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万寿园 张居正故居 盆景园
2
3
4
湖北省荆州市张居正故居
5
6
楚风秦韵荆紫关
荆州江陵盆景园
7
8
湖北宜昌黄陵庙
9
10
11
12
13
14
楚建筑
15
缺乏特征鲜明的地域性建筑遗产,使得我们很难具象的模仿,或从中抽离出个性 鲜明的地域性建筑形式来
湖北省位于中部地区核心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 理位置,自古就起到“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 作用。这也使楚地文化具有开放性、兼收并蓄的 特点。 经过几千年东西南北文化交流,楚地吸收了很多 外来文化特点,稀释地域特色的东西,其文化个 性逐渐不鲜明。 楚文化曾经灿烂辉煌,目前在各个领域也有地域 文化回归的大潮,现今的趋势是依据楚地传统建 筑,来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新楚风建筑文化。 在具体方式上,可以借鉴有关文字记载和遗留下 来的艺术作品,或参照临近地区的建筑遗产,模 拟建造楚风建筑。
18
建筑风格——质朴简洁野性浪漫(有别于吴的精致细腻)
楚地山川秀丽,清丽优美的自然环境,必然会陶冶 自由活泼、热情奔放、抒情浪漫的审美意识。 楚民居布局自然而随意,并不追求对自然的理性驾 驭。建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 的;建筑空间随意组合,建筑体块直率碰撞。 吴地自古经济富裕、生活安逸、人情风雅、文化氛 围浓郁;楚地自古多战争冲突 吴人善享受,重生活;楚人重理想,重浪漫 吴人性情如水,温和恬静,多愁善感,政治上趋向 偏安无为;而楚人性情热烈奔放,有野性之美。
此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 |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书面许可,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blog/static/3206202010112764021332/ 户部汉巷 武汉东湖磨山楚城 德国 郢趣园
张居正《楚文化史》:楚人尚赤、尚东、尚左 武汉东湖磨山楚城
16
楚风文化特征
理念——天人合一(渗透性空间,空灵) 风格——质朴简洁野性浪漫(有别于吴的精致细腻) 间、群、巷、街 建筑形式——干阑式建筑 建筑特点——“层台累榭、高堂邃宇” 10美
(…崇火崇凤拜日尚赤好巫,重色重装饰…) (浪漫夸张善想象:水中盖房、荷叶盖顶)
22
楚国建筑雕梁画栋的装饰观念, 览观四极的恢弘观念,崇尚自 然的和谐观念,人神杂处的浪 漫观念,造就了斐然独特的城 市建筑风貌,是我国古代建筑 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
23
24
25
楚建筑美学特征——十美
楚人崇火崇凤拜日尚赤好巫,重色重装饰,充满浪漫情怀,善夸张善想象,因而楚人的建筑也相应的有以下十美
38
和谐之美,和谐美是楚建筑的重要特征。楚国王宫的朝、寝、宗、社布局之对称,市、府、宅、厩布局之统一,宫、 阙、堂、构图之平衡,巷、闾、里、坊规划之协调,无一不展示出和谐。楚国的园林建筑,从物象的大小、高低、显 隐、有无,到位置的远近、上下、纵横,从结构的疏密、张弛、开合、聚散,到色调的浓淡、明暗、冷暖、雅俗都通 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变化来体现整体的内在和谐统一。 因借之美,楚都南郢水萦山绕,楚人将三条河流引入南郢城中;楚人还凭借湖泊和湖心小岛,建有水上和水下立体组 合的大型游宫——渚宫和洞庭宫,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直接因借。 空灵之美,楚国的单体建筑内部空间不甚发达,界面不十分清晰,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室外空间,表现了楚建筑虚实互 补,有无相生的美学思想。 朦胧之美,楚国的园林建筑、游宫从水面延伸至水下,物体色彩斑斓的倒影与湖面粼粼波光交相辉映,极易产生一种扑 朔迷离的幻觉。 超拔之美
楚风秦韵 荆紫关
19
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
城市内部结构——间、群、巷街
楚建筑以“间”为基本单位, 形成单体,再由单体围合成 “群”,“群”是中国建筑的 基础,“间”和“群”是体现 和谐之美的所在。这些间、群 与自然山水、水面结合,丰富 了山水城市的内涵。 在城市中,“间”和“群”又 形成分层次的街巷空间结构。 建筑以间为单位,形成以木架 构为主的结构体系,并以砖, 石、土材相配合,形成一种特 有的风格。
武汉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楚城 恩施州鹤峰县五里坪村(五里坪革命旧址)
20
武汉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城门
湖南桑植县苦竹古镇
建筑形式——干阑式建筑为主
在屈原的《九歌》中写到干栏式 建筑,其特点为一楼架空,二楼居 住,以竹木结构为主。干栏式建筑 是楚国民间的主要建筑形式。这种 民居建筑式样在我国南方的土家族、 苗族中仍然沿用。 南方水乡,渔民多生活在水上,以 船为屋,称为“船屋”。“船屋” 在屈原《涉江》里提到,有屋宇、 梁柱、轩版和窗棂等设施。 鄂西北民居以四合院式的会馆、宗 祠居多,砖石用料粗大,风格粗犷, 但雕刻细腻,自成体系。 鄂西南山区以土家族为主,具有靠 近山水,诗情画意的生态居住景观, 吊脚楼为其建筑特色,也即干栏式 建筑。 鄂东南自古有“三吴之风”,民居 穿斗和抬梁式居多,天井狭小,砖 木结构,山墙为马头墙,外形优美 朴实,砖石雕刻细致精美。
