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8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三大类合成材料,都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B.煤可以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C.乙烯、丙烯、甲烷等主要化工基本原料都可以由石油分馏得到
D.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是由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
答案:C
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分解生成碳和氢气,可以用于氨和甲醇的合成,故A不选;
B.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如甲醇等,故B不选;
C.石油是多种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不含乙烯等烯烃,故石油的分馏不能得到乙烯和丙烯,甲烷等化工基本原料,故C选;
D.乙烯加聚得聚乙烯,故D不选;
故选:C。
2.下表中相关物质的信息都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化学式
电子式或含有的
化学键类型
物质的性质与性质相对应的用途
A NaClO强氧化性消毒液
B H2O2不稳定,易分解医用消毒剂
C NH3共价键水溶液呈弱碱性工业制硝酸
D KAl(SO4)2离子键易水解自来水消毒剂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 次氯酸钠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用于消毒,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A正确;
B. 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不存在阴阳离子,B错误;
C. 氨气能被催化氧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转变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此方法用于工业制硝酸,C错误;
D. 明矾中所含的铝离子容易水解、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并使之沉降,因此明矾可以做净水剂,D错误;
答案选A 。
3.下列关于化肥或农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施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以防中毒
B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应尽量多施用
C .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肥效高
D .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答案:B
解析:A .因农药有毒,则施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以防中毒,A 正确;
B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化肥应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注意N 、P 、K 的合理搭配,不能多用,B 错误;
C .复合肥中含有至少N 、P 、K 中的两种,所以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肥效高,C 正确;
D .硫酸铵能使土壤酸化,且长期使用化肥,应使土壤板结,D 正确;
答案选B 。
4.保护环境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造纸厂污水没经处理直接排放
B .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
C .电动汽车代替部分燃油汽车
D .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答案:A
解析:工业“三废”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直接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答案选A ;
利用新型的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等可以保护环境;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可以保护环境;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也能保护环境,;D 有利于保护环境。
5.如图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加入药品顺序为: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BaCl 2溶液
B .过程②为电解熔融精盐
C .工业上过程③加入的试剂:浓NaOH 溶液
D .第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3Br 2+32-3CO =5 Br -+-
3BrO +3CO 2↑
答案:D
解析:A .粗盐中通常含有24SO
、Mg 2+、Ca 2+等,需使用BaCl 2、Na 2CO 3、NaOH 除杂,但除杂试剂也是过量的,所以BaCl 2一定要放在Na 2CO 3的前面加入,A 不正确;
B .氯碱工业中,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氢气和NaOH ,B 不正确;
C .加石灰乳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所以工业上过程③加入的试剂为石灰乳,C 不正确;
D .第⑥步,利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溴,生成含Br -、-
3BrO 的溶液,离子方程式为3Br 2+32-3CO =5 Br -+-3BrO +3CO 2↑,D 正确;
故选D 。
6.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蚊虫叮咬时,会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在叮咬处抹些肥皂水(弱碱性),可减轻痛痒症
C .对生活中的塑料垃圾进行填埋,可防止“白色污染”
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A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 正确;
B .蚊虫叮咬时,会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在叮咬处抹些肥皂水(弱碱性),酸碱中和,可减轻痛痒症,故B 正确;
C .对生活中的塑料垃圾进行填埋,塑料降解的时间很长,会长期存在于土壤中,污染土壤,不能防止“白色污染”,故C 错误;
D .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 正确;
故选C 。
7.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分离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为NaOH 溶液,Y 为盐酸
B .a 、b 、c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
C .b→c→Al 的反应条件分别为:加热、电解
D .a→b 发生的反应为AlO 2
+H ++H 2O=Al(OH)3↓
答案:B
【分析】
在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钠、盐酸分离铁粉和铝粉混合物,加入试剂X ,过滤得到铁,说明试剂X 能溶解铝,盐酸和铁、铝都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只和铝反应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盐,所以x 为NaOH 溶液,y 为盐酸,a 为偏氯酸钠溶液,偏铝酸钠和适量盐酸反应NaAlO 2+HCl+H 2O=Al (OH )
3
↓+NaCl,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氧化铝电解生成铝和氧气。
解析:A. 铁粉和铝粉混合物,加入试剂X,过滤得到铁,试剂X能溶解铝,盐酸和铁、铝都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只和铝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a为偏氯酸钠溶液,偏铝酸钠和适量盐酸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所以x为NaOH溶液,y为盐酸,故A正确;
B. b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C为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a为偏氯酸钠溶液,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故B错误;
C. b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2Al(OH)3Δ
Al2O3+3H2O,生成氧化铝和水,氧化
铝电解2Al2O3电解4Al+3O2↑,生成铝和氧气,故C确;
D. a为偏氯酸钠溶液,b为氢氧化铝,a→b发生的反应NaAlO2+HCl+H2O=Al(OH)
3↓+NaCl,离子反应为:AlO
2
+H++H
2
O═Al(OH)3↓,故D正确;
故选B。
8.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一“鸟巢”,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最强悍”工程。
“鸟巢”运用了高强度、高性能的钒氮合金高新钢和884块ETFE膜,并采用新一代的氮化镓铟高亮度LED材料。
