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8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学习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这三个阶段各自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如下:
1.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
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
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
横财。
而欧洲强国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弱的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原因:20世
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原因: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阶段时间原因主要表现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开始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
15~18世纪中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
步阶段的出现和拓展
扩张的推动
工业革命推动;轮船、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基本形18世纪60年代至
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成阶段19世纪中期
商品输出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
最终形19世纪末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
成阶段20世纪初现;电话、电报等新式通终形成
信技术发展;资本输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资
曲折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关税战、货币战盛行展阶段
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体系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
制度化、束后到20世纪80 体系形成与推动;美苏冷总协定的成立;苏联被排
“半球年代末战对峙;经济区域集团与斥;欧共体、亚太经济合化”阶段全球化既统一又对立作组织等成立发展
经济的发展;交通通信技
法制化、
术的进步;跨国公司的推商品、劳动力、技术、资全方位20世纪90年代
动;市场经济的普遍实行;本等全球流通更为便捷、发展阶以来
两极格局的解体;国际协迅速;世贸组织的成立段
调机制加强
一、比较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
对象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内容
成立时间1993年1994年1989年背景“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加强
目的提高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
性质区域性经济组织
主要成员发达国家和发展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中国家
地域范围欧洲北美洲亚太地区
合作领域经济和政治经济经济
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自主自愿,协商一致、渐合作方式贸易伙伴
起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进,不具有强制性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比较
组织创建时间性质宗旨作用
关贸总有关关税和贸通过谈判降低关税,确立了国际自由贸1947年
协定易政策的国际减少贸易壁垒,实现易体制,形成了以
性多边协定,起国际贸易自由化,充美国为中心的国际
国际经济组织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贸易体系
的作用进经济发展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
以促进该国的经济
世界国际货币金融
1945年恢复与发展,推动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银行组织
促进国际贸易的均心的货币体系,适
衡增长应了美国对外经济
稳定国际汇率;协助扩张的需要,同时
建立多边支付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国际货
国际货币金融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定了世界经济秩序,币基金1945年
组织通过提供短期贷款促进了世界贸易组织
缓解成员国国际收
支不平衡
提高生活水平,提高
收入;扩大生产和贸有利于处理国际贸
从事经济贸易
世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性易争端,保证国际1995年活动的世界性
易组织发展道路;确保发展贸易顺利、可预测
统一市场
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透明地进行
中的利益
典例分析(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二抓关键:抓住时间“20世纪60~70年代”和“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不同国家迅速
实现了工业化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
马歇尔计划1947年启动,1951年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A项排除错误
由材料“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可
B项知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欧洲农村经济的发正确
展,故B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福利制度并不断
C项发展完善,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福利制度,排除
故C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金融体系,与农村机械化没有直接关系,且D项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197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第一处: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
的重点;特别关注材料的介绍和出处,它能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第二处: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教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
知识的关联,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解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还可以在教材
中“对号入座。
”
第三处: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材料时要联系设问,把设问与材料内容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信息,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第四处:从材料之间逻辑关系挖掘隐性信息
“隐性信息”或“隐形知识”是指隐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中不易为人注意,也没有直接
表述出来的知识。
有时标点符号就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分号往往把材料分成几层内容,破折号往往表示解释与延伸,省略号往往代表段落的划分。
设问中往往含有解答的方向性提示,更包括材料之外的隐性知识。
变式训练
1.(2016·海南高考,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
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题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根据“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可知美国凭借其经
济实力加强对世界金融的控制,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这种意图的表现,故A项正确。
2.(2016·江苏单科,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
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考点】欧洲联盟
【题点】欧盟的成立及其成就
答案 B
解析A项应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87年”,故排除A;“共
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集团内部的合作,为欧洲联盟的诞生奠定
了基础,故B项表述正确;欧洲政治一体化只是一种趋势,目前仍未真正实现,C项表述错误;欧元于1999年问世,于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15·全国Ⅰ卷,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
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题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
根据题干信息,
从1968年到1981年,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和贷款总额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随着新兴独立国
家的大量增加,贷款需求增多,故选A项。
各国关税税率降低与世界银行贷款无关;贷款项目与数额的增多,无法表明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题干时间
不符,B、C、D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