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
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学习过程
【感知课文】
1、记一记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

清朝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

是南社重要诗人。

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过《辞源》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辑工作。

其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着述甚多。

文中表现了蔡勉旃“”的高尚品质。

2、读一读
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

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

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

旃( ) 璘( ) 诺( ) 敦( )
券( ) 亡.何( ) 其人亡.( ) 愕()
语( ) 卒()辇( )
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

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3、译一译
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重诺责(诺责: ) 敦风义(敦:风义: )
不立券( 券: ) 且父未尝语我也(尝:语: )
归之( 归: ) 而翁知我( 而:翁: )
卒辇而致之(卒:辇:致: )
亡何( ) 愕然()以千金寄之(寄:)
④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2)券在心,不在纸。

(3)卒辇而致之。

(4)重诺责,敦风义。

4、讲一讲
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

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探究课文】
1、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
3、文章题目《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中哪里体现了“坚”?蔡勉旃在本文中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坚的?请学生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4、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这句话?
5、《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通过寥寥数语即把人物当时的表情、心理刻画了出来。

请你分析一下,下面几句话分别反应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⑴愕然不受。

()
⑵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⑶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拓展提高】
1、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2、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蔡勉旃的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

3、在现实社会你赞不赞成“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加以引导。


4、课下你能搜集一些有关金钱、诚信的故事、成语、名言警句吗?
【课堂总结】
“诚信乃做人之本”,是本文的主题,我们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戴震难师》,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章主旨,能顺畅朗读文言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培养质疑精神和探究思考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感知课文】
1、记一记
《戴震难师》选自《》,作者 ,字若膺,号懋堂, 朝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

他是戴震的学生。

戴震,字东原,清朝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清朝乾隆时候举人,做过四库馆的纂修,赐同进士出身。

戴震是清朝的大学者,他在声韵方面、历算方面、地理方面、经学方面,他都有渊博的论述,给中国的考证学,树立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文章写了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戴震的精神。

2、读一读
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

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

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

蕴.蓄()就傅.()塾.师()师应.之()几.二千年()朱熹.()
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

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3、译一译
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是.年()乃.能言.(乃:言:)何以
..()述.之()
应.之曰()相去几何
...(去:几何:)此非.常.儿也()
无以
..()就.傅.读书(就:傅:)
日数千言不肯休.()几.二千年矣()
蕴蓄
..()
..()然则
④翻译下列句子
(1)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2)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4)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探究课文】
1、《戴震难师》写了戴震哪几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你认为这些对于戴震日后成为大学问家有什么作用?你认为这几方面的内容,哪些方面最重要?
2、戴震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非常儿”?
【情景深化】
每小组推荐两人,一人扮演先生,一人扮演戴震,要求如下:①语气语调要尽量模仿逼
真,尽量做到形神兼备。

②要准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别。

③由老师和学生评委进行评选,选出最佳表演奖。

【拓展提高】
1、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2、你能把下面两句关于读书善于质疑的文言文句的大意讲出来吗?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文言知识总结】
1、通假字义亡何(通,)
2、词类活用
(1)重诺责(重:,)
(2)且父未尝语我(语:,)
(3)卒辇而致之(辇:,)
(4) 乃能言(言:,)
(5)日数千言不肯休(日,,)
3、古今异义。

(1)是年(是,古义:今义:)
(2)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古义:今义:)
(3)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古义:今义:)
(4)此非常儿也(非常,古义:今义:)
(5)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几何,古义:今义:)
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与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