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妙珊教授临床运用四逆散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 年第 12 卷第 3 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Vol. 12 No.3 • 27 ••薪火传承•
蔡妙珊教授临床运用四逆散经验总结*
黄桃园,肖根发,黄汉超,张秋林,曾碧珊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 )
[摘要]蔡妙珊教授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学术继承项目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深研各家学说,尤其推崇仲景学说。

四逆散是《伤寒论》所栽经方,由柴胡、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炙),用治阳郁于里,不得宣达的“热厥”证,蔡师认为“阳郁气滞”这一证型可广泛见于心系、消化 系、生殖系等疾病的不同阶段,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导证型之一,许多内科疑难杂症的发生,常与“热郁气滞”有关,因此十分撞用四逆散作为基方加减治疗常见内科疾病,常获良效。

[关键词]四逆散;中医药;名医经验;蔡妙珊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 (2021 ) 03-0027-03
DOI: 10.19787/j.issn.l008-1879.2021.03.009
四逆散始载于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由柴胡、芍药、枳实(破,水渍,炙干)、甘草 (炙)四味中药组成,具有透邪达表、宣通郁阳 的作用。

蔡师认为,该方虽药仅四味,但组方精 妙,有气血并治的特点:柴胡人肝胆经,主疏理肝 气,枳实主理脾胃气郁,并泄热破结,两药一升一 降,能调畅肝胃气机,升清降浊;白芍敛阴养血而 柔肝,炙甘草扶中益气并调和诸药,芍甘同用,缓 急止痛,并使升散理气药无耗伤阴血之弊,有“治 其阳者,必调其阴,理其气者,必调其血”之意;诸药相合,共奏透达郁阳、宣畅气血之功。

因肝主 气机疏泄,与少阳胆经互为表里,其经络循行包罗 胸腹耳目,与心系、脾胃系等多个脏腑相关联,故 四逆散可广泛用于肝胆、脾胃、心血管、妇科、情 志失常等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

1消化系疾病
用四逆散作为主方加减是蔡老师治疗消化系 疾病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其认为肝脏主疏泄,调畅 全身气机。

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气机调 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形体、官窍等机 能活动也稳定有序。

若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 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则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可导致胆汁郁滞,出现食欲减退、口苦、黄疸、厌食油腻、腹胀、腹痛,甚则出现腹痛、身热、口干等症状,胆汁郁滞日久,则易生结石|21;又肝属 木,脾属土,若木不疏土,日久会导致脾胃运化功 能减弱,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利,日久则会出现腹 痛、肠鸣、慢性腹泻等表现,用四逆散加减进行配方常能获效。

李某,男,65岁,2017年6月初夏就诊,有 胆囊炎、胆囊结石、慢性结肠炎病史20余年,诉 时有乏力、嗜睡、气短、间有右胁胀闷、心悸、餐 后明显,并有腹胀、晨起口苦,时有身热、大便 欠畅,每于情绪波动后觉肠鸣,并容易出汗,间 断服用过消炎利胆片、补脾益肠丸等药物效果一 般,查见中上腹部腹肌稍紧张,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有力。

结合晨起口干、腹诊及脉诊所见,考虑 为脾虚湿困并有肝郁气滞证,刻下虽有短气乏力等 虚证表现,但脉象所示正气未虚,以邪实为主,故首以疏肝解郁、化痰消积为法,用四逆散加减:柴胡15g、赤芍20g、白芍30g、枳壳10g、牡丹 皮20g、地骨皮15g、香附10g、鸡内金20g、法半 夏l〇g。

并嘱餐后揉按两胁、敲胆经以帮助消化,上方服用2周后复诊,诉上证均有减轻,觉仍有口 干、容易乏力、大便干结,上方基础上去赤芍,加 北沙参、太子参各20g,继服1月,7月下旬复诊,诉诸证进一步缓解。

按:患者有胆囊结石、慢性结肠炎病史,服 用过补脾益肠丸等药物效果欠佳,结合晨起口干、腹诊及脉诊所见,考虑为脾虚湿困并有肝郁气滞 证,需要先梳理肝脾之气后行调补。

蔡师认为肝经 循行两胁,挟胃络胆,肝气瘀滞时这些患者除了有 胁肋胀闷外,还有上腹部肌肉稍紧张的腹诊特点以 及脉弦;如有这些特点,不论是否有虚证,均适宜 用四逆散为主方加减,先宣畅气机、透解郁热,待 症状改善后进行调理,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此例患
基金項目: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岭南蔡氏‘宁静斋’传人广东省名老中医蔡妙珊学术思想研究”,编号:20192005 作者简介:黄桃园(1972-),男.硕士,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中医内科学。

.28•《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年第12卷
者治疗之中蔡师还配合了敲胆经这一外治法,有助 于改善胃肠消化,起到协同治疗的效果。

2心系疾病
蔡老师认为,心主血,肝藏血,两者相互配 合,共同维持血液的运行。

从五行属性来看,心属 火,肝属木,肝为心之母,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使 气血疏通,不仅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进行,更有助于化生心血。

