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题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红尘滚滚(滚滚红尘)
B. 莫逆之交(莫逆之好)
C. 悠然自得(悠然自若)
D. 雅俗共赏(雅俗共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能力。

A选项中“滚滚红尘”应为“滚滚红尘”,B选项中“莫逆之交”应为“莫逆之好”,C选项中“悠然自得”应为“悠
然自若”。

只有D选项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越来越强烈。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会场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D.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选项没有语病,表述正确。

B选项中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应改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C选项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应改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D选项中“我对我国的历史
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应改为“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非选择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路问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退,由也兼人,赤也后。

何也?”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赤,亦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路问曰:“闻斯行诸?”(斯:这个)
B.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何:为什么)
C.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故:因此)
D. 子曰:“赤,亦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取:接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C选项中“故”应解释为“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而非“因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路问曰:“闻斯行诸?”(斯:这个)
B.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何:为什么)
C.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故:因此)
D. 子曰:“赤,亦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取:接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B选项中“何”应解释为“为什么”,表示疑问。

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长江水”和“黄河水”为线索,展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B. 文章通过对比长江和黄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D. 文章结尾以“长江水”和“黄河水”为象征,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选项中“长江水”
和“黄河水”并非象征,而是具体事物。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长江水”和“黄河水”为线索,展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B. 文章通过对比长江和黄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D. 文章结尾以“长江水”和“黄河水”为象征,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选项正确,文章以“长江水”和“黄河水”为线索,展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