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青霉与酵母菌”的教学设计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抽查 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抽查 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2ede6e7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9.png)
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科目初中生物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
3.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淀粉粒和出芽生殖。
二、观察霉菌:1.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记录1.画出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要求: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表示明暗,正确标注细胞结构名称。
2.描述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
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实验报告学校学生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步骤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
3.在的一侧滴一滴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和。
二、观察霉菌:1.用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记录1.画出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要求: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表示明暗,正确标注细胞结构名称。
)2.青霉孢子为色(4分)。
孢子在菌丝顶端呈状着生。
得分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步骤(10分)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1分)。
3.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8分)。
二、观察霉菌:1.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1分)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真菌教学设计
![真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5497146294dd88d1d26b83.png)
真菌教学设计真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5.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6、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
由于教材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密切结合,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制作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真菌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师组织教学留下充足的发挥空间。
2.教学重点(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3)观察能力的训练3.教学难点(1)《观察与思考》的组织教学(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4.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准备用橘皮、馒头、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新鲜的蘑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挂图,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准备有关真菌的知识图片或录音,酵母菌结构挂图。
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建议本节课的导入有以下几种方式: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如大棚蘑菇导入;②从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入题;③从学生常见的使食物发霉的霉菌导入;④以CAI课件方式展示各种常见的真菌导入。
观察与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把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作为观察内容的补充;学生讨论交流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教师可展示酵母菌的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关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制作蘑菇孢子印,这样,学生就会对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教深的认识。
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练习第一、二题。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食用菌养殖场,或在讨论练习第三题的基础上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b97b0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f.png)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9篇酵母菌和霉菌 1教学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b2213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0.png)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认识酵母菌和青霉的结构特点,概括真菌的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学法指导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讨论,归纳真菌的结构。
教具准备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学生自带的面包、馒头,思考问题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贴近生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讲解:一、观察酵母菌(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观察提纲和酵母菌的图片,结合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边观察边纪录。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确认吗?它与气泡有何不同?②酵母菌的形状。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体吗?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真菌教案 (1)
![真菌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f9b83e20b4daa58da0114aaf.png)
第三节真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
2.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3.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蘑菇、青霉及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获得知识。
2.进一步巩固与强化显微镜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并与其没有叶绿体的结构特征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辨别毒蘑菇,珍爱生命。
【二】重难点重点:1.观察、认识真菌的结构。
2.了解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难点:观察、认识真菌的结构。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法、谈话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实物---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这种名贵的中药到底是虫还是草?播放视频: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
