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2.1 条。
枕下道床厚度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
道床厚度(mm)标准表 3.2.1
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重( Mt )W 年≥50 50> W 年≥25 25 >W 年≥15 W 年< 15
无垫层的碎石道床一般路基450 450 400 350 不易风化的岩石、碎石路基350 350 300 300
有垫层的碎石道床(碎石 /垫层)300/200 300/200 250/200 250/200
有碴桥面上的碎石道床Vmax ≤120km/h 250 Vmax > 120km/h 300
注:允许速度大于 120km/h 的线路,无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
450mm ;有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 300mm ,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0mm 。
第 3.2.2 条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符合表 3.2.2 的规
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表 3.2.2
线路类别顶面宽度
(m)
曲线外侧道床加宽碴肩堆高
(m)
边坡
坡度半径(m)加宽
(m)
正线无缝
线路
Vmax >
160km/h
3.5 0.15 1∶1.75
Vmax ≤ 160km/h 3.4 ≤
600 0.10 0.15
1∶1.75 普通
线
路
年通过总重
不小于 8 Mt
3.1 ≤800 0.10 1∶1.75
年通过总重
小于 8 Mt 3.0 ≤600 0.10 1∶1.75
站线 2.9 1∶1.50 第 3.3.1 条按表 3.3.1
轨枕类型和配置根数标准表 3.3.1
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重( Mt )W 年≥25 25 >W 年≥15 W 年< 15 轨枕配置数量木枕1840 1840 ~ 1760 1760 ~1680
(根 /km )Ⅱ型混凝土枕1840 1760 1760 ~1680
Ⅲ型混凝无缝线路1667
土枕普通线路1680
混凝土宽枕1760 1760 1760 第 3.3.6 条无缝线路轨枕应均匀布置,轨枕间距见表 3.3.6
—1;普通线路的轨枕间距见表 3.3.6 —2
无缝线路轨枕间距表 3.3.6 — 1
线路轨枕间距表 3.3.6 — 2
轨型
钢轨长度
(m)
每千米配置
根数
每节钢轨配
置根数
木枕( mm )混凝土枕( mm )
c b a c b a
75kg/ m、60kg/ m 或 50kg/
m 12.5
1600 20 440 594 640 540 587 635
1680 21 440 544 610 540 584 600
1760 22 440 524 580 540 569 570
1840 23 440 534 550 540 544 544
1920 24 440 469 530
———25.0
1600 40 440 537 635 540 579 630
1680 42 440 487 605 540 573 598
1760 44 440 497 575 540 549 570
1840 46 440 459 550 540 538 544
1920 48 440 472 525
———
43kg/ m 或 38kg/
m 12.5
1440 18 500 604 720 500 604 720
1520 19 500 604 675 500 604 675
1600 20 500 564 640 500 564 640
1680 21 500 559 605 500 559 605
1760 22 500 541 575 500 541 575
1840 23 500 504 550 500 504 550
1920 24 500 513 523
———25.0
1440 36 500 622 705 500 622 705
1520 38 500 617 665 500 617 665 轨枕配置根数(根 /km )轨枕间距( mm )
1667 600
1760 568.2
1840 543.5
1920 520.8
普通
1600 40 500 599 630 500 599 630
1680 42 500 554 600 500 554 600
1760 44 500 569 570 500 569 570
1840 46 500 537 545 500 537 545
1920 48 500 509 522
———注:轨枕间距计算方法见附录二。
第 3.4.1 条线路大修采用的钢轨类型应符合表 3.4.1 的规
钢轨铺设标准表 3.4.1
年通过总重( Mt )W 年≥100 100 >W 年≥15 W 年<15
钢轨类型( kg/m )75~60 60 50
第 3.4.2 条使用的新钢轨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使用的再用轨
应符合《铁道旧轨使用和整修技术条件》(附录五)的规定。
表
1 再用轨分级
伤损项目
伤损限值
一级二级(整修前)三级(整修前)四级
60k
g/m
50k
g/m
60k
g/m
50kg/m 60k
g/m
50k
g/m
60k
g/m
50kg/m
磨耗a 垂直磨耗(mm)<3 <3 <4 <4 <6
<5.
5
<9 <8
侧面磨耗(mm)<5 <5 <10 <10 <13 <11 <14 <12 波浪磨耗谷深(mm)
<0.
1
<0.
1
<1.
<1.0
<0.
5
<0.
5
<0.
