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山导游词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缙云山导游词3篇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
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重庆缙云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重庆缙云山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
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
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
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
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
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
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
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
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
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
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
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
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
其中玉尖峰
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
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
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
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万年
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
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缙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
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寺中自古
办学,名为“缙云书院”。
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
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
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篇二:重庆缙云山导游词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缙云山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
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
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
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
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位于缙云寺前,洛阳桥旁,为青石浮雕,高4米,宽4米。
整个图案古朴雅致。
据有关专家认定为中古时期遗迹。
石照壁正中为芭蕉麒麟图,左右各有菱花图案,其下为青狮、白象浮雕,为缙云山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1984年,在石照壁外建有亭子,使其免遭风雨洗刷。
海拔864米,峰顶岩石裸露,突兀嵯峨,,在下仰望,好似一头雄狮俯卧峻岭,故名狮子峰。
峰上建有太虚台,系1938年汉藏教理院的师生为庆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法师五十寿辰所建,专供太虚法师在此练功。
位于狮子峰顶,系1938年,汉藏教理院的师生为纪念中国佛教会会长,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大师五十寿辰而建。
为方形石台,四方都有圆形拱门。
台内嵌有太虚石碑,刻有《太虚台记》,虽多年风雨冲刷,字迹仍较清楚。
台正面刻有“太虚台”岭逶迤,山间林海墨绿苍翠,真是美不胜收。
原有“太虚台”石碑已经断裂毁坏,现有“太虚台”三字是西师邓福林手书,工匠赵忠益所刻,于1998年换上的。
位于缙云寺西北10公里的杨龙山。
方圆约50亩,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60年,寨有四门,正门在寨北,已基本垮塌,去凹型石刻“云峰寨”三字已埋在乱石中,然字迹雄浑有力,清晰可见;西门被农民拆除,将石料搬作建房之用;东门、南门尚且完好;南门拱顶刻有“大清咸丰九年已未岁季冬月下浣众等同建吉立”。
香炉峰
海拔854米,与狮子峰相对峙,峰旁一石柱高约20米,形似香炉。
峰上建有高达41米的观景楼。
位于杉木园东南角,距贺龙院300余米,为2幢一楼一底小楼,前面的是原中共西南局办公处,后面是小平同志任中共西南局书记时旧居。
别墅
五十年代初,中共西南局和重庆市委在缙云寺杉木园一带山林中,修建了48幢小别墅,供领导干部疗养避暑之用。
房屋结构为中西合壁工,但每幢又依地形、景色的不同而
造型,至使各具特色。
刘伯承居住的别墅,先在狮子峰北麓,为茅顶木结构吊楼,后迁至
缙云山庄7号;贺龙的别墅在石华寺后山,即今“贺龙园”。
楼前塑有贺龙元帅半身戎装
石雕像。
洛阳桥
在缙云寺山门前,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溪涧,不知创建于何时。
相传冯状元常到桥
上迎着朝阳洛诵诗文,故名洛阳桥。
现存的洛阳桥,系1953年修公路时改建的。
桥宽4米,掩映在碧绿的丛林之中,秀丽静谧,常为游人驻足之处。
八角井
八角井系石地人工凿成的古井,因青石砌成八角形而得名。
深十余米,常年不涸。
宋朝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在此读书和高中状元后在朝廷力主抗金被贬回山办私塾时,常到