冬虫夏草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真菌。
同学们知道哪些生物是真菌?新授一、各种各样的真菌1.多种多样的蘑菇、木耳2.柚子皮发霉----霉菌3.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二、真菌的结构(一)观察酵母菌、霉菌1.学生自读教材实验内容。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关键操作和注意事项。
3.学生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单。
4.显微投影酵母菌和霉菌临时装片,对实验报告单中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结合视频和自主阅读,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功能进一步了解。
(二)观察蘑菇1. 学生上台利用投影讲解蘑菇的各结构名称。
并演示撕开菌柄时所看到的丝状物。
2.学生展示孢子印,说出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三、真菌的生殖蘑菇和霉菌都是用孢子繁殖,那酵母菌呢?其实酵母菌也能产生孢子,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不过,酵母菌还可以出芽生殖。
四、真菌与细胞的比较1.主要区别:①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酵母菌还可以出芽生殖。
②真菌有细胞核,细菌没有细胞核③真菌和细菌都没有叶绿体2.小结:真菌是真核生物;营养方式为异养。
五、真菌的营养——异养六、拓展:如何辨别毒蘑菇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全册练习课件实验2 观察酵母菌和青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全册练习课件实验2 观察酵母菌和青霉](https://img.taocdn.com/s3/m/e1cea828f242336c1fb95e47.png)
成的有机物生活。
返回目录
实验二
观察酵母菌和青霉
(2)做“观察青霉菌”实验时,实验用橘皮上的青霉菌呈青绿 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青霉菌的颜色实际是图乙[5 ] 孢子 的颜色。
6
能观察到液泡、细胞核、淀粉粒。
分值 得分 备注 1 1 1
1 1
返回目录
实验二
观察酵母菌和青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
7
菌丝。
1
8
制作青霉的临时装片。 1
用显微镜观察青霉孢子的
9
着生状态和颜色。
1
10
整理实验器材。
1
得分合计
说明: 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不扣分。
返回目录
实验二
观察酵母菌和青霉
六、注意事项: 1. 先用低倍镜观察酵母菌的临时装片,看到清晰的物像后, 换用高倍镜观察。 2. 酵母菌培养液应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 3. 注意观察青霉直立菌丝的颜色。
返回目录
实验二
观察酵母菌和青霉
七、反思与拓展: 如图是某学生做“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时绘制的显微镜 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甲)和青霉菌(乙)形态结构简图,请你根据所做 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目录
实验二
观察酵母菌和青霉
(1)做“观察酵母菌”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细胞内部 形态结构时,需要对临时装片上的实验材料进行染色,实验用的
返回目录
实验二
观察酵母菌和青霉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真菌》教学设计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真菌》教学设计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2619f700abb68a882fb51.png)
《真菌》教学设计态结构探究蘑菇的形态结构实验3观察蘑菇中的颜色决定。
3、孢子囊着生在直立菌丝的。
不同点填写于学习任务单活动二填写相同点前有个超链接:菌丝构成,菌丝有多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都有在菌丝顶端的孢子囊,孢子囊有成串的孢子组成。
相同点也填写于学习任务单活动二幻灯片17:实验结论2:由霉菌模式图归纳其形态结构特点:多细胞菌丝组成,有细胞核,孢子囊内有孢子。
幻灯片18:观察香菇:观察其基本结构,填写下图各部分的名称,填写于学习任务单活动三,教师巡视。
1. 2.菌褶,成熟的蘑菇含有大量的 5 . 3. ,是由菌丝构成的。
师:好,时间到,看同学们观察的如何?哪位同学起来回答一下生:菌盖、孢子、菌柄。
幻灯片19:展示学生制作的孢子印:拿下纸杯,拿开香菇的菌盖幻灯片20:区分毒蘑菇和食用菌:师:大家拿起蘑菇与大屏幕的蘑菇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吗?生:特别鲜艳。
还有一个环状的东西。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
师:那个环状的东西,大家知道叫什么吗?生:不知道师:这是某些真菌“脖子”上的环状领带,我们就叫它菌环吧。
师:这种蘑菇能不能吃啊?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有毒。
师:对了,毒蘑菇有菌环,鲜艳,千万别吃,因为它虽有鲜艳的外表,毒性却非常强,如果误食就可能失去生命,同学们一定要记清楚。
怎么区分毒蘑菇和食用菌,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大家课后去认真的研究。
一、真菌形幻灯片21:一、真菌形态结构。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9f1c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6.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酵母菌和霉菌及其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反馈:教师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条件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酵母菌和霉菌作用与生活的认识。
生物教案:《真菌》(优秀6篇)
![生物教案:《真菌》(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b2b7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1.png)
生物教案:《真菌》(优秀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生物教案:《真菌》,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真菌的写作思路。
生物教案:《真菌》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通过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认识真菌的主要特征。
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模拟实验,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为分解者的真菌,理解真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如何制作孢子印。
教学方法观察法、模拟实验法、实验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提前组织部分学生亲手培养蘑菇和霉菌。
(2)课件(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剪刀、烧杯、放大镜。
2、学生准备:(1)部分同学培养蘑菇和霉菌。
(2)各种颜色的纸片。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
在和谐、优美的自然中,有各种类型的生物分别做着自己的贡献,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大自然的平衡。
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类是什么呢?学生:还有一类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教师: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细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真菌。
2、提出问题展示课题:第三节真菌教师:对于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有部分同学亲手培养了一些真菌,还收集了一些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资源共享!3、创设情境,展开新课展示自己培养的蘑菇和霉菌。
2024年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三节 真菌