5
<0.5
锈
轨底边缘剩余厚度(mm)≥9≥8≥9≥8≥7≥6≥6≥5
蚀轨腰剩余厚度 (mm) ≥14≥14≥14≥14≥13≥11≥12≥10轨腰和轨底圆弧过渡处单
面蚀坑深度 (mm)
<4 <4 <4 <4 <5 <5 <5 <5
轨头下颚透锈裂纹无无无无
剥离掉块深度和长度 (mm)
深度 <0.5 ;长度
<5 深度 <1.5 ;长度
不限
深度 <2.5 ;长度
<15
深度<3.0 ;长度 <15
表面擦伤深度 (mm)
<0.5 <1.5 <1.5
<2.0
剥离裂纹深度 (mm)
<1.5 <1.5 <2.0 轨距挡板卡痕深度 (mm) <3.0 <3.0 <3.5 <4.0 低头及压堆 (mm/m) ≤0.5<1.5 <1.5 ≤2.0一侧肥边 (mm) ≤1.0≤3.0≤2.0≤3.0伤损程度无轻重伤无轻重伤无轻重伤无轻重伤
a 对于经整修后用于速度小于 80km/h 的线路的整修轨,磨耗限值可适当放宽。
表 2 再用轨使用条件
再用轨分类使用条件
级别轨型速度
km/h
年通过总重
Mt
说明
一级
60kg/m ≤120 ≤50
同一类型同等长度的再用轨应连续使用不短于0.5km 50kg/m ≤100 ≤30
二级
60kg/m ≤120 ≤50
50kg/m ≤100 ≤30
三级60kg/m ≤100 ≤30
50kg/m ≤100 ≤30
四级60kg/m 可成段使用于次要站线;每股道应使用同一类型和长度的再50kg/m
用轨,特殊情况下长度应不超过两种
第 3.7.1 条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
2
H=11.8 v j R
N i Q i v2i
N i Q i
式中H——超高( mm );v j——平均速度( km/h );R——曲线半径( m);
N i——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Q i——各类列车重量( t );v i——实测各
类列车速度( km/h )。
按上式算出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
2 H c=11.8 v max H R
2 H g=H - 11.8 v H R
式中H——实设超高( mm );
H c——未被平衡欠超高( mm );H g——未被平衡过超高( mm );v max——
线路允许速度( km/h );
v H——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 km/h )
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 75 mm ,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 90
mm ,但允许速度大于 120 km/h 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的
90(不含)~ 110 mm 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未
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 30mm ,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 50mm ,允
许速度大于 160km/h 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 70 mm 。
实设超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g,
旅客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c 。
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 125 mm ,在双线上不得大于 150 mm 。
第 3.7.10 条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 3.7.10-1
的规定,正矢容许偏差经常保养管理值如表 3.7.10-2 的规定。
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表 3.7.10-1
曲线半径R 缓和曲线的正矢和计算正矢差
( mm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
( mm )
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
( mm)
(m)
R≤250 6 12 18
250 < R≤350 5 10 15
350 < R≤450 4 8 12
450 < R≤800 3 6 9 R>800
V max ≤120km/h 3 6 9
V max > 120km/h 2 4 6 注:曲线正矢用 20 m 弦在钢轨踏面下 16 mm 处测量
第 3.10.3 条中和轨温按下式计算:
t中T
max
T
min
t
d
t
u t k
2 2
式中 [Δt d ], [Δt u ]——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附录六)
T max ,T min — —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
[Δt k ]——中和轨温修正值,取 0~5℃。
第 4.10.1 条 打磨作业后应达到表 4.10.1 的标准。
钢轨打磨作业验收标准 表 4.10.1 钢轨轨顶面病害
Vmax > 120km/h
Vmax ≤120km/h 测量方法
打磨列车 小型打磨机 打磨列车 小型打磨机 工作边肥边( mm ) <0.3 <0.3 <0.3 <0.5
1 m 直尺测
量
焊缝凹陷( mm ) <0.3 <0.3 <0.3 <0.5
1 m 直尺测 量矢度
钢轨母材轨顶面凹陷或马
鞍型磨耗( mm ) <0.3
<0.3 <0.3 <0.5 波浪型磨耗( mm ) <0.2
-
<0.2 - 第 6.2.1 条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
6.2.1 的规定。
施工地段放行列车时,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偏差不得得 超过经常保养(速度= 120km/h )容许偏差管理值。
项目Vmax > 160 km/h 正线
160 km/h ≥ Vmax
> 120 km/h 正线
Vmax ≤120 km/h 正线
及到发线
其他站线
作业经常临时作业经常临时作业经常临时作业经常临时
