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在内科急症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法在内科急症中的应用
1应用范围
1.1消胀止痛:因食滞、燥屎、虫扰而致脘腹卒然胀痛,可用行气通下法消胀止痛,即所谓“通则不痛”之义。
若见腹痛拒按,二便闭结,呕吐自汗,烦躁不安者,系里热实证,可用承气辈下之;若见大便秘结,心腹硬痛,手足不温,口不渴,恶寒喜热,小便清长者,系寒积之证,则应治以温下法,可用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等。
若胸胁胀满而痛者可用大柴胡汤。
1.2退热:伤寒或温病,热邪内结,壮热而赤,口干烦渴,腹满便秘,或见谵语烦躁,或见热痢,里急后重者,当急下泻热,去除阳明腑实之积滞,使热结从下而解,可选用寒下之承气辈。
1.3醒脑开窍:热结于里,里热盛实而致燥扰不宁,谵语神昏,而又腹部胀满者,可用通腑泻热之法,以达醒脑开窍之功,常用牛黄承气汤之类。
1.4解痉:痉病以口噤项强,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若兼见胸满腹胀,大便秘结,卧不着席者,乃阳明热盛,灼伤阴液,筋脉失养而致,可用大承气汤或增液承气汤。
1.5平喘:喘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邪气犯肺,或痰烛阻肺,又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临床常用下法以治实喘。
可用宣白承气汤以宣肺相通便泻热。
1.6止血:吐血、衄血,多因肺胃热盛伤及血络所致。
若见胸膈烦热,口干而渴,心烦便秘,可用凉膈散、泻心汤等泻热通下,乃釜底抽薪之法。
1.7逐水:若水湿内聚于胸腹,或水停胸胁而暴肿胀满,或腹大如鼓,二便闭结者,治当急攻水饮,可选用舟车丸、十枣汤、甘逐末等通下逐水。
2体会
2.1“急则治其标”:急症多骤、危、迫之特点,如不急治,则变证丛生,因而应用下法治疗急症,除掌握好时机外,更要有胆有识,临证不可优柔寡断。
下法用之得当适时,则能力挽狂澜,故为临床治疗急症的良策之一。
2.2要准确辨证:在应用下法之时同样需要辨明虚实,分清寒热。
万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
虽然下法适应范围较广,亦不应滥用于急症的治疗。
2.3下法与其它治法的联合:下法一般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等几类,然而下法用于急症则以寒下、温下、逐水为常见,还必须根据病情的需要与其它治法合用,如活血、行气、涤痰、清热、开窍等。
2.4使用下法应注意的问题:首先下法用于急症,一般多较猛峻,除据病情寒热虚实而用外,还当抓住时机,有的需要一攻而就,有的又当使大便通泻,并保持大便日五六次方使邪去正复,转危为安。
因而使用之时,必当审证,中病即止,防其攻伐太过。
下法应用之时往往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反应,亦当注意。
下法用后又有伤正之弊,故应注意通下后的调理。
临床对于表证未罢,里实未俱者不可应用。
老年、孕妇应当慎用。
但“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用之恰当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