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意义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的意义三篇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培养阅
读习惯,当你的孩子爱上阅读,他将同时学会爱的方式,他会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
世界。

有人曾经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阅读能力都高于普
通孩子;也有人曾经对一些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
到读书让他们受益匪浅……
为什么读书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知识是
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孩子在学校学到
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

阅读
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
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阅读者的内心
引起震荡。

比如读鲁迅的书,会被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打动;读李白的诗,会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打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被主人公保
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
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读书可以给我们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

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

所以,读书人不会
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

4.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

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

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

你如果多读几个孩子的作文,就会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引经据典,内容充实,而且有深度。

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孩子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
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孩子读书学习成为习惯。

阅读是读书人从书籍中获取有关知识信息并提升自己精神素养的过程。

阅读的实质就
是读书人与书籍之间的心灵沟通。

阅读是读书人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是由读书人根据各
自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人才的培养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而渊博的知识往往是来自于
读书人广泛的阅读。

难怪北宋赵恒在《励学篇》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颜真卿在《劝学篇》中奉劝我们要趁早多多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
书迟。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能使我们增长知识,还能增长见识,正所谓“秀才不
出门,能知天下事”。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阅读是一盏明灯,
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阳光大道;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们找到知识的源泉。

正因为如此我们
在日常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渗透自己的个人情感,从而深化理解和
体验。

因为个人的家庭出身、性格爱好、亲身经历、追求思想的不同,对阅读的需要是不
同的。

因而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获取的知识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
的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

我们应
当积极发挥老师的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评论者、欣赏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心研读
课文,对比鉴赏,摘抄积累,互相交流,总结归纳,正确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

让学生在
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
的精神世界。

由此我想到: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有兴趣高效率地阅读呢?长期的
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
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
有何种地位。

”教师既要重视教书,更要重视读书。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
多读书。

教师就要率先阅读经典名著,阅览各种报纸杂志,做到博览群书。

然后根据学生
的兴趣爱好挑选适合他们的阅读素材,把选好的材料带到学生身边,让他们尽情地阅读,
兴趣自然就高了。

1.摆正心态,养成习惯,高兴地去阅读
一个人心态的好坏决定事情的成败。

积极上进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减轻负担,在高兴愉
悦中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

阅读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阅读是
一种光荣,是我们陶冶情操的过程。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树立阅读必胜的信念。

引导学生满怀信心地阅读,精神百倍地阅读,享受地阅读,那学生就会把阅读当成一件自
然而然的事,他们就会以读书为习惯,以读书为光荣,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读书的信心。

学生的自主阅读养成了,良性循环,就会更高兴地去阅读。

2.创设情境,找到契机,引导学生去阅读
特定的情境会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对相应相关的知识产生好奇和
渴望。

这时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引导他们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并进行拓展延伸,使学
生的知识更丰富,思想更深刻。

这样的情境创设的越多,越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越能使
学生有目的地遨游书海,储备食粮。

3.结合经历,谈读书感受,拉近学生与书籍的距离
教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不厌其烦地把从书籍中得到的宝贵知识讲给学生听,从
经典中受到的启发与学生共同享受。

这样教师作为媒介就拉近了学生与书籍之间的距离,
培养学生与书籍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

二、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
课外知识千千万,不可能每本书都精读。

学生大可走马观花提纲挈领地阅读,以获得
书籍中的主要信息为主。

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书籍,一目十行,观其主要。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领会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

2.精细阅读,深刻领会阅读内容
与学科相关的内容,我们还必须精细阅读。

在大体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们还需通过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法,查阅资料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形成对文本的全面深刻的了解。

3.适当摘录,目的是学以致用
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励志的、激人上进的名言警句,鲜活的事例,我们不妨把
它摘录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我们从中获益。

三、及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的工作要有始有终,有过程有结果。

学生的阅读也是这样,教师应认真做好统计,及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高涨,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文本所描绘的境界去,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
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徐广尧,吴钰,荆煜君.再论课外阅读的作用及其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1).
一、阅读对人的影响
1.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个性健康、顺
利地发展。

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
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而整天埋于题海、不
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
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
自己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英
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而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工程师等崇高的职业人士往往会成
为他们学习、模仿或崇拜喜欢的对象。

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他们的,
学生在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
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积极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

3.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
强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课外阅
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


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快。

由于学生把
广泛阅读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中,语文能力便会得
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4.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
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
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
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知识更
加牢固。

5.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得越多,
知识面就会越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他们会从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
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
来源。

6.课外阅读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建
设个人语言文化家园、与时代文化交互共鸣的语文爱好者,而不只是单一地为了培养专业
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文字工作者。

只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使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
读一定量的经典名著,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人
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量的阅读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深化,使学生
成为渊博的文化人士。

二、教师怎样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扩展学生课外的阅读面,对各个年级的阅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1.课外读物的选择。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家
在创作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定位,在内容上比较适合儿童的口味,从而激发孩
子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应以图画书作为阅读的主体,小学中高年级可阅读一些经典的长篇
作品。

教师在不同场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去选择。

(1)可以根据文体选择课外读物。

(2)可以根据作者选择阅读作品,在文章教学时让学生抓住作者这一线索去查阅相关的文章进
行阅读,也可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时代背景去选择并进行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增加阅读
量又加深了对一个时代的认识。

(3)可以根据重要的节日、纪念日的一些活动推荐学生
去选材。

2.教会学生如何读书。

(1)指导写读书笔记。

(2)指导记录的方法:①圈点勾划;
②写读书心得即读后感。

(3)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

(4)学会阅读评价。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读万卷书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地开
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使自己先成为一个热
情的读者,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这样才有能力指导学生,为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拓展保
驾护航。

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
社会、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

要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徜徉在书
的海洋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