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 消化系统的胚胎发育
消化系统的胚胎发生过程
原肠胚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早期,通过原条和中胚层的形成,内胚层细胞卷入形成原肠,进而分化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消化管的形成
前肠、中肠和后肠分别发育成消化管的不同部分,其中前肠发育成口腔至十二指肠上部的消化管,中肠发育 成十二指肠中部至横结肠中部的消化管,后肠发育成横结肠下部至肛门的消化管。
肛门内括约肌
由肠壁环行肌增厚形成,受自 主神经支配,可协助排便。
肛门外括约肌
为骨骼肌,受意识支配,可控 制排便。
05 消化腺的组织学结构
唾液腺的分类与组织结构
唾液腺的分类
唾液腺分为大唾液腺和小唾液腺 两类,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 下腺和舌下腺,小唾液腺则分布 于口腔各部黏膜中。
唾液腺的组织结构
唾液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即由分泌单位-腺泡所组成 ,间质则由纤维结缔组织所形成 的被膜与小叶间隔所构成。
大肠腺的分类与功能
分泌型大肠腺
主要分泌黏液和电解质,起润滑肠道和保护肠黏 膜的作用。
吸收型大肠腺
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参与机体水盐平衡调节。
杯状细胞
位于大肠黏膜上皮内,分泌黏液润滑肠道,并参 与免疫调节。
肛门的组织学结构
肛管黏膜
为单层柱状上皮,含有杯状细 胞,与直肠黏膜相延续。
肛管腺
位于肛管黏膜下层,分泌黏液 润滑肛管。
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 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功能的完成有赖于整个胃 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 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 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 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胰腺的组织学特点
胰腺的组成
胰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即胰岛,散在于胰实质内,主要分泌胰岛 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腺的组织结构特点
胰腺的腺泡细胞呈锥形或立方形,核圆形,位于基底部,胰小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 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
泌酸腺
主要分布在胃体和胃底,包括壁细 胞、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别负 责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
幽门腺
位于幽门部,分泌黏液和碱性溶液, 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侵蚀。
小肠黏膜的组织学特点
黏膜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含有大量的小肠 绒毛,增加吸收面积。
固有层
含有丰富的小肠腺、血管、淋巴 组织和神经纤维。
黏膜肌层
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01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消化系统的消化腺能够分泌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胰液、胆汁等。
这些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等物质。
02
消化道运动与调节
消化道的运动包括蠕动、分节运动和摆动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将食物与
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消化道的运动还受到
消化管发育异常
如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这些异常通常与胚胎发育过程中信号 分子的异常表达或基因突变有关。
消化腺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肝囊肿、胰腺发育不全等,这些异常可能与内胚层细胞分化 异常或中胚层细胞迁移受阻有关。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等,这些异常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系 统的发育异常有关。
食管与胃
食管和胃的发育主要涉及内胚层和中胚层,内胚 层形成食管和胃的黏膜上皮,中胚层则形成其平 滑肌、血管和神经等。
肝与胰
肝和胰是消化系统的重要腺体,其发育涉及内胚 层、中胚层和外胚层。在发育过程中,这些胚层 细胞相互诱导、分化,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 肝细胞和胰岛细胞等。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与疾病
消化系统的解剖位置与毗邻关系
解剖位置
消化系统位于人体躯干的前部和中部,与多个系统相邻。口腔和鼻腔位于头部 的中央,食管穿过胸腔与胃相连,胃位于左上腹部,小肠盘绕在腹腔内,大肠 则连接小肠和肛门。
毗邻关系
消化系统与多个系统有密切的毗邻关系。例如,食管与气管、主动脉等相邻; 胃的后方有胰腺和脾脏;小肠与大肠则被腹膜所包裹,与腹腔内的其他器官相 邻。
其他系统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虽然不属于消化系统发育异常,但可能与消化系 统的胚胎发育过程相互影响,导致多个系统同时出现异常。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消化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讲 义
contents
目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与食管的组织学结构 • 胃与小肠的组织学结构 • 大肠与肛门的组织学结构 • 消化腺的组织学结构 • 消化系统的胚胎发育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 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 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 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 、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肝脏的组织学特点
肝脏的组成
肝脏由肝实质细胞和肝间质细胞组成,肝实质细胞即肝细胞,是肝脏的主要功能细胞,肝间质细胞则 包括肝窦内皮细胞、肝星形细胞和Kupffer细胞等。
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
肝细胞呈多面体形,核大而圆,居中,常染色质丰富,胞质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物质,肝血 窦位于肝板之间,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窦内有定居的Kupffer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
由平滑肌纤维组成,增强小肠黏 膜的蠕动和吸收功能。
小肠腺的分类与功能
十二指肠腺
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分泌碱性溶液,中和胃酸并保护十 二指肠黏膜。
空肠和回肠腺
主要分布在空肠和回肠黏膜内,分泌多种消化酶,如麦芽糖 酶、蔗糖酶、乳糖酶等,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同时 ,这些腺体还分泌黏液,润滑肠道并保护肠黏膜免受机械性 损伤。
神经和体液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03
吸收与排泄
消化道的粘膜具有吸收功能,能够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同时,消化
道还能够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保持
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织学特点
上皮层
基膜
口腔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由角 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用。
03 胃与小肠的组织学结构
胃黏膜的组织学特点
黏膜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具有分泌 黏液的功能。
固有层
含有大量胃腺,以及丰富 的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 纤维。
黏膜肌层
由平滑肌纤维组成,呈纵 行、环行和斜行排列,增 强胃黏膜的韧性和弹性。
胃腺的分类与功能
贲门腺
位于胃与食管交界处,分泌黏液 和少量碱性溶液,中和胃酸。
牙周组织
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 龈,对牙齿起着支持和固 定作用。
食管的组织学结构
上皮层
食管上皮为复层鳞状上 皮,具有保护食管黏膜
的作用。
黏膜下层
位于上皮层下方,由疏松 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
、神经和淋巴组织。
肌层
食管肌层由内环肌和外 纵肌两层平滑肌组成, 负责食管的蠕动功能。
外膜层
食管外膜为纤维膜,起 着保护和固定食管的作
位于上皮层和固有层之间,起着连接 和支持作用。
固有层
位于上皮层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 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
牙齿的发育与组织结构
01
02
03
牙胚的发育
牙齿的发育始于胚胎期的 牙胚,经过蕾状期、帽状 期和钟状期等阶段,最终 形成成熟的牙齿。
牙体组织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 牙骨质和牙髓等组织构成。
消化腺的发育
消化腺如肝、胰等由原肠周围的内胚层细胞发育而来,这些细胞在特定信号的诱导下,逐渐分化形成消化腺 的各种细胞。
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胚胎发育特点
口腔与咽
口腔和咽的发育主要涉及外胚层和中胚层,其中 外胚层形成口腔和咽的上皮组织,中胚层则形成 其肌肉和结缔组织。
小肠与大肠
小肠和大肠的发育也涉及内胚层和中胚层,但与 食管和胃相比,其发育过程更为复杂,需要多种 信号分子的精确调控。
04 大肠与肛门的组织学结构
大肠黏膜的组织学特点
01
02
03
04
黏膜层
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分泌黏
液保护肠黏膜。
黏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较大的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肌层
由内环行肌和外纵行肌两层平 滑肌组成,两层之间夹有肌间
神经丛。
外膜
为浆膜层,由单层扁平上皮和 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