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句法

合集下载

对联对仗口诀大全

对联对仗口诀大全

对联对仗口诀大全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由两个意义相对应、形式相对称的句子组成。

对仗口诀则是指对联中句子的字数、字形、韵律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仗关系。

下面是一些对联对仗口诀的大全,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1. 句分三句七字韵,字相对仗意相对。

这句对联的句子分为三句,每句七字,句子之间形成明显的对仗关系,字形相对称,意义相对应。

2. 一仄一平句平仄,两仄一平句平平。

这句对联的韵律是一仄一平、两仄一平,句子之间的平仄关系呈现出对称的结构。

3. 简单明了两仄平,五言绝句典范成。

这句对联的特点是简单明了,句子中有两个仄声与一个平声,体现了平仄关系的对称性。

并且使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达到了典范的效果。

4. 七言绝句高山水,句句平仄字字对。

这句对联使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描绘了高山水的景色。

每句的平仄关系形成了对称,每个字之间呈现出对仗的关系。

5. 十字口诀字字对,平仄相生仄平生。

这句对联的口诀表达了对联的特点,每个字都呈现出对仗的关系,平仄关系相生,形成了平仄对称的结构。

6. 一对对联双倍美,平仄对仗字字清。

这句对联表达了对联的美感,两个句子相互呼应,平仄对仗的关系清晰明了,给人以双倍的美感。

对联对仗口诀大全中的这些例子展示了对联的形式美和艺术韵味。

每个字、每个句子之间的对仗关系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对称的审美观念。

通过欣赏和学习对联对仗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文档

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文档

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文档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份超有趣的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文档。

平仄也很重要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读起来那叫一个顺口,有节奏感。

想象一下,像唱歌一样,好听得很呢!
词性也要相对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比如“花”对“草”,“跑”对“跳”,是不是很简单又好玩?
还有哦,内容也要有关联。

不能上联说东,下联说西,得相互呼应,有个主题在里头。

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瞅瞅。

“春风吹绿柳”,那下联可以是“秋月照黄花”,是不是很妙?
还有“青山横北郭”,下联“白水绕东城”,是不是特别有意境?
呀,对联对仗就像是一场文字的游戏,咱们得玩得精彩,玩出花样。

只要记住这些口诀,多练习练习,咱们也能写出漂亮的对联来。

朋友们,赶紧试试吧,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对联高手哟!怎么样,这份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文档有没有让你心动呀?。

对联知识—对联的句法与结构

对联知识—对联的句法与结构

对联知识—对联的句法与结构对联除了要做到对仗和谐,平仄合理,节奏有致,词性相近,还要注意对联的句法问题。

句法问题,实质就是语法的逻辑问题,句法不通,即使联句意义再好,也难为佳句,这是属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

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

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

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例如: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

如一理发店联: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吹面生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

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

如一旅社联:进门都是客到此即为家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四、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六禁忌对联基本格的六要素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

(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

一、字数相等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

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

(不举例了)二、词类相当(又称词性相当)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

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

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

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

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

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

如: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5)【对比法】:…… 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水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

如: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

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

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

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

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

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这种“问答法”,不但反映在阶级矛盾上面,而且还反映在描写自然景物上面。

对联对仗的十七种方法

对联对仗的十七种方法

对联对仗的十七种方法很多人在写对联的时候不考虑对联的原有的写作规则,但从自身的意愿进行创作,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伦不类毫无新意,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

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

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

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

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

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

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

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

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

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一、实字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举对联模板

举对联模板

举对联模板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以两句对仗的诗文形式进行表达的艺术形式。

它以鲜明的形式和简练的语言,把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对联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形式,每一种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对联的模板和相关参考内容,供大家参考:1. 正对联:正对联是对联的最基本形式,两句对仗,上下文一致。

例如:春花富贵笑东风,夏日艳阳照晚红。

2. 反对联:反对联是上下句相互对仗,构成反义的关系。

例如:柳叶婆娑春色在,花香鸟语夏阳中。

3. 继起对联:继起对联是指上联与下联意义连贯,上联有燕,下联有巢,表达出燕筑巢的连续性。

例如:燕子低飞快速舞,巢中幼燕展翅飞。

4. 援引对联:援引对联是指上下句使用同一个成语或词语,并配以意义相近的词语,以突出主题或加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夕阳西下彩云腾,秋风送爽百花盛。

