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剂形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剂形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了解三种剂形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及其稳定性。
方法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
结果以含有效氯400 mg/L含氯消毒片消毒液对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5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含相同浓度的消毒粉剂和液体制剂作用15 min,对两种试验菌均不能达到完全杀灭。
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三种消毒剂溶液,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作用10 m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范围为1.68~2.07。
结论三种剂形含氯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效果,以片剂最好。
【关键词】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稳定性
消毒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1]。
含氯消毒剂是目前市场上较为常用的一类消毒剂,一般用于医疗机构内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极其他方面的消毒。
此类消毒剂产品制剂主要有片剂、粉剂和液体等剂形,本研究分别选取上述三种剂形进行了实验室杀毒效果比较和理化性能观察。
1 材料与方法[2]
1.1 消毒液配制消毒液1号为片剂,有效氯含量为质量分数40.2%;消毒剂2号为粉剂,有效氯含量质量分数14.2%;消毒剂3号为水溶液,有效氯含量67.7 g/L。
三种消毒剂均用蒸馏水溶解并用标准硬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1.2 试验菌悬液制备取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24 h新鲜培养物,用TPS洗下制成菌悬液,用30 g/L牛血清白蛋白作对倍稀释,制成试验菌悬液。
1.3 中和剂鉴定试验试验设计6组,以上述两种试验菌为代表,按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
试验结果,以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极少数生长;第2组远较第1组为多,但较第3、4、5组生长菌数少,其组间差不超过两组回收菌数平均值的10%;第6组无菌生长,表明所用中和剂及其浓度适宜。
1.4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将消毒剂与试验菌悬液置于20℃水浴中恒温。
在无菌试管内加入1 ml试验用菌悬液和4 ml试验浓度消毒液,混合均匀,作用至规定时间。
取0.5 ml样液加入到含4.5 ml中和剂的试管中混合,取样进行活菌计数,计算杀灭对数值。
试验重复3次。
1.5 物体表面现场消毒试验随机选取物体表面(桌面、台面、门等),用规格板标出2块面积各为25 cm2的相邻区域,消毒前用无菌棉拭沾湿采样液,在规定的面积上进行涂抹采样,作为消毒前对照样。
然后用无菌纱布沾取消毒液擦拭另一区域进行消毒,作用规定时间,按上述方法作消毒后采样。
将采样棉拭投入含5 ml中和剂采样试管中,作为试验组样液。
分别对照组和试验组样液进行活菌计数培养,计算对自然菌杀灭对数值。
2 结果
2.1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用含5 g/L硫代硫酸钠,30 g/L吐温80和3 g/L 卵磷脂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三种最高试验浓度含氯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且中和剂溶液和中和产物溶液对试验菌生长基本无影响。
2.2 杀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以含有效氯400 mg/L含氯消毒片(1号)消毒液对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5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含相同浓度的消毒粉剂和液体制剂作用15 min,对两种试验菌均不能达到完全杀灭(表1)。
2.3 物体表面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连续重复30份样检结果表明,三种消毒剂均配制成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使用液,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作用10 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范围为1.68~2.07;消毒前存活菌数为625~810cfu/cm2,消毒后存活菌数为10~14 cfu/cm2。
3 讨论
含氯消毒剂是目前消毒剂市场中较常应用的一类消毒剂[3],具有消毒作用快、毒性小,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含氯消毒剂的腐蚀性较大,稳定性较差也是它较为明显的缺点。
本研究选取了三种粉剂、片剂和液体剂型的含氯消毒剂,结果发现,在相同有效含氯量的条件下,以片剂杀菌效果最好,粉剂和液体制剂杀菌效果稍差一些。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三种剂形所用含氯消毒剂原料不同所致,含氯消毒片多数采用三氯异氰尿酸,其水溶液偏酸性,有利于杀菌作用增强;粉剂和液体制剂为了稳定性,都偏碱性,不利于杀菌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5-100.
[2]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5.
[3]薛广波. 现代消毒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