夜幕降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内灯火辉煌、鼓瑟齐鸣。
璀璨的烟花在空中组成奥运五环等图案,与场内表演相呼应。
鸟巢夜景照明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主体照明以传统文化元素“中国红”为主色。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的熔点通常比组分金属高,硬度比组分金属小
B.所用材料从物质分类属于金属单质
C.用金属铝与V2O5反应冶炼钒,V2O5作还原剂
D.火焰利用了部分金属元素特征的焰色试验,该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A.合金的熔点通常比组分金属低,硬度比组分金属高,故A错误;
B.钒氮合金为金属材料,ETFE膜为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B错误;
C.用金属铝与V2O5反应冶炼钒,V2O5作氧化剂,故C错误;
D.焰色反应可检验金属元素的特性,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最终生成CaSO3
B .过量的Fe 在干燥的氯气中点燃生成FeCl 2
C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能制得纯净的CH 3Cl
D .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的同时产生大量CO
答案:D
解析:A . 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最终生成CaSO 4,A 错误;
B .不管是否过量,Fe 在干燥的氯气中点燃均生成FeCl 3,B 错误;
C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能制得CH 3Cl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气体等,C 错误;
D .工业上制粗硅,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的同时产生大量CO ,D 正确; 答案选D 。
1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内容基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C
解析:A .爆竹中炸药爆炸,发生了化学变化,A 不合题意;
B .石灰石煅烧,发生了化学变化,B 不合题意;
C .美人的金首饰和王侯的金印所用的金子,都是从浪底的沙子中淘洗出来,只涉及物理变化,C 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D 不合题意;
故选C 。
11.下列物质的制备与工业生产相符合的是
A .NaCl(aq)电解−−−→Cl 2(g)−−−→石灰水漂白粉(s)
B .N 22O −−−−→、放电NO −−−−→空气、水HNO 3
C .制取镁:海水NaOH −−−→Mg(OH)2−−−→高温MgO 电解−−−→Mg
D .铝土矿NaOH −−−−→溶液过滤NaAlO 2溶液2CO 过滤→ Al(OH)3−−−→煅烧Al 2O 3−−−→冰晶石
电解铝
答案:D
解析:A .石灰水中Ca(OH)2的浓度太小,一般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故不选A ;
B .工业上制取硝酸时利用氨气的催化氧化制取NO ,故不选B ;
C .海水中加入氧化钙制取氢氧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不是电解熔融氧化镁,故不选C ;
D .铝土矿中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氢氧
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加热分解为氧化铝,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金属铝,故选D。
选D。
12.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是指蒸发结晶
B.步骤⑤是先通CO2再通NH3
C.在步骤②、③、④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在常温下小于NaCl和NH4HCO3
答案:D
【分析】
由流程可知,海水晒盐分离出粗盐和母液,粗盐溶解、除杂后过滤、蒸发得到精盐,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母液含溴离子,②中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热空气吹出溴后,③中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HBr,④中通氯气可氧化HBr生成溴,以此来解答。
解析:A.步骤①粗盐经溶解、除杂后过滤、蒸发得到精盐,故A错误;
B.侯氏制碱应先通NH3再通CO2,可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故B错误;
C.第②、④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只有③中Br被还原,故C错误;
D.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NaCl和NH4HCO3小,才可从溶液中析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B.利用膜材料将含油污水中的油水分离,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研制抗毒疫苗
D.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效
答案:B
解析:A.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不产生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故A正确;
B.利用膜材料将含油污水中的油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通过研究病毒的组成和结构,在分子水平上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有利于研制抗毒疫苗,故C正确;
D.屠呦呦用乙醚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故D正确;
答案选B。
14.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
B.工业溴中含少量Cl2,可用NaOH溶液除去
C.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D.若提取1mol工业溴,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L的Cl2
答案:B
【分析】
海水和石灰乳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分离出沉淀,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在HCl气流中加热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可生成Mg;滤液中通氯气生成溴,热空气吹出溴后,二氧化硫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在蒸馏塔中氯气与HBr反应生成溴,蒸馏分离出工业溴,以此来解答。
解析:A.Mg为活泼金属,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故A正确;B.溴、氯气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故B错误;
C.溴易挥发,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用空气吹出溴,故C正确;
D.由流程可知,生成1molBr2需要2molCl2,则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Cl2为
2mol×22.4L/mol=44.8L,故D正确;
故选B。
15.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中的“石脂水”为油脂B.“凡石灰经火焚……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氧化钙
C.“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中“矾”为五水硫酸铜
D.“土鼎者……入砂于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之”中“土鼎”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答案:D
解析:A.石脂水难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且颜色呈黑色,燃烧时火焰明亮,该物质应为石油,故A错误;
B.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久置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所以“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应为碳酸钙,故B错误;
C.“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说明含有铁元素,绿矾应为FeSO4·7H2O,故C错误;
D.“土鼎者……入砂于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之”中“土鼎”的应为陶瓷,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能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效果
B.纳米铁粉可以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5G时代某三维存储器能储存海量数据,其半导体衬底材料是单晶硅
答案:D