5. 倒插对联:倒插对联是指在上联中穿插下联的词语,以增加对联的难度和趣味性。

例如:春风化雨滋田地,种子发芽根扎实。

6. 连绵对联:连绵对联是指两句对仗的词语和句子可以连贯成文,如诗句般流动。

例如:山水相依还伴我,风花雪月是诗格。

7. 字音对联:字音对联是指上下句的音韵相近,押韵律动感强。

例如:欢声笑语乐融融,山水田园曲响融。

以上只是对联的一些常见模板和参考内容,实际上对联的创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进行灵活运用。

无论是写春联、年对、宣传标语还是庆祝活动,对联都能够起到一种美化环境、增添节日氛围的作用。

通过对联的创作,不仅能展示个人才华,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对联成句法

对联成句法

对联成句法【迭字法】亦名迭音、迭词,即将音节相同的字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组联的方法。

『例』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天下景亭联)【反复法】即连续或间隔使用同一词语、句子、句群来组联的方法。

『例』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复叠法】指同一联语中,既用复字又用叠字的方法。

『例』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联珠法】亦名【顶真法】指上下联为复句的联中,每句尾词与下句首词相同,从而产生上递下接的趣味,因其如同串珠,故名。

『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离合法】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偏旁部首分拆或合拼汉字成新字的方法。

〖拆字〗将汉字形体依顺序分拆成若干字。

『例』閒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合字〗:将字与字或字与偏旁部首组合成其他字。

『例』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鍾。

〖析字〗拆字和合字的统称,兼有分拆字与合字的技巧。

『例』欠食飲泉,白水何以度日,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增减法】将某副楹联出于特殊需要增加或减去一些字词或笔划组成新的楹联方法〖加字〗『例』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增字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减字〗『例』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

(挽联) 减字成: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

(婚联)〖加笔画〗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两夫人。

『添笔画为』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两失夫。

(士添笔为土,夫人添笔为失夫)【设问法】一种用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楹联写作方法。

〖设问自答〗『例』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旧时学子自勉联)〖设问求答〗『例』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居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梁启超对张之洞)〖设问不答〗『例』故国人来,问桃花流水无恙?大观楼近,较岳阳黄鹤何如?(云南湖广会馆联)【缺隐法】即在特定场合下,联语创作中故意隐藏或漏写某字,借助隐藏或漏写的字来表达创作主旨。

用全字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用全字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用全字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用全字写对联的方法有很多,我将列举一些常见的方法,以供参考。

1. 隔句法:指对联的上下两句之间以一个或多个字隔开,形成对比或呼应关系。

如:
千年璧合金银,九州交映花鸟。

风雨同天人共鸣,山川大地大江东去。

2. 命题法:即根据一个主题或命题创作对联。

如:
传世千秋尽写你,泽被山河传动乾坤。

书香满园寻读迹,笔坛昌盛耀华夏。

3. 对仗法:即利用音、形、义相对应的字词组成对联。

如:
鲤鱼挂壁古画桢,燕子回巢新舞翩。

松柏苍翠迎新岁,梅兰竹菊贺丰年。

4. 借典法:即借用典故、诗句等文学素材来写对联。

如:
金榜题名洞房日,白首偕老院落春。

桃李满门因教子,南柯一梦若逍遥。

5. 反衬法:即通过对比,使用相对、矛盾的词语来强调对立。

如:
博学多才清风雅,逍遥快活俗尘寰。

知识海洋抚慰心,享受人生爱自然。

6. 象征法:即利用象征性的词语来象征某种意义。

如:
溪山重叠画中游,飞花跃水赏无穷。

秋水共长天一色,烟云迷蒙梦断红。

7. 连缀法:即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字词将两句对联连缀在一起,形成完整句子。