17
建筑理念——天人合一
楚辞中提到的“游目”、“流观”意指建筑空间,也即“空灵”,这是楚建筑艺术最重要 的构图法则之一。 楚国的宫城通过廷、门、院、巷来达到充分的空间渗透的目的。这种似有若无,似静而动 的的渗透性空间。使其建筑形式获得更为完整、深广、多变的意境。楚建筑将人与自然浑 然一体,用“有限”的物象寄托“无限”的意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空间。 从美学角度而言,环境是人们视觉中的具有审美情趣的一种空间景态。在楚人看来,环境 就是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室内到室外,从室外到室内,这种相向延伸,本 身就是一种自然的流变。向内,则是大自然的内向凝聚,向外,则是视野空间成扇形以至 全方面的扩展,以至于无限。 中国的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就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楚建筑普遍存在“天人感应之 说” 、“四神之说”、“阴阳之说”、“五行之说”等建筑意识。这些建筑意识形成了中 国古老的风水理论的基础。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线性之美,在各种线形中,楚人最钟情曲线 和谐之美 因借之美 空灵之美 朦胧之美 超拔之美 绝艳之美,楚人的一应器物,无不艳绝,世罕伦匹 怪异之美,楚人的精神生活散发出浓烈的神秘气息 恢弘之美,出于大象无形的苍穹意识,楚之台筑,常常是以整个宇宙空间为背景的 运动之美,凤精彩绝伦而充满生命运动力,楚人以凤为灵物,还崇风神,风神几乎是永恒的动力。
崇火崇凤拜日尚赤好巫,重色重装饰 浪漫夸张善想象:水中盖房、荷叶盖顶
26
楚祖先祝融为火神和雷神
重装饰
27
层台累榭是楚国建筑的显著特点,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里程碑
干阑文化
28
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毫无疑问出自干31
层台累榭、高堂邃宇
32
楚人的建筑样式和居住习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楚国都城的建制和布局同北方一样基本上采用大城套小城的双城制。楚都纪南城 (图1,楚都纪南城故址)呈长方形,城垣周长15560米。城内东南部为宫殿区,存有 台基84座,并发现城垣土墙遗迹和护城河古河道。宫殿区北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再 往北即城的东北部则为商业区。楚王宫的正门之一名为“茅门”,通过茅门后便是楚 王治朝的朝堂。王宫内既有空间宏大的“高堂”又有曲折相连的“曲屋”, 既有进深 幽远的“邃宇”,也有小巧精致的“南房”,这些由大小、高低、长短、层楼、结构、 繁简不一的宫廷建筑组合在一起,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宏伟壮观、错落有致 的建筑群体。最能反映出楚人的建筑特点和工艺水平的,还不是都城内的宫殿建筑, 而是游苑区的行宫和高台建筑。历代楚王建有大量有行宫供他们游乐,楚成王建有: “渚宫”,是建在郢都南面的水中州土上的一座行宫。楚灵王时建的章华台是楚国层 台建筑中的杰出代表(图2,章华台宫殿遗址)。 在屈原的《九歌》中写到干栏式建筑,其特点为一楼架空,二楼居住,以竹木结构 为主。干栏式建筑是楚国民间的主要建筑形式。这种民居建筑式样在我国南方的土家 族、苗族中仍然沿用。南方水乡,渔民多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屋,称为“船屋”。 “船屋”在屈原《涉江》是提到,有屋宇、梁柱、轩版和窗棂等设施。
33
荆州博物馆
34
张居正故居
35
荆州万寿园
36
荆州江陵盆景园
37
和谐美是楚建筑的重要特征。楚国王宫的朝、寝、宗、社布局之对称,市、府、宅、 厩布局之统一,宫、阙、堂、构图之平衡,巷、闾、里、坊规划之协调,无一不展示 出和谐。 楚国的园林建筑,从物象的大小、高低、显隐、有无,到位置的远近、上下、纵横, 从结构的疏密、张弛、开合、聚散,到色调的浓淡、明暗、冷暖、雅俗都通过波澜起 伏、跌宕多姿的变化来体现整体的内在和谐统一。
21
建筑特征——层台累榭、高堂邃宇
层台累榭为楚建筑的显著特征,是我国 古代建筑的里程碑。“九重之台,始于 垒土”就是楚建筑的真实写照。 楚宫殿则是“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庭院深邃,殿堂高大,长廊围绕,流水 曲折,富有诗意。 老庄崇尚“道法自然”,高扬“道”所 表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要像自然一样, 如天所生,如地所长。若要有天下之美, 就要有天下之大。崇高、崇大成为楚文 化的标志。楚文化的“层台累榭,高堂 邃宇”表现了楚人对辽阔无际的宇宙空 间大美的追求,促进了精神空间的开拓 以及宏观意识的形成
39
40
THE END THANKS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