注:①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偏差)不得超过 1456 mm ;
②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 10 m 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项目Vmax > 160km/h 正
线
16
Vma
km
0 km/h ≥
x > 120 /h
正线
Vmax ≤
120 km/h
正线及到发线
其他站线
作业经常临时作业经常临时作业经常临时作业经常临时
验收保养补修验收保养补修验收保养补修验收保养补修轨距( mm )
+2 +4 +6 +4 +6 +8 +6 +7 +9 +6 +9 +10
-2 -2 -4 -2 -4 -4 -2 -4 -4 -2 -4 -4 水平( mm ) 3 5 8 4 6 8 4 6 10 5 8 11
高低( mm ) 3 5 8 4 6 8 4 6 10 5 8 11 轨
向
(直线)(mm ) 3 4 7 4 6 8 4 6 10 5 8 11 三角坑缓和曲线( mm ) 3 4 6 4 5 6 4 5 7 5 7 8 (扭曲)直线和圆曲线( mm ) 3 4 6 4 6 8 4 6 9 5 8 10
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 6.25
m,但在延长 18 m 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④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 6.2.1 第 6.2.2 条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 6.2.2 的规定。
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 6.2.2
验收保养补修验收保养补修验收保养补修验收保养补修
轨距 (mm) +2
-2 +4
-2
+5
-2
+3
-2
+4
-2
+6
-2
+3
-2
+5
-3
+6
-3
+3
-2
+5
-3
+6
-3
水平 (mm) 3 5 7 4 5 8 4 6 9 6 8 10 高低 (mm) 3 5 7 4 5 8 4 6 9 6 8 10
轨向(mm) 直线 3 4 6 4 5 8 4 6 9 6 8 10 支距 2 3 4 2 3 4 2 3 4 2 3 4
三角坑(扭曲)
(mm)
3 4 6 4 6 8 4 6 9 5 8 10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和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 0 ,经常保养为 2 mm ,临时补
修为 3 mm ;
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 6.25 m,但在延长 18 m 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④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1mm ;
⑤专用线道岔按其他站线道岔办理。
第 6.3.1 条各级容许偏差管理值见表 6.3.1-1 。
轨道动态质量容许偏差管理值表 6.3.1-1
项目
Vmax > 160km/h 正线
160km/h ≥Vmax > 120 km/h
正线Vmax ≤120 km/h 正线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轨距( mm )+4
-3
+8
-4
+12
-6
+15
-8
+6
-4
+10
-7
+15
-8
+20
-10
+8
-6
+12
-8
+20
-10
+24
-12
水平( mm ) 5 8 12 14 6 10 14 18 8 12 18 22 高低( mm ) 5 8 12 15 6 10 15 20 8 12 20 24 轨向( mm ) 5 7 10 12 5 8 12 16 8 10 16 20 扭曲(三角坑)
( mm )
(基线 2.4m ) 4 6 9 12 5 8 12 14 8 10 14 16 车体垂向加速度
(g)0.10 0.15 0.20 0.25 0.10 0.15 0.20 0.25 0.10 0.15 0.20 0.25 车体横向加速度
(g)0.06 0.10 0.15 0.20 0.06 0.10 0.15 0.20 0.06 0.10 0.15 0.20 注:①表中各种偏差限值为实际幅值的半峰值;
②高低、轨向不平顺按实际值评定;
③水平限值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超高值及超高顺坡量;
④三角坑限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⑤固定型辙叉的有害空间部分不检查轨距、轨向,其他检查项目及检查
标准和线路相同。
轨道质量指数( TQI )管理值表 6.3.1-2
项目高低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TQI 管理值
Vmax ≤160km/h 2.5 ×2 2.2×2 1.6 1.9 2.1 15.0
Vmax>160km/h 1.5 ×2 1.6×2 1.1 1.3 1.4 10.0
第 6.4.1 条线路设备大、中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 6.4.1 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向、高低、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路基排水)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表 6.4.1
顺序项目质量标准
1 轨距1.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 .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 1 ‰,其他线路不得大于2‰
2
水平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3 轨向1.直线目视顺直,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曲线方向圆顺,曲线正矢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4 高低1.目视平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 .轨顶标高和设计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 mm