如:
锦绣江山千载富,朝发青冢万年春。

时光短暂如流水,世事沧桑若云烟。

以上只是一部分全字写对联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和技巧,创作对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尝试,发挥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对联是一种汉语文化艺术形式,通常由两句诗组成,一句为对句,一句为对句。

对句通常以意思相反、形式相似的方式呈现。

1.心灵清澈的清泉,与大自然相融和;
墨宣狂放的乐章,以音符为画境。

2.蓝天高远万里,犹如大海般辽阔;
白云飘逸千山,好似羽毛般轻盈。

3.清晨微雨洒花开,春风送暖万物生;
黄昏残阳辉煌尽,秋露凋零百花凋。

4.雪花飞舞点滴如珍,银装素裹美如仙;
花开花落生命迁,春去秋来自然变。

5.天河饮霞彩织成,星斗铺陈火凤飞;
玉山青峰云涌动,翠竹飘香龙腾跃。

对联创作要领:
1.韵律协调:对联的两句诗要有相同的格律,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

2.意思对仗:对联的两句诗意思相对应,出现对比或呼应的关系。

3.形式相似:尽量保持两句诗的结构、词性、用字等方面的相似。

4.文辞工整:注意对联的语言表达要规范、优美,避免太过拗口或含糊不清。

5.寓意深远:对联的诗句可融入哲理、人生、自然等主题,寓意要深刻、含蓄,以增加艺术性和思考性。

6.创新独特:在创作对联时,可以尝试新颖的表现方式或创造性的联想,使对联更具个性和创意。

对联的29种对法

对联的29种对法

对联的29种对法对联的29种对法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是指前人在对联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找出的使后学者有所遵循、可以避免走弯路的格律。

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方面来谈。

一是原来标有“诗格”的联格,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等有着根本性的要求,却从无联格之名。

第二个方面,也已用作联格,同样没有联格之名的种种对法要求,通常称之为“对仗”;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也同样带有根本性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是有联格之名的一些格式但它仅仅是对联诸格中的一个局部,如“嵌字格”等。

根据这三个方面,现将对联格律分早期的格律、后出的联格、以及镶嵌格等三方面分别介绍。

一、早期的格律对我国早期的诗格作较全面整理的应算是日本的空海和尚的《文镜秘府论》,他归纳整理了我国早期的诗格理论形成此书,其中的二十九种对,后来被兼用到对联创作之中成了最早的联格。

现将其摘录如下:(—)二十九种对(节录,有些已予简省)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的名对者,正也。

凡用文章,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

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

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其余也。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曰: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隔句对。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对,上兰与长安对,句为隔句对。

3.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

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诗曰: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七字对联对仗格式

七字对联对仗格式

七字对联对仗格式
七字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由两句七个字的对联组成。

在对联中,每个字的排列顺序和字数都有严格的要求,这被称为对仗格式。

七字对联的对仗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平仄对仗:在对联中,每句话的韵律应该保持一致,即平声和仄声的排列应该相互对应。

例如:
莫道群芳争艳色,但愿人生乐意同
2. 韵脚对仗:在对联的末尾,即第四个字和第七个字应该是韵脚相同。

例如:
江山如画,秀色可餐;烟雨蒙蒙,婀娜多姿
3. 词义对仗:对联中的两句话应该有词义上的对称,即表达的意思相似或相反。

例如:
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白云悠悠,碧水连天
4. 形式对仗:对联的两句话在结构上应该相对称,即字数相同或相近,字形相似。

例如:
花香满院,蝶舞蜂喧;鸟语花香,绿树成荫
总之,七字对联的对仗格式很多,但是不管是哪种格式,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成为优美的文学艺术品。

