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广雅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广雅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基础.(24分)
1.(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
(2)雾凇沆砀,,。

(张岱《湖心亭看雪》)
(3)?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朝代兴替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深表同情的名句是:“,。


(5)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

,。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xùn jiè()
(2)可是每在晨光xīwēi()中,却喜欢坐在人家屋脊上。

(3)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òrán ɡuàn tōnɡ()(4)你讲的话很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zhōnɡliúdǐzhù()
3.(3分)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
....的水珠。

B.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
..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C.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

D.飞往留学地的飞机即将起飞,弥留之际
....,这位性格内向的男孩终于喊出了“妈妈,我爱你!”
4.(3分)下面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不再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把“一方面…另一个方面”改为“不但…而且”)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把“都”改为“不”)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把“赞誉”改为“反响”)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把
“身份证、学生证、手机”改为“手机和身份证、学生证”,并删去“其他”)
5.(4分)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续写句子,要求句式相近,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

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诗的韵律;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得到心灵的滋养:,;
,。

二、阅读(46分)
6.(10分)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泉香而酒洌.
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醒能述.以文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醉”“乐”二字贯穿全文,既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

B.文中太守之乐,只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

C.选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D.选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7.(9分)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奉继母益至./色愈恭,礼愈至.
B.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C.及安石得志./寻向所志.,遂迷
D.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人恒过.,然后能改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
(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你认为曾巩有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8.(10分)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

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

孩子们
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

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

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这是为什幺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

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

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

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人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9.(17分)
挽歌
徐树建
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

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离开农村了,而且这一离开就是永远,因为土地被征用了,房子被拆迁了,老牛头将不得不进城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过上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

老牛头走倒不要紧,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问题是家里那些牛怎么办。

老牛头一辈子养牛,靠养牛养活了一家人,并送儿子上大学、在城里安家结婚。

当听说非搬家不可后老牛头蒙头睡了三天三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卖牛,一头一头油光水滑的牛给人家牵走了,那时刻牛纷纷回过头朝着他哞哞叫,老牛头背过脸去假装看不见,假装那是人家的牛。

可到只剩下最后一头最高最健壮、短短的黑毛如绸缎一样闪光的大黑时,无论人家出多少钱老牛头都不卖了,因为大黑非同寻常,它救过自个儿的命。

前年的一场洪水中,是大黑用两只犄角把老牛头拱上了岸。

它是老牛头的救命恩人,也是老牛头对农村的最后一丝依恋,你说他哪舍得把它卖
掉?可是不卖不行啊,城里那鸽子笼一样的房子哪能容得下一头牛?
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
老牛头把大黑牵上了集市。

这样的一头大黑牛太馋人了,大伙纷纷簇拥过来,价钱出的一个比一个高。

老牛头只是不言语,到最后老牛头问人家:“牛卖给你后你怎么对它?”
有人说耕田,老牛头黑了脸;有人说杀了卖肉,被老牛头啐了一脸的唾沫星子……大半天过去了,谁也没能买走大黑。

天色渐渐黑下来,他看到还有个人一直没走。

那人老牛头认识,是邻村的一位老哥们儿,也是个常年养牛的。

老牛头问他:“我说老哥,你怎么还不回家?”
那人听了先递根烟给老牛头,点上后叹口气,说:“我养了一辈子牛,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牛,老哥,你怎么就狠了心卖它呢?”
老牛头正抽烟,一听这话含在嘴里的烟就抖起来了,好半晌才开得了口:“不卖不行啊,房子全拆迁了,没处养它了。

你们村子没拆吧?唉,真好啊!”
那人点点头,看着大黑的眼里全是赞叹的神色,又像老牛头一样爱怜地一遍遍抚摸牛,说:“我倒是想买它哩,它要是到我家啊,我天天让它喝最干净的泉水,吃最嫩最香的草,不会让它受一丁点委屈的,可是,我出不起钱啊……”
老牛头大叫起来:“老哥,就冲你这番话,大黑﹣﹣我送给你,一分钱都不要!我只有一个条件,隔三差五的我从城里回来时,你得让牛跟我做会伴!”
就这么谈成了,真的一分钱不要,老牛头把缰绳交到那邻村的老哥手里后,掉头就走,在夜色里一步也没有回头,任凭大黑一个劲地叫唤,他决不回头!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老牛头从城里回来了,直奔邻村。

那老哥正在小溪边为大黑牛冲洗,一个多月不见,大黑的毛发越发乌亮了。

乍见老牛头,那老哥一脸的惊诧,说:“我说,个把月不见,你白是白了,可精气神不那么旺哩。


老牛头喉头涌动,双眼痴迷地盯着大黑看,说:“老伙计,可想死你了,我夜夜睡不着觉哩……”便伸出手去摸,谁知大黑牛猛地一伸脖子,那双月牙一样的尖角示威似的一扬。

老牛头大惊:“大黑,是我啊,我是老牛头啊!”
可是大黑还是冲他发脾气,一点也不让他亲近。

老牛头终于双手捂脸凄叫起来:“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略有删改)
(1)文章开头说:“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说说其表达效果。

在一次又一次
.....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
“老伙计
...,大黑……对不起你了……”
(3)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作具体赏析。

谁知大黑牛猛地一伸脖子,那双月牙一样的尖角示威似的一扬。

(4)文章内容只字未提挽歌,却以“挽歌”为题,阅读文章,写出你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10.(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多少人,难以忘怀;有多少事,可以重来。

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恒久,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

还记得吗?曾经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愉悦你的那道景,感动你的那份情﹣﹣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

请以“那时,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将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工整,文面整洁。

四、附加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还要看看我那群忠诚的、令人信赖的狗的眼睛﹣﹣那沉着机警的小斯科第、达基和那高大健壮而懂事的大戴恩、海尔加,它们的热情、温柔和淘气的友谊使我感到温暖。

在那紧张的第一天里,我还要仔细观察我家里那些简朴小巧的东西。

我要看看脚下的艳丽色彩,墙壁上的图画和那些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熟悉的小东西。

我要用虔敬的目光凝视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
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个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

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

我还要为绚丽夺目而又辉煌壮观的落日祈祷。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

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夜里,我会无法入睡,脑海里尽翻腾着对白天的回忆。

①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其用意何在?
②简要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

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③读完选文,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广雅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
一、基础.(24分)
1.清风半夜鸣蝉;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云横秦岭家何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2.训戒;
熹微;豁然贯通;中流砥柱;3.D;4.A;5.思念是一棵树;让你在雨雪风沙中坚守最初的约定;思念是一缕风;让你在细细吹拂中慰藉精神的孤独;
二、阅读(46分)
6.清,清洌;摆放;记述;B;7.A;8.C;B;9.;
三、作文(50分)
10.;
四、附加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