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炳光校长双肩挑的四个维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炳光校长双肩挑的四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1-07-07T05:56:01.76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1期作者:盘桂生
[导读]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541199
桂林地区高中(今桂林市十八中),于1981年在桂林东郊横塘创办时,蒋炳光校长兼上我们第一届文科毕业班同学的历史课和地理课。

1984年7月,我们第一届文科班与理科班共五十个同学参加高考,绝大多数都被高等院校录取了,取得了大面积丰收,打响了桂林地区高中创办后教学工作实际大检验的第一炮。

事实证明,蒋校长既能当好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又能亲自带头上好专业课,抓好教学工作,抓出实际成效来。

他真的能够做到双肩挑,给我们当时全校师生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

几十年后,至今回忆起来,蒋校长双肩挑的四个维度
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一是思想上有高度。

蒋校长原在荔浦中学工作,是该校乃至当时荔浦县教学工作的一块响当当的名牌。

1981年桂林地区高中创办时,万事开头难,犹如一张白纸,百业待兴。

因此,当时的中共桂林地区党委、政府、教育局领导设法把他调来当校长,加强桂林地区高中创办时的领导力量与教学力量。

蒋校长兼任我们第一届毕业班历史课、地理课的教学任务后,立即着手测试与调查,很快了解了我们班的实际情况。

虽然我们毕业班50个同学,都是从当时桂林地区12个县考进来的,但是学习基础与成绩都普遍有待提高。

比如,我们那时的历史课、地理课、英语课,是考入桂林地区高中后才系统开设的。

初中阶段学过一些,也都学得不系统,很多有关常识都不知道。

但是,面对这些客观困难、压力与挑战,蒋校长毫无怨言,没有丝毫责怪与回避,也没有流露出任何不高兴的情绪。

蒋校长从实际出发,采取高度负责的态度,没有撂担子,更没有把这难事推给其他老师去做,干好了是自己的,干差了是别人的。

他勇敢地挑起了我们第一届文科毕业班两门课的教学重担,坚决攻坚克难,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重任。

他敢于和善于从实际出发,教学中不仅善于坚持自己的教学风格,精讲多练,当堂巩固,而且还善于紧扣高中历史和高中地理的教学大纲,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给我们学生补充有关知识。

课堂教学时,他一边引导我们学生温习巩固,又一边精心传授新知,一边着力提高。

他充分调动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经常与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分别利用晚自习、双休日,不辞辛劳地深入我们毕业班教室,悉心进行辅导。

从而确保了我们高中阶段的正常教学进度,又为我们参加高考做好了准备工作,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得到了提升,从容应对高考选拔。

二是管理上有适度。

治校要严,严师出高徒,这是古今中外学校领导者、管理者、教学工作者,比较普遍认同与采取的一种治校管理办法和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但是,能否真正做到严中有格,严能适度,管理出高效,却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

桂林地区高中刚创办时,任课老师都是从一些县的重点中学抽调来的,学生也是从当时桂林地区十二个县选拔考进来的。

每一个任课老师都具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各自的教学风格与人格魅力。

同学们也都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拥有不同的个性。

但是,由于桂林地区高中刚创办,各方面的办学条件还不够理想,学校还不可能对师生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等方面都提供便利条件。

为此,蒋校长以果敢的改革创新精神,不仅力争上级领导的支持,抓紧学校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他还经常做师生们的政治思想工作。

把全校师生的主要时间与精力,正确引导到抓好教学质量上来。

他牢牢抓住教学质量与育人工作这个关键,统筹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他不仅善于广泛听取师生们的意见,与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及时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身体力行地自觉遵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比如,师生们住宿的合理要求,他千方百计设法适度满足。

但是,他自己却带头住在潮湿的小平房里,让同学们和其他老师住进崭新、干净、漂亮的楼房。

正因为蒋校长心中真正拥有广大师生,首先带头模范地为师生员工着想,师生们都由衷敬佩他,不会干出格的事情来。

所以,大家天天看见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勇挑重担,却把好处、便利条件首先尽量让给师生。

大家的研究是雪亮的,由此都自觉敬重他,尽量不给他增添麻烦。

也从来不见他特别教训或处理过某个师生,师生们却都团结和睦,积极向上,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并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

三是教学上有亮度。

蒋校长之所以能够赢得大家由衷的敬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他善于带头抓好教学质量,在教学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自己在教学上确实有亮度,令人佩服。

蒋校长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他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习与系统教育。

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又逐步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教学方法。