- 1 -。

对联的句法

对联的句法

对联的句法句法指成句的方法,包括句子节奏、结构、语法修辞和意义复合等方式方法。

前人提出的句法繁多,本讲只择重要的介绍,别处谈到的和次要的从略。

一、句式1.指示句即语气之中,有指示的意思。

如北京城南尺五庄联:何处无明月清风,半郭半村裴绿野;此地有茂林修竹,宜诗宜画谢青山。

裴绿野,唐裴度在洛阳建有别墅绿野堂。

谢青山,南齐诗人谢朓在宜城陵阳山麓建过楼。

上联说尺五庄半城半乡,像裴度的绿野堂;下联说这里山林景色优美,适合像谢朓那样的文士来吟诗作画。

上下联都有指示的意思。

2.连贯句又称直书句,即上下联语意气势一贯直下,不可中断。

它相当于流水对。

如范文澜自勉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3.子母句即联句中重要的字,如同母,下边有几个由它而产生的字,如同子。

如:蝉琴鸣断续;蝶拍舞高低。

“蝉琴”、“蝶拍”即是母,“鸣断续”、“舞高低”是子。

从语法上看,这是主谓句;从修辞上看,是摹状句。

4.分总句即先将内容并列分述,然后予以总结。

如春联: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5.总分句即先将内容总括,然后并列分述。

如第九讲在谈呼应时所举挽孙中山联:“两语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爱;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宁。

”又如据传苏轼所对的一联: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诗经》中,雅分大雅、小雅,与风、颂并称四诗。

这是一个巧对。

它仍是主谓句,“三光”、“四诗”是主语,后边省略了动词“是”。

6.呼应句句中上呼下应,如: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风翻白浪”的形状是“花千片”,后者形容前者。

同理,“字—行”是形容“雁点青天”的。

二、省略一般说来,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比白话文多,用文言写成的诗词、对联,其省略又比文言散文多。

省略,使在有限的文字里,包容和表达更多的意思。

省略,使行文简洁,具有特殊风格。

写作对联,不可不重视省略。

前人所说对联句法的“省句”,就是省略句、无主句,一般是省略主语。

实际上,省略有多种情况。

常见的对联(短联)九种句法

常见的对联(短联)九种句法

常见的对联(短联)九种句法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一、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

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

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

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讲师-亚伯阳2014-9-25 20:08:31二、连贯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A45郑宝贵例如: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

如一理发店联: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吹面生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

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

如一旅社联:进门都是客到此即为家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四、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对联的笔调、对仗、句法

对联的笔调、对仗、句法

对联的笔调、对仗、句法一、笔调如词:1.春色赛会(何淡如)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2.愚园(刘树屏)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尔神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鲽鲽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3.花神庙(许太眉)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碧解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4.悼亡(江峰青)论心曩日,愿与卿鹤算平分,撒手竟归休,仅遗冷翠零膏,续命无汤春去早;稽首慈云,乞还我鸳盟如旧,慧根应不昧,可忆轻罗小扇,凭肩有约晚凉初。

词尚温婉回环,对联细腻如词者并不多见。

何淡如、刘树屏之作得词之形,许太眉、江峰青之作则得词之神也。

所谓得形:何淡如联一韵到底,句子长短变化也如长相思、梅花引一类词牌一般,刘树屏联则反复使用叠字,若将上联或下联单独拿出来,的确类似小令的行文。

许太眉联全集古句而成,可谓清雅秀丽,既得其形,兼得其神。

江峰青联句法与词不类,但是其间细腻真挚的情感,颇得词笔神髓。

古人挽联大多庄严肃穆,像江峰青这样的风格很是少见,“凭肩有约晚凉初”一句尤其难得。

二、笔调如赋:大观楼(孙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望江楼(钟云舫)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对此茫茫,百端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钜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散些闲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对联九大句法

对联九大句法

对联九大句法对联的句法,也是章法,就是对联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并列关系上联与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这种结构关系,就叫做并列关系。

有的用关联词语组联,常常用“也”、“又”、“既------又------”等等。

【例句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苏州拙政园联)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

这种逻辑关系的作用在于,使上下联语气一致,并行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不足的是稍显平淡、单调和古板,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2、转折关系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

常用关联词有:“但”、“然”、“却”、“犹”等。

例如下面这一副借“咏煤”拟制的格言联:【例句二】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从字面上看“黑时”与“红处”,“犹有”与“便成”,“骨”与“灰”,都是相对或相反的;从所含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

再看一副:【例句三】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3、连贯关系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

