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花芽分化的类型
* 夏秋分化类型
(如牡丹、梅花等木本花卉;球根类花卉)
* 冬春低温分化类型
(一些二年生草花及春季开花的宿根花卉)
* 当年一次开花、一次分化类型
(紫薇、木槿及夏秋开花的宿根花卉如菊花、萱草等)
* 多次分化类型
(茉莉、月季、倒挂金钟、一串红等四季开花的花木; 宿根花卉和一年生草花中花芽分化期较短的花卉)
▪ 二年生发芽最适20℃,幼苗温度13-16 ℃ ,开花温度22-26 ℃ 。(高、低、 高)
▪ 根的最适温度比地上部分低3-5℃,春花为高温花芽分化(6-8月),
❖ 1.1 三基点:最低温度(10-150C,生长)、最适温度 (18-280C)、最高温度(28-350C)
❖ 三基点温度:我们把花卉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叫花卉生育的三基点温度
❖ 1.2 花卉生长温度包括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叶表温度。 ❖ 温度与纬度、海拔高度、季节日照长短、微气候因子
(方向、坡度、植被、土壤吸热能力)有关
最适温度是花卉生长发育需要的温度
冷致死点 死亡
最低 生长缓慢生
最适、 长最快
最高 生长缓慢
热致死点 死亡
最适温度与花卉的生长发育阶段及环境有关。 气温与地温、昼夜温差(温带要求温差,观叶植
物温差越小生长越好)
冷致死
最低
死亡
生长
停止
最适 生长发育
最高
生长 最好
生长温度
生存温度
生长 停止
热致死 死亡
不同花卉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与原产地气候相关,不 同原产地分布着耐寒性和耐热性明显差异的花卉.
❖ 寒带花卉:原产寒带或温带以北、00C可露地越冬的花卉。 如三色堇、雏菊、金鱼草、玉簪、菊花、郁金香、羽衣甘 蓝等。
▪ 3.1 年周期 温带四季明显 (一年生、两年生、 多年生),会造成花卉的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休眠 现象
▪ 高、低温休眠、多次生长 ▪ 控制秋稍,使园艺修剪的技术之一 ▪ 休眠是在不良环境下的积极适应。
▪ 春花类需要低温才能开花,冬花类(球根花卉)需要夏季 冷藏才能开花。
❖ 3.2 温度的日周期变化
花芽伸长适温
9 5-9
15
菊花
>13(某些品种) 8-10(某些品种)
其它条件
17-18℃,长日照下开花, 超过20-21 ℃不开花。
5、控制花芽分化的生产措施
* 把握调控的时间:花芽分化的临界期是控制分化的关键时期 * 平衡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 * 控制环境条件: * 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促进花芽分化:
❖ 2、花卉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 2.1 生长发育 的温度
❖ 一般说种子萌发的温度较高,幼苗期要求温度低, 生长温度相对高。根 的生长比地上部分低(3-5℃) (先花的花卉,花芽分化需要的温度低)
❖ 例如:一年生种子发芽比苗期温度高,生长期逐 步增高,二年生种子发芽对温度要求低,苗期更 低。
❖ 光合作用所需温度比呼吸温度低。
环境:植物个体或群体以外一切 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 称为环境因子或环境条件。
生态因子:对花卉生存、生长发 育产生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 生态因子。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花卉生存 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生态因子和花卉遗传因子决定着 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
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 生存条件
一、草本花卉生长发育过程
❖ 属于大陆气候、高原气候的花卉的昼夜温差10-150C. ❖ 海洋性气候的花卉昼夜温差5-100C. ❖ 原产低纬度的花卉对昼夜温差不敏感。
❖ 最理想的条件是昼夜温差要大,白天温度应在花卉光合作 用的最佳温度范围内,夜间温度应尽量在呼吸作用最弱的 温度范围内,以利光合产物的积累。
❖ 当然昼夜温差并非愈大愈好,应在一定范围之内。
2)形态分化:芽内部花器官的出现过程,表现为花部各个 花器(花瓣、雄蕊、雌蕊等)的发育形成。
3)性细胞形成:即为花粉和柱头内的雌雄两性细胞的发育 形成。
2、花芽分化的阶段
因此,当花卉植物通过营养生长将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并通 过了春化阶段,在满足了光周期的要求时,即进入生殖生长期,开始花 芽分化,为开花结实做准备,此时营养生长减慢或停止。