解析:A.若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具有还原性的乙醇与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不但不能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效果,还可能发生意外中毒,故A错误;
B.纳米铁粉可以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的原因是纳米铁粉与被污染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汞,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煤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而二氧化碳高温下不能与氧化钙反应,则燃煤中加入氧化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错误;
D.三维存储器的半导体衬底材料是单晶硅,故D正确;
故选D。
17.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海水提溴、煤的气化、石油的裂化都是化学变化的过程B.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C.用于新版人民币票面文字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D.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其“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新型纯金属材料
答案:C
解析:A.海水提溴、煤的气化、石油的裂化都是化学变化,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过程,故A错误;
B.温室效应与氮氧化物无关,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等,故B错误;
C.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俗称磁性氧化铁,故C正确;
D.“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钢铁属于合金,不属于新型纯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8.下列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是()
A.CO B.苯C.重金属D.甲醛
答案:C
解析: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气体,有毒,为室内空气污染物质,故不选A;
B.因装修释放的苯,有毒,为室内空气污染物质,故不选B;
C.重金属为固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质,故选C;
D.因装修释放的甲醛,有毒,为室内空气污染物质,故不选D;
答案选C。
19.化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错误的是()
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B.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C.充分开发利用天然纤维,停止使用各种化学合成材料
D.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如发酵制沼气、生产乙醇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C
解析: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A不选;
B.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故B不选;
C.天然纤维有自身的不足,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合成材料,故C选;
D.秸秆的综合利用,如发酵制沼气、生产乙醇等,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故D不选;
故选:C。
20.抗疫居家期间,同学们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是由于铁在潮湿环境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导致铁锅生锈,A正确;
B.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由于酸性:醋酸>碳酸,水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白醋与碳酸钙等沉淀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使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
垢,B正确;
C.使用含NaClO的84消毒液拖地,是由于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其生理活性,因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C错误;
D.纯碱溶液显碱性,升高温度,溶液的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可以用温热的纯碱溶液擦拭有油污的灶台,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发电机所利用的风能是二次能源
B.石油催化重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C.煤的干馏是煤在敞开体系中加强热后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D.植物的细胞壁棉花、木材中均存在大量的淀粉
答案:B
解析:A.风能是由大气的流动形成的,永不会消失,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故风能为可持续应用的能源,即为可再生能源,属于一次能源,选项A错误;
B.由石油的综合利用可知,石油的催化重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选项B正确;C.煤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还有其他产物,选项C错误;
D.植物的细胞壁棉花、木材中均存在大量的纤维素而不是大量的淀粉,选项D错误;答案选B。
22.下列关于煤的综合利用、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B.煤的干馏,煤的液化,煤的气化都是化学变化
C.煤中含有苯可以通过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得到苯
D.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中的化学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答案:C
解析:A.苯能燃烧,说明苯能发生氧化反应,苯能与氢气加成生成苯己烷,说明苯能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煤的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后发生分解),煤的液化(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或与水反应的产物再反应,生成液体燃料),煤的气化(与水蒸气发生反应),都是化学变化,B正确;
C.煤本身不含有苯,干馏所得的产物中才含有苯,C不正确;
D.若苯分子为单双键交替结构,则邻二甲苯有两种,但邻二甲苯只有一种,则说明苯中的化学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D正确;
故选C。
23.下列化工产品不是以食盐为原料生产的是
A.硫酸B.盐酸C.纯碱D.烧碱
答案:A
解析:A.FeS2等含硫物质煅烧产生SO2,SO2催化氧化产生SO3,SO3被水吸收得到硫酸,可见制取硫酸与食盐无关,即硫酸不是以食盐为原料生产的,A符合题意;
B.电解饱和NaCl溶液,产生NaOH、H2、Cl2,H2与Cl2化合反应产生HCl,HCl溶于水得到盐酸,因此盐酸是以食盐为原料生产的,B不符合题意;
C.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NH3,然后再通入足量CO2,发生反应产生NaHCO3,然后加热,NaHCO3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纯碱Na2CO3,故纯碱是以食盐为原料生产的,C不符合题意;
D.电解饱和NaCl溶液,产生NaOH、H2、Cl2,NaOH俗称烧碱,可见烧碱是以食盐为原料生产的,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24.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①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②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
燃料
③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
二号”火箭燃料
④开采可燃冰,将
其作为能源使用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是利用氢气燃烧提供能量为化学变化,故①正确;
②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过程中是原子核内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研究范畴,不是化学变化,故②错误;
③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是燃料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为化学变化,故③正确;
④开采可燃冰(甲烷水合物),将其作为能源使用,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为化学变化,故④正确;
只有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