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

常用关联词有,“才---又---”、“已---又---”、“曾---又---”等。

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例句四】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再如:【例句五】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

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五篇)

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五篇)

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五篇)第一篇: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

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

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

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

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

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对联句式「套路」一箩筐

对联句式「套路」一箩筐

对联句式「套路」一箩筐有人说对联比诗词难写,细想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诗有诗律,词有词牌,只要掌握了基本规律以后,可以做到按律创作,有章可循。

而对联虽然只有上下联,但是单比联中的句式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并没有统一的规律,因此对于入门者来说就不太容易把握了。

作为一个对联界的“老油条”,今天给大家讲一些对联句式套路,供大家参考。

套路一:单句字数以4-7字居多(1)少于4个字的单句不常见,一二字的不用说,3字的单句也有,但不是特别多。

例如:伯牙台(白衣孤鸿)有一得,有一失;不在高,不在深。

九成宫澧泉三绝碑(陆天泓)不二文,不二书,不二事;第一谏,第一楷,第一君。

益阳县署门联公生明,廉生威,果哉末之难免;礼制心,义制事,必也使无讼乎!乾堰关庙联(田金楠)臣而帝,武而神,庙祀普天,下通民社;澧在南,溇在北,江流遗恨,远汇荆门。

民国河南法院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势,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基本可说,3字句单句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用于排比(自对),来陈述事实或者议论,读起来比较爽利。

单独出现的3字句单句不太多,因为3字单句太单薄。

(2)多于7个字的单句也不是很多,比如8字、9字等。

例如:女娲宫联(田金楠)以神媒配皇煌帝谛之尊,道在人伦,不使衣冠沦异族;继太昊俾天柱地维无恙,世留庙食,犹余社鼓走村翁。

符孝子墓联(吴恭亨)隔涧与张翰林抔土相邻,孝子诗人,同有千古;读碑感连处士遗风而起,贩夫牧竖,亦尊五伦。

延平祠联(唐景崧)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驱异族出境,语国中有志者再鼓雄风。

贾傅祠(李梦莹)少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谁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喜南楚敝庐无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