当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母病及 子,心气不舒,会影响心血之运行,时间一长可导 致心失濡养,引起心悸、胸痹、失眠等相关心系疾 病,故蔡师对心血管疾病若见有心前区、喉间气闷 感,尤其与情志相关时,常用四逆散加减进行治 疗,效果良好。

典型病例:张某,女,62岁,因心悸、胸 闷、上腹胀闷3月余前于2016年7月20日前来就 诊,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诉近3 月时有心悸、胸闷感,每于生气及劳累后发作频 繁,并有嗳气、上腹胀闷感,平素易乏力、较为急 躁,睡眠欠佳,易出汗,胃纳尚可。

查见腹平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外院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 律,频发室早、房早,短阵房速,T波改变。

结合 临床表现及情志激动的特点,考虑为肝郁气滞之心 悸病,首用四逆散合温胆汤汤加减:柴胡15g、白芍丨〇g、枳实l〇g、酸枣仁l〇g、夜交藤30g、竹茹 10g、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5g,每日1剂,西药方面继续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服药 后诉心慌胸闷略缓解,仍有心悸、失眠、口苦、腹 胀仍未改善。

考虑有胃痞证,故改用四逆散合半夏 泻心汤:柴胡15g、白芍10g、枳实10g、法半夏 15g、茯苳10g、甘草5g、干姜10g、党参20g、黄 连5g。

2周复诊诉上证改善,睡眠好转,守方治疗 两月,心悸症状明显好转。

按:本案为“心悸”,结合临床表现,考虑证 属肝气郁滞、痰热内扰证,故用四逆散疏肝解郁,以畅达胸中窒塞之气。

用药后患者改善不甚明显,细问发现除了诉心悸外,还有上腹胀闷不适感,腹 平软,符合胃痞表现,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效果甚 佳,而且辛苦合用,有利于清虚热、调畅气机,故 该患者合用了半夏泻心汤肝胃同治,经处理后患者 心、胃症状均明显改善。

故蔡师强调中医治疗心系 疾病一定要注重细辨腹部触诊,如心下软,又有闷 塞感,可加用半夏泻心汤,心胃气机得通,心系症 状随之可以缓解。

3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有易复发、疼痛 剧烈的特点。

蔡师认为,肝经过阴器,抵小腹,肝气郁结会导致膀胱、输尿管运行障碍,出现腰腹疼 痛、尿频尿急、尿不畅等临床表现,当肾绞痛发作 时,少阴与厥阴气机交接不畅,久之可导致肝胆 之气会被郁滞,从中医病机来看有“阳郁”的特 点,故见泌尿系结石等可用四逆散为主方加减进行 调治。

梁某,男,45岁,因“右输尿管结石1月余”于2016年4月20日前来就诊,诉时有右侧腰腹绞 痛,改变体位难以缓解,并小便不畅、时时欲解大 便感,并有口干口苦。

外院B超提示右输尿管中 下段可见6x3mm大小的强回声影,集合系统分 离,考虑结石并轻度肾积水,服用过尿石通、五淋 化石丸等药物无效,查体见腹平软,右肾区叩击 痛(+ ),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

蔡师认为患者 之输尿管结石阻碍肝经升降出入之枢机,患者有口 干口苦、时时欲大便等气机不畅、郁热的表现,故 以四逆散为基方加减:柴胡l〇g、枳实l〇g、白芍 15g、甘草5g、海金沙15g、金钱草30g、炒鸡内 金10g、香附10g、厚朴15g,连服3剂,同时嘱 患者多饮水,配合跳绳,服药后1周后顺利排除结 石一粒。

按:蔡师认为该例结石患者有明显的气滞郁 热表现,故光予尿石通等化石药效果不佳,必须要 先梳理肝气为主,此方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用了香 附、厚朴等行气药因势利导。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 明,枳实对内脏平滑肌有双重调节作用,白芍能解 痉止痛[3],故四逆散治疗泌尿系结石有合理性。

蔡 师在用药后特意嘱患者跳绳以促进排石,用药后结 石顺利排出。

4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常见以经、带、胎、产为主,女子 的排卵与月经来潮与肝气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气机调畅是女子按时排卵及月经行经通畅的重要 条件,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月经周期正 常,经行通畅;若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则见月经 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甚或痛经。

治疗此类疾病,常以疏肝为第一要法。

因此在临床中,蔡妙珊老师 治疗妇科疾病常以四逆散为主方加减。

如治疗月经 不调,在月经前1周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为主,此时须以通为主,促进体内瘀血排出、排尽。

经后 1周以健脾补肾为主,此时当以补为主,可补气补 血,妊娠还可以调孕助孕。

典型病例:谢某,女,31岁,因“月经不调 并不育症3年”于2017年5月14日初诊。

诉近3年来月经不规律,量少,1~2天即干净,伴有心悸 烦闷、纳差、乏力、头晕、手足冰冷等不适。

3年
第3期黄桃园等蔡妙珊教授临床运用四逆散经验总结.29.
前曾行人流术,术后开始出现月经不规则,渐月经 量少,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及附件为见异常,血清性激素检测在正常范围。