他先后发表了中学历史教学论文30余篇,合编论著10余本。

他写的“在历史教学中为什么要坚持精讲多练”一文,曾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他写的文章“寓教于史——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做法和体会”,在《中学文科教参》发表后,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学历史》复印刊转载。

他的教学录相,曾在全国历史教研会上放映,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好评,等等。

正因为他自身有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所以他享有崇高威望。

蒋校长是著名的中学特级教师,他给我们第一届毕业班上课时,经常有外省区的中学历史老师来观摩他上课。

蒋校长上这些公开课或示范课时,跟平时上课一模一样。

他从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虚假,绝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他也从来不事先跟我们班同学们打招呼,搞所谓的教学互动演习,然后又重复来一次。

他也从来不会因为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而调换教学内容,该上到那里就讲那里的内容。

不管是讲新课,还是上复习课、巩固课,他都能够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力求当堂巩固,务求实际成效。

他决不会随意打乱教学进度,而是根据正常教学进度来组织教学,并能够做到不留尾巴,不布置太多课后作业,不占用其他课的预习时间与复习时间。

蒋校长会经常给我们进行一些小测验,如章节考试、季度考试、段考、模拟考等。

由于当时办学条件有限,不少试卷还是他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刻印的。

每一次考试完
后,蒋校长都会尽快给我们学生逐一批改,当场公布成绩,并发放试卷,逐条认真讲解,引导我们学生认真总结提高。

他授课深浅度掌控得非常好,善于抓两头(学习好点的与差点的)带中间,从不随意表扬某个同学,也从不当众刻意批评某个同学,伤人自尊心。

他始终善于保持一个人民教师的尊严与威严,严谨教学,并善于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内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做到无缝对接。

所以,他传授的知识点是正确的,他的教育教学方法令人由衷折服与赞同,我们同学们都乐于接受,乐在他的施教当中。

四是感情上有温度。

蒋校长身为桂林地区高中校长、特级教师,曾任广西教育学会理事,广西历史教研会副理事长,桂林市七星区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党和人民授予他的荣誉称号也比较多,但是他从来没有沾沾自喜、高高在上,也没有不可接近。

相反,他善于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宏伟志愿化为具体的行动,对家人、对师生、对学生家长都拥有真挚的情怀与纯洁深厚的感情。

他始终没有忘记为人师表的神圣使命,没有忘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没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蒋校长的母亲当时年纪大了,非常慈祥,她老人家一直跟着蒋校长生活。

蒋校长及其夫人杨老师一直善待老人,非常孝敬老人家。

百善孝为先,以德树人,蒋校长身体力行,其榜样作用无疑给予我们同学们以积极的影响,上了最生动、最鲜活的一课。

又比如,桂林地区高中位于桂林市东郊横塘,比较偏僻。

有的学生家长远道而来,想看望他们的子女时,蒋校长知道后,从来不会拒之门外。

有时候,我们同学们正在上课,不便于中途叫学生出来见自己的家长。

门卫转告到学校办公室,蒋校长知道后,他没有课时总会设法抽空亲自接见,以礼善待。

并充分利用这个与家长见面的难得机会,及时了解民情,并如实通报学校的情况,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

既多方面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对学生家长给予必要的引导,充分调动家长配合支持的积极作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学生从自己家长的反馈意见中,得知蒋校长亲切待人的高尚情操后,又会增添学习的无穷力量,决心把学习搞好,不辜负蒋校长的关怀与期望。

从而有利于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发挥效力,合力把学生教育工作做好。

蒋炳光校长虽然早已经退休了,但是他的优良作风永远不会“退休”,他桃李满天下。

他在当时的工作岗位上双肩挑的四个维度,是实实在在的。

看似平凡而不平凡,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给予我们学生以积极的深远影响。

正因如此,蒋校长作为一个优秀中学校长,作为一名中学特级教师,是名副其实、问心无愧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所学校的育人环境与文化底蕴是需要不断建设、积累与丰厚的,是需要靠每一个人不断科学努力的。

1998年桂林地区与桂林市合并为大桂林市后,桂林地区高中更名为桂林市十八中。

进入新时代,桂林市十八中每一年都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所区级重点中学是名副其实的。

忆往昔,岁月悠悠。

蒋炳光校长双肩挑的四个维度,已经书写在了桂北大地上,已经书写在桂林市十八中的辉煌校史上。

当年蒋校长带领我们师生员工创办桂林地区高中时,敢于和善于带头双肩挑,并善于与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起,率先垂范,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勇于创新,科学作为,打下的良好基础,所形成的优良作风、学风、校风,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盘桂生(1964-),男,广西桂林人,瑶族,历史学硕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