌成本应在商标权核算的基础上加以核算。
一、新会计准则下商标权核算的概述
(一)商标权的初始计量
商标权的初始计量以历史成本为计价依据。
按取得方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核算情形:
1.购入他人商标,花费较大的,应将买价、手续费等计入商标的购入成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2.企业自创的商标权,如果所花费用较大,获利能力较大,则将开辟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商标设计费、注册费等列作无形资产;如果所花费用不大,不必列作无形资产。
3.享受他人商标使用权,如果受让方要获取许可证或者专营证或者特许权的,可将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列作无形资产核算;如果受让方要按合同规定定期向出让方支付报酬的,则每次支付的费用列作管理费用。
4.投资转入的商标权,普通应以注册证件为作价入账的基本依据。
(二)商标权的摊销和减值
商标权的摊销是将商标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分期摊入各受益期间的过程。
若商标权的使用寿命确定,则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商标权,其价值不予摊销,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对估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
面价值的,计提减值准备。
二、目前品牌会计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目前,品牌在我国尚未进行会计核算,在国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曾经就品牌能否记作资产规定了两个条件:一是品牌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二是能够对品牌成本或者价值进行可靠地计量。
这两个标准在实务中就表现为只对购入品牌进行计量,以购入价格(Price)(Price)作为购入品牌的价值;以计量技术不成熟和违反传统会计核算原则为由对自创品牌的价值不予核算,这样做的不合理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品牌价值不应该是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
一个企业只承认收购品牌价值而不承认自创品牌的价值,似乎品牌价值不是来自品牌初始的创建过程,而是来自交换过程,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要素的量来决定的,而品牌作为能够给企业带来超值利润的为什么它的价值是在销售出去时产生,而不是在创立过程中产生,这种无视价值规律的核算方法,势必会削弱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品牌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价格(Price)(Price),并不能代表品牌的真正价值。
在市场交易中,即使双方对某个品牌的价值都提不出令人信服的评估结论,可一旦成交,这
种品牌价值即产生,其价值我们可定义为公认价值,但是可以想象,若改变交易双方及其条件,同一品牌价值
的“公认价值”会产生很大的不同,这表明某个品牌进入市场,对于购入方而言,品牌价值可以成为其列入资产项目的计价标准,但这种价格(Price)(Price)并不代表品牌的价值,而只是表示了企业取得某一品牌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而会计的这种在现实中扭曲反映某一品牌价值的收购价格(Price)(Price)入账核算,实在令人迷惑。
三、品牌会计核算的计价基础
品牌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了建立品牌会计核算模式,必须发展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工业经济的产物,它是由有形资产特点决定的,企业经营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但不同时代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财富增加的源泉,可知该创新作为其发展动力,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比重大幅上升,有些高科技企业中绝大多数资产是无形资产,而知识资本的计价,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钱,或者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各种为取得知识而花费的可证明的实际支出,这无疑会较大地歪曲知识资本的价值,实际上评价知识资本是很难确定历史成本的。
为此,必需改变现行历史成本一统天下的会计计
量模式,对那些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已无法计量或者无法准确计量的资产及负债,建议采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市场价格(Price)(Price)、可实现净现值等多种计量模式。
四、建立品牌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议
(一)品牌核算的计量属性的选择
新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鉴于品牌成本核算是在商标权核算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企业应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二)品牌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内容
任何公司想要使自己的产品(product)(product)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必须考虑将商标转化为品牌,惟独做成知名品牌,其附加值才干不断增加,所以,企业在商标建立之后,通常会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对其进行宣传和维护,力求在消费者中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从此角度看,企业在商标权上继续投资的行为可以看成是自建品牌的过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此间的支出应计入创立品牌的成本,如此便可以有效地弥补上文所述商标权成本核算的不足之处。
可见建立品牌成本核算体系尤其必要。
类比固定资产中的“在建工程”会计科目,企业可以设置“在建品牌”科目,“在建品牌”科目借方反映商标权的初始成本
和对商标上的后续支出如广告促销等宣传费用(为了符合会
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原则,可以按一定比例资本化,其余费
用化,计入销售费用),贷方反映品牌成熟时的成本。
由于品牌也属于无形资产,企业同样可以在“无形资产”科目下新
设“品牌”二级明细科目。
(三)品牌成本核算的方法
品牌的生命周期是品牌的市场寿命。
产品(product)(product)经过研究开辟、试销,进入市场,逐渐形成一定影响力,产生了品牌;然后,在此基础上一步步成长,直至
最后产品(product)(product)在市场上失宠,品牌再也不具有影响力。
因此品牌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品牌的孕育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笔者认为,品牌成本的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行会计
体系对无形资产中商标权核算的不足,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
的发展、经济管理的要求,品牌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无疑
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它更需要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
完善,使其确认与计量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
论文摘要: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经营计划、营销决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现行的会计准则并没有涉及
到其相关成本的核算,虽然对无形资产中与其概念相近的商
标权的核算方法作了详细规定,但品牌和商标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公司更应注重对品牌的经营和维护,因此建立品牌成本的核算方法至关重要。
文章结合营销学中品牌生命周期理论,沿着品牌建立、存续、退出企业的生命历程,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在商标权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品牌成本核算体系。