池中洗砚,故又称“洗墨池”、“状元井”。
黛湖
在绍龙观后,九龙寨下的公路边,水清澈碧绿如黛。
1930年,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便取名“黛湖”。
1935年,书法家欧阳渐书题“黛湖”。
1934年,北泉公园经理邓少琴等
组织北泉黛湖水利协会,向四川省水利委员会贷款法币120万,修筑堤坝蓄水,并立有
“黛湖”石碑。
1955年,重新修筑黛湖堤坝。
现黛湖蓄水面积近30亩,湖中有鼓藻类植
物20属140余种,是淡水藻类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
系垂钓、荡舟的极好场所。
1997年,庆银集团公司开发黛湖,建立“度假村”,后社会反映强烈,市政府出面制止。
龙塘
在缙云寺西面八角池附近,为平地下陷深塘,宽30米,深30米,上小下大,呈圆形。
周围竹树茂盛,塘底植被葱茏,有潺潺流水,常年不断。
当地农民曾用绳索下底探险采药。
据说塘底寒气袭人,不可久留。
白云竹海白云竹海
白云竹海位于缙云山东南坡,因白云观居在其中而得名。
面积约五千亩,以慈竹、楠
竹为主,并有少量苦竹、平竹、斑竹等夹在共间,从三花石上缙云山公路在杨家店分道可
直达白云观,从缙云寺步行1公里到白云竹海大门。
白云竹海是缙云山以自然风貌见长的一大景区。
古道曲径幽深深,万杆翠竹草青青,
三五农舍入仙境,喝酒何须杏花村。
主要景点有白云寺、高观音、千年古松,竹海幽径,
有石笋、石船,有鱼儿石、牛心石、罗汉石,真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是休闲度假的极
好去处。
虚塔
在接官司亭背面,建于1958年,塔高7.0米,塔基为边长4.0米的正方体;塔外有石栏,1966年被炸毁。
现在原破空塔西侧新建的太虚塔为1988年所建,基座为2.2米的正
方形,塔高5.5米,塔身全部用汉白玉贴面。
用汉白玉雕塑的太虚大师像高1.10米,站
立其上。
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十分壮观。
塔身正面所刻“太虚大师之塔”为全国人大副委
员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塔基碑文记叙了太虚生平事迹。
石牌坊
位于缙云寺山门前。
坊高6米,宽5米,由青石砌成。
其上雕有鸟兽等图案加以修饰,顶部有浮雕青石装点。
坊正面上层嵌有“圣旨”二字,落款为:“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为“迦叶道场”的四字额匾,于“明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正月九日化主稳
通俊书”。
坊背面上层嵌有“敕渝”二字,下层为“缙云胜境”,落款为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十月十五日。
坊上题字苍劲有力,气势豪迈。
坊前有一对石雕青狮,高1.70米,
两旁分列,虎视眈眈。
相思岩
位于香炉峰下。
《蜀中名胜记》云:缙云寺即相思寺也。
以此山有相思岩,生相思竹,形如桃钗。
又有相思鸟,羽毛绮丽,巢竹树间,食宿飞鸣,雌雄相应,笼其一,则其一随之。
北碚旧志稿称:山有相思岩,娟秀美丽,攀其巅者,徘徊不忍去。
相思岩上刻有“相
思崖”,系1984年周浩然书题,其下有不知雕刻于何时得凹龛贴壁佛像数处;在岩壁上还
有宋元佑年间的石刻多处,形状如塔,同称猞猁塔,下据有方窟,为收藏名僧骨灰之用。
在相思岩右侧的路边石崖上亦有不知刻于何时的猞猁塔。
法师塔法师塔
在破空塔东侧,与太虚塔相对。
正果为太虚之弟子,故塔身青石作成,规格亦比太虚
塔低,塔基为2.1米的正方形,塔身高4.7米,于建成。
整个建筑亦比较宏伟,正面有全
国人大副委员长赵朴初提的“正果法师之塔”六个大字,并刻有邓颖超副委员长题写的挽
联“论其生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职志,广为信众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楷模”。
缙云寺
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
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
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
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
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绍龙观
绍龙观始建于明代成化乙已年,历史上几经兴衰。
绍龙观座落在海拔1050多米的缙
云养生名山的幽谷之中。
道观坐西朝东,占地七十余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元辰殿、慈航殿、财神殿共三轩辕黄帝重主殿六大殿堂,属区级
文物保护单位。
篇三:重庆缙云山导游词
没到过缙云山之前,常常听人说缙云山的雪很有特色。
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
不得要领。
所谓“缙云山的雪”只在我脑际里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缙
云山,亲眼看到缙云山的雪,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
据我所看到的缙云山的雪有两种特色。
第一、缙云山的雪十分壮观。
在山脚看,也许并不好看,更谈不上壮观,可当我们到
了缙云山的深处,让我们叹为观止。
这分明是雪的天地,冰的世界??冰天雪地。
更让我们
惊奇的是:到了里边是白茫茫的一片。
雪娃娃给树叶儿、小草,树枝披上了一层厚厚的、
密密的白被子。
看不到一点绿色,即使是雪薄一点,也只会看到一点星星点点的绿色。
这
一切像是出自于艺术家的手笔,那样精致、梦幻,如仙境一般美丽,如仙境一般幻美,让
人陶醉于这冰天雪地之中,寒风呼呼吹来,树叶上、树枝上的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
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第二、缙云山的雪十分厚。
在上山的过程中雪从开始的薄得进六毫米左右的雪变得越
来越厚,气温也在慢慢的下降。
我们在走,一步一个脚印,“真踏实”呀!在比较高的程
度时地上的雪更加的厚,堆一个雪人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所以我们在较高
的地势时就堆了一个雪人。
看着自己的成果无比开心。
我们到了山顶时,我好不容易将手
埋进去,手腕都埋进去了,还没够着地面,可想而知它的厚度了。
我们登上了山顶又慢慢的下来了。
而我的心里对缙云山充满了留恋,有机会一定再去
看一看我们没看到的那些风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