5
三角坑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6 捣固1.捣固、夯拍均匀
2.空吊板: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 头,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 8% ,其他站线不得超过12%
7 路基及排水
1.路肩平整,无大草,并有向外流水横坡2.侧沟排水畅通
3.符合设计要求
8 道床1 .清筛清洁,道碴中粒径小于 25mm 的颗粒质量不得大于 5% 2.清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3.道床密实、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
9 轨枕1 .位置方正、均匀,间距和偏斜误差不得超过40 mm 2.无失效,无严重伤损
3 .混凝土宽枕间距和偏斜误差均不得超过 30 mm
10 扣件1.混凝土枕
(1)螺旋道钉无损坏,丝扣及螺杆全面涂油
(2)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颚应靠贴轨距挡板(离缝不大于1mm )或螺栓扭矩为 120~150 N ·m ,Ⅲ型扣件扣压力为 11 ~ 13.2kN
(3)扣件位置正确,平贴轨底,顶紧挡肩,扣板歪斜及不密贴大于 2 mm 者不得超过 6%(连续检查 100 头)
( 4)橡胶垫板、垫片及衬垫无缺少、损坏,歪斜者不得超过8% (连续检查 100 头)
2.木枕
(1)垫板歪斜及不密贴者不得超过 6% (连续检查 100 头)(2)道钉浮离或螺纹道钉未拧紧不得超过
8% (连续检查 100 头)
11 (一)
新钢轨及配件
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 1 mm
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超过20 mm ;曲线不得超过 20 mm 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 25 m 钢轨不得超过 80 mm 4.接头螺栓涂油,扭矩达到标准
(二)
再用轨及配件
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 1 mm
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超过 40 mm ,曲线不得超过 40 mm 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 .轨缝每千米总误
差: 25 m 钢轨不得超过 80 mm ,12.5 m 钢轨不得超过 160 mm 4.接头螺栓涂油,扭矩达到标准
12 (三)
无缝线路钢轨
及配件
1.轨条端头位移不得大于 20 mm ,固定区位移不得大于 5mm 2.缓冲区接头相错不得大于 40 mm
3 .焊缝质量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 ~TB/T1632.
4 )的要求
4 .联合接头位置符合第 3.10.10 条的规定
5.在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范围内,缓冲区接头轨缝和设计轨缝相比,误差不得大于 2 mm
6.锁定轨温应符合设计要求
7.缓冲区接头螺栓涂油,采用 10.9 级螺栓,螺栓扭矩 900~1100N ·m
13 防爬设备
1.安装齐全,无失效
2.普通线路爬行量不得超过 20 mm
14 道口1.木枕地段铺面下全为新木枕2.铺面平整牢固,轮缘槽符合标准3.两侧平台平整
4. 排水设施良好
15 线路外观1.标志齐全、正确,字迹清晰 2.钢轨上的标记齐全、正确、清晰 3.弃土清除干净
4.无散失道碴
16
旧料回收旧料如数回收,运至指定地点,堆码整齐,并按规定移交
第 6.4.3 条铺设无缝线路工程,应按设计文件及表 6.4.3 进行验收。
无缝线路铺设验收标准表 6.4.3
序
号
项目要求
1 锁定轨温
轨条始、终端入槽时的轨温均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同一单元轨条左、右两股锁定轨温差不得
大于 5 ℃;跨区间或全区间无缝线路相邻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 5 ℃,
区间内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 10 ℃
2
轨条轨端相错量轨条端头相错量不得超过 40 mm
3
联合接头符合设计要求
4
位移观测桩埋设齐全、牢靠,观测标记清楚
5
无缝线路位移量铺设后 5 天内观测,伸缩区两端不得大于 20 mm ,固定区不得大于 5 mm
6
钢轨硬弯
校直后用 1 m 直尺测量,允许速度大于 120km/h 的线路,其矢度不得超过 0.3 mm ,其他地段
矢度不得超过 0.5 mm
7
缓冲区钢轨接头轨顶面及内侧面要求平齐,误差不得超过 1 mm
8
缓冲区轨缝和设计轨缝相比,误差不得大于 2 mm (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
9
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
使用 M24 的 10.9 级螺栓,数量齐全,涂油,扭矩应保持在 900 ~1100N ·m,扭矩不足者不得超
过 8%
10 扣件
轨距挡板,挡板座顶严、密靠、压紧,不密贴(缝隙大于 2 mm )的数量不超过 6%(连续检查
100 头),且无连续失效;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颚应靠贴轨距挡板(离缝不大于 1mm )或
螺栓扭矩为 120 ~ 150 N ·m ,Ⅲ型扣件扣压力为 11 ~ 13.2kN ,不符合标准的不超过 8%(连续
检查 100 头),且无连续失效;胶垫无缺损,歪斜量大于 5 mm 者
不超过 8% (连续检查 100 头),螺栓涂油
轨枕位置轨枕方正、均匀,其误差不得超过40 mm
11
12 道床道床断面符合规定
焊接接头焊缝质量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 ~ TB/T1632.4 )的要求13
线路几何状态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