![2024年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三节 真菌](https://img.taocdn.com/s3/m/b623a43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4.png)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三章微生物第三节真菌教学过程2.真菌的结构和生殖实验探究:观察酵母菌和霉菌观察酵母菌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先用纱布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后滴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再慢慢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指导学生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滴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把碘液引入盖玻片下,反复2-3 次使碘液充分进入酵母菌里。
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向学生提问:1.酵母菌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呈什么形状?细胞内有没有细胞核?2.细胞内能否观察到液泡?有几个液泡?3.能否找到有的酵母菌的一端长出大小不同的突起?总结: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有细胞核,还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有线粒体、液泡等。
真菌的细胞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
观察青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白色绒毛状向空中伸展的直立菌丝,菌丝顶端着生青绿色孢子。
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在培养皿中取出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用放青霉的菌丝呈什么形状?它们是多细胞还是单细胞的?孢子有没有颜色?通过PPT 展示显微镜下青霉菌丝的形态,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孢子着生在哪种菌丝上?2.直立菌丝的顶端呈什么形状?总结: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所以青霉是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基质表面向空中生长的,叫气生菌丝;深入营养基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
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基质中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
做完实验探究后,请同学们思考:1.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3.比较青霉与曲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蘑菇常见的真菌除了酵母菌、青霉,还有蘑菇。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蘑菇的结构示意图。
总结: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9b583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a.png)
,细胞 ,都不含
。
3. 列举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
有横格,孢子的颜色着 (2)不同点
4. 尝试培养青霉和曲霉。
生状态,填入表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态
结构
生殖方式
5.列举真菌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真绝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小组合作、讨论 细
重点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用新鲜 的橘 皮和 馒头
做实验,待长毛发霉 3 、
后,对照 110 页图,
直立菌丝形态 孢子着生状态 孢子颜色
辨认橘皮和馒头上的 青
分别是那种霉菌。
霉
3. 对照课本 110 页 曲
5-2-3 和 5-2-4 及黑板 霉
四 、归纳总结
导
形态:单细胞,呈 _____形。 结构:具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成形
的______,细胞质里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生殖
生殖方式
酵母菌
学
_____________生殖
酵母菌
有氧:葡萄糖
______+______+
能量(较多)
营养方式 无氧:葡萄糖
______+_______+
能量 (较少)
流
真菌
(_____生物)
是多细胞,由
、
、
和________构成。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及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主备人 张海燕
备课时间 2010/12/19
导学案使用时间
学 习 1. 说出真菌的形态结构,识别青霉和曲霉。
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新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9678ee52d380eb63946dfd.png)
5.2.1 酵母菌和霉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酵母菌、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有关的材料用具。
学生准备:酵母菌的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境导入出示发霉长“毛”的馒头、面包等物品。
并提问:馒头和面包是如何做观察图片,思考并回成的呢?贮存不当馒头会答问题。
长“毛”,这种“毛”又是什么物体呢?一、酵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出示观察提纲,指导母菌菌的形态结构。
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1、形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态结构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新思考回答提纲中有关态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题。
纲问题。
认识并识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多媒体出示酵母菌的知形态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并识记酵母菌的形态结2、营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构特点。
养方式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探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出示动植物细胞结构同。
推测酵母菌的营养方图,引导学生将酵母菌与式。
之进行比较。
提出真核生物的概念。
推测酵母菌的究营养方式。
讲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生制作临时装片,利用殖方式显微镜观察出芽生殖的酵母菌。
了解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4、与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人类的关思考问题并回答。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 第二章 真菌 .2.1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新)冀教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 第二章 真菌 .2.1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新)冀教](https://img.taocdn.com/s3/m/8ee8d9a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3.png)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二)技能性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2.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腐烂的水果及发霉长毛的食品以及各种蘑菇.指导学生观察.教师介绍引起水果腐烂的是酵母菌、引起食品长毛的是霉菌,它们和蘑菇都属于真菌.二、讲授新课:(一)酵母菌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教师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边讲解.