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资阳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资阳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沃灌汤: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③腰白玉之环腰:
④以军务倥偬以:
⑤今日预为预: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

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________
②求学宜先刻苦________
③特汝不应若是耳________
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阅读
【甲】《曹刿论战》(略)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战于泓②之阳,楚人济③泓而来。

有司④曰:“请迨⑤其未毕济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既济,未毕陈⑥。

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③济:过河。

④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⑤迨:趁着。

⑥陈:同“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伍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________
②忠之属也________
③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________
④然后襄公鼓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⑨,不鼓不成列。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排成战斗队列。

③既:尽,完了,
终了。

④司马:官名,指子鱼。

⑤陈:同“阵”,列阵。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ɡ):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神弗福也福:________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下视其辙
②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

②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请广于君
②寡人谕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②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


【注】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流。

②既:尽,全部。

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

④司马:统帅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⑧禽:同“擒”。

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间焉
③门官歼焉
④公伤股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且焉置土石
B. 小大之狱古之为军也
C. 必以分人不以阻隘也
D. 战于长勺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甲】文中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上取信于民,并在战争中抓住战机,因此在长勺之战中取胜。

C. 【乙】文中宋襄公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D. 【乙】文中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
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9.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山谷摹临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
A.而穆父死已久矣/学而时习之
B.何故/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C.东坡甚称赏之/渔人甚异之
D.始信穆父之言不诬/无丝竹之乱耳
(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3)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10.阅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④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⑤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清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以上文字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继孔子之后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四个字概括),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3)对划线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故患有所不辟也(躲避)
B. 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C. 乞人不屑也(不屑于接受)
D. 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呼尔而与之。

翻译:呼唤着给他吃。

B.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翻译:以前宁愿死也不接受。

D. 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C. 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惑而丧失本心。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

(6)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稀、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三郡反应亮。

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遣张邻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

条谓其众日:“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

”遂自缚出。

三郡皆平。

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明年春,亮果
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

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

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

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

真薨,谥日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1)解释下列子句中画线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躬: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
③帝遣真督诸军军郿军:________
④迁大司马迁: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不以物喜
B.以伤先帝之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主以亮惩于祁山行者休于树
D.帝从其计其真无马邪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4)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做法?请根据乙文作答。

(5)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余幼时/即嗜学
B. 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侃/为项城令
D. 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 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 李侃号召官员和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 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文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3)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坟墓存焉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③人谁肯固固:
④侃遽登城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②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元。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拿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