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的诊治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性皮炎的诊治常规
接触性皮炎是与外源性物质接触所致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根据病因将其分为两种类型: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或原发性刺激性皮炎由外源性刺激物通过非免疫机制所致。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发病机制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其主要依赖于特异性致敏T细胞的活化。
【临床提要】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
(1)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化学烧伤的特征是边界清楚的红斑、水疱和大疱、糜烂及溃疡。
(2)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①最常见,常累及手部和前臂。
②受累部位瘙痒、触痛、疼痛皲裂,脱屑性红斑,边界不清,伴发小水疱。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
(1)常有接触致敏物史,皮损与致敏部位一致,但气体、粉尘致敏的则于暴露部位。
(2)急性ACD,为红斑、丘疹、水疱或大疱,但眼睑、阴茎和阴囊等处的常以红斑和水肿为主,临床上皮肤损害比较一致。
3.慢性ACD,为苔藓样变、鳞屑形成和皲裂,可伴有丘
疱疹。
4.有瘙痒、烧灼或胀痛感。
病程为自限性,1~2周内痊愈;反复接触变应原则会转变为慢性皮炎。
5.变应性者接触物斑贴试验常呈阳性。
【治疗处理】
(一)治疗原则
①寻找和去除刺激物或变应原;②应用斑贴试验鉴定变应原;③指导患者,改善环境,加强防护,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接触物;④皮肤损害对症处理。
(二)基本治疗
1.作用靶位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抑制刺激物所致的反应,减轻急慢性炎症及水肿,水疱及溃疡;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抑制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对抗其释放的各种炎性介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2.病因治疗仔细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
3.系统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
4.局部治疗
(1)紧急处理,冲洗接触致敏物质;
(2)润肤剂,中度至强效糖皮质激素,依照皮炎湿疹
选择药物及剂型。
(三)治疗措施
1.局部治疗
(1)急性期:①大量液体冲洗。
强刺激物接触后,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局部10~30分钟;强碱损伤可用醋酸、柠檬汁、硼酸等溶液中和,而强酸损伤用弱碱性液体(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冲洗。
②急性无渗液:轻度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液时,炉甘石洗剂外搽,每日5~6次。
③急性有渗液:渗液明显时,3%硼酸溶液、1:20醋酸铝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持续性湿敷或每日2~4次,每次30~60分钟,间歇期或夜间外用40%氧化锌油。
④皮损干燥后,改用糖皮质激素霜剂(1%氢化可的松霜、0.1%曲安西龙霜、0.1%倍他米松霜),每日2~3次外涂,少量渗液时联用氧化锌糊剂。
(2)慢性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或联用焦油类软膏,如10%黑豆馏油软膏、5%~10%糠馏油软膏等。
2.系统治疗
(1)糖皮质激素:一般仅用于皮疹广泛而严重者。
如急性严重性ACD可用泼尼松[1mg/(kg·d)]口服,3周内逐渐减量,同时注意局部护理和避免进一步接触变应原,皮炎在短期内迅速痊愈。
(2)抗组胺药:酌情选用氯苯那敏(4~8mg,每日3
次)、特非那定(60mg,每日2次)等口服。
(3)免疫抑制剂:如口服硫唑嘌呤或环孢素或雷公藤总苷20mg,每日3次,抑制免疫反应,但对刺激性皮炎效果不大。
(4)非特异性脱敏:10%葡萄糖酸钙10ml或痒苦乐民10ml、维生素C2~3g,静脉注射,每日1次。
3.光化学疗法对于戴防护手套或外涂屏蔽霜仍不能工作者,长期UVB或PUVA维持治疗可消除变态反应的临床症状。
(四)治疗评价
1.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重症。
2.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对免疫性速发型接触性反应疗效好。
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抗组胺类药物的作用还有争论。
有人认为系单纯的止痒作用,也有人认为某些抗组胺药可以从多个环节上影响炎症过程。
但从实际临床应用看,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伐斯汀、特非那定等均对接触性皮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3.免疫调节剂是治疗接触性皮炎,尤其慢性接触性皮炎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临床上可供选用的有转移因子、胸腺因子等。
4.免疫抑制剂对于控制接触性皮炎的症状有效,但不能防止复发,且副作用大,不能长期应用,故最好在患者能够去除病因,为暂时控制症状时选用。
5.脱敏疗法Kligman(1958)认为口服或肌内注射方法不能使高敏性物质完全脱敏,此观点随后得到多数学者的赞同。
毒葛油树脂治疗数月仅使变态反应强度暂时性减弱,但不能消除;在局部脱敏方案中,氮芥使部分患者脱敏,这种效果尚有争议,因氮芥的反应为刺激性抑或变应性尚不完全清楚。
6.警惕糖皮质激素致敏对糖皮质激素的变应性接触过敏是获得性的,最近的研究证明对这些药物变态反应的患病率有所增加。
临床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湿疹不能获愈时,就应怀疑对局部糖皮质激素变应反应的可能。
7.中药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对接触性皮炎有治疗作用。
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应用较多的中药有苦参片及氧化苦参碱等。
中药提取物氧化苦参碱治疗1周对接触性皮炎的有效率达87%,治愈率达56.4%。
(五)预后
急性接触性皮炎一般脱离了致敏原,皮损可短期内痊愈,亚急性接触性皮炎亦然;慢性接触性皮炎重要的治疗是去除病因,如果找不到病因或不能避免接触致敏原则皮炎可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