(1)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2)指导学生对照酵母菌的结构图和教师出示的酵母菌的微观投影,学习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征.(3)提出问题:酵母菌与植物细胞及前面所学的细菌有什么异同?(4)组织学生分析、讨论.(5)教师总结: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2.酵母菌的生殖方式:(1)播放录像或动画:介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2)教师讲解: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3)指导学生观察临时装片,找出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仔细观察并画出来.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1)提出问题:酵母菌具有叶绿素吗?它的营养来源是什么? (2)学生讨论、发言.(3)教师讲解: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4.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酵母菌的应用.(2)播放录像:介绍人类生活中对酵母菌的应用.(3)教师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二)霉菌:霉菌的形态结构教师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边进行讲解.1.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其形态和颜色;2.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装片.注意观察菌丝和孢子的颜色.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教师总结: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霉菌的营养方式:指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得出结论: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霉菌的生殖方式:1.指导学生观察孢子,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2.引导学生分析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1.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2.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一、酵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营养方式-----腐生生活.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孢子生殖.二、青霉与曲霉: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营养方式———-—异养生物.三、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青霉和酵母菌的实验教学设计
![观察青霉和酵母菌的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6ae61d19e8b8f67d1cb9e6.png)
观察青霉和酵母菌的实验教学设计张超(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上海200020)摘要本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对“培养、观察青霉和酵母菌”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从培养青霉,分享心得到实验室的观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
通过活动单的设计与评价对学生的课前实验和交流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观察青霉实验改进信息技术初中生物学1教材和学情分析本实验是沪教版初中《生命科学》八年级第二册“微生物”中的学生实验,实验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培养青霉和酵母菌的方法。
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培养过程呈现出来,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分享?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另外教材的实验建议中有关青霉的培养与观察是采用新鲜橘皮作为天然培养基来培养青霉,观察方法是用解剖针或镊子挑取少许菌丝制成临时装片。
这个方法实施下来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显微镜观察效果不够理想。
一是利用橘皮培养青霉,培养时间难以控制,如果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橘皮表面布满青绿色抱子,难以取材观察菌丝。
二是用解剖针挑取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少许”的量较难把握,挑取时抱子容易散落,在显微镜下常观察到大量的抱子堆在一起,较难观察到菌丝及扫帚状的抱子梗。
因此 本节内容将通过活动单及相关评价的设计来促进学生的课前实验,同时通过改进青霉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青霉的课堂观察效果。
2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通过制作青霉和酵母菌的临时装片观察青霉和酵母菌的方法。
认知青霉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殖方式。
作为空白对照的作用,但除此以外,加入相同体积的溶液也起到了控制变量的目的%由于教学的时间限制,每组学生并不能依据平行重复原则完成3次以上的实验重复,此时可以从全班的分组来实现平行重复的原则。
但由于操作者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可能导致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在科学实验探究中应尽量保证操作人员和过程的一致性。
八年级生物 第4章 生物的类群 4.3 微生物培养、观察青霉和酵母菌(实验)
![八年级生物 第4章 生物的类群 4.3 微生物培养、观察青霉和酵母菌(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38730eb55270722182ef77a.png)
Image
12/2/2021
第四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无氧呼吸: 葡萄糖
酶酒精 + 二氧化碳 + 能量
12/2/2021
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真菌的主要(zhǔyào)特征:
1、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2、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3、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gètǐ)。 4、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12/2/2021
第四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将黄豆芽放入锅中,加入(jiārù)500ml水,一勺糖,加热20分钟。
12/2/2021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实验(shíyàn)过程:
20分钟后,将黄豆芽从水中捞出,等水冷却, 将水倒入瓶中,加入(jiārù)酵母。
12/2/2021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实验(shíyàn)条件:
常温下进行实验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 1.橘子(jú zi)皮一瓣
• 2.蛋白+蛋黄 • 3.塑料袋
选材(xuǎn cái)
12/2/2021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条件 ,时间 (tiáojiàn)
• 1.温度为25~30℃
2.湿度(shīdù)充足
3.空气流通
4,4/4~4/7(清明)
12/2/2021
12/2/2021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酵母菌
形态:单细胞个体(gètǐ),椭圆形,接近透明。
结构( : jiégòu)
真菌的教学设计
![真菌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51c8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6.png)