论文关键词:品牌,会计核算,生命周期
品牌不同于商标,品牌是个市场概念,商标是个法律概念。
品牌若想做活、做远、做大,必须转化成商标,借助商标的法律作用,才干够延续下去,使品牌产生的超过产品(product)(product)本身价值的利益受到保护。
因此,品牌不是天生就有,而是一种依附在商标上并对使用该商标的产品(product)(product)进行整体营销策划,包括研究市场,选择目标市场,指定产品(product)(product)策略、价格(Price)(Price)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并保证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进而创造出来的。
所以笔者认为,品牌成本应在商标权核算的基础上加以核算。
一、新会计准则下商标权核算的概述
(一)商标权的初始计量
商标权的初始计量以历史成本为计价依据。
按取得方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核算情形:
1.购入他人商标,花费较大的,应将买价、手续费等计入商标的购入成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2.企业自创的商标权,如果所花费用较大,获利能力较大,则将开辟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商标设计费、注册费等列作无形资产;如果所花费用不大,不必列作无形资产。
3.享受他人商标使用权,如果受让方要获取许可证或者专营证或者特许权的,可将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列作无形资产核算;如果受让方要按合同规定定期向出让方支付报酬的,则每次支付的费用列作管理费用。
4.投资转入的商标权,普通应以注册证件为作价入账的基本依据。
(二)商标权的摊销和减值
商标权的摊销是将商标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分期摊入各受益期间的过程。
若商标权的使用寿命确定,则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商标权,其价值不予摊销,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对估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计提减值准备。
二、目前品牌会计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目前,品牌在我国尚未进行会计核算,在国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曾经就品牌能否记作资产规定了两个条件:一是品牌
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二是能够对品牌成本或者价值进行可靠地计量。
这两个标准在实务中就表现为只对购入品牌进行计量,以购入价格(Price)(Price)作为购入品牌的价值;以计量技术不成熟和违反传统会计核算原则为由对自创品牌的价值不予核算,这样做的不合理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品牌价值不应该是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
一个企业只承认收购品牌价值而不承认自创品牌的价值,似乎品牌价值不是来自品牌初始的创建过程,而是来自交换过程,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要素的量来决定的,而品牌作为能够给企业带来超值利润的为什么它的价值是在销售出去时产生,而不是在创立过程中产生,这种无视价值规律的核算方法,势必会削弱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品牌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价格(Price)(Price),并不能代表品牌的真正价值。
在市场交易中,即使双方对某个品牌的价值都提不出令人信服的评估结论,可一旦成交,这种品牌价值即产生,其价值我们可定义为公认价值,但是可以想象,若改变交易双方及其条件,同一品牌价值
的“公认价值”会产生很大的不同,这表明某个品牌进入市场,对于购入方而言,品牌价值可以成为其列入资产项目的
计价标准,但这种价格(Price)(Price)并不代表品牌的价值,而只是表示了企业取得某一品牌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而会计的这种在现实中扭曲反映某一品牌价值的收购价格(Price)(Price)入账核算,实在令人迷惑。
三、品牌会计核算的计价基础
品牌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了建立品牌会计核算模式,必须发展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工业经济的产物,它是由有形资产特点决定的,企业经营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但不同时代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财富增加的源泉,可知该创新作为其发展动力,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比重大幅上升,有些高科技企业中绝大多数资产是无形资产,而知识资本的计价,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钱,或者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各种为取得知识而花费的可证明的实际支出,这无疑会较大地歪曲知识资本的价值,实际上评价知识资本是很难确定历史成本的。
为此,必需改变现行历史成本一统天下的会计计量模式,对那些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已无法计量或者无法准确计量的资产及负债,建议采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市场价格(Price)(Price)、可实现净现值等多种计量模式。
四、建立品牌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议
(一)品牌核算的计量属性的选择
新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
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鉴于品牌成本核算
是在商标权核算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企业应沿用历史成本
计量属性。
(二)品牌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内容
任何公司想要使自己的产品(product)(product)获得消费
者的认可,必须考虑将商标转化为品牌,惟独做成知名品牌,其附加值才干不断增加,所以,企业在商标建立之后,通常
会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对其进行宣传和维护,力求
在消费者中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从此角度看,企
业在商标权上继续投资的行为可以看成是自建品牌的过程,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此间的支出应计入创立品牌的成本,如此便可以有效地弥补上文所述商标权成本核算的不足之
处。
可见建立品牌成本核算体系尤其必要。
类比固定资产中的“在建工程”会计科目,企业可以设置“在
建品牌”科目,“在建品牌”科目借方反映商标权的初始成本
和对商标上的后续支出如广告促销等宣传费用(为了符合会
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原则,可以按一定比例资本化,其余费
用化,计入销售费用),贷方反映品牌成熟时的成本。
由于品
牌也属于无形资产,企业同样可以在“无形资产”科目下新
设“品牌”二级明细科目。
(三)品牌成本核算的方法
品牌的生命周期是品牌的市场寿命。
产品(product)(product)经过研究开辟、试销,进入市场,逐渐形成一定影响力,产生了品牌;然后,在此基础上一步步成长,直至
最后产品(product)(product)在市场上失宠,品牌再也不具有影响力。
因此品牌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品牌的孕育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笔者认为,品牌成本的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行会计
体系对无形资产中商标权核算的不足,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
的发展、经济管理的要求,品牌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无疑
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它更需要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
完善,使其确认与计量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