8字以上的单句,一般用在开头或者结尾,节奏一定要把握住,不然很容易拖沓而不易于阅读和理解。

如果用在句中的话,很容易拖沓整个节奏,不易于脉络的畅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又如:某药店联:
但愿世间人不病;
何愁店内药生尘。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从字面上看“黑时”与“红处”,“犹有”与“便成”,“骨”与“灰”,都是相对或相反的;从所含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再看一幅: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对联句法
对联的句法,就是对联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
上联与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这种结构关系,就叫做并列关系。有的用关联词语组联,常常用“也”、“又”、“既------又------”等等。例如:
只是建议,希望大家重视这个问题。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财主一听,不觉大怒,马上叫人撕了。
由此看来,处于现代汉语大环境中的对联或网络对联,应当使用标点符号。至于与书法艺术结合时,则另当别论。凡对联都由上下联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组成,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决定了对联标点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决定了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上联收尾处的标点符号上。上联收尾处的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用逗号;多分句联用分号;某些多分句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其联尾则用句号;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则无疑应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总之,应针对该联联意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过,上述理论上虽这么说,但在实践中,尤其是在
又如: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使春风满面生。
5、因果关系
上联与下
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例如:
网络对句时,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对联标点法不失为一个更加简捷的选择,那就是:上下联联中照常用标点,上下联联尾统一不用标点。如:
未驻足,知千山险
再回首,悟万世明
此联如果没有逗号,也不在节奏点处空格: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写好后,读给财主听。古时没有标点符号,以断句停顿处为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节奏点,用标点符号表示如下: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财主听了,很高兴。叫家人贴上。第二天,有个和尚来化缘,看到这副联后,哈哈大笑,笑后念到:
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和联文在一起更不应该有虫子(重字,特殊情况除外)。我们在网上搜索带横批的对
联,你会看到大量的虫子横批,这也不足为怪,主要反映的是对联知识的普及还有待提高和规范,尤其是横批,因为不常用,多数人仅仅是一知半解,随意添加四个字就算是横批了,这肯定是不能提倡的!!!
对句:××××,××××××× [ID]
[ID]表示出句者和对句者的网名,方括号为半角输入,方括号前留一个空格。
出句为下联时也关系不大:
对句:××××,××××××× [ID]
出句:××××,××××××× [ID]
这样的规定大家都会自觉地遵守,主要是因为,这是网站对著作权人的有效保护,是对著作者的尊重。我希望在QQ对联群也推行这样的规则,好处在于,信息完整,便于操作,便于资料的整理保存,网络转发时也是对作者的尊重。
当与主题内容相关,与联意融为一体。应当尤其精炼,言简意赅,是对上下联的总结,具有标题性意义。总之,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例句:
上联:古时天问难酬志【印象】
下联:今日龙腾最壮威【印象】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这种逻辑关系的作用在于,使上下联语气一致,并行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不足的是稍显平淡、单调和古板,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2、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常用关联词有:“但”、“然”、“却”、“犹”等。例如下面这一副借“咏煤”拟制的格言联:
横批多以四字为格,也有三字五字或者更多更少的。不存在对偶句。横批偶尔也会用到领字格。可以这样理解,横批既然是对联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应按照平仄交替的联律规则。以四言横批为例,应遵守马蹄韵四言正格联律: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变格也可以: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反之亦然。
我个人体会,横批的句脚平仄在应用时,可根据联面内容决定是平收还是仄收。如联文亢奋激昂的,横批句脚仄收为好;联文较抒情的,横批句脚平收为好。这样,音韵上会显得和谐自然,达到与联文完美统一的音韵效果。大家去体会,不做定论。
4、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对联的书写与张贴格式
这个问题网络对句不用,大家了解一下。
对联的书写和张贴都是有一定的格式的。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对联所追求的是汉字的对称美,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使上下两联在悬挂时,具有完美的对称效果。至于横批的书写方式是左起还是右起,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依传统,在与竖写的上下联相配时,应是右起;但由于现代汉语的横写格式是左起,因此,现在也有人用左起。
未驻足知千山险
再回首悟万世明
这样容易使人造成误读,怎么不合律呀?
另外,为使上下联保持形式上的一致,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粹》、《联都》、《唐宋诗词》这样的专业诗联论坛网站,对发主题帖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对联:
出句:××××,××××××× [ID]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6、选择关系
横批:实力兴邦、实力强国【印象】
祝神七载人太空漫步圆满成功!壮我国威!
(横批可以构思多个,实际应用时只选择一个与联意最贴切的。此例句的横批‘实力兴邦’稍好。)
选择这句,是因为神十也发射成功,看来我这个联还可以用。
对联横批多数可以作为对联的题目。实际上对联本来没有题目,但作为文学作品如果发表在报刊上,就必须写上题目,以点出内容、说明用意。例句后面一行字,是这副对联的注释。有了注释,会使我们明白联中典故的出处及含义,写的是什么事件,比兴什么事物等,帮助我们断句和加强对联句含义的理解,避免出现理解认识上的错误。可见,注释也是对联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时候是不可能割弃的,有了这样的注释,读者一眼便知其义。所以,我们可以在撰联时,对用典、专用词或比喻的什么要加上注释。
才可炼成一段香。
又如: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上联说结果,下联则说行动。
对联的横批
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横批的作用在于充当对联的眉目,揭示主题思想。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凝练、提高的。它能启发读者领会全联的中心思想、主题,进行集中概括或补充衬托,画龙点睛。横批与上下联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增加美感。我们在撰写横批的时候,要根据对联内容、意境、使用对象等具体情况选配横批。因此,横批应
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也要注意: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这个格式不能任意改变。
对联的标点
先讲个故事。从前,有个不得人心有财主,在春节到来之时,请了一位秀才帮他写两副对联。这位先生想:他平时对人很不好,这时玩弄他一回。这位先生便表面欣然答应,帮他写好了两幅对联: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例如:
宁为义死;
不笱幸生。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3、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常用关联词有,“才---又---”、“已---又---”、“曾---又---”等。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再如:
才饮长沙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