真菌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水平,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理解,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水平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水平,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实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水平,形成准确的科学观点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思维训练中主要使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第二册《生命科学》第五章《生物的类群》第3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为B级水平(其中霉菌的培养和观察实验为A级水平)。
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
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实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实行了整合,在此之前实行了细菌的教学。
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学情分析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实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能够顺利展开。
八年级的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水平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教学策略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的 影响,不同的营养条件也会适宜不同的菌株生长。因 此,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提供给学生如何较易获得青霉 的指导建议,如材料的选择可以是橘子皮、面包、馒 头、土豆等,培养的条件要温暖潮湿,使学生的学习体
—9—
验更深刻、更顺畅。 教材提供的培养和观察青霉的实验方法是新鲜
橘皮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一周左右,用解剖针在 橘子皮上长有青霉的部分挑取菌落制作临时装片进 行显微观察。该实验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 定的困难。如,青霉在橘皮上的生长情况不可控,很 难找到白色菌丝和绿色孢子共存的最佳培养时间;利 用解剖针挑取菌落边缘带有少量孢子的菌丝并制成 临时装片时,技术难度较高,且孢子很容易散落,较难 观察到完整的分生孢子囊的结构。针对上述问题,本 实验对青霉的培养和观察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观 察用的青霉菌皆来源于利用 PDA 培养基实验室培养 所得的培养皿菌落,利用 PDA 培养基大大缩短了青霉 菌的培养时间,经过多次试验也得到了观察青霉形态 结构的最优培养时间。其次,优化了制作青霉临时装 片的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附法使学生较容易制得目 标装片,并观察到完整的青霉菌结构,大大降低了实 验操作难度,减短了实验操作时间。最后,在实验操 作过程中,青霉菌始终生长在培养皿基质内,避免了 霉菌孢子散落在空气中被学生吸入而引发身体不适, 也方便实验结束后的菌种保藏和霉菌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培养霉菌的过程,学生对青 霉菌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了解,锻炼了主动学习的能 力。学生通过了解实验室培养青霉的条件要求,树立 严谨正确的科学观,并学会利用所学来指导生活。 6.1.2 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先请 1 或 2 位学生向同学分享自己在家中培 养酵母菌的过程,并说明培养条件。随后,教师介绍 实验室培养酵母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真菌的异同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通过 观察图片能让直观地看到异同,教师同时以问答的方 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比较真菌的异同,降低了知识点的 理解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6 教学过程
课前一周,教师下发实验任务单,学生自主培养 青霉菌与酵母菌,认真记录真菌的生长过程并做好 PPT 准备课上分享经验。 6.1 学生分享真菌的培养过程 6.1.1 青霉菌的培养
学会在生活中获得青霉和实验室培养青霉的方 法,知道青霉的营养方式;学会观察青霉形态结构的 方法,知道青霉的形态结构和孢子生殖方式;通过青 霉的观察和培养,体会微生物的微小和无处不在,感 悟腐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类比较真菌的异同,能归纳总结出真菌的 主要特征。
4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提前培养好青霉与酵母菌并拍照。 教师准备:医用葡萄糖培养的酵母菌、实验室培 养的青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透明胶带、剪刀、 镊子、吸水纸、纱布。 实验环境: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
技术,但是微生物的观察与植物临时装片的观察是有 区别的,因此学会观察酵母与青霉菌的显微结构也是 本节的学习重点。
3 教学目标
学会培养酵母菌的方法,知道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与发酵现象;学会观察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方法,知道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繁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初步建 立起对酵母菌的感性认识,关注生命科学知识与日常 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第 35 卷第 1 期 2019 年
中 学 生物 学 Middle School Biology
文件编号:1003 - 758(6 2019)01 - 0009 - 03
Vol.35 No.1 2019
“培养、观察青霉与酵母菌”的教学设计
刘雅清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上海 200241)
2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年级是初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 经验和动手实践能力,生活中看到过食物发霉后的菌 落,也存在利用酵母菌发面的认知,但缺乏观察菌落 细微结构的机会。因此,本节从“寻找微生物”的活动 开始,学生容易获得利用食物成功培养青霉的体验, 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在青霉和酵母菌的显微观察前, 学生已经通过植物叶表皮和横切临时装片的制作,学 会了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也掌握了一定的显微观察
摘 要 以实验方法的创新为主线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丝的观察方法做出创新和简化:优化青霉的培养时间;采用透明胶带
粘附法制得目标装片,并观察到完整的青霉菌结构。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式实践体验过程,旨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
关键词 青霉与酵母菌 培养与观察 方法改进 透明胶带粘附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上海市中学生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初中 阶段主题三“生物的主要类群”中“微生物”部分的实 验内容,学习水平要求为 A 级。微生物是继植物、动 物两大类群以后学习的第三大类群,该部分的学习要 求学生由宏观到微观,逐步认识身边的生物类群。由 于真菌的体型较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有一 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微生物家族”的学习从体型相对 较大的真菌讲起,然后再讲述更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对于微观领域的学习,安排从体型大的种类到体型小 的 种 类 ,充 分 考 虑 了 学 生 的 认 知 规 律 ,有 利 于 学 生 理解。“培养、观察青霉和酵母菌”是学生在初中阶段 首次经历的微生物实验,对学生构建微生物方面的知 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青霉和酵母菌的培养与 观察,学生从中体会微生物的微小和无处不在,感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为后续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的学习做好铺垫。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真菌 的理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激 发了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