曾服用过滋肾育胎丸、复方阿胶浆等药物,但用药后容易出现口干、身 热、腹胀、鼻生疮等上火症状,故未能坚持服药,上证一直无改善,遂来我院就医。

首诊时见患者面 色苍白,舌质淡红、舌苔薄,脉弦细。

考虑为肝肾 不足,冲任失养的不育不孕证,因上证为人流术后 起病,考虑肝脉有瘀阻,先行调畅肝脉。

拟四逆散 合八珍汤加味: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党参20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10g、炙甘草 l〇g、熟地黄20g、川弯10g、茺蔚子10g,每日1剂。

服药10剂后心悸、乏力、头晕症状改善,仍 手足冰冷。

考虑治疗有效,前方基础上加用继服2 周后月经来潮,经色转红、量亦增多,并有较多血 块,月经干净后在原方基础上加用鹿角霜10g、菟 丝子l〇g,并嘱用艾叶浴足,捏按三阴交穴,至下 次来月经时停药,月经净后守方,用该治疗方案治 疗半年,月经逐渐正常,2016年3月顺利怀孕。

按:蔡师认为妇科疾病与冲任二脉及肝肾状 态密切相关,故对于妇科杂病的治疗多由调理冲任 气血入手,该患者的特点在于人流史后出现月经不 调,高度考虑肝脉有瘀阻的情况,细问下患者服用 滋补肝肾的中成药后出现口干、身热、腹胀、鼻生 疮等郁热上火症状,因此首诊还是应该重视梳理肝 经,故以四逆散合八珍汤加减。

用药后经行较畅,经血中血块增多,考虑切中病机,故经后加用鹿角 霜、菟丝子平补脾肾,配合艾叶浴足及点按三阴交 穴以加强疏通肝脉效果,服用这些调补药物后无在 出现口干、身热等症状,表明肝经气机已恢复正 常,其后月经逐渐正常并怀孕。

5情志疾病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目前情志疾病的患病率 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抑郁症多见。

患者常情绪低 落、兴趣和愉快缺乏,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不 良,情感生活挫折等等诸多症状。

蔡师认为本病属 中医学“郁证”范畴,多因七情所伤致气机郁滞 而成。

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的疏泄功能正 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有助心情舒畅,改善多 种抑郁症症状,因此蔡老师治疗抑郁症,常会从肝 论治。

典型病例:尤某,女,51岁,因“失眠、多 梦、心烦易怒、情绪低落1年”于2015年10月20日就诊。

患者诉1年前因工作调动和同事、上 级产生矛盾,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心 悸、胸闷气滞感,时有自杀之想,西医诊断为抑郁症,曾先后服用黛力新、文拉法辛胶囊等药物治 疗,服药后觉嗜睡、头晕,难以耐受。

近期症状加 重,并时伴有身热、坐立不安等症状,已暂停单位 工作,就诊时见患者时情绪低落、易哭,并头面多 汗、纳差乏力、腹部触诊腹肌稍紧张,大便欠通 畅、畏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考虑为心 脾两虚、肝气郁滞证之郁证,用四逆散合甘麦大枣 汤加味治疗: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浮 小麦30g、大枣10g、炙甘草10g、百合20g、酸枣 仁30g、太子参20g、茯神15g,每日1次,配合 维生素B1片、文拉法辛胶囊口服,夜间加用艾司 唑仑2mg 口服镇静助睡眠,7剂后随访,属睡眠症 状改善,仍较为情绪低落,考虑治疗有效,继续守 方治疗7剂,复诊时属胃纳改善,精神好转,情绪 低落有所好转,仍出汗较多,并易醒。

守前方加生 龙骨30g、生牡蛎30g、麦冬10g,嘱用茉莉花、白兰花做成香囊,每天晨起后适当慢跑或步行,运 动后闻香囊。

服药后2周诉情绪进一步好转,守 方继续治疗,并叮嘱配合晨起有氧运动、闻自制 香囊,随访3月心情舒畅,能正常料理家务并已 上班。

按:本案因情志失常、气机不畅引起,病发1年余,有身热、恶寒、口干、乏力、腹胀等虚实互 见症状,结合腹诊、脉象所见,考虑证属于心脾两 虚、肝气郁滞证,首诊治疗以疏肝理气、养心安神 为法。

方用四逆散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用甘麦大 枣汤加用酸枣仁、夜交藤等药物养心气、安心神、除心烦。

现代研究亦表明,四逆散对于抑郁症状有 很好的干预效果[4<,该例患者服药后症状确有改 善,患者因此信心增强,医从性增高,这时嘱患者 适当有氧运动,因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产生P 内啡肽,能较好地改善情绪。

蔡师更是别出心裁地 配合香囊辅助调畅气机,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调 畅气机,并缓解服用抗抑郁药所带来的嗜睡乏力症 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9:91-99.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11:185-186.
[3]杨晓溪,常青,崔建美,等.肾绞痛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
学院学报,2009,26 (3):4345.
[4]王慧慧,张百霞•等•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的四逆
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9):3723-3727. [5]周静洋,鲁艺,李海娜,等.四逆散对LPS诱导抑郁小鼠模型的抗
抑郁作用及ID O调节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 12):4431 - 4433.
(收稿日期:2020-07-2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