❖ 2.3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衡量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示 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以〔度·日〕为单位。
❖ 花卉的生长不仅需要热量水平,还需要热量的积累。
❖ 一般月季从现蕾到开花所需积温300-500℃,杜鹃600750 ℃;象牙红从生长到形成花芽需要10 ℃以上的活动 积温1350 ℃,但在20 ℃气温环境中2个月形成花芽并开 花
红黄蓝为三基色;红+黄=橙 红+蓝=青 黄+蓝=绿
❖ 附:
❖ UVA,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它有很强的穿 透力,可以穿过大部分的透明材料,破坏生物表皮细胞,促进细胞老化, 促进茎伸长。
❖ UVB,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中等穿透力。 经过大气层只有2%左右的能到达地面。这个波段的紫外光能帮助动物体 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UVB对植物来说,使植物矮化,提高抗 逆性,降低强光弱光对植物的伤害,是通过营养的积累提高植物的体质, 促进花青素的合成,使花朵更亮丽促进开花、结果。
科学研究:
近年来,国外在可控环境栽培理论方面提出“差温”(DIF) 这一新概念,即差温=昼温-夜温,并在花卉生产中推广应用。
A 对控制株高效果较好:
发现植物株高受差温控制:从正差至零差对植株起矮化作用; 零差至负差,则使株型更矮。
应用:株高的矮化,可用降低昼温,提高夜温来实现; 植株的增高,可用提高昼温,降低夜温的来取得。 差温在一定程度下可代替矮化剂。
1、综述 花卉同其他生物一样,其生长发育除决定于其本身的遗 传特性外,还决定于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 花卉植物种类不同,它们的生长发育类型和对外界环境 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每种花卉生长发育 的特点,以及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才能创造和运用相应 的栽培技术措施,达到人们改造植物、利用植物的预期 目的。 ▪ 植物个体的一生 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开花--结实
附:
1、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
* 碳氮比学说 * 成花激素学说 * 养分分配方向假说 * 基因启动假说 * 临界节位假说 * 春化作用学说
2、花芽分化的阶段
1)生理分化:生长点内部由叶芽的生理状态(代谢方向) 转向花芽的生理状态(代谢方向)的过程。 为肉眼看不见的生理变化期。易变不稳。又 称花芽分化临界期。
——改善光照条件; ——控水(减少土壤供水); ——减少氮肥施用量,合理增施磷钾肥; ——新梢摘心、扭梢、弯枝、拉枝、环剥、环割、绞缢等; ——喷施B-9、PP333、 CCC等促进花芽分化; ——疏除过量果实,修剪时轻剪长放等。
2)抑制花芽分化:
——多施氮肥; ——多灌水; ——喷施促进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如GA等; ——多留果; ——修剪时适当重剪、短截等。
❖ 2.2 花芽分化对温度的要求
❖ 春化作用:花卉在发育的某一时期,需经低温后才 能分化花芽而开花的现象。
❖ 秋播的二年生花卉在0-10℃温度区间;一年生花卉 所需温度相对较高。
❖ 春花类花芽分化温度高(25℃以上),但需低温才 能开花;球根花卉多数在夏季高温期进行花芽分化; 原产温带和寒带的花卉花芽分化温度较低。
三、光对花卉的影响
❖ 1.1 花卉栽培需要适合的光度、光质和光周期 ❖ 光度(lx), 日光度10万lx、阴天100-10000lx、白
天室内1000lx ❖ 正常情况下,多数花卉随着光强度增加,生长加快,
分化加速,茎节变粗变短,木质化程度提高,花色鲜 艳。
❖阳性植物:栽培、生长过程中需要有充
足的阳光,才能较好的完成发育的过程。
松鼠尾
阴性花卉 (北需要漫 散射光,不能见直射光,在南北方全年 需遮阳栽培。
❖ 例如:马蹄莲、竹芋、绿萝、散尾葵、 马拉巴栗、鸭跖草等
❖强阴性花卉
❖ 光质 ❖ 生理有效辐射光波(380-760nm)红、橙、
黄促进植物生长,青、蓝、紫抑制植物的 伸长,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 高原花卉接受的蓝紫、及紫外线多,植物 矮小,节间短,花色艳丽。
* 不定期分化类型
(万寿菊、百日草、叶子花等 )
举例:百日草短日照下,花芽形成得早,但是花朵小而茎细,植株分枝
不多;长日照下虽然开花迟,但株丛紧密,花朵也大。
4、影响花芽分化的环境因素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 光周期现象: * 光照时间:各种花卉植物 成花对日照长短要求不
一,根据这种特性把花卉 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 照植物、中性植物。 * 光强度:强光较有利于花 芽分化;栽植过密或树
▪ 草本花卉生长的特点 ▪ 根系分布较浅 ▪ 多数根系只有伸长生长而没有增粗生长(以侧
根系为主) ▪ 地上部分木质化程度低 ▪ 基本符合“S”曲线模型
2、花卉个体生长发育过程
1)幼苗期:即营养生长初期。 2)营养生长旺盛期: 3)营养休眠期:二年生及多年生花卉在贮藏器官(产品
器官)形成后有一个休眠期,一旦遇到 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条件即可发芽 和开花。 自发休眠:如桃花、梅花等 被动休眠:如麦冬、万年青等
第3章 主要生态因子 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态因子的分类
气候因子
➢ 光、温、水、空气等因子;
土壤因子 ➢ 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肥力和土壤生物等因子;
生物因子
➢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因子;
地形因子
➢ 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人为因子
➢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栽培、引种、 育种等
对差温敏感的花卉:一品红,倒挂金钟,矮牵牛,牡丹,菊花,百合等; 不敏感的花卉:郁金香,风信子,水仙,桔梗等。
B 差温可用于花期株高的控制:
花卉的花期受日平均温度的积累作用,在保持相同的日平均温度条件 下,采用不同的差温组合,可产生几组不同株高而同时开花的植株, 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
3、花卉对温度周期变化的适应
冠太密不利于成花。 * 光质:紫外光可抑制新梢 生长,故促进花芽分化。
内在条件:
结构物质 能量物质 调节物质 遗传物质(遗传基因的活化)
水分供应充足,营养生长 就旺盛,不利于花芽分化。土 壤较干旱,营养生长进行缓慢 或停止,有利于花芽分化。
因此,花卉生产的“蹲苗” 即是利用土壤的适当干旱促进 成花。
二、 温 度
▪ 1、花卉对温度的要求 ▪ 一般植物(花卉)生长的温度为5-35℃,适中温度为18-25℃
▪ 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温度不一样,同一植物不同的生育期所需温度不一样,同一植 物的各部位器官生长的温度三基点不相同,同一器官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温度 的要求不同。
▪ 一年生花卉种子发芽温度不能小于15℃,最适为20-27℃。(低、低、高)
4、影响花芽分化的环境因素
1)光照: * 适当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2)温度: * 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比枝叶生长的最适温度高; 3)水分: * 许多越冬性花卉和多年生木本花卉,冬春低温是必须的。
部分花卉花芽分化适温范围
花卉种类
郁金香 喇叭水仙
唐菖蒲 小苍兰 旱金莲
花芽分化适温
20 18-20 10以上 5-20
❖ 温带花卉:原产温带,能耐00C的低温,00C以下需要保 护才能安全越冬的花卉。例如石竹、福禄考、紫罗兰等。
❖ 亚热带花卉:原产亚热带地区,50C以下不能安全越冬的 花卉。如矮牵牛、百日草、中国兰花等
❖ 热带花卉 原产热带,不能适应100C以下的低温,在北 方必须在设施中栽培。如富贵竹、喜林芋、蝴蝶兰、石斛、 花烛、马拉巴栗、凤梨类等。
❖ 植株高矮适宜,花芽分化正常,花色鲜艳, 坐果率高,挂果时间长。
❖ 例如:月季、荷花、香石竹、一品红、菊 花、牡丹、梅花、一串红、唐菖蒲、郁金 香、百合、鸡冠花、冬珊瑚、石榴。
❖ 中(日)性花卉:三季需直射光,夏季栽培 需遮光处理的花卉。
❖ 例如:扶桑、仙人掌、朱顶红、晚香玉、景 天、虎皮兰等。
3、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 状态转化的过程。
1)花芽分化期:后面专述 2)开花期:从现蕾、开花到授粉、受精,是生殖生长的一个重要时
期。此期对外界环境抗性较弱,对温度、光照及水分的 反应敏感,逆境时引起落花落雷。 3)结果期:观果类花卉结果期是观赏价值最高时期。木本花卉结果 期间仍然进行营养生长,故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容 易竞争养分而失衡。 一、二年生花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分别比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