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一辩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校联赛第二场,对外经贸,时间,2013.3.9
正赛组:朱溁,王昊,杨馥萍,宋玥婵
模辩组:王誉凝,宛如锦,王靖子,焦璐斐
辩题:城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讨论这个辩题得在城市发展的现有基础之上。
城市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再度发展的利弊比较。
标准:是否有利于城市的长远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
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不会带来好处: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后续成本简直无法估计。
不发展不会带来坏处:城市现阶段已达到饱和,不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不会对就业问题造成近一步的影响。
不发展会带来好处: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群体还是个体?
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苏州
没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横店
是单说发展还是立足现实?
与乡镇相对的城市。
每个城市具体的情况是不同的,已经形成一个城市的话,一定有它的支柱产业,要不就是第二产业,要不就是第三产业。
城市:城市指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一般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与乡镇相对。
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
发展: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旅游业: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金融危机,国外旅游人数减少;旅游业本身季节性,对外依托太大;人们观念发生变化,快速旅游开始兴起;从零开始发展旅游业竞争力小;旅游城市物价、房价上涨;城市旅游景观趋同。
北京,古都牌
上海,人文景观
厦门,景观牌
瑞金、江西,特色旅游牌
旅游经济惠及的谁?
旅游相关业者(餐饮、交通、住宿、景点、导游),上海普通居民从旅游业发展受益了吗?物价、房价对上海有影响吗?
从国际背景上讲,旅游产业对外依存度高,金融危机导致旅游人数放缓。
因此,现阶段发展旅游业丧失了发展第二产业的机会成本,不利于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
从我国现状上讲,
1利小:从城市居民来讲,旅游产业只是相关业者收益。
2弊大:物价房价上涨。
交通压力。
环境污染。
而且某些城市跟风发展旅游,打造出来的景
点粗制滥造,不仅不能吸引游客,投资打了水票,而且丧失了发展其他产业的机会成本。
这些问题不是发展旅游业带来的。
发展旅游业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按照当下这种模式发展带来了什么弊端。
1从相关设施来讲,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景区管理不善旅游者利益受损,享受不了好的旅游服务。
(日本限制游客接待数量)新景区。
没有游客人数限制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是弊大于利的。
但其实我们发展旅游业恰巧可以解决这个前提。
人们旅游观念简单浮躁。
现在的旅游现状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对于游客来讲,是白花钱;对于乔家大院来讲,也是旅游资源的一种浪费)。
已有旅游产业的城市和没有旅游产业的城市(中小城市)
初具规模。
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境外旅游人数下降
什么样的城市适合发展旅游业?有资源有人口;对外依存度比较小
物件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重庆巫山红叶节,引起物价上涨,房价上涨。
餐饮、住宿、导游。
淡旺季资源分配。
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把这些东西搬上舞台。
利弊共存。
本土的价值观,盲目当导游。
新兴发展竞争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