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满分130,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共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 (ráo)有兴味②纵横▲ (jué)荡
③可见一▲ (bān) ④如火如▲ (tú)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我的作品中有很多是写爱的深度,爱的恐惧,爱的无耐等等。
如果从政治学或者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话,觉得人非常渺小。
但是从创作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认为爱情是非常凝重的话题。
它永远会名刻在人的心灵当中,不会抿灭。
政治小说、科学小说、经济小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是爱情小说永远不会消失。
当代人在读古典文学时可能会不了解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古代建筑。
但是当读到爱一个人或者与一个人分离,一种愁怅或者一种爱的喜悦等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感情去领悟古典文学当中的这些东西的。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③▲,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④▲,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⑤▲,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
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峡》)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语录》)
⑧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
(5分)
(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绳上跳舞的办法来选拔官员,进行这种游戏时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请举一例?要求写出人名和结果。
(2分)
(2)“三藏听说,愁促眉间,闷添心头,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
’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上述语句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孙悟空一调芭蕉扇”,请结合选句概括唐僧、八戒、沙僧的性格?(3分)
5.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你一定比较熟悉。
有人考证,这是为某一种酒写的广告诗。
假如这确是一首广告诗,请根据诗的内容说说这种酒是什么品牌?作为一首广告诗,你认为它写得是否成功?为什么?(3分)
(第二部分共44分)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文字,完成6-9题。
(9分)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且且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今以.蒋氏观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君将哀而生.之乎C.几死者数.矣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句话的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2分)(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也?《曹刿论战》
D.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8.蒋氏认为“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的一句依据是什么?试结合原文内容作充分的说明。
(2分)
9.作者听了蒋氏的话,不禁“余闻而愈悲”,结合全文说说这个“愈”字的作用。
(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
(4分)
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①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妻曰:“②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
夜穿③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
”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
【注解】:
①当年:此生、一生。
②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典出《左传》。
晋公子重耳带着狐偃、赵衰等人流亡国外时经过曹国,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仔细观察后,认为狐、赵等人均有辅助君王的才能,一定可以帮助重耳返回晋国执政。
③墉:墙壁。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②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
阅读《雪》中的文字,完成11-13题。
(9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甲文)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1.鲁迅《雪》中画线句子和朱自清《春》中的句子,都写了花和蝴蝶、蜜蜂,写景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说说甲乙两段中作者对花和蝴蝶、蜜蜂分别有什么用意?
(4分)
(乙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节选自《春》)
1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江南的美景、美事,读者情不自禁联想到他在《故乡》中回忆少年闰土的那些美事,结合那些美事,请你解读鲁迅灵魂中丰富的柔软的情感。
(3分)
13.《雪》一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描写来表达自已的思想感情。
(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
(8分)
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造作
①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未颁之前,中国作家莫言已是“麻烦”缠身。
一贯低调的莫言,索性回山东老家“躲清净”。
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更遭遇到了幸福的烦恼。
②被各大媒体采访,被央视记者追问“你幸福吗”,被陈光标隔空喊话要赠与豪宅等,莫言烦恼强势袭来,因疲于采访无奈下宣称不再接待任何人。
③莫言称遭遇幸福烦恼,并非其在矫揉造作。
当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相。
”幸福是什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难有标准答案。
获大奖后遭遇烦恼被“骚扰”,莫言既幸福又不幸福,是真实而又真诚的反应。
④幸福,是个心理过程,幸福,和钱有关,但幸福感,花钱买不来。
心理学家马斯洛,曹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列为五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在我看来,幸福感则是渗透各层面的综合需求,虽与财富紧密相关,但各层面的幸福更需要有效感知。
如,鹿特丹的社会学家研究就认为,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烈日下不得不工作的痛苦。
伦敦经济学家则认为,孟加拉人
最幸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永远达不到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憧憬,穷但快乐着。
再如,闻信莫雷想用诺奖在北京买雳后,陈光标欲豪爽掷豪宅,试图让莫言幸福,而莫言却并不感觉幸福,反而坚守做人原则表示,无功不受禄,回绝好意。
如此的回合,张弛有力更彰显出不同的幸福理念。
④你幸福吗?其实答案也简单——舒服了就幸福,不爽了就不幸福。
经济学上的幸福指数告诉我们,幸福=可感知幸福,欲望。
欲望越大,幸福指数则越低。
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就在于自己如何去想。
因此,调节幸福的心理感受,至关重要——追求名利、拼命赚钱,或是一种幸福;工作向上看、生活向下看,也是一种幸福。
能在相同条件相同境遇下,活得更开心一些,多想想已拥有的,少觊觎难以得到的,就会快乐幸福很多。
⑥对莫言来说,让他开开心心写作,或许远比让其面对镜头回答“你幸福吗”的提问,
快乐得多,也幸福得多。
1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请举例说明文章第4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且有什么作用?(3分)16.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0题。
(14分)
应聘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
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I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
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7.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分)
18.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表达效果。
(2分)
①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②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19.文章结尾说“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请你根据小说情节猜测故事的结局,并说说理由。
(4分)
20.结合全文,请你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5分)
(第三部分共60分)
21.人生中有很多扇门。
推开那扇门,我们可以结交新朋友,可以认识新世界,可以悟出新道理,请以“轻轻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20年初三调研卷
语文 2020.05
参考答案
1、饶决斑荼
2、耐→奈名→铭抿→泯灭愁→惆
3、略
4、(1)财政大臣佛林奈普在绳上跳舞时险些跌死,(1分)正好皇帝的坐垫摆在地上救了他一命。
(1分)
(2) 唐僧:软弱、无能,取经信念坚定。
(1分)八戒:遇难易退。
(1分)沙僧:老实、憨厚、内心着急,又想不出办法。
(1分)
5、酒的品牌为“杏花”或“杏花村”(1分);成功之处是善于铺垫和烘托(1分),通过“雨纷纷”的气氛渲染和行人对酒的渴盼,突出酒对行人的魅力,表现酒的品位高,质量高(1分),含蓄而有艺术感染力。
6、D
7、B
8、蒋氏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尔”,他“弛然而卧”与乡邻们“虽鸡狗不得宁焉”,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们“旦旦有事”形成对比。
说明捕蛇的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三对对比写出两对即可给分)(2分)
9、“余闻而愈悲”呼应前文的“余悲之”(1分),“愈悲”是听了蒋氏一番血泪哭诉后对赋税带给农民的苦难更加了解对百姓更为深切地关心和同情。
(1分)所以在文中发出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强烈呼声。
(1分)
10、①晚上,她越过墙去观察他们,留连忘返,直到天都亮了。
②你的学问情趣比他们差得太远了,只能用你的见识气度和他们交朋友。
11、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其生机与活力。
(1分)《雪》突出了江南雪景的“滋润美艳”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热烈赞美(1分)。
《春》着力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春花图”,从而表达了对春的生机活力的喜爱和赞美。
(1分)
12、《雪》中与小伙伴堆雪罗汉,(1分)《故乡》中西瓜地里捉猹的小英雄闰土,雪
中捕鸟的小能手闰土,写出一点即可得(1分)这些是作者始终保持着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但对童年已逝,美好的事物常常流失,毁灭的惋惜,内心深处是失落、悲哀、忧伤的,这正是鲁迅灵魂中柔软、温情的丰富情感。
(1分)
13、将暖国的雪的“滋润美艳”与朔方的雪“如粉如沙”进行对比,由南国的雪的柔美衬托朔方的雪的壮美。
(1分)巧妙抒发作者那种渴望光明,憎恶黑暗的思想感情。
(1分)(或暖国的雨和江南的雪作对比,或暖国的雨与朔方的雪作对比,作用略)
14.调节幸福的心理感受,至关重要。
或(感知幸福的过程,是可以调节的)15.举例论证(1分),如“鹿特丹的社会学家研究就认为,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烈日下不得不工作的痛苦。
”又如“伦敦经济学家则认为,孟加拉人最幸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永远达不到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憧憬,穷但快乐着。
”(1分)两个例子各是从富人和穷人两个不同层面从正面来证明“各层面的幸福更需要有效感知”这个观点(1分)。
(或者“闻信莫言想用诺奖在北京买房后,陈光标欲豪爽掷豪宅,试图让莫言幸福,而莫言却并不感觉幸福,反而坚守做人原则表示,无功不受禄,回绝好意。
”(1分)用陈光标赠豪宅并不能让莫言幸福的例子从反面来证明“各层面的幸福更需要有效感知”这个观点(1分)。
)
16.开篇引用莫言的例子引出议论的话题---幸福是什么,(1分)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幸福感的内涵---幸福感是渗透各层面的综合要求,(1分)最后得出结论---如何获得幸福感。
(1分)
17.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⑥替儿子回答问题(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18.①“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1分,意思符合即可) ②“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
(1分,意思符合即可)
19.根据小说情节最有可能的结局是被录取的是母亲,(2分)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
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如能吃苦,好口才,极强的交际能力)(1分),和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1分)。
如果结局说儿子没被录取(1分),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
(“高兴”、“呆”)(1分)如果结局是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能自圆其说理由得1分。
20.①母亲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中年妇女(性格分析1分),结合情节如替儿子回答问题等(1分);②母亲溺爱孩子,为儿子包办一切,不懂教育。
(从教育子女角度分析的1分)结合文中的情节(指出在母亲这样的教育下,导致儿子的懦弱、无能才得1分)。
结合生活体验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多个角度提出看法,例: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
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
(1分)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