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邪照妖古代贵族为何喜欢用铜镜随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邪照妖古代贵族为何喜欢用铜镜随葬?
驱邪照妖古代贵族为何喜欢用铜镜随葬?
铜镜的艺术价值绝不逊于绘画,甚至超过了绘画。
事实上,铸镜比绘画更复杂、难度更高。
古代铸镜的主要步骤如下:
1.设计图。
铜镜的设计图,反映的是宏大的时代背景,例如东汉时期,道家文化盛行,许多铜镜上的铭文都反映了当时的道家文化故事。
2.制模。
用泥雕塑出镜背图案、铭文,在空地上阴干,再入炉烧制,形成纹饰、造型和铜镜相同的母模。
3.制范。
用母模翻制出泥范,然后阴干、烧制成陶范(纹饰、造型和铜镜相反)。
一个范只可以做一面铜镜,因为必须打碎范才能将铜镜取出。
4.浇铸。
将铜、锡、铅按照一定比例熔化成青铜,随后将青铜浇注入陶范范腔里,等待青铜冷却,去掉陶范。
青铜中的铅可以增加流动性,锡可以调节色泽。
5.打磨。
铜镜浇铸出来后,往往被氧化得很厉害,根本没办法照人,这时候就需要后期加工,即在水中清理并打磨铜镜,光亮镜面。
中国铜镜研究会副会长刘东先生指出:“铸镜时只要是中间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出问题,哪怕是合金兑比稍有不慎,或是镜范中掉进一粒杂物,甚至是温度、天气出现一点点变化,都会使这件作品达不到完美甚至前功尽弃。
”
曾经也价值连城
铜镜独特的审美价值,衍生了它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受现代人热捧。
最近十年,随着人们对铜镜认识的加深,铜镜的价格日益上涨,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从几十万元再到上百万元,如今又要从几百万元上冲千万元。
殊不知,在古代,铜镜就已经是价值连城的珍品,甚至其价格之高,是常人难以接受的。
春秋时期前,铜镜的数量、品种都很少,使用者多是皇宫贵族和等级比较高的官员。
在那个时候,普通人没有使用铜镜的资格,就算他们也有钱买得起。
到了汉代,人口逐渐增多,生产力得到发展。
汉代铜镜数量多,使用普遍,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
这时,虽然平常人也有资格使用铜镜,但是它的价格极高并非一般人能够买得起。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曾以铜镜为珍品赠给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
例如现今日本、韩国还收藏着中国的金银平脱铜镜,它们分别为日本正仓院所藏的金银平脱花鸟葵花镜,日本白鹤美术馆所藏的金银平脱花枝禽兽葵花镜,韩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两枚金银平脱团花镜。
不过到了宋代,由于经济发达,铜镜的产量大大提高,价格也急剧下降,铜镜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普通人也能购买的日常用品。
此时,铜镜廉价到按斤买卖,甚至低至200文钱一斤。
镜子的前世今生
早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通常用水来照面。
铜器发明以后,人们就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
盛水的盆叫“鉴”,《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因此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
到了商代初年的时候,
人们开始铸造铜鉴,鉴字便有了金字偏旁。
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
而铜镜由产生起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
从齐家文化铜镜的萌芽期过商周越春秋到了战国两千年的时间里,历代工匠努力探索实践,才从实践中得到了合理的铸镜配方和掌握铸镜的核心技术,铸造出了大量极为精美的铜镜。
两汉则是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工艺上的已经完全成熟,形制趋于规整。
进入隋唐,国力强盛,文化上海纳百川、中西交汇,这时的铜镜在形制、花纹、铭文内容、装饰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创出了繁花似锦、富丽堂皇的时代风尚。
而宋、辽、金乃至元、明、清这些时期则更注重铜镜的使用功能,更趋生活化。
直到明代末期,人们开始以玻璃为镜子。
清代乾隆以后,玻璃镜开始大兴于民间。
逐渐地,铜镜被成本更低的玻璃镜取代,成为一种艺术品。
阳气之物驱邪照妖
从古至今,很多鬼故事都跟铜镜扯上了关系,因为镜子是阴阳道的媒介。
古人用铜镜赠与殓者,用镜殉葬。
因此,有人认为铜镜是阴气之物,带有邪气与诡异色彩。
但实际上,铜镜是墓地里唯一具有“阳气”的东西:置于墓顶上引入阳光从而使人升仙。
铜镜不但是古代贵族墓中常见的随葬品,而且也出现在一些小型墓内。
人们选择铜镜随葬,正是因为铜镜具有的破暗取明的作用。
说到铜镜最初的用法,也与它所具备的阳气分不开。
在新石器时代,铜镜多是太阳光芒的纹饰,它的形状是圆形的,代表着光明和太
阳。
以前部落首领或者王,是半人半巫的角色,不仅有较高的权力,并且是半神话色彩的人物,铜镜出现的时候,更多的是作为礼器,被巫师作为沟通天地或者作法之用。
到了后来,每每国家遇到战争之类大事,古人也喜欢拿铜镜出来祭祀一下天地祖宗,指望保佑诸事顺利。
镜子能驱邪照妖,是中国一直都存在的观念。
首先,它可以使妖魔鬼怪原形毕露。
在葛洪的《抱朴子》中有言:世上万物久炼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镜中真形。
相传有很多关于镜子能照妖的故事,例如《西游记》和《封神榜》,都有以镜子照妖的情节。
顺着这个思路,照妖镜又成了应用广泛的禁劾物。
比如古代武士甲胄的后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块“护心镜”,这除了可以抵御武器侵害外,还可以用来镇吓鬼怪;又如中国很多地区的屋子都是在大门顶端中间部位镶上一块小圆镜,具有镇邪驱怪的意义;再比如在传统的婚礼风俗,有以下这样的规定:新娘要穿带有铜镜的新衣上轿去婆家,在花轿进入婆家大门前要有专职人员用铜镜在轿厢内“搜寻”一遍,用作合卺的洞房里